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可编辑----WORD格式--可编辑----------WORD格式--可编辑-----专题二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第一章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0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30二、产业结构演化趋势.......................................................................31三、产业发展阶段分析.......................................................................31四、主导产业分析...........................................................................32第二章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34第三章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35枣庄应根据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自身特色和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产业..35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37三、协调城市政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37四、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途径....................................................38第四章产业发展定位.............................................39一、产业选择...............................................................................39二、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42第五章产业规划布局.............................................43一、加快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使其成为全市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区域......44二、加大对枣薛经济带、沿运带的培植力度,形成两条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带.................................................................................44三、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具有枣庄经济特色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基地.................................................................45第六章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45一、产业集群概念、实例与枣庄市集群发展现状..............................................45二、枣庄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8三、对策建议:发展创新性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1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了世界经济浪潮,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深入,枣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与升级的迫切要求。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如何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是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该专题研究,以期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局提高枣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第一章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枣庄是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重点的组群型工矿城市,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盛产的优质煤驰名中外,水泥、石膏产量居全省之首,有“鲁南煤城”和“建材之乡”之称。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实现GDP757.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8.5亿元、483.6亿元、205.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9.0:63.8:27.2。人均GDP20936元。财政总收入7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0亿元。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6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5.1%。农业总产值127.8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为65.0:2.6:27.2:2.4。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迅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利用世界银行和各地政府贷款进行的黄淮海平原开发、山区综合开发和滨湖沿运开发的大规模展开,枣庄的农业发展已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成效明显。“工业强市”取得新突破,2006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483.6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7.9%。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体,同时拥有纺织、橡胶、冶金、化工、机械、卷烟、造纸、陶瓷、食品、制药、酿造等门类较为齐全,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综合配套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布局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主导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壮大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商业、服务业日益繁荣,新兴产业迅速壮大。200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2.6%,发展迅速。对外经贸、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民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328万美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9.3%。2006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74亿美元,其中出口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二、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枣庄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较快,已从1980年的35.3%下降到2006年的9.