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一、 地理位置与区位分析XX村为X县XX乡乡政府驻地,位于X县东南部,距离县政府驻地40公里。XX乡东临东会乡,南与临县接壤,西连康宁镇,北接蔚汾镇,村内主要交通要道为一条乡村公路,与省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二、 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XX村地处X县中部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类型多为灰褐土,沟谷川道有沟淤粗灰褐土,土壤保水性差,抗侵蚀能力弱,土地肥力相对较弱。2、 气候水文XX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短,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降水强度减弱,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4oC;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低于-8--10.0oC之间;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0oC左右;大于等于IO。。的积温在3000-3250oC之间;无霜期174天左右。年降雨量为500毫米左右。农业气候区属于中部温和半干旱气候区,灾害性天气如干旱、秋霜和冰雹危害较多。XX村为X县富水区,属于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岩系。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类型属于孔隙水。有两条沟道河流在村东交汇,形成XX沟,河流常年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3、自然资源XX村总面积约7300亩,村庄建成区占地面积450亩。村拥有土地总量4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粮食面积2300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土豆、黄豆、黄芥、小杂粮等。2007年退耕还林900亩,建设生态林2000亩。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XX村现总人口1960人,户数460户,在村常住人口1300人左右,加上所含自然村总人口2519人。村内现有劳动力520人,其中已转移劳动力360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农业为典型的家庭种养,种植业科技投入少,基本靠天吃饭,土地产出有限。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四、 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1、居住建筑发展现状XX村建筑沿村内主干路呈带状分布,早期建筑凌乱,后期建筑局部分布较为规整,但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规划管理不到位,自发建设状况严重,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用地较为凌乱。依据建筑时期不同,民居建筑样式主要分为三种,早期民居以土窑依山势建,由于年代久远,建筑质量较差,现多为破旧废弃建筑;中期民居多以独立建造的窑洞式房屋建筑为主,建筑质量一般,是村内主要建筑形式;近几年新建民居为砖混院落式单体住宅,主要沿村内主干道两侧改建或村边新建,建筑质量较好。因各家的经济状况有所区别,体现在XXXX 设计研究院各家建筑的大小和数量不同,颜色和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建筑风貌。2、 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道路建设不完善,村内除主要道路硬化外,均为土路,且硬化道路破坏严重,道路网密度低,道路红线普遍偏窄,不能满足需要。有集中给水设施,无相应的排水设施,且饮用水无净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现状公建主要包括乡政府、卫生院、信用社、小学等。乡政府位于村庄西部,XX村小学和中学位于村庄东边,分别形成村内的公建中心。教育资源整合后,XX村中学撤消,现改为小学,配套设施不完善,运动场地未硬化。3、 人居环境发展现状由于村内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路面浮尘多,雨天经常积水不断,垃圾处理处于无序状态,村内牲畜随意放养,街道常积有牲畜粪便,脏、舌L、差现象普遍存在,给村民造成极大不便。绿化系统不完善,绿化率低,没有相应的公共活动场所,人居环境急需改善。五、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优势分析:XX村村域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城市支持农村条件成熟。劣势分析:村内产业基础、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综合评价:XX村作为2008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作为乡政府驻地,基础设施虽不完善,但具备一定的发展条件,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面临挑战和劣势,但面临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新村的规划建设在大区域范围内利大于弊,新一轮的规划中,必须立足现状,扬长避短,协调各区域间的统筹发展,开发相关产业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规划XX村为农业工贸型城镇中心村。第二章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一、规划的目的与作用1、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精神和山西省、吕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X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及其广大的农村腹地持续发展,必须编制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以支撑各项行动的科学实施。2、 以规划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村镇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建设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富裕,提高全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 通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合理、科学的发展农村事业,以规划指导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程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永续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二、编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6、 《镇规划标准》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8、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9、 《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10、 《山西省村庄治理技术细则》11、 《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4)11、 国家及地方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12、 XX村建设和发展现状以及XX村数字化现状图。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永续和谐新农村。四、规划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因此在村庄建设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民意,大量征求公众意见,使规划更合理、更可靠。