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萍-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二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_第1页
胡雪萍-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二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_第2页
胡雪萍-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二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_第3页
胡雪萍-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二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_第4页
胡雪萍-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二篇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增长与分配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第四章收入分配与贫困341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增长不等于发展,但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我们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这里所说的发展就是指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历史经验分析中寻求增长的决定力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落后国家里,没有什么事情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2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一般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但也适合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走出萧条、进入快速增长。背景始于1940年代末,以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建立为标志。开端在1950年代中期,作为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修正和发展,新古典增长模型产生。在其后的近20年,增长理论研究和争论达到了第一次高潮,且新古典增长理论逐渐占了上风。成熟进入19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出现滞胀,增长理论研究停滞。停滞19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等出现持续增长,增长理论又开始兴旺起来,新增长理论盛极一时,掀起新的研究高潮。新增长理论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观点多样化,共同特征是都强调增长的内生性。繁盛3二、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一)基本模型设资本存量的折旧率为δ设资本-产出比为θ,表示一元产出需要几元资本生产出来,假定不变,即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资本按同比例增长。K(t)/Y(t)哈罗德-多马的增长模型:g=国民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基本假定:假定资-产出比不变;资本-劳动比不变;资本报酬不变。4(二)模型的含义如果假定资本存量折旧率不变:经济增长率就由储蓄倾向和资本-产出比共同决定,与储蓄倾向成正比关系,与资本-产出比成反比关系。意义如果资本-产出比不变:经济增长率就决定于储蓄倾向或储蓄率,储蓄倾向越高,则经济增长率越高。如果储蓄倾向不变,资本-产出比越低,则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意味着放弃消费,意味着资本积累。这个模型不仅消极显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的根源——资本匮乏阻碍经济增长,也积极地表明:增加资本积累是加速经济增长的关键。5(三)评价哈罗德-多马模型在1950、60年代受到发展经济学家的推崇,因为那时特别强调资本积累的决定性作用。不少人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1)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的假定。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不现实。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着制度缺陷,对投资造成重大障碍,即使储蓄率高也很难全部转化为实际投资。(2)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增量资本-产出比一般趋于上升。投资增加不一定带来相应的产出增长。(3)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实际暗含假定资本-劳动比例不变。即二者同比例增加。这也是不现实的。(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缺乏)即使投资所需的资本品能够得到满足,因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和合格管理者而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或者投资效率低下。此外,还意味着不能用劳动来代替资本,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十分有害。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应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替代资本和增加产出。赞扬批评主要针对它的假定前提6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来龙去脉新古典增长模型最初由美国索洛(Solow,R.)、斯旺(Swan,T.)等在1950年代中期建立。创立后来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模型进行补充和发展,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理论体系,并在增长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多年。发展最初的意图是通过放松一些假定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假定的改变,其结果是得出了非常不同的结论。动因之所以称为新古典,是因为它的假定是新古典主义的,如资本与劳动完全替代,边际报酬递减,价格瞬时调整,长期稳定均衡,等等。名称由来假定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变的。假定生产一种同质产品,不存在国际贸易,消费品和投资品可完全替代。在长期,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7(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形式索洛模型是在两个方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是生产函数,另一个资本积累方程。1.生产函数。假定是科布-道格拉斯型,即规模报酬不变,资本和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Y=F(K,L)=KαL1-α

其中0<α<1方程两边同除以L,即得到一个劳均生产函数

y=kα