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平稳增长,达到年均18%,快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在2000年前较快增长,但“十五”期间的比重确在下降,表明枣庄市今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新兴第三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传统第三产业仍占较大比重。三、产业发展阶段分析枣庄市现状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89.7%,已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以原料为主的煤炭、建材、能源、煤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我们选择“产业结构演进法”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依据一般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枣庄市将逐步向高加工化阶段、技术密集型阶段和后工业化社会转化。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工业化时期 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主要特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题。依靠农业资源发展资源1.工业化前期 轻工业化阶段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2.工业化初期 重工业化阶段 济的转变,工业产值开始超过农业产值;二是由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工业生产向资本密集、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3.工业化中期 高加工化阶段 出现工业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下降的趋势。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实现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化,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4.工业化后期 技术密集阶段农业产值比重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低于10%,商贸业发展出现网络化、区域化趋势新经济产业部门为主,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产5.后工业化时期 信息产业为主阶段业转移与变革的动力,三次产业的边界模糊四、主导产业分析我们利用2003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情况,分析确定其主导产业。表2003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电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气生产和供应业214885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27081740归纳下来,按行业大类进行整理,可得到下表。从表中看出,煤炭采选业产值占近1/3,从业人员超过1/3,建材、农副食品加工、能源、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产值占近1/2,而从业人员仅占1/3强,表明传统产业就业岗位不足。资源型、重化工业依然占据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增加值比例(%)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人)比例(%)总0300018100.0矿产采选业435197132.011226137.4建材业196379614.44613315.4农副食品加工业153538111.3213637.1市政业146705710.8102633.4化工业12583499.3297339.9设备制造业10926628.0246688.2纺织业8242236.13129610.4造纸业8175106.0192416.4金属制造业1684331.231801.1木材加工业1234270.918800.6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经济总量小,资源加工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过度消耗。长期以来,枣庄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增量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产业居于主体地位,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是主要产业特征。这种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结构不合理,且资源消耗快、污染严重。目前,轻重工业比重为26.5:73.5,其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仅煤炭、石膏、水泥、电力等四大能源原材料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就占全市工业(限额以上)的45%。多数煤炭、水泥企业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水泥行业,80%以上的产品是由机立窑生产的普通标号水泥,能耗高、污染重,市场空间狭窄。从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形势极为严峻。由于多年来过于偏重煤炭、石膏资源的开采,忽略了对其它建材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致使煤炭、石膏资源过度消耗。目前,枣庄市东部统配煤矿都已注销了生产能力,西部矿区也已临近行政区划边缘,有的煤矿已经延伸至周边市县。作为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老煤炭工业基地,煤炭资源现已面临枯竭的局面。同样,据有关部门测算,枣庄市石膏矿的平均回采率仅为30%左右,资源浪费严重。另外,重开采、轻加工的问题尤为突出。作为全国最大的石膏矿业基地之一,2002年产量达到750万吨,但全市缺少有规模上档次的石膏制品加工企业。另外,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岗位不足,技术、管理创新乏力。资源型、重化工业依然占据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枣庄市积极回避“矿竭城衰”老路,但“路径依赖”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克服的,煤炭、电力行业作为主导产业,不属朝阳产业行列,其精深化、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产业结构调整仍是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第二章经济结构转型的总体指导思想针对枣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快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主导产业战略向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转变。第一,从行业看,资源型产业是我国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部门之一,因而反映到区域上,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则是我国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因此,加快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既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方针,更是资源型城市实施结构转型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必须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市场经济制度,全面促进人的思想观念、各项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低效益既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更是资源型城市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推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不仅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且对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更具有针对性。