统一协调原则统一协调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本次规划要与上一层次规划统一协调;第二,本次规划内部各种用地、各种空间之间要统一协调;第三,本规划区要与外部用地、空间统一协调;第四,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项活动统一协调。安全、完善原则村庄建设规划首先要体现各种安全规划,防止各种灾害;同时,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尽快得到改善。因地制宜原则首先,规划要分析地方特色,尽量制造和壮大特有的农村风格,发展特色人居环境;第二,规划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千篇一律,搞城市化。注重生态原则在村庄建设规划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地方生态培育,使村庄的绿地景观系统与大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尊重文明原则农村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有其独有的农村文明,这种文明反映在布局、空间、建筑形态、景观等各个方面,承载着广大农民的记忆和爱恨。规划不能武断、粗暴的加以否决,应该是借鉴中发展,保护中壮大。五、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1、 人口预测XX村现总人口1960人,户数460户,而实际在村常住人口约1300人,其中下属五个自然村在村人口分别为:苏家沟20人,弓角底200人,碾塘25人,卧羊10人,根据近几年人口自然变动资料确定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考虑移民并村政策以及村内人口外迁,人口机械增长将会有较大的变动,本次规划近期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规划预测近期村内实际常住人口为1500人。远期规划XX村五个自然村合并到XX村,根据X县总体规划以及XX村现状实际居住结构、村内建设环境容量,综合考虑当地发展条件、建设条件、环境和生态状况以及城镇结构变动,预测到2020年XX村常住人口为1800人。2、 用地控制规划2020年村庄建设用地控制为15.12公顷,人均约84平方米。3、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8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六、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1、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经济林、畜牧等产业。提高一、二、三产业的效益水平和优化配置,保证农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成农村富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空间转移过程,推进XX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为:一是培育一项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确保农民稳定增收。二是建设一个农业示范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一县一乡一业一园”的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科技集聚,加工集聚,建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农业园区。三是培养一批经济发展带头人,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担任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四是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合作化组织化程度。2、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以城镇化要求衡量村庄发展,力争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年内完成“五个一工程"有突破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的发展,具体目标为:一是建设一个标准化学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二是建成一个计生卫生所,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三是建成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四是建成一个便民连锁店或超市,方便群众购物。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有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农村文教卫体和公建系统,改善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小街巷得到全面整治;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营,真正建立起村镇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较大改善。3、 人居环境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是建成主要街道,全面搞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提高新农村品位。二是建成一个休闲健身场所,为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搭好平台。三是建成一个文明院落,认真实施改厕、改圈,建设卫生干净、环境优美的院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建成一个清洁卫生厨房。以改水、改厨为重点,改变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满足村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营造蕴涵地方特色文化的乡村聚落;在充分挖掘本地村民的审美情趣的前提下,建设富有特色的村容村貌,建造安定、安全、抗御自然和人为危害的安居环境;营造优美、祥和、充满文化氛围、使人心理和生理舒适的场所;塑造丰富、多姿,能激发心智,促进个体心智发育成长的住区;形成现有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的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强调要素间的“共构”,即山水环境与村镇、人与自然、地形气候与建筑的共生;环境容量与人需空间的共存;构成要素的整体有机发展、邻里和睦同融;“阴阳合德"中和美、以形表意、借景抒情的公乐思想;积淀人文精神,继承历史文脉,培风脉壮人文的共雅观念。保证有一套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的完全的供电系统,家家通电话、有线电视;远期考虑进行全村集中供热,建立一套有序、合理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体系。着力推进“四化四改整治村内“脏、舌L、差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倡导和弘扬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4、发展动力与机制保障目标在发展动力上,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合理、科学、切合实际的指导文本。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领导农民共同致富。三是制定好一个村规村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每户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牢固掌握1-2项种养加实用技术。在投入机制上,一是加大单位帮建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二是加强企业帮扶工作,构建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抓好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好资金效益。