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_第1页
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_第2页
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_第3页
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_第4页
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起诉离婚时才得知 10年前已被衡水中院判了离婚“如果我这个案子就这么下定论了,今后谁的婚姻还有保障?”因认为夫妻感情已尽,胡润富豪榜某上榜富豪的妻子宋女士向海淀法院起诉丈夫,要求离婚。丈夫竟拿出了一纸十年前的判决证明二人早就离婚了,而宋女士自称对此全然不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探究亿万富豪之妻“被离婚”之谜。起诉离婚才知已“离婚”十年虽然身为亿万富豪的妻子,但宋女士的这个身份除了最亲近的人之外,鲜有人知道,她也不愿让人知道。在宋女士看来,这个身份没有给她带来多少享受,反而是难言的痛苦。在维持了22年的婚姻之后,宋女士选择离婚。去年9月,宋女士的离婚案在北京海淀法院进行庭前调解。身份显赫的丈夫没有露面,他的代理律师提出管辖异议,认为此案应在河北当地法院审理。令宋女士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提出管辖异议,对方还拿出了一份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1年作出的生效判决书,判决中赫然写着法院已经判决双方离婚,夫妻二人房产中的1套住房归女方所有。也就是说,早在十年前,夫妻二人就已经结束婚姻了,而宋女士对此竟全然不知,还上法院起诉呢。“我当时就蒙了,脑子一片空白。”宋女士告诉记者,她不敢相信,离婚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她自己竟不知道。记者在判决书中看到,宋女士的丈夫表示,他常年在外做生意,工作繁忙很少回家。夫妻之间难免有误会,感情转淡。宋女士称自己“被离婚”,是因为她根本没有到庭应诉,起诉书副本和开庭传票,甚至连判决书都是以公告形式送达的,自始至终,她连影儿都不知道。我国民诉法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方可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应该是穷尽了其他送达方式之后,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诉权最后采用的一种方式。难道宋女士在2001年人间蒸发了?“下落不明”遭致“被离婚”按照宋女士的丈夫给法院的说法,他与妻子在 1997年分居后3年半,连电话都没联系过,妻子在此期间“下落不明”。但记者在宋女士的律师调取的离婚案卷材料中并没有看到法院打电话通知或是发司法专邮寄送材料被退回的相关记录。法院认定宋女士“下落不明”的证据是一份走访调查。2001年2月5日,法官专程来京到宋女士居住的小区,找到物业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据这位工作人员称,宋女士已经1年多不在此居住了,找不到人。宋女士事后找到了这个物业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对方表示对宋女士当时的居住情况并不知情。2001年2月9日,法院送达起诉状和开庭传票的公告见报。 宋女士几乎没有机会看到报上的公告,自然没有出庭应诉。公告期满后,法院于开庭当天作出缺席判决,并且同样公告送达了判决书,期满后离婚判决就这样生效了。宋女士不解地说:“我的手机号自从 1997年就开始用,至今没换过,如果打我的电话不可能联系不上我。法院调查的地址也是我当时的住处,哪怕上去敲敲门,我都可能在家。而且我身份证的户籍地址是公婆的住处,我经常回去,同样可以找到我。虽然我当时和丈夫分居了,但毕竟两个人有孩子,还会经常联系,他说我下落不明也就算了,可法院仅凭找了一个所谓物业的人就说我下落不明,实在说不过去。”“硬伤”频出的判决书细看这份离婚判决书,宋女士更是气愤。严肃的判决书上竟然出现了很多“硬伤”。首先,她名字中一个字写错了,丈夫的出生日期被错后了1年,大儿子的出生日期有误。更无法解释的是,宋女士的二儿子在2007年才变更了名字,而2001年的判决书就已经使用 6年后的新名字了。更让宋女士迷惑的是,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离婚了,可这十年来丈夫为什么从未说起?更为奇怪的是,就在近两年,两人还商量过协议离婚事宜。丈夫还请律师起草了离婚协议。此外,在丈夫2009年办理的河北暂住证上,婚姻状况也还是“已婚”。既然他早就拿到了离婚判决,为什么这么多年“深藏不露”,甚至在离婚后还和宋女士商量协议离婚?虽然心里有太多问题,但宋女士没有去质问丈夫。“我的心全碎了。”宋女士表示,她宁愿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个官司打到底,为自己这十年来的身份讨个说法。“我要为孩子争取权利”既然宋女士也想离婚,而当年的判决也认定双方离婚。从结果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同,宋女士为什么不能接受呢?