在资源型城市中,必须强化资源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争取充足的结构转型时间。第三,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早已习惯了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来决定发展什么,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资源导向型的思维定式。如果说,在市场全面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发展定式没有什么缺陷的话,那么在市场日趋饱和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发展定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了。买方市场条件下,发展什么或不发展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是否有市场,而不是当地是否有资源。因此,资源型城市在实施结构转型中,一定要由原来的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选择和发展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关键是要看产品是否有市场。第四,枣庄这种资源型城市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经济结构单一。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则是结构的不稳定。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则整个城市经济陷入困境,从而严重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通过结构转型,实现由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以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和活力。第五,抓住机遇,培育地方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创造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融资、体制等软环境,激励创新和学习。第三章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一、枣庄应根据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自身特色和市场选择发展其他产业资源型城市在一定时期内,一方面要继续依靠资源性产业,另一方面又必须拓宽资源利用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这些产业都是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的。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有关部门或政府的决策者普遍关注的是,除了上述产业外,资源型城市到底应该发展什么?根据枣庄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答。一是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对该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发展。众所周知,美国的休斯敦曾经是一座著名的石油城市,现在则成了著名的航天城。出现这一重大转变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在休斯敦布点了宇航中心,随之带动了为它服务的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门类涉及电子、仪表、精密机械等行业。德国的鲁尔区石化工业也是由于国家建立了一条从鹿特丹及威廉港通往鲁尔区的输油管建成而发展起来。日本的九州地区,原为传统的煤炭产区,现已转换成日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这种转变是因为日本政府在规划时将其定位为新的高技术产业区,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推动。我国有少量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也是需要国家或所在的省份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的支持下,由资源型城市转变为别的类型的城市。枣庄的发展定位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在国家对矿业城市发展政策尚不明朗的前提下,主动争取扶持政策,早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二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煤炭城市可利用塌陷区发展养鱼业、花卉业等,可将开采煤矿留下的各种遗迹稍加“包装”,供游人参观。德国的鲁尔区就是将过去的煤矿设施稍作改造作为特色餐馆,将过去的钢铁厂架子稍作修整,用作展览场所。枣庄完全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将某些开矿遗迹开辟为旅游地,将煤炭采空区作为生态绿化区域,煤炭完全枯竭后,可建设大型水面,大型绿化郊野公园,安排游乐设施,进行适度的低密度开发,发展成为居民休闲、游憩的去处。三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什么产业应由市场去决定。随着交通、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各地发展工业方面的条件差异已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某个工业项目布局在A地可以,布局在B地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看,某城市发展C产业可以,发展D产业也是可以的。但究竟发展哪个,不是由城市政府的领导或规划者来决定,而是由企业家来决定。如果一个国家要将某个城市定位某种功能,倾全国之力进行建设是能够做到的,而一个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财力有限、能力有限,调控产业布局或吸引产业入驻的能力和资源非常有限,能够做的就是创造好对多数产业都能发展的投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规划城市转型的产业方向,倒不如不规划。如果要规划,也最好采取负规划的形式,即对城市发展有严重负面影响的产业提出来予以限制,其他产业都可以发展。我国的大庆市,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曾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要方向,但事实上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好。安徽淮北市在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将电子工业作为重点,但因为有浙江的横店集团在那儿办厂,结果电子工业发展起来了。所以,枣庄的新兴产业应主要依靠市场的选择,政府要做的就是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政策、管理、服务、人才等软环境。二、拓宽资源开发领域、拉长资源产业链条煤炭城市一般可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或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链条延伸。鲁尔区基本上走的是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这条产业延伸之路,枣庄市主要是这种模式。我国绝大多数煤炭城市,如阳泉、乌海、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河、阜新、淮北、六盘水、铜川等,过去几十年的产业延伸基本上都是开采——洗选——发电模式;有些煤炭城市,如抚顺市和山西的孝义市则是采取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有些煤炭城市,如安徽的淮南市、宁夏的石嘴山市则是采取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模式。大同市既沿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发展模式路径,又沿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路径。