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第三章 村域总体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一、村域发展总体布局规划XX村现有土地4500亩,根据村内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规划村内建设区外的农耕地保持现状不变,根据耕种情况适当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工程,发展畜牧养殖业。总体布局分为粮食种植区、经济林种植区、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村庄建设区。XX村域内有驻地煤矿,但不属于村内企业,距离村庄建成区3.5公里,现状年生产规模30万吨,扩建后年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煤矿开挖方向主要是向北,对村内建设无影响。二、 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进一步完善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培育以核桃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创办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兴建养殖园区,依托区域煤炭工业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工矿互补,拉动村内经济发展,完善村内公路经济带,实现农村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规划期内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万元。三、 产业发展布局依据XX村现有产业生产模式和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结合县乡两级的产业布局规划和本村可发展的产业,改变种植业现状,大力培育经济林,主导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作物种植转向经济林种植,逐步发展其相关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规划期XX村产业布局形成四个产业区块:粮食种植区、经济林种植区、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XX村各产业收入及比重现状及规划表四、产业发展措施1、粮食种植区位于XX河沿岸平地,粮食种植主要为玉米、谷子、小杂粮时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 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期2007年3601000260产业结构100%28%072%近期2010年47012020330产业结构100%26%4%70%远期2020年1080440120520产业结构100%41%11%48%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民将薄产田和河滩地改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2、经济林种植区,利用村庄周边山地大量种植核桃,通过土地改造,核桃林的种植面积可达3000亩,按每亩种植核桃树30株,总株数可达114000株,育成后每株产量按30斤,每斤按市场价8元计算,年收益可达2200万元。在规划期内将核桃种植业发展成为XX村最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与甄家庄核桃园区连接起来,同时辐射周边,利用已经成熟的种植经验和已形成规模的核桃园区带动周围村庄共同种植核桃,将XX乡建设成为X县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同时在核桃林中可套种黄豆、土豆、黄芥等作物,重点种植黄芥(油料类经济XXXX 设计研究院作物),提高土地收益和村民收入。3、 在逐步完成经济林建设的基础上,可开拓相关加工业、运输业的发展,可在村内兴办核桃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加工。规划在村庄西边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近期主要以核桃去皮、晾晒脱水等粗加工为主,远期建设榨油、制奶等高附加值加工产业,推动村庄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4、 养殖园区规划建在村庄南部吴城沟一带,以养殖肉牛、肉羊为主,在周边经济林间种植优质饲草,为圈养提供优质草料,待市场逐步成熟和养殖经验丰富后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规划在村西头建设一个小型养殖小区,主要养猪、鸡等。养殖小区建成投产后,要利用科技的手段搞好卫生防疫工作。5、 劳务输出要作为村内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必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非农收入比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首先,成立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规范劳务输出管理;第二,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第三,实施劳务输出的梯度开发战略。从本村村情出发,农村劳务输出要走梯度开发的战略,即数量扩张与质效提高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村内转移与村外转移相结合,巩固地前进;第四,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输出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等,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和效益。第四章村庄总体布局规划一、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将自然环境充分融入到村庄内部,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创造“以人为本,人居和谐”的良好自然生态式村落;2、 创造积极向上的公共开敞空间,同时结合联排式院落组织开敞绿地,创造不同的空间景观效果,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各种不同需要;3、 设计顺畅而方便的道路网,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规划理念;4、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紧凑发展、先易后难、滚动开发。二、 规划理念规划不仅要解决物质层面的村民居住问题,而且也要解决精神层面的新型乡村社区的建设。在新社区建设中,要保持原有村落文化的延续性,包括邻里关系、风俗习惯、凝聚力、认同感与归属感等,实现促进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地形、地貌、水系及环境背景等自然生态条件,创造优美舒适人居环境。在规划理念中不仅要处理好村庄居民出行方便、绿地率达标及建筑群间的合理间距等问题,而且还应从村庄内外部空间环境整体考虑,努力探讨规划组织结构与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特征的关系,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三、 规划结构布局规划新村依据现有布局模式,科学合理利用空闲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整改与新建相结合,采用灵活式布局,以主要道路划分村内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两心、三组团”的布局结构:“一轴”:为村内东西向主干道,规划对其两侧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广场,加强主轴绿色通道的建设,塑造良好的空间景观效果。“两心":为两个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村西为行政办公中心,村东为教育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三组团":即村内东中西三个居住组团,东部和中部为两个保留整治区,西部为新建居住组团。