公式中,y=Y/L,k=K/L。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表示产出是资本的增函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82.资本积累方程资本来自储蓄,即一个社会总产品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扣除一个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一个净投资,这就是资本的增加。sY表示总储蓄,即储蓄倾向乘以总收入=总投资;dK为折旧=折旧率乘以资本。假定劳动力参与率在长期不变,这样,人口增长率就与劳动力增长率相一致了。这里假定人口以n的速率增长劳均形式表示的资本积累方程表示每个阶段劳均资本的增加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均总储蓄sy、折旧(dk)和人口增长对劳均资本的占用(nk)每个时期增加的总储蓄中必须扣除掉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以及折旧,剩下部分才是资本的净增加。9(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yk0y(n+d)ksyk*k*k新古典增长模型图示10广义的可以看作是折旧线,也是劳均资本的函数。因为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都是不变的,因此,此函数是一条直线,其斜率等于n+d。第二项(n+d)k保持劳均资本不变所需劳均投资量Sy与(n+d)k曲线间的距离即为劳均资本的增加量k﹠。在k=k*时,Sy与(n+d)k曲线相交,k﹠

=0。从图的下半部分看出,此时曲线与横轴相交。这种情况下,劳均形式表示的资本积累方程就变为:

Sy=(n+d)k*。上图中,横轴测度劳均资本(k),纵轴测度劳均产出(y)和劳均储蓄sy,y为生产函数曲线,随劳均资本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假定报酬递减,它以递减速度增加,因而向下弯曲;第一项Sy(=ska)为劳均储蓄曲线,由于假定s不变,因此它随劳均资本增加而以递减速率增加,与生产函数曲线形状是一样的。y与Sy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劳均消费,消费在任何时候必须存在,因此,y总是位于Sy的上方。11每个劳动者掌握的资本量就增加实际资本存量仍然会增加,但是与人口增长同比例增加12索洛模型的稳态性质索洛模型具有稳态的性质,也就是说,能够自动的达到均衡状态。如果一个经济,最初的劳均资本,不在k*上,劳均投资将会超过广义折旧,资本k将会增加。由于总投资曲线斜率下降,随着k的增加,两条曲线的差距不断缩小,直到相交为止,这时,sy=(n+d)k,

k&=0在k*的左边(k<k*)折旧线就高于总投资线,意味着总投资还抵不上折旧,这时,劳均资本就会下降,直到下降到两条曲线相交时为止,这时,sy=(n+d)k,

k&=0在k*的右边(k>k*)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和资本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完全替代,资本-劳动比有伸缩性,自动发生调整过程。一个经济无论最初处在什么状况,最终都会恢复到劳均资本量的变化等于零这种状况,被叫做稳态(steadystate)。13索洛模型的稳态值求解将稳态条件下k的值,用k*表示,代入生产函数,得到稳态的劳均产出:因为α、s、n、d等都是参数,给出每个参数值,稳态值就是个常数。哈罗德-多马模型与索罗模型的区别,就在于资本报酬的假定。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资本-产出比(k/y)不变,意味着资本边际报酬不变,收入与资本同比例增长。sy是一条直线。于是,就不存在稳态均衡问题,一个经济可以无限增长下去。利用索洛模型中的资本积累方程和生产函数,可求出劳均资本的稳态值。14(三)新古典增长模型比较静态分析假定一个经济处于稳态,其储蓄率为s,劳均资本稳态值为k*。1.储蓄率变动。现在考虑储蓄率从s永久地提高到s`。从sy上移到s`y。在当前状况下,劳均资本开始增加,这种资本深化过程一直要持续到s`y=(n+d)k为止。这时,两条曲线相交于新的一点,劳均资本为k**,k**>k*,意味着储蓄率的提高永远地增加了劳均资本。由于劳均产出是劳均资本的函数,所以,劳均产出也永远提高了。yk0y(n+d)ks‘ysyk**k*k*k**k152.人口增长率变动人口增长率提高具有相反的影响,它使劳均产出永久下降。结论索洛模型解释了一个国家穷富的原因。工业化国家之所以富,是因为它们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而低收入国家之所以穷,是因为它们的储蓄低,而人口增长率高。现在有很多文献对索洛模型进行了经验验证,发现这个结论大体上符合事实。yk0y(n+d)ksyk**k*k*k**k(n‘+d)k16三、新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凸现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技术进步来自何处,新古典增长理论未作回答。背景把技术进步内生化。革新新增长理论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特点罗默(PaulRomer)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基础上,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厂商和发明者在市场上追求最大化利润的结果。代表新增长理论也讨论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因此,它与发展经济学有融合的趋势。趋势新增长理论的来龙去脉17(一)罗默模型中的技术生产与变化技术的生产假定是科布·道格拉斯形式。生产函数方程LY代表投入生产中的劳动,对于既定的技术水平A,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这与索洛模型是一样的。但是,思想(ideas)A也是生产中的一个投入,生产函数就由三种要素构成,这时就出现报酬递增。这是罗默模型开始离开索洛模型的起点。索洛模型只考虑两种要素,即资本与劳动,假定技术不变。在这种规定下,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但罗默考虑了三种要素,资本、劳动和技术。在这种规定下,规模报酬是递增的。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产生于思想的非竞争性质。与索洛模型一样,罗默的技术进步模型也是由两个基本方程构成的:一个是描述生产函数的方程,另一个是资本积累方程。18思想生产方程的推导新方程是描述技术进步的方程在新古典模型中,生产率项A是以一个外生给定的速率增长,假定等于g。在罗默模型中,技术的增长被内生化了。那么,罗默是怎样把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呢?他假定思想是由研究者生产出来的,如同汽车是由汽车工人生产出来的一样。资本和劳动的积累方程如索洛模型一样。按照罗默模型,A(t)是历史上发明出来的知识存量,或叫做思想存量。•A是在某时点上生产的新思想数目。在最简单模型中,•A等于从事发现新思想的人数(LA)乘以发现新思想的生产率

-δ新技术的统称,这里把它译为“思想”,与技术进步是一个意思。19思想生产方程的推导一方面,它可能是现有思想存量的增函数,即现有思想越多,研究者发明的生产率就会越高。新思想受现有思想存量影响另一方面,它可能是现有思想存量的减函数,因为最容易发明的思想最先被发明出来了,相继的思想可能会越来越难于发现。生产率与现有思想存量的关系这里,δ和φ都是常量。φ>0意味着研究生产率随已发明出来的思想存量增加而增加;φ<0则意味着研究生产率随现有思想的增加而下降。若φ=0则表示,最先易被发现抵消更有利于被发现,研究生产率与知识存量无关。研究的平均生产率可能受研究者人数的影响。例如,随着研究者人数的增多,重复研究的现象就会出现。这样,研究生产率可能就是研究者人数的减函数。思想一般生产函数20思想生产方程的推导思想生产方程它一般是现有思想存量的增函数(φ>0),是研究者人数的减函数(λ<1)。新思想的生产受到现有思想存量和研究者人数两个因素影响。前一种情况反映了研究的正溢出效应,被称之为“站在肩膀上效应”;后一种情况由于人数增多带来了重复研究现象增多,生产率下降,因此,把它称之为“踩脚趾效应”。假定用于资本投资的比例是不变,即sK是不变的,如索洛模型一样;再假定一个社会总劳动L在生产LY和研究LA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变。