应该说,每个资源加工路径都是正确的,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延伸加工深度和提高附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出现新一轮的煤炭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趋同。三、协调城市政府与企业集团的关系转型中应充分发挥资源性企业与城市政府两个积极性。具体到枣庄,企业主要是枣矿集团和十里泉电厂。资源型城市主要依托资源性企业而发展起来的,资源性企业在资源型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淮南市的40%,职工和城镇人口约占全市的50%。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和职工是与淮南矿业集团的主业紧密配套的,其经营状况与矿业集团息息相关。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从某种角度上是资源性企业的经济转型。资源型企业今后的发展,一方面应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继续提高资源性产品的竞争力,做强做精资源产业;另一方面,必须立足长远大计,加快发展资源的深加工以及其他产业,资源深加工及其他产业在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以降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同时,资源性企业应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淡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把企业当机关的观念,自觉尽快地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枣庄政府应坚决摒弃过去发展市属经济的旧观念,牢固树立发展市域经济的新观念,把资源性企业当作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予以对待,像为其他招商引资企业一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资源性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矿双方应着眼长远发展,尽快调整长期以来形成的市、矿之间在城市公用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快重组与融合的步伐。四、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转型的重要途径吸引包括国外投资和国内投资的外部投资是枣庄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外部投资的进入不仅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观念,这对经济转型非常重要。枣庄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动力供应,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枣庄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有利于安排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加工转化、符合城市空间布局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即“三个有利于和两个符合”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在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应高度注重投资环境建设,尤其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在当前,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府、良好的商业氛围、高素质的市民和文明的社会环境等在内的软环境的优劣越来越成为吸引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枣庄市应根据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转变,建立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的政府管理新体制;应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保护好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教育,教育群众以诚实守信立足于社会,以诚实守信来发展经济。第四章产业发展定位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三大煤矿城市之一,枣庄因煤而建而兴,但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严重依赖,也导致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煤炭和水泥这两大产品的价格高低,几乎成了枣庄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此同时,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现实说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决不能围着有限的资源打转,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结构调整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根据枣庄的显示,应构筑以能源、煤化工、建材为基础,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城市要特别强调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职能,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信息、咨询、中介、法律、公证、人才培训等服务。一、产业选择在产业选择上,我们认为枣庄应进一步突出能源、煤化工、建材三大工业基地建设,鼓励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精深加工程度。煤化工业应向世界最高水平看齐,打造国内煤化工业的龙头。2004年全市生产水泥3272万吨,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省第一。枣庄还拥有全省最大的石膏矿,资源富集,但资源深加工还远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建材业的重点应提高产品的等级和档次,向环保型、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努力延长产业链。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首先要尊重实际,立足实际,着眼于切实增强城市竞争力,充分而合理地发挥依然处于主体地位的现有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枣庄的煤炭是优质冶炼动力用煤。从现有基础和前景看,煤化工有可能是枣庄市最有优势、最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链。从全国产业发展战略看,煤化工是“十一五”期间及以后一个时期国家确立的12个重要产业之一。另外也要看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为我们发展能源、煤化工等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这种情况,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增加贡献率,着力建设煤化工基地。﹁是大力发展煤—气—化联产,发展以煤为原料的新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其中主要是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优先发展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甲醇用途广泛,污染轻,市场前景好,效益好,是目前煤化工业的成熟项目。从枣庄市实际看,尽管经过长期开采,但目前枣庄煤炭仍有相当储量,另外,兖矿鲁化集团已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煤气化合成甲醇技术,储备了一批包括两项国家863高科技煤化工项目,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队伍,优势明显。