各个组团内部结合公建以及服务半径的要求,建设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形成村庄公共活动相对集中的场所,是居民公共交往的中心以及灾害发生时防灾自救的中心;各个居住组团又以各道路网相互贯穿,形成完美的村落整体空间。四、居住建设用地规划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更要合理利用农村现状的土地性质,村庄住宅形式要依据浓重的地方特色,建设起适合当地人居住的住宅。住宅单体设计结合当地地形和地区气候,选择适宜户型,方便农民生活,并充分考虑居住功能空间关系,满足各功能空间的不同需要,减少相互干扰,实现“三分离",即寝居分离、食寝分离、人畜分离,同时考虑当地的生活文化特征、传统和居住习惯,注重保持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XX村住宅建筑沿村内主干路呈带状分布,整体建筑质量较差,受经济条件影响房屋改造处于初级阶段,结合建筑现状以及整体规划布局,对分布较整齐的部分房屋予以保留,分期改造。对分布零散影响整体规划布局,建筑质量较差的房屋,以近期改造为二层独体院落。新住宅户型设计为二层独院式联排住宅,每户占地179.6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6平方米,适合4-6人居住。建筑户型选用《山西省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中部分册)》中的第17个户型。住宅的布置方式采用联立式布置。为降低住宅建筑的成本,规划选用单一的户型设计,建筑材料也是统一购置。在住宅颜色的搭配上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多样式,构筑多样化的居住景观。居住总用地为8.16公顷。五、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本规划立足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对村庄的公共设施采取集中布置与分散共享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绿地铺装广场的村民活动场所构成村庄公共中心。公共建筑用地包括行政管理设施用地、教育机构设施用地、医疗保健设施用地、文体科技设施用地、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公共建筑主要包括乡政府、村委会、卫生院、信用社、邮政所、小学、科技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店等一系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为1.38公顷。六、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村庄规划道路网结构为“外环内方格"。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和巷路三级,干路控制红线为12-15米,支路控制红线8-10米,巷路控制路面宽度3.5米。村内广场结合村民生活习惯在村中分散与集中布置,主体以绿化为主,结合园林小品的设置,保证各组团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广场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为村民在闲暇之余提供一个休憩、聊天的地方,并以此形成村内的主要景观点,提升村内品位,规划在村内设置两处休闲健身广场。道路广场总用地面积为2.16公顷。七、环境绿化用地规划环境绿化力求创造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充分保护和利用村落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绿化手段,结合村落原有的景观特色,突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整个村庄通过植物配置、特色小品布置为居民创造清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完善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化总用地为0.65公顷。第五章基础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1、 对外交通村内对外交通为花固线,兼顾村内主干道,在新一轮X县总体规划中,花固线将进行改线,规划必须做好公路两侧建筑的改造,加强道路通道的建设。2、 对内交通新村主路网结构为“一横两纵一环",路网密度结合村内地形与现有建筑自由布置,以便有效的组织交通流,规划村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2米,路面宽8米,道路断面采取一块板形式。二级为支路,它连接着村庄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道路红线为10米,路面宽度6米,道路断面形式采取一块板的形式。三级为宅间路,主要是户间通行道路,路面宽度3.5米。二、绿化系统规划以“绿地均享、线形贯穿,步移景异"为基本原则,辅以道路交通,使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绿化系统主要包括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公建附属绿地、道路绿化、大环境绿地。1、 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位于村中部原戏台地块,结合休闲健身设施布置配以不同的树种,形成村级活动中心,形成村内景观主节点。2、 组团绿地组团绿地的布置结合不同的使用性质,以骨干树种构成四季景色,同时以不同季节的花灌木为基调树种,以草坪为铺垫,并适当点缀园林小品,为村民提供宽敞、方便、优美的休憩活动场地。可保留村落四周的生产绿地,并适当增加乔木,丰富景观层次。宅旁绿地以绿化保持居住环境的宁静、美观。尤其结合独院住宅区,以矮小的花灌木和观赏性强的树木为主,进行开放式、自然式的布局。同时根据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在各住宅前选用不同的植物,使村庄内一年四季都具有自己特色的景观,为村民提供切合自然的居住环境。为保证村落有良好的生态景观风貌,还要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生态环境卫生意识,鼓励居民在宅院中种植花木。3、道路绿化入村道路两侧绿化应以抗污染、抗风沙、抗病虫害、隔音、吸尘为特色,选用具有地方特色、且易于生长的树种。村庄内的道路绿化应有较高的遮荫性、观赏性和景观异质性。道路绿化应有较强的层次感。上层以小乔木为行道树,下层选用观赏性较强的花灌木,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行道树株间距离以6—8米为宜。选择观赏性强、抗病性强的树种。行道树以国槐、松柏、垂柳为主,使该村形成一个完整、优关的道路绿化景观。4、生产防护绿地在污水净化塘、养殖小区与居住区间设置8米防护绿地,在高压线、变电所、燃气站周围等按要求设置防护绿地,沿河两边设置绿化景观带。村庄植物配置表科日植物名称常绿乔木侧柏、白皮松、油松、圆柏落叶乔木国槐、钻天杨、旱柳、白桦、刺槐、合欢、栾树、毛白杨、白蜡常绿灌木大叶黄杨、铺地柏落叶灌木丁香、连翘、碧桃、金叶女贞、红叶小璧藤木爬山虎、胶东卫矛、金银花草坪黑麦草、野牛草三、给水工程规划(一) 指导思想1、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对地表、地下水源的保护,水塔或高位水池和输配水管网安全运行的维护,完善供水管网,实现供水到户。2、 进行有效的排水治理,包括对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管网的完善,以及简易污水处理设施的配置、治理和维护。(二) 用水量预测XX村现状吃水为村内自备水源,已实现自来水入户,但用水没相应净化设施。规划村内供水水源近期采用村内自备水塔蓄水池为主,远期集合区域供水与外部水网连接,实行统一供水,以保证水质要求。