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空间*畴的认知语义研究【摘要】:本文以“空间*畴的认知语义研究〞为题,运用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观点,对空间语义与句法成分的关系、空间隐喻、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三方面进展阐释,旨在深入探求空间在人类认知中重要而根底的地位,强调人类共同的空间认知能力,全文以汉语研究为主,英语、俄语为佐证,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空间认知的共性。本文首先从“空间〞定义出发,发现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本文中更多地使用[有界][无界]),既是[实体]的,又是[空置]的,从而得出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空间〞既可以从科学意义上理解,又可以从日常生活角度理解;既可以是物理世界的概念,也可以是语言世界的概念,从而得出:人们对空间的认知不是几何空间的认知,而是拓扑空间的认知。这就为我们研究空间的内容和角度奠定了根底。从内容上说,空间*畴分为实体、位置和位移三大子*畴,从角度上看,空间认知具有主观性的特点。空间*畴的研究框架建立在把空间分为实体、位置和位移三大子*畴的根底上,从对物理世界空间语义的*畴化,来与语言层面的*畴化相对应;然后从空间隐喻的角度证实空间是人们认知时间及其他抽象概念的根底,空间作为始源域向其它目标域映射;最后探讨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性,主观性表达在方位词的混用,话语中自我的表达,以及汉语语序的主观性等三个方面。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起着“元概念〞(meta-concept)的作用,因为它是“用来理解其他概念的概念(LakoffJohnson,1980:14)〞。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类的*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历形成的,其最根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本章还回忆了国内外在空间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国外对空间问题的研究表现为视角宽、术语多的特点,国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呈现出评介多、隐喻和意象图式泛化、多维度、结合汉语等四大主要特点,其中多维度的研究态势又包含方位词多义性、对称不对称、有标记无标记、语法化、象似性研究等等,总体说来,国内空间研究从语言层面上进展的较多,走的是从语言到认知的验证式研究路子,本文从认知到语言,并且从汉语、英语、俄语三种语言中找到普遍存在的空间的根底性和重要性的证据,如空间语义与句法成分有无对应性,空间隐喻的异同,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等等。第二章从“空间〞的定义入手,发现空间的复杂性,具体表达在,空间是包含存在物的空间,空间的本质是空间关系,空间的认知与视角的选取有关,即有其主观性的一面,空间概念是隐喻中相当重要的概念等等,从而也澄清了“空间关系〞、“空间概念〞、“空间问题〞等的区别,构建了本文的空间*畴:实体*畴、位置*畴和位移*畴,本文选取三方面来阐释空间在人类认知中的根底性地位:空间隐喻;空间义对句法功能的影响;空间认知的视点和参照物,即空间*畴的主观性;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从空间的根底性、隐喻性、多义性、主观性来阐释的,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从根底性到隐喻性、从隐喻性再到多义性、从多义性再到主观性,反映出人类在空间认知的四大特性:根底性、隐喻性、多义性、主观性。第三章是从空间语义入手,看语言中有哪些句法成分能够表达空间语义,空间语义与句法*畴有无对应性,根据*畴化理论,实体*畴大致对应名词,位置*畴大致对应方位词,位移*畴大致对应动词,此外还有量词和方位词共同表示形状*畴。“实体*畴和名词〞论证了实体*畴是一种隐性*畴,只有在句法组合功能上才能显现出来,如回指、指代、搭配、进入*一句法格式等等。另外,明确了名词空间性的三种意义——[实体]性、[容纳]性和[处所]性,实体性名词是典型的名词,[处所]性对应处所名词,尤其是命名性处所词,容纳性名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类词,它的空间性是功能性的[容纳],即具有使用功能,而且这三种语义可以依据句子构造发生转化;“位置*畴和方位词〞用图形-背景理论,强调了参照物和焦点物的语义特征,也指明了位置*畴和处所*畴的区别,位置*畴中焦点物和参照物是绝对静止关系,处所*畴中焦点物和参照物是相对静止关系;“位移*畴和动词〞运用Jakendoff的概念语义学中对位移的理解,把空间位移作为根本认知域,然后向社会关系等等扩展,这种类推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演绎手段。