现实情况说明,在枣庄市大力发展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出路在于紧紧依托兖矿鲁化的技术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甲醇、醋酸、二甲醚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二是大力发展煤—焦—化联产,综合考虑资源、环境、交通容量,鼓励发展焦化联产,以“焦”为辅,以“化”为主,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煤—电—化联产,整合电力资源,抑小扶大,加快提升电力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配套发展高耗电、高附加值的机械加工或其他产业,实现电力二次增值。2003年9月兴建的巴以热电厂,是山东省第一座新建水煤热电厂。用水煤浆为燃料进行发电,既大大减少了煤燃料副产品“煤泥”对矿区的污染,又很好地改变了矿区的产品结构,使企业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如今,在枣庄,以煤为依托,煤、电、焦、钢、油等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链正在成型,“鲁南煤城”已经在向“煤化工城”转变。在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尤其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托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发展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产业,以代工、贴牌生产等形式,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关系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为切实改变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创新能力不足的落后状况,我们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重选择了新材料、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一是充分利用鲁化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的工艺设备和分析仪器,发挥高压反应装置的技术优势,生产高压反应制备的独特医药中间体,优先发展基础较好、成长性良好的医药产业。如投入资金6000万元的广润生物源有限公司,能够开发生产三个系列十几种类型的生物制品;投入资金2000万元,兴建了以针剂为主的枣庄百科制药厂。二是大力培育高成长性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环保产业。围绕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发送、传输与接收,重点开发利用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通讯传输系统产品和软件。着眼于引进、开发工业废水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等重要污染源的防治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空气污染和治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产业化程度。枣庄热电公司投资建设了垃圾发电厂,两台机组每年可消化垃圾21.09万吨,年发电能力5亿千瓦时,新增电量100万千焦。三是拓宽、提高基础较好、实力较雄厚的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产业。以鲁南机床厂、滕州机床厂等机械行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数、微控机床、气液相色谱仪器等系列产品为发展重点,形成三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新型产业。在新材料领域,以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磁性材料、超细粉体材料、特种材料为发展重点,培育四个过亿元的产业群体。四是加快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和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对重工业、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围绕煤炭、水泥、机械等传统重点行业,科学规划,依靠技术创新,突出重点企业的改造,坚持优化增量投入和盘活存量相结合,促进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五是大力推动园区发展,促进科技园区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目前枣庄市有省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其中年技工贸过亿元企业8家。一批新兴产业群正逐步兴起。以发展服务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展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从枣庄的实际来看,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制造业对服务业的需求和拉动,促进和推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发展服务业,改造和提高制造业水平,为加工业、制造业打造更宽广的平台。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我们把重点放在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上。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认识,突出特色,优化环境,壮大规模,实现突破”的基本思路,重点抓了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放宽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如在供水、供热以及其他一些公共服务业方面,我们加大了市场运作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加快其社会化的步伐。二是利用政府各种调控资金加大对社会服务业的投入,重点是建设几家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如通过资产重组、整合等方式扩大市属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社会服务业的投入。以沿运河经济带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建设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流通中心;以枣(庄)薛(城)经济带、高新区为载体建设各类工业品流通中心;以滕州、台儿庄、峄城为基地建设农产品流通中心。三是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我们依托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峄城万亩石榴园、台儿庄古运河风光、科圣墨子故里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景点积极发展旅游业,同时开发滕国故址、红荷湿地和莲青山等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市旅游收入连续四年以18%的速度递增,2004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9.6%,收入达20.96亿元。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在政策和措施上给予大力支持。从现实情况看,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的法制环境、政策措施有关。为此,我们着重加强了对各类执法、收费的规范管理,努力做到严格执法、依法收费。对用水、用电等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着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努力为各类服务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个主线不动摇,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为城市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实践证明: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部署推进各项工作,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根据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枣庄市要求各区(市)、高新区要加强新上项目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市有关部门要充公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新兴产业新上项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指导扶持力度。