1、生活用水量用水量估算采用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法,定额中包括居住建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根据《农村给水设计规范》和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村庄治理技术细则》的规定,结合XX村实际用水情况,综合用水指标选取为:120升/人伏;则生活用水量Q为:10=1800X120/1000=216m3/d12、 公共建筑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20%估算,则公共建筑用水量Q为:2Q=216X20%=43.2iWd23、 绿地及道路广场用水量XX村绿地用水量取1000m3/km2・d,道路广场浇洒用水量取2000m3/km2・d,其中浇洒绿地面积为0.009km2,道路及广场用地为0.022km2,则绿地及道路广场用水量为:Q=1000X0.009+2000X0.022=53m3/d34、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取上述各项用水量之和的15%,Q=46.83m3/d4则XX村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为:Q=359.03m3/d(三)水源保护给水水源为地下水,水井周围20—30m的范围内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禁止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禁止建设油库及输送污水的管渠及输油管道通过,禁止建立墓地,开采井周围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以此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输、配水系统输配水管布置形式考虑到经济条件结合消防、用水安全与道路网形式采用树枝网和环状网相结合,主干管管径规划为DN200,与给水水源连接,管网结合道路布置成环状,干管管径规划为DN150,主要是从主干管取水分片供给分配管,分配管管径规划为DN100,连接入户管,管线均铺设在冻土层以下,并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供水管道铺设应距离树木及建筑外墙1.5米以上,与污水排放沟渠的间距不小于0.5米。四、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XX村排水设施尚未建设,生活污水处于自然排放状态,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或沟渠收集排入村南河道,生活污水近期结合沼气池的建设处理,远期在村边建设污水处理厂或人工净化池,由污水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规划近期村内排水体制仍采用雨污合流制,远期实现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量预测村庄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取综合生活用水量即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规划估算XX村产生污水量约为287.22m3/do污水处理农村沼气作为洁净能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可以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循环增效的效果,规划XX村结合沼气池的建设,在完成改圈、改厕、改厨的基础上,生活污水排入沼气池进行处理。考虑到远期的发展,污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式处理,处理设施可采用氧化沟、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方式或与周边污水处理系统连接。(3)雨水排放雨水量计算采用离石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Q=q•F•(pq=1045.4X(1+0.81gT)/(t+7.64)0.7式中:Q 设计雨量流量(L/S);q 暴雨强度(L/S•ha);F——汇水面积(ha);(P——径流系数,取综合值0.6;雨水排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自然排放或明沟暗渠排放相结合的方式,排水沟渠结合地形排入就近农田和排洪沟。五、电力工程规划用电现状村内现状用电电源为花子村35KV变电站,出10KV接自村内杆上变压器,村内设两台变压器,主变容量分别为100KVA和50KVAo负荷估算及规划住宅每户按3KW估算,村委、学校、活动中心每平方按50W估算,路灯负荷10KW估算,其他负荷按总量的10%估算,同期系数选用0.7,则XX村用电负荷为1048KWo电源规划根据负荷计算,保留村内现有变压器,并新增两台变压器,主容变量为500KVA,电源从花子供电站引来架空电力线一条至变压器,变压器下安装路灯照明配电箱。电力线路规划及敷设:10KV高压线路规划为LGJ-3*35铝钢绞线12米磔杆架设。380/220V低压线路分别选用LG-3*120〜3*35铝绞线10米磔杆架设。路灯照明:有电杆的路灯照明线规划为BLV-2*16与电力线同杆。无电杆的道路规划选用VV22-750/450V-1(4*16)直埋敷设。埋设深度为冰冻线以下,过道路时,穿钢管保护。村庄道路照明:目前村内安装路灯19盏,规划在村内主次干路按照间距50米配置路灯,完善村庄道路照明系统;规划为光电自动控制,光电控制器安装在路灯照明配电箱内。六、电信工程规划电信设备规划:在乡政府内安装电话模块交换机,语音电话、数据电话均从机房引出。负荷估算及规划:村内现有固定电话130门,规划住宅每户按1.0门估算,公建每100平米按1.0门估算,每门电话按1.5对线设置。每座建筑物电话分线盒按建筑物电话门数的1.5倍配置,分线盒安装在建筑物内。电话电缆规划:本村电话干线光缆从附近接至本村电话交换机,从交换机电缆分支沿道路架空敷设至各建筑物。电话电缆沿电杆架空敷设,位置在路灯线下,距地不能小于4.5米。移动电话基站规划:村内设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村,不再另设移动电话基站。七、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村内现状已装有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中继光缆从康宁镇引来,在村委房间内安装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村委可自办节日,从光节点机分支电缆与电话电缆同高架空敷设到各用户,有线电视电缆规划为SYFPV-75-9〜12.弱电线路均为沿电杆钢缆悬索挂装。距地不能小于4.5米。有超高车通过的地段埋地敷设,并穿钢管保护,埋深不能小于1.0米。八、 供热工程规划热负荷采暖综合热指标采用70瓦/平方米,规划在村内设置区域供热站,热源采用95-70度热水,管网敷设采用直埋式,热网与用户采用一级系统直接连接,主管径为DN100-DN200mmo九、 燃气工程规划居民生活综合人均用气量指标选取2.721GJ,年用气量为4.9Xl(hKJ。燃气气源采用罐装液化气和沼气池供气,规划在村西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配建相应的沼气系统,在村内部按服务半径0.5-1千米设置液化气瓶供应站。十、能源利用规划能源利用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出发点,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利用清洁型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村沼气是循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项目。农牧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畜禽粪便可以说是XX村最严重的污染源,使空气恶臭,蚊蝇孳生,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并危机畜禽本身和人体健康。沼气建设就是充分、合理、综合、有效地处理并利用畜禽粪便等农村可再生能源,达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效果,应予以极力推广。沼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含水溶性多种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又是一种速缓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直接施用沼渣,既可提高地力、节约化肥和农药开支,还可促进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农村沼气建设以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为目标,用生态养殖、无公害种植取代传统养殖、种植,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出来,使广大农民逐步走向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之路。提高居民沼气使用普及率,减少点多面广的燃烧原煤引起的大气污染和煤灰渣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气建设和使用中应遵循十六字方针:“尊重科学、标准施工、规范管理、安全运行”。