运用位移性可以解释汉语典型句型“把字句〞。第四章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空间的根底性,空间概念是人们理解时间以及其他抽象概念的根底,空间概念既是整个人类也是个体的人在幼儿时期最早开展起来的概念之一。在此根底上谈到空间隐喻,包含实体隐喻、容器隐喻,方位隐喻、位移隐喻,正好与我们在上一章的实体性、容纳性、位置性和位移性保持了对应性。隐喻是解释词汇多义性的有效手段,从人类自身构造角度解释了为何人们偏向使用上下和前后,在“上、下、前、后〞的使用中,又偏向使用“上〞和“前〞,尤其“上〞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复杂、意义最多的一个词。本章还证实了容器隐喻与“里〞,位移隐喻与“来、去、过来、过去、起来〞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出词发生语法化的途径:通过隐喻发生多义性,词义逐渐由具体的空间义转向虚指,最后到语法化。由拓扑空间意义到空间隐喻意义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化,由拓扑空间意义到语法意义是以隐喻为根底的语法化。我们注意到,能产生语法化的词往往是最常用、最多义的空间词。第五章运用Loyns的“语言的主观性〞理论,对方位词混用现象和话语中的空间指示现象作了解释,认知主体对*参照物的功能、文化、心理因素、视角等方面形成不同的注意视点,从而对方位词的使用进展了分析,并从话语角度分析了空间表达时对参照物的选择、“自我〞的放置等等的主观性因素。汉语语序的变化也可以从空间认知主观性来得以解释。认知语言学与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人文性,主观性正是人文性的表现之一。第六章为结语,总结全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概括空间研究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意义,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缺乏。【关键词】:空间认知语义*畴化空间隐喻主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H030
【目录】:论文摘要8-11Abstract11-19第一章认知语言学有关空间研究综述19-45第一节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19-21第二节国外空间研究综述21-261.2.1国外有关空间研究概况21-231.2.2从介词角度的空间研究23-251.2.3国外空间研究的特点25-26第三节国内有关空间研究综述26-411.3.1从方位词、处所词角度研究空间的传统阶段26-281.3.2从认知角度研究空间的新阶段28-401.3.2.1评介多28-301.3.2.2隐喻和意象图式泛化30-321.3.2.3多维度32-391.3.2.4结合汉语39-401.3.3两本从现代汉语角度研究空间的专著40-411.3.3.1储泽祥(1997)的?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411.3.3.2齐沪扬(1998)的?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41第四节通过综述发现的问题41-45第二章空间*畴认知语义研究框架45-73第一节“空间〞的意义45-492.1.1“空间〞的词典释义45-472.1.2物理学哲学意义上的“空间〞和日常生活中的“空间〞47-49第二节“空间〞的复杂性49-552.2.1空间与其存在物的关系50-512.2.2空间关系中的参照物和焦点物51-522.2.3从“有界-无界〞看人类对空间的认知有其主观性的一面52-532.2.4空间概念53-55第三节空间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意义55-622.3.1认知语义学的空间三分法562.3.2语言、认知和现实的关系56-582.3.3三种空间何者为我们研究的对象?58-592.3.4语言、认知和现实的关系在空间问题上的表现例如59-612.3.5两种观点使得我们更加重视认知和语言的关系61-62第四节本文拟建立的空间*畴框架62-732.4.1空间*畴涉及到语言层面的诸多因素62-642.4.2空间*畴的构建64-662.4.3空间认知的四大特性66-682.4.4本文内部逻辑关系68-702.4.5两个辩证关系70-73第三章空间语义与句法成分73-129第一节*畴化74-753.1.1*畴化与原型*畴理论74-753.1.2*畴化的两个层次75第二节实体*畴与名词75-903.2.1实体的根源性及典型的名词75-783.2.2典型名词的语义特征78-793.2.3名词的典型程度对句法功能的影响79-823.2.4非典型名词向典型名词转化的方法82-833.2.5澄清名词空间性的三种理解:[实体]、[容纳]、[处所]83-873.2.6澄清名词空间义有助于解决名词加不加方位词的问题87-893.2.7汉、英、俄语名词比照89-90第三节位置*畴与方位词90-1043.3.1空间方位意义90-913.3.2典型空间位置意义和方位词91-