在新古典模型中,在平衡增长路径上,劳均资本、劳均产出和技术进步同比例增长如果技术进步gA为零,则没有增长发生,可见,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21(三)新增长理论的贡献与展望创新之处第一,突破了传统理论中报酬递减或不变的假定,将思想(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引入增长模型,并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公共物品特征和正外部性产生报酬递增,说明长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第二,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决定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异”。第三,放弃了新古典模型中技术外生的假定,强调大部分技术是生产者和个人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的投资产物,对技术进步给出了一个微观基础。第四,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把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模型化,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第五,指出技术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来实现追赶。但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即工人的技能。必须发展教育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发挥后发优势。22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引入报酬递增的假定,将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内生化,描述了一幅激动人心的长期增长前景。新增长理论突破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局限及其令人不愉快的结论,重新唤起人们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兴趣,研究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意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新增长理论以固定要素替代弹性和柯—道函数为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模型没有多少本质区别;只是加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因素,并提出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对此,索罗(Solow,R.)指出,新增长理论只是某种非常简单的东西,只是增加了一些繁杂的铃声和哨子。缺陷上述理论缺陷限制了新增长理论的应用。托达罗(Todaro,M.P.):新增长理论仍然依赖传统新古典假定,而这些假定对第三世界经济往往是不适当的。发展中国家常常受到无效率的阻碍——产生于很差的基础设施、不适当的制度结构以及不完善的资本与商品市场。23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一、库兹涅茨的历史统计分析(一)现代经济增长的定义运用历史统计方法,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的经济增长是18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他称之为现代经济增长。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方法给它的居民提供种类日益增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经典式定义(1)表现形式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量持续增加。三层意思(2)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技术。(3)技术进步及其所引起的增长潜力的实现必须伴随着社会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指广义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基本上一致。本质24(二)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以对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的长期研究和观察为基础,库兹涅茨把现代经济增长概括为6个基本特征。1.人均产出和人口增长率都高,人均产出增长率更高。2.生产率高且增长迅速。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5.国际经济扩张迅速。6.经济增长在国际间的有限扩散。涉及的是总体经济变量关于结构变化的变量说明经济增长的国际因素这六大特征的联系密切人均产量高增长率(一)产生于生产率迅速提高(二)。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导致结构变化(三)。现代化和生活日益丰富伴随着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变化(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促进国际扩展(五)。但落后国家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六)。25二、经济增长阶段与起飞理论(一)增长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传统社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起飞前提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社会变化质的飞跃。起飞起飞之后再经过五六十年的稳定增长,就迈向成熟阶段。迈向成熟小汽车进入家庭就是大众化消费的主要标志之一。大众高消费时代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罗斯托(Rostow,W.W.)在1960年出版《经济增长的阶段》,到1971年出版《政治与增长阶段》。追求闲暇和娱乐,而不是把收入增长看得最为重要。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六个阶段261.传统社会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征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本质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界定传统社会272.起飞前提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外部入侵动摇了传统社会,开始、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衰落、转变。起飞前提由来企业家出现,他们愿意调动储蓄、承担风险以追求利润;调动资金的银行与其他机构出现;运输、通讯和原料工业方面的投资增加;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使用新方法的现代制造企业出现。特征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界定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主要仍然是传统的。本质283.起飞起飞新工业扩张迅速,把利润中的大部分再投资新的工厂;这些新工业促进了城市地区和其他现代工业企业的进一步扩张。现代部门整个扩张过程导致一部分人收入大幅度增加,他们具有最高的储蓄率,并且把储蓄交给从事现代部门活动的人使用。新的企业家阶层在扩大,他们把扩大的投资引导到私人部门。新技术不仅在工业扩散,而且也在农业扩散。农业生产率革命性的变化是起飞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现代化大大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特征一些阻碍和抵制持续增长的旧势力最终被克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力量在扩展,最终支配整个社会,增长已成为正常状态。界定经过一二十年后,基本经济结构和社会与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之适应于维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率。