池型选定按照标准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施工规范按标准GB/T3606-2001《家用沼气灶》;GB/T4751-2002《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GB/T4752-2002《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范》;GB7636-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GB7636-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范》;GB9958-88《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NY/T344-1998《家用沼气灯》等标准建设。1、 环卫现状XX村现状没有设置集中的生活垃圾堆放点,在村中部设有一公厕。由于牲畜随街放养,牲畜粪便随处可见,加上各户随意倾倒垃圾,村内环境卫生条件很差。这种不科学的垃圾、粪便处理方式不仅易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也会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引起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2、 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公共厕所规划新村按500人配建一座公共厕所,结合XX村内公共设施布置以及村内实际情况,规划XX村共设置公共厕所2座,公共厕所建筑标准不低于30平方米。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在新村以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在收集点设置活动垃圾收集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小型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按0.7-1.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每个占地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运转或自行填埋处理。废物箱主街道按间距80米设置废物箱,其他街道按120米设置废物箱一个。环卫机构村内设置环卫管理机构,近期配备环卫清洁车一辆,环卫专业人员按人口千分之三配置,规划近期配备环卫人员3名。远期配备环卫清洁车两辆,环卫专业人员5人。3、环卫的具体措施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规划中采取如下措施:初步形成绿化系统:整治排洪渠和沟边形成XX村的一条生态走廊,在村内主次干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推进改厕计划:改居民旱厕为水冲厕所,在休闲广场、学校以及公共设施内设置水冲节水厕所。垃圾集中收集在垃圾排放场地,采取填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运转。组建环卫专业队伍,配建环卫车辆。十二、防灾减灾工程规划1、防洪工程规划XX村村南为XX河,平均年径流量约为700万立方米,目前村内已加固部分河堤,规划确定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河道进行适时的疏浚清理,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等,确保抗洪能力,并按20年一遇洪水位和相关技术要求设置防洪堤。具体防洪措施为:、完善防洪设施,建立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渠、蓄水池、山体和坡地的护坡及挡土墙等,并按规划标准进行治理、加固和维护,提高设防标准。、对现有河道拓宽、挖深、取直,建设沿河道路,加固提岸,规划河道护坡5米,重点加固河道沿村内一侧,提高泄洪能力。、绿化山地,增强蓄水能力,尤其重点加强村内山体的护坡治理。2、消防规划、消防给水规划远期建设市政与消防合用给水系统,XX村消防根据区位条件,主要依托康宁镇,市政给水设施应满足消防给水的技术要求。室外消火栓结合村内给水管网设施,沿道路按100-120米间距设置。消火栓距路边不超过2米,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米。主要公共设施附近单独设置消火栓。、消防通道旧村改造和新村开发中应按国家规定建设和改造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道路上空的管架、栈桥等构筑物净高不应小于4米。、消防措施改善原有农村房屋墙体、屋面、顶棚的防火措施,保留通畅的消防通道,保证符合标准的建筑防火间距;村内有危险品存储的,应将其设立在村边缘独立安全地带,采取集中、分类贮存的办法。设立防火分隔带、整治违章搭建、改造用电线路和增设小型消防站等措施列为远期实施日标。加强村内规划管理,加快电网,供水,道路的建设,完善村及镇的总体规划,建议政府加大镇村结合部的执法管理的力度。、消防管理加强消防管理、消防监督、消防教育和消防宣传,增强群众消防意识。3、抗震规划XX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o本村规划小学操场、广场、绿地等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不再单独另设。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08-2020年)第六章社会事业设施规划一、 社会事业设施发展现状XX村社会事业设施较为完善,村内设有中心小学、乡卫生院、信用社,从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看,城乡之间教育、卫生、文化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明显,社会事业设施有待进步提也二、 社会事业发展与设施布局为了提高XX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规划全面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和完善XX村文教卫体等公建体系,提供村民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1、 教育设施规划:要努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在规划期内建成一个标准化小学,学校占地面积为4293平方米,现状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比例也已达到100%,小学体育设施简陋,校内地面以及操场均未硬化,校园绿化率低,为进一步提高校内教育水平,规划对教育设施用地数量和建设规模不做改变,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新建操场一座,配备相应的运动器材,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并对学校实行整体绿化,改善学习环境。2、 医疗设施规划:努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快村内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村内现有XX乡卫生院,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占地面积1734平方米,设有放射室、化验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病床5张,医护工作人员6名,卫生技术人员4名。依据乡卫生所进一步完善村内不另设卫生所。3、文化设施规划:XX村现有戏台一座,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规划将原小学改为科技文化活动室,作为村民交流、学习的场所,在戏台周边建设休闲健身场所配备健身运动器材,为村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之用,提高村庄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品位档次。4、便民设施规划便民设施依据村内公路经济带的发展,在街道中心布置一处集中便民设施,配建洗浴、超市、邮政、储蓄等一系列设施,并依据经济带内村民自发建设的商业点形成村内以及微区域内集中的商贸中心。第七章民主政治建设规划一、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XX村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引导XX村农民群众增强民主意识,珍惜自身权利,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有序发展、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二、 民主政治建设的设施村庄作为乡政府驻地,现设有乡政府和村委会,乡政府占地面积为2677平方米,村委会占地面积为305平方米。