要采取控制总量的方式发展资源型传统统业项目,当前调控的重点是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规模,遏止重复建设的势头。煤炭行业,目前枣庄市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8亿吨,要保证枣庄市经济转型之前有煤可采,必须适度控制开采规模。随着新建地方煤矿,如金庄、大兴、新宏等一批煤矿投产,可新增生产能力400万吨,2006年枣庄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左右。在新的煤炭可采储量没有探明前,今后一段时期应保持现有生产规模,慎重新上煤矿项目。对现有煤炭企业进行整合,针对小矿井生产方式落后和资源回收率低的弊端,要坚决关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关停9万吨以下的矿井。根据枣庄市资源情况,鼓励资源性企业走出去从事商业性勘查,获得资源使用权,建立资源基地,为枣庄市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活力。电力行业,枣庄市有发电企业18家,随着新源、南郊热电厂、八一水煤浆热电项目的建设投产,2006年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再加上滕州4×60万大电厂项目若能开工建设,枣庄市发电企业远景装机容量将达650万千瓦,受枣庄市煤炭和水资源的约束,电力装机容量不宜再扩大,原则上不宜再新上电力项目。对于现有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电厂,要采取行政和市场手段,让其逐步退出。水泥行业,随着榴园、鲁水、安厦、泉兴、上联等建材集团旋窑生产线的建设投产,全市水泥产量达到4000万吨左右。考虑到枣庄市石灰石储量和销售市场半径的限制,可稳定在此规模,不宜再扩大。根据国家“严禁新上立窑,新上旋窑要关掉同等规模的立窑的精神”,逐肯加大旋窑比重。针对小水泥企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要坚决关闭6.6万吨以下的立窑生产线。10万吨以上的立窑生产线要限期安装治理粉尘排放装置,对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要坚决关闭。对虽已安装治理粉尘排放装置,但考虑企业利益故意使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企业,环保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予以惩罚直至关闭。机焦行业,机焦产量达到100万吨,考虑到枣庄市煤炭储量和加大科技投入拉长产业链的实际要求,其总量要控制在600万吨的规模。严格禁止40万吨以下项目。对现有的机焦项目,要抓好资源的资源的综合利用,必须进行煤焦化气体和煤焦油的深加工,配套发展煤气化联产和精细化工项目,减少环境污染。造纸业。枣庄市机制纸产量为20余万吨。考虑到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以及企业的合理布局,原则上不再布置新点,严禁新上草浆纸生产线。现有企业要实现规模效应,加强环保治理。第五章产业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通过有效的政策导向,促进市高新技术向区市和周边地区辐射、延伸和转移,加大对枣薛经济带、沿运经济带两条产业聚集带的培植力度,继续实施能源、煤化工、建材三大基地开发建设,培植其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隆起带,从而构筑起全市“一区两带三大基地”的产业布局框架。一、加快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使其成为全市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区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抓好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电子和新兴制造业等方面的新项目,积极发展资源替代产业,加速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实力。一是要增创科技新优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引进先进技术,重点支持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高。二是鼓励加强与国内科研单位的合作,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以中科院化工研究所、省水煤浆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以煤化工与精细化工等产业为龙头基地,以山东神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世纪新星化工公司、明达洁净燃料公司、泉兴化工公司为载体,增强在人才吸纳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形成全市的科研和创新中心,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三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扩大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企业群体,注重拉长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真正发挥市高新区的聚集和联动效应。四是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经济技术基础。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与引导发展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两大产业,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扶持培育的产业。加快培植百科药业、文尔达生物工程公司、采禾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建设中的广润生物园、润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三九药业等,使其尽快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主体。五是要以建设区域性的住处中心为目标,加快高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六是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二、加大对枣薛经济带、沿运带的培植力度,形成两条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带在农村,主要是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带动作用,以港舫业为龙头,以沿运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沿运经济带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镇,主要是依托京沪经济带,以新城建设为带动,以为高新区为支撑,强化枣薛一体中心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三、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具有枣庄经济特色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基地煤化工基地建设。要把煤化工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牛鼻子,下大力气抓好。抓好鲁化3个100万吨的产能基地建设,即在现有38万吨化肥生产的基础上新上75万吨化肥项目,形成100万吨化肥生产规模;在现有15万吨甲醇生产的基础上新上20万号甲醇以及60万吨醇醚,形成100万吨醇醚的生产规模;在现有10万号甲醛生产、在建20万吨醋酸和10万吨酸酯的基础上,新上40万吨醋酸和20万吨酸酯,形成100万吨酸的生产规模。能源基地建设。重在提高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保持煤炭适宜增长,加快加工转化,提高质量档次,发展清洁能源及煤炭相关产业,促进煤炭上档升级。电力行业重点加快提升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实现电力二次增值,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积蓄后劲。建材基地建设。