933.3.3位置关系中参照物必不可少93-943.3.4方位词的内在参照要求94-953.3.5空间关系的复杂性导致方位词的复杂性95-1003.3.6“焦点物〞“参照物〞的特征与图形-背景理论100-1033.3.7绝对空间位置的表达与处所词103-104第四节位移*畴与动词104-1153.4.1空间位移的意义104-1053.4.2空间位移与动词、趋向动词、介词的关系105-1073.4.3位移性中动词的语义特征107-1093.4.4位移义的跨域映射109-1113.4.5汉语典型句式“把字句〞的位移义111-1143.4.6距离意义114-115第五节形状*畴与量词115-1193.5.1形状也是一种空间意义1153.5.2形状意义与量词115-1173.5.3个体量词的形状义117-1183.5.4汉英空间形状意义比照118-119第六节形容词的空间性119-1203.6.1局部形容词表示空间119-1203.6.2空间形容词非零维且具有空间性120第七节指示代词“这、那〞的空间指示功能120-121第八节本章小结121-129第四章空间隐喻129-172第一节空间在人类认知中的根底性地位129-1364.1.1空间概念既是整个人类也是个体的人最早开展起来的概念之一129-1344.1.1.1从人类学角度证实人类掌握空间概念早于时间概念129-1314.1.1.2从个体发生学角度证实儿童习得空间概念早于时间概念131-1344.1.2空间概念是人们理解时间以及其他抽象概念的根底134-1364.1.2.1词义的衍生134-1354.1.2.2用空间比喻时间135-136第二节空间隐喻136-1604.2.1Lakoff隐喻的认知观136-1374.2.2空间隐喻的内容137-1384.2.3实体隐喻138-1394.2.4容器隐喻139-1454.2.4.1容器图式根本构成要素140-1424.2.4.2容器隐喻与现代汉语方位词“里〞及其语法化142-1454.2.5方位隐喻145-1564.2.5.1方位隐喻中不对称现象的认知解释146-1484.2.5.2“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性148-1524.2.5.3“上〞的隐喻意义及语法化152-1564.2.6位移隐喻156-1604.2.6.1“来去〞的隐喻及语法化156-1574.2.6.2“过来〞和“过去〞的隐喻及语法化157-1584.2.6.3“起来〞的隐喻及语法化158-160第三节时间是空间的隐喻160-1654.3.1时间的空间隐喻160-1634.3.2空间向时间映射的根底163-165第四节空间隐喻的共性和个性165-1684.4.1空间隐喻的共性165-1664.4.2空间隐喻的差异性166-168第五节本章小结168-172第五章空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172-208第一节语言的“主观性〞172-1755.1.1“主观性〞与“人文性〞172-1745.1.2人的认知主体地位和主观性174-1755.1.3本文的主观性内涵175第二节方位词搭配的主观性175-1905.2.1从认知的注意力看方位词搭配的主观性175-1765.2.2从视角变化的角度看方位词(介词)的使用情况176-1785.2.3参照物本身认知的主观性178-1825.2.3.1功能决定方位词(介词、前置词)的使用179-1815.2.3.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方位词(介词、前置词)的使用181-1825.2.3.3社会心理因素决定方位词(介词、前置词)的使用1825.2.4从方位词的混用现象看空间认知的主观性182-1875.2.4.1“上下〞与“里〞的混用182-1845.2.4.2方位词“里〞和“上〞的互换现象184-1865.2.4.3从认知角度看“上〞和“里〞的混用186-1875.2.5从图形-背景理论看认知主体的主观性187-190第三节话语中的指示现象的主观性190-1995.3.1空间认知参照物即话语中的指示现象190-1915.3.2单一参照系和多重参照系191-1995.3.2.1“来去〞中的说话人参照194-1975.3.2.2说话人的视角及说话人的态度197-1985.3.2.3选择语境参照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位赠与合同范本
- 临时工劳动合同范本参考
- 2025年平安保险公司特定疾病终身保险赔付合同
- 业务合作合同格式样本
- 不锈钢采购与销售合同
- 个人借款质押合同书样本
- 专用线铁路物流服务合同细则
- 个人与企业租赁合同范本大全
- 采购标准合同书
- 专业讲师聘任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山泉水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GB/T 18109-2024冻鱼
- 2025年八省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一氧化碳中毒培训
- 保洁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的培训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 GB 18030-2022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