XX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必须利用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村民的积极性,通过加强XX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本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要确保把上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好。公开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情况,多方面听取农民意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效益。鼓励社会各界支援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XX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规划在现有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基础上与改建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共同组织村级活动场所,占地面积1640平方米,并在休闲健身广场设置村务公开栏。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通过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健全XX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关系。要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村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各种流氓恶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创造安定祥和的农村社会环境。推进XX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农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积极组织“两委"干部,加强素质培训。党员干部要多与青年交流,发现积极分子,重点培养政治素质,使其早日成为合格的党员。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目标要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增强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依托区乡党校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区委每年对乡镇、街道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分期分批地培训一次;乡镇、街道对村两委会干部培训一次;村党组织要对村民小组干部、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主;交流基层工作和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信息;邀请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用技术、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方法可灵活多样,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参观学习与以会代培结合,独立办班与联合办班结合等,鼓励基层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素质,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实行村务公开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作。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凡是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早公开,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使群众满意。同时,各地农村都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把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延伸。继续执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两委”联席会等议事制度,在村中建立村务公开栏,要做到一月一公开,一事一公开,让广大村民与村委共同理财。3、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加强财务监督是村务管理的核心,因此,各地要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普遍设立村民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村财务收支监督,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不仅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而且,评议结果要和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标准直接挂钩。四、新型农民培养通过职业教育短训班,开展农业技术、务工技能、文化和科普教育、法律道德等素质培训。村委并积极集资选拔贫困子女参加全省组织的“双五百万"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教育,依托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重点对村干部、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等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培养15到20名具有中专学历的技术人才。依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等活动。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年开展培训20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力平均掌握1项以上实用新技术。使全村中青年农民每年接受一次以上的技术培训,力争每户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牢固掌握1-2项养殖加实用技术,全村有一批新技术示范户和经营大户。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反映的是我们社会精神文化的总体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状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央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要通过传播新观念、新风尚,培育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营造舆论氛围、社会环境,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不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扎实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公共道德建设纲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有线电视或讲解演说等,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村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当前农村创建工作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重点要放在集中打击封建迷信、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黄赌毒等工作方面。