“离不离婚都应有我的意见, 我不可能接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人离了婚。”宋女士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在2001年的判决中,丈夫的职务还写的是一家焊管厂的经理,但这些年后,他的资产激增已不知多少倍。如果10年前二人就已离婚,那这十年来丈夫的资产就全是其个人财产;如果推翻了这纸判决,那么这些资产应该是夫妻共同财产。一旦分割起来,这将是国内财产标的额最高的离婚案。这样天文数字的财产,宋女士不可能不动心。但她告诉记者,她凭自己的能力也能过得很好,这些财富是她一定要给两个儿子争取的。宋女士和丈夫都是北京人,原在一家工厂工作,1988年结婚。两人自由恋爱,婚后生活也很幸福,先后生了两个男孩儿。丈夫很有经营头脑,带着妻子下海创业,白手起家,办起了焊管厂。为了生孩子,宋女士回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宋女士说,在怀着第二个孩子时,双方产生激烈矛盾,分居生活。“我生下二儿子后半年,手里没钱,就只好出去上班。他就趁机把孩子抱走了。”宋女士一谈到孩子就难过地红了眼圈。宋女士说,在这十年间,她咬着牙打拼创业,终于小有成绩,公司每年也有不错的收益。“我的两个孩子是我们正常结婚生育的,如果我现在不争取解决,今后他们肯定会有麻烦。”宋女士表示,如果她能争取到夫妻共同财产属于自己的部分分割,将全部留给两个孩子。女方欲求离婚无效为了打这场官司,宋女士慕名找到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旭律师代理。虽然陈旭律师代理过很多复杂疑难的家庭财产纠纷,但这份“被离婚”的判决仍然让他吃了一惊。陈旭律师告诉记者,首先,有权受理此案的法院应是被告宋女士所在地法院,在当年其丈夫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宋女士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河北衡水中院没有管辖权。第二,作为对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最基本程序保证,法律严格规定了法院的送达方式。衡水中院受理案件后,没有采取法律规定的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等方式,而是在立案后第三天就决定公告送达起诉书副本和开庭传票,侵犯了宋女士的诉讼权利,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而且,仅有的一份调查笔录没有被调查人身份证明等留存,无法证明这次调查的真实性。这个被调查人的证言效力很低,法院却以此决定送达方式、草率处分。陈律师说,除了程序违法之外,判决中存在诸多错误。对这样一个事关当事人重大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案件,法院却未充分审查诉讼当事人身份,甚至连当事人的身份证、结婚证等最基本的身份信息都没有在案卷中留存。这些问题都应导致原审裁判无效。让人不解的是,在宋女士提起离婚之后,也就是衡水中院的离婚判决生效十年之后,其丈夫又向河北衡水中院申请更正判决书中的错误,并且提出原审判决未合理处分夫妻共同房产。此后,衡水中院依职权发起再审程序。近日,海淀法院的裁定书也送达了宋女士和律师:鉴于河北衡水中院的离婚判决,海淀法院不能再受理宋女士的诉讼。如今,这个案件最终该如何认定、处理,就要看衡水中院的再审能否改变当年已经判决离婚的事实了。为了求证妥善解决论证此案的法律依据,陈旭律师特别邀请国内多名诉讼法学的专家学者论证,专家们出具意见书认为,作为一个改变诉讼主体身份关系的离婚诉讼,衡水中院的原审程序存在管辖错误、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未经合法传唤缺席判决等严重违法行为,作出的判决当属无效。专家们认为,为纠正错误的判决结果,再审程序中应撤销原判,裁定驳回男方起诉。陈旭律师说:“虽然这只是一起特殊的个案,但其中却蕴含了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如果现存的婚姻关系可以通过这样的诉讼程序予以任意解除,那婚姻家庭的稳定性、社会关系的确定性都将受到严重破坏。纠正此案中的错误处理,不仅是给宋女士一个公道,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一个交待。”记者在3月24日专门给衡水中院发函希望采访核实宋女士反映的问题,但法院接到传真后立即回复记者说,所有采访须经河北省高院批准才行。记者随后又致电河北省高院政治部宣传处,工作人员表示“应该没有这个规定”。最后,省高院接收了记者的采访函,转达给衡水中院。但是,十多天过去了,记者一直没有接到任何答复。此外,记者根据宋女士提供的两个电话联系此案男方当事人,请其提出意见。其中一个号码没有接通,另一个由宋女士丈夫的公司下属接了电话,其公司同事专门了解了记者所需核实的内容,但表示无法代为回复,将进行转达。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未得到实质性回复。本报记者孙莹亿万富豪妻“被离婚”是彻头彻尾的错案!本人,近期代理了一件匪夷所思的离婚纠纷案件。