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_第1页
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_第2页
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_第3页
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_第4页
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课时质量检测(十)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面甲、乙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读图,回答1~2题。1.图示现象主要影响区域有()①东热带太平洋②北美地区③东南亚④澳大利亚西北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A.海洋狂风巨浪 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C.天气稳定少变 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解析:1.C2。D第1题,根据题意,图中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甲图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南部为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风,在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乙图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北部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风,在澳大利亚西北部较为典型,故选③④,选C项。第2题,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故C项错误,D项正确.水平风力较小,不会产生狂风巨浪,A项错误。低压会促进台风的产生,B项错误。(2020·重庆南开中学月考)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3~4题。3.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4.乙区域气压的形成原因是()A.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B.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解析:3.C4。D第3题,图示以北极为中心,可结合图示经纬度知道甲在亚欧大陆北部,高压中心北侧,应是蒙古高压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甲盛行西南风。选C正确。第4题,乙在北太平洋上,为低压中心,冬季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选D正确。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5~7题.5.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6.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 B.b、cC.c、d D.a、d7.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解析:5.D6.B7。C第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6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7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8~9题。8.乙地气候特征为()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全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9.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C.甲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解析:8.C9。B第8题,图示显示,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据此选C。第9题,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较大,植被稀少,多是荒漠;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其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为春夏长叶秋冬落叶;丙是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不可能有较厚的积雪.据此选B。(2020·德州模拟)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读图完成10~11题。10.1960~1970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A.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提前C.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11.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A.1880年 B.1920年C.1980年 D.2000年解析:10.A11.B第10题,根据材料,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夏季风指数和冬季风指数,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华北地区冬季风指数高,寒潮多发,A对.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推后,B错。冬季风强劲,气温低,天山雪线偏低,C错。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南方地区羽绒服销售情况好,D错.第11题,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推动雨带北移,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多。根据图中曲线,1880年、1980年、200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距平值,说明夏季风势力弱,江淮地区梅雨期长,A、C、D错。1920年夏季风指数高于距平,势力强,B对。二、非选择题12.(2020·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旱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判断,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该地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且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以至于该地多沙漠景观;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第(2)题,读图可知,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从南美内陆吹来,水汽含量少,且该地位于山地背风坡,空气更为干燥,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同时西部沿岸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空气对流弱,亦难以形成降水。第(3)题,根据上两小题分析,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沙质物质少;根据材料分析谷地地表多被盐壳覆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物质的产生;读地形剖面图可知,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综上分析,谷地受副高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答案:(1)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2)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于内地,且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3)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缺乏充足的沙质沉积物,沙物质来源少;地表被盐壳覆盖,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物质来源;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受副高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任选四点)13.(2020·南昌十校联考)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2)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3)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赤道以北,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南季风迎风坡及几内亚湾暖流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两地水温高低,要结合月份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角度分析.读图可知,P地位于海洋内部,而Q地离陆地较近,受陆地影响大。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同时,由于Q地附近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所以7月份P地水温较Q地高。第(3)题,读图可知,1月份赤道低压带的位置西段位于北半球,而东段位于南半球,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考虑.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是由于西部海洋面积大,而海洋升温速度慢,陆地升温快,导致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东段朝南,而西段位于北半球。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7月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N地处迎风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2)P地水温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P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