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2、 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和科技水平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推动农村乡风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增收致富。3、 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在抓好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抓好文化协会、文化人才、文化产业的培植,要鼓励各种性质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组建一批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壮大农村文化产业。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第八章近期治理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加快村内环境整治,建立环境整治机制,制定“治五乱达五化”治理计划,突出抓好以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和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四改"工程,街巷硬化要努力实现“户户通";村庄绿化要突出抓好主要街道绿化、公共场所绿化、农家庭院绿化;环境净化要重点整治脏、舌L、差,全面清理xx村污水、垃圾;路灯亮化要达到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安装路灯,照明设施配套完善。“改水",要使村民饮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改厨",要积极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用燃气灶逐步取代现行的燃煤燃柴灶具。“改圈",要做到人畜分离,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改厕”,要消灭露天粪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坑式厕所,提高水冲厕所的比例和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四化四改"工程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扎实推进,通过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和农民素质的提升,努力加快xx村人居环境治理,促进村容村貌整体改观。二、建筑环境更新规划1、建筑整治建筑立面改造建议村委出面通过招投标形式统一购买涂料,改造建筑立面样式和色彩。对外墙需要粉刷的建筑进行立面白墙勾灰线式样粉刷,由村委班子成员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房屋拆除与拆旧建新规划拆除对道路有影响的农户主房、附房、围墙等,对于涉及到改造需要拆迁的房屋,建议由农户自行异地建设,并对拆迁房屋价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与村民协商进行补偿。对影响环境的旧房和乱搭乱建的附房进行整治和拆除,由村委组织当地施工人员统一拆除,并给予适当补偿。2、庭院整治庭院整治主要包括改建和新建,原村庭院主要是对庭院环境以及围墙的改造,一般采用通透式围墙改造或利用花围墙,采用的颜色基本上与建筑立面改造颜色相协调,采用白、青、灰等传统建筑色彩。改善院落脏乱差的现状。三、基础设施完善规划切实抓好XX村道路、给排水和能源建设。治理重点主要是道路硬化,尤其是花固线的建设,在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完善道路排水设施,完善路灯及交通标志的设置,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停车场。水源和水质的安全性治理和供水设施的完善,以实现供水到户,满足村庄人畜安全、方便饮用。村庄供水管线沿主要道路一侧布置,分别向各分散居住小区或组团环状或枝状引接供水管线。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系统。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尤其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并以此带动XX村改圈、改厕、改厨。尽快完成XX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四、治理行动计划1、近期建设项目安排1) 新建休闲广场及内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科技文化活动站;2) 改建标准化小学、幼儿园、卫生院、便民服务店;
改造现状村庄中东西向工道路、道路两侧绿化、路灯亮化;建设公共厕所1座;新建房屋18套;改造房屋20套;整治房屋48套。2、近期基础设施整治要点和技术措施道路整治要点和技术措施村庄道路路面必须硬化,硬化路面宽度一般不小于3米;路面硬化宽度大于等于6米时,宜设双面横坡;横坡坡度为1.5%—3%,且道路两侧必须设置排水沟渠。路面硬化宽度小于6米时,宜设单面直线横坡,横坡坡度1.5%—3%。道路标准断面型式见图,横坡坡度干旱地区取低值,多雨地区取高值。4角沟梯形沟却形沟砖抑叩沟石助明沟水混矿活及混柢土明沟排水沟渠的纵坡应不小于0.3%,排水沟渠的宽度应根据降雨量确定,排水沟渠断面形式见下图。4角沟梯形沟却形沟砖抑叩沟石助明沟水混矿活及混柢土明沟⑶村内主次干道应通达顺畅,应通过治理改造打通主要道路的尽端路。村庄道路的标局,原则上应低于两侧宅基地场院的标局,并结合各类工程管沟、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村庄内部通行机动车的桥梁,必须标明限重、限高。村内道路通过学校、商店等人流密集的路段时,应设置交通限速标志及减速坎(杠),保证行人安全。村庄道路与过境公路等交通设施平交时,水平相交路段距停止线距离不应小于15米,停止线位置距过境公路边缘外缘应不小于5米,并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过境公路穿越村庄时,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满足安全要求,并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村内主次干道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阻碍驾驶人员视线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的障碍物,如有绿化,其高度不得高于0.7米。见右图。村内主次干道交叉口的缘石转弯半径不小于5米。路牙选材宜结合当地实际,就地选材。村庄主要道路平面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锐角应大于45度。近期难以满足上述要求的,应通过加大交叉口锐角一侧缘石半径,清除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阻碍视线的障碍物等方式保证车辆通行安全。村内主要道路为尽端式道路时,应设置不小于12米X12米的回车场地。村庄道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6—8米为宜,树池为1一1.5米见方,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物腐蚀与防护方法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社区治理效果评估-洞察分析
- 预警指标体系标准化-洞察分析
- 线粒体基因进化与生物进化多样性-洞察分析
- 鹰钩鼻矫正手术方案优化-洞察分析
- 越野车电池回收利用-洞察分析
- 香吻提取物抗炎作用与抗氧化性关联-洞察分析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洞察分析
- 围绝经期女性保健-洞察分析
- 信用服务技术前沿研究-洞察分析
- 中国珠宝市场发展报告(2019-2024)(中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 2024年陕西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解析
- 服务态度决定客户满意度试题含答案
-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及知识点整理
- 重庆万科渠道制度管理办法2022
- 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员题库
- 蒸汽管道设计表(1)
- 提捞采油安全操作规程
- in、ing对比辨音练习.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