一个良家妇女在自己完全不知情、未行使任何诉讼权利的情形下,被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案件当事人宋女士与其丈夫虽然都是北京户口,也一直以为自己与丈夫还保持着婚姻关系,但是当她在2010年9月提起离婚诉讼、要与丈夫离婚以时,竟意外地被告知:早在十年前的2001年,即已经由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其与丈夫离婚了。案件十分离奇,一个好端端的婚姻,竟然可以在当事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离婚”。如果,这样的枉法裁判不能得到纠正,那么,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婚姻安全就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更加离奇的是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案件判决十年以后,竟自动提起再审,理由是“经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认为,该判决确有错误,应予再审。”然而,在开庭进行再审后,审监庭法官称“本案再审范围仅限于你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纠纷”,不再涉及判决离婚是否有效、不再涉及十年前所作错误判决是否应该撤销的问题。如此,对这个案件提起再审还有什么意义?为便于广大网友充分了解这个案件的真实情况和全面了解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所作判决违法、荒唐之处,特将本人所撰写之代理意见(答辩状)发表于此,供大家研读、评判。当您认真阅读该文后,您就一定会知道这个案件错在何处?为什么必须予以纠正了。再审答辩状答辩人:宋雅红因与被答辩人杜双华离婚纠纷再审一案,现提出答辩意见如下:答辩人认为,贵院作出的(2010)衡民监字第5号民事裁定,裁定再审(2001)衡民初字第14号案件,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条的规定;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本案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事实与理由如下:第一,原审案件的受理不符合法律规定。原审法院受理该案违反民事诉讼法第 108条的多项规定。首先,受诉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原审法院受理该案时适用了原告居住地管辖的这一例外规则。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 23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的规定,适用这一例外规则的前提是,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或者夫妻一方“下落不明”。 然而,原审案卷材料中关于管辖权问题只有一份《询问笔录》,似乎表明原审法院受理该案的理由就是男方起诉之时向受诉法院声称女方“下落不明”,但原告并未就此提交任何证据,并且原审法院也未依职权调查核实该情况是否属实。其次,贵院受理本案也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 108条关于“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之要求。本案系解除身份关系的离婚诉讼,但在原审案卷材料中,没有见到原、被告双方的身份证明以及作为本案讼争标的的婚姻关系证明,甚至在原告自己的《起诉状》及原审法院的《判决书》中连被告的姓名都写错了。在此情形下,答辩人认为原审原告起诉要求解除与答辩人的婚姻关系,并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审法院对于这些最基本、最关键的事实都未予审查,即受理该案件并予以审理、作出判决是错误的,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纠正。第二,原审案件的审理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是一个无效判决。原审法院在受理本案后,并未首先尝试法律规定的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等方式,而是直接采用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开庭传票, 答辩人认为原审以此方式处理这一程序问题, 侵犯了答辩人的诉讼权利, 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规定:“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状况。”本案被告一直居住在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北里东区10号楼单元1号2号(见证据8),是其有效的通讯地址;被告户籍地

5北京市宣武区感化胡同

3号院

4号楼

1门

203号也是可以顺利通知到被告的有效通讯地址(见证据