结果294.迈向成熟迈向成熟吸收和使用现代技术先进成果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大约10%—20%的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使得产出持续地超过人口的增长;随着技术改进,新工业加速扩张,老工业衰落,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对外贸易越来越大。整个社会服从于现代高效率生产的要求,新思想和体制代替旧思想和体制,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征起飞之后再经过五六十年的稳定增长,就迈向成熟阶段。界定305.大众高消费时代大众高消费时代人均收入上升到远远超过基本需要,城市人口和白领阶层所占比例大;社会不再接受把现代技术进一步扩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而是把日益增加的资源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安全,福利国家的出现就是超过技术成熟阶段而进入大众高消费时代的一个表现。此外,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服务的提供。在这个阶段,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特征小汽车进入家庭就是大众化消费的主要标志之一。界定31(二)起飞理论起飞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过渡性阶段。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是能否实现起飞。罗斯托认为,一国要实现起飞,必须具备下述4个条件。起飞有赖于一大批富于创新、冒险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和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起飞前夕应该创造一些有利于企业家产生的社会环境。首先是社会的信念体系,如废除约束企业家精神出现的观念和制度。其次是树立追求物质财富为荣的社会风气,鼓励从事商业活动。二是社会条件牛顿革命的意义不限于科学本身,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社会的基础。罗斯托把牛顿科学思想看作是历史分水岭,划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时间界限。自然科学进步,打破了资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束缚,克服了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开辟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思想,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科技发展并扩大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一是科学思想条件32其一,有一个统一国家,以利举国上下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其二,有一个集中到谋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政治目标。其三,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三是政治条件其一,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但工业增长必须要有农业作基础,同时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其二,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必须扩大储蓄,提高资本投资率,使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10%。其三,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在起飞阶段,各个部门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增长决定着其他部门的增长,在所有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通过联系效应带动其他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增长。四是经济条件罗斯托:增长是通过不同形式、主导部门不断重复起飞阶段的经验而进行的。主导部门在各国不都是相同的,而是随经济增长和国家环境差异而不同。纺织、原材料和食品、铁路、汽车、军事工业等都曾经充当过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的建立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必然性促成的。因为经济增长始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率先出现在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33按照罗斯托的观点,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的早期发展道路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后者在时间上先行了一步,而前者要晚行一步。罗斯托的理论不单纯是经济分析,而是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分析。问题这意味着当今发展中国家应当走先进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采取它们的政策和战略。这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假定,即当今后进国家所处的环境与发达国家早期经济发展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而这个假定是不符合事实的,因而遭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批驳。迈耶(Meier,G.)指出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和起飞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特别是他提出的经济起飞概念已被广泛接受。罗斯托的经济史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启发借鉴意义的。意义不要让过去起飞的成功故事诱使我们对发展的任务作出过于轻易的解释。也不应该把欠发达国家同现今发达国家的早期各阶段等同起来。世界经济中不发达现象的持续存在提出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在发展成功的早先事例中是不存在的。34第三节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一、后发优势概念与特征advantagesofbackwardness最初由美国的格申克龙(Gerschenkron,A.)在1962年提出:后进国家利用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够创造出工业化所需的必要条件,从而加速经济发展,赶上先进国家。但他及其后来的追随者也没有给后发优势下个确切的定义。发展中国家作为后来者,与先发国家相比具有很多劣势,但也有后发优势、这是后发国家追赶先发国家的基础。比喻一个儿童和成年人比,无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儿童都较差。但是,儿童也有优势,如年轻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叫法的由来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因发展落后而具有的优势,即后发优势,指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定义(一)后发优势概念比较而言35(二)后发优势特征后发优势是相对于先进国家而言的,不与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就无谓后发优势,因此,后发优势分析是一种比较分析。相对性后发优势是一种存在于后发国家的有利条件,是潜在的,它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发挥出来。就像一个神童,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有利的环境,他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发挥出来,也就不可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递减性后发优势是由经济落后性而产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出来。如果经济不落后,就不可能有后发优势。客观性后发优势存在于后发国家与先进国家存在的经济差距,差距大,后发优势的潜力就大。随着追赶,与先进国家差距缩小,后发优势潜力就逐渐减小。一旦赶上先进国家,后发优势就自然消失。这时,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就象先进国家一样,依靠自主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潜在性4个特征36二、后发优势的五种类型与中国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劳动力丰富;发达国家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相对稀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当然,增长趋同假说受到新增长理论的非议。但是,发展中国家引进的外资总额确实高于流出总额。新古典增长理论依据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假定得出增长趋同假说。外在的:产生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争议(一)资本后发优势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发达国家的资本就会流向发展中国家。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说明资本投资收益率比较高。中国实际内在的:后发国家具有高资本积累率后发国家工业化需要大量投资,积累率较高。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逐渐从工业转到服务业,所需投资变小,资本积累率变低。后发国家,资本投资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高投资率和资本积累率是推动中国高速增长和工业化的主要发动机。37(二)技术后发优势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这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就可以比发达国家更快。假定先进科技由发达国家发明创造出来,后进国家,无须投入研发,只需引进,消化改进,就可以加速本国技术进步。吸收、消化和模仿,比发明创新的成本和时间要少,能节约资源和时间,以更快速率促进技术进步,缩小差距。技术发展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引进国外技术时,可以跳过一些中间阶段,直接引进最先进技术,缩短技术差距。技术跨越技术后发优势是通常所说的后发优势,称为是狭义的后发优势。技术模仿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技术进步迅速,主要得益于从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38(三)人力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是一致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存量要低得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报酬递减性质,假如两个人智力相同,进行一万元教育投资,对一个文盲就比对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所获得的收益就要大得多,因为人的智力开发是有限度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投资教育和健康,就可以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更快增长。人力资源质量人力后发优势产生于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差别。人力资源数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能够以较低成本、便捷方式获取专业技术知识,更快地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也使更快的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39假定人力资本报酬递增,来反驳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资本报酬递减的假设。其根据是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卢卡斯等人的观点但溢出效应有多大值得怀疑。人力资本报酬递增or递减?讨论:相反的观点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存量比发展中国家要大得多,教育也发达得多,而经济增长又决定于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如果人力资本报酬递增存在,那么,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会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发展中国家就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国家,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实际上,有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比发达国家要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是发达国家。40(四)制度后发优势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有效率的制度能够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和摩擦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制度效率上的差距。通过改革开放实现:改革使无效率制度转变为有效率,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开放则为向发达国家学习和模仿先进制度提供大好机会。更进一步通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把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转变为完善的,就会提高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思路在当今世界上,国际组织也对制度后发优势的发挥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要求各国必须遵守执行。做法后进国家的制度往往是无效率的,发达国家的制度效率要高得多。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制度后发优势的潜力被充分发挥出来。借鉴、模仿发达国家一些做法,与原封不动照搬和移植是两回事。在模仿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创新。41(五)结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部门规模较小,而农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存在着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远高于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在农业劳动力和资本向工业部门转移时,会促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发达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