1-7);且被告手机号、工作单位长年没有改变(见证据 12、13、14)。原审法院在原告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被告下落不明且未采用其他任何送达方式的情况下,在立案后第二日即决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向被告送达,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原审案卷中诉讼缴费单据显示,在原告杜双华于2001年2月2日向原审法院交纳了案件受理费后,2001年2月4日,原审法院即出具了公告底稿,决定以公告的方式向被告送达,并于2月日在人民法院报上刊登。但是,原审法院到北京对被告不居住在崇文区东花市小区进行调查的时间是 2月5日。也就是说,从卷宗材料看,原审承办法官是先决定采取公告送达方式, 然后才制作了所谓宋雅红不在其法定户籍住所――崇文区东花市居住的调查笔录。并且,原审法院对该地址的调查资料仅限于一份 《调查笔录》,被调查人李利民的身份证复印件、工作单位证明等材料并未留在案卷中,无法证明承办法官确实前往北京进行过这一调查、取证工作。退一步说,即便原审承办法官确实到过北京,也确实向证人李利民进行过该取证工作,那么按照卷宗中“调查笔录”记载,被调查人李利民仅是东花市北里东区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个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所出具的证言仅仅是证人证言,从证明效力角度来说也是非常低的。原审法院仅凭这样一份调查笔录,且在没有其他证据对相关事实予以佐证的情况下,就对诉讼过程中事关当事人重大诉讼权益的送达方式做出如此决定,难道不是一种草率处分当事人权益的行为吗?事实上,经我们走访李利民,李利民称根本没有法院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过调查(见证据9、10、11)。如此,该份调查笔录的真实性还希望贵院能够予以查实。退一步讲,以本案采取公告送达符合法律规定为前提,原审法院出具的公告也是漏洞百出,令诉讼当事人无所适从:1、公告告知对象错误:按照原审公告所示,公告告知的对象为“宋雅宏”,那么,作为本案被告的宋雅红如何出庭参加诉讼?2、公告上告知的开庭日期与实际开庭日期不符:1)按照时间推算,原审法院在报纸上公告的开庭时间应为2001年4月29日上午九点;2)原审于2001年4月25日在法院公告栏贴出的开庭公告开庭时间为4月30日上午九点;3)原审庭审笔录又显示该案原审的实际开庭时间是2001年4月28日。原审公示的上述三个不一致的开庭时间,表明原审并没有按照公告时间开庭,在此情形下,诉讼当事人(宋雅红)根本无法参加庭审活动。作为对双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最基本程序保证,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严格规定了法院的送达方式。根据这些规定,适用公告送达的前提,必须是受理法院已经穷尽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方式仍无法送达。参加庭审活动,如实向人民法院表达自己对案件的态度及意愿更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特别是在涉及身份关系的离婚诉讼中,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还特别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该规定正是基于身份关系的特殊性,当事人意志表达的不可替代性,身份关系变更的对世性和法律后果的复杂性,强调离婚诉讼当事人必须亲自诉讼。因此,以合法的方式通知双方当事人,使其能够亲自参加诉讼活动,是非常必要、不可省略的程序。然而,在本案原审过程中,对于这样一个事关男女双方身份关系重大变故的离婚诉讼,针对案件当事人的被告女方,原审法院在送达程序上严重违法,同时故意剥夺当事人最基本的诉讼权利,都直接影响案件的正确裁判。因此,我们认为原审法院无论是从受理程序、送达方式,还是从庭审活动等各个重要环节来看,存在着严重的违法性,必然导致原审裁判无效。此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案在级别管辖方面也存在问题。众所周知,在司法实践中,普通离婚案件的一审法院应该是基层法院,而非中级法院,由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直接审理普通离婚案件,是有违常规的。第三,原审判决存在诸多错误,亦足以导致判决无效。原审中除了上述程序违法之外,还在判决书中出现了一系列错误。第一,关于当事人姓名这一关键事实,宋雅红从未使用过“宏”字为名(见证据21-33),“宏”字亦并不属于曾用名的替换;第二,被告并非无业,而是一直在北京恒联通辐射有限公司工作(见证据14),原审法院通过该单位也可以找到被告;第三,原审法院没有核实被告住所地, 在判决书中记录为“不详”。而被告住所地一直为北京市宣武区感化胡同 3号院4号楼1门203号,自1998年6月10日被告户口迁入该址至今(见证据7)从未改变;第四,原告的出生日期应为1965年11月26日,而非判决书所记载的1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