要整合资源,加快升级改造,逐步淘汰立窑水泥,大力发展干法旋窑水泥,实现优势互补。石膏护面板等轻质墙体材料,积极鼓励发展环保、节能等新型建材,不断推动枣庄市建材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枣庄市建材业的集群优势和整体优势。第六章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研究产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促进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以培育大型企业为目标,也就是前边提到的改变主导产业观念,树立产业集群思路。大量经验证明,产业集群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一地区欲获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地区的几个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在扎根于本地的中小企业集群。营造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枣庄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理想选择。一、产业集群概念、实例与枣庄市集群发展现状1、概念与实例什么是产业集群呢?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分析和描述这种现象时常常用“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一方面,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功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减少了其运营的单位成本,使社会财富蕴藏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另一方面,各地争相吸引投资,争夺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区域竞争加剧,集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表现为对各种流动财富的吸引力和利用这些财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集群是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的参与竞争的骨干力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策略。世界版图由于大量的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了发达国家专业化集群的发展实例,也发现了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类似的集群现象。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微电子业群、纽约玛第森大街的广告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的油漆和涂料业群、加利福尼亚的娱乐业群、葡萄酒业群等。在意大利,产业集群区集中程度很高,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都是在专业化产业区域内实现的,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专业集群地有199个,其中,纺织品集群地有69个、皮鞋和鞋27个、家具39个等等。在德国,有索林根的刀具业群、图特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等。在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也有发达程度不同的专业化的集群。集群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创新型集群和低成本型集群。创新型(高端道路)集群(high-road,innovation-based),以欧洲成功的产业区为典型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功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良好的法规制度下企业间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追求个性化等原因,创新从过去线性模式向现在的非线性、复合模式转变,单个企业难以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保证创新的成功率,而集群内企业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通过交互式作用过程,创新的基础和条件要优越于单个孤立的企业,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路径依赖。产业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的交流往往不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不同公司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的聊天等,使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低成本型(低端道路)集群(lowroad,low-cost-based),其参与竞争的基础是低成本。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集聚是普遍的现象。很多城市郊区,大量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相互靠近而且生产相似的产品。金属加工、木工和纺织等行业的集群是很多的,但很少有创新性成功集群的那些优点。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只是偶然的。虽然通常企业家在很近的地理范围内一起生活和工作,也很少共享信息、讨论共同的问题,企业之间会时常出现恶性竞争。但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集聚,会促进企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使厂商能够招聘到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并以较低的价格从政府以及其它公共机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这些都使区域内的企业降低了成本,使集群内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奠定价格竞争的基础。2、枣庄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枣庄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大的特色,现有比较成形的产业集群(或特色产业)及其专业镇有:建材:市中区的齐村镇、孟庄镇、税郭镇、西王庄乡,薛城区的陶庄镇,台儿庄的涧头集镇,山亭区的西集镇,滕州市的界河镇、东郭镇、大坞镇、官桥镇、滨湖镇、鲍沟镇、龙阳镇等;煤炭:薛城区的陶庄镇、邹坞镇、南石镇,台儿庄区的张山子镇,滕州市的西岗镇、官桥镇、张汪镇、柴胡店镇等;石膏开采及深加工:峄城区的底阁镇,台儿庄区的泥沟镇等;化工:市中区的孟庄镇、西王庄乡,滕州市的龙泉街道、木石镇等;轻纺:市中区的税郭镇、永安乡、西王庄乡、滕州市的洪绪镇、鲍沟镇等;玩具:峄城区的阴平镇,滕州市的级索镇等;淀粉:台儿庄区的马兰屯镇,滕州市的东郭镇、姜屯镇、张汪镇、南沙河镇等;豆制品:山亭区的城头镇等;粉条:山亭区的城头镇,滕州市的南沙河镇等;食品:滕州市的南沙河镇、洪绪镇等;花生脱壳:滕州市的东郭镇等;造纸:滕州市的级索镇、滨湖镇等;塑料编织袋:山亭区的桑村镇等;塑料加工:山亭区的冯印镇(涝坡村),滕州市的洪绪镇等;镰刀加工:滕州市的羊庄镇等;通用设备:滕州市的北辛街道、善南街道、西岗镇等;童车:滕州市的东沙河镇等;电器:滕州市的龙泉街道、荆河街道等;造船:台儿庄区的台儿庄镇等。以市中区的轻纺产业集群为例,90年代中期在税郭镇只有织布厂一家纺织企业,近年来,税郭镇立足发挥纺织服装工业的基础优势,规划建设并报国家批准设立了占地4平方公里的枣庄纺织工业园,并以专业化的纺织园区为载体吸引来纺织企业入驻园区。目前,枣庄纺织工业园内已发展纺织服装企业28家,占全区纺织服装企业总数的38%,不仅优化了企业布局,而且发挥了企业的集聚效应。与此同时,市中区还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优势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先后吸引海之杰、海扬中泰等24家纺织服装企业的集群。目前,全区拥有自营出口权的纺织服装企业已发展24家,2003年完成自营出口额1651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173%,今年1至9月份,完成自营出口额2080万美元,同比增长170%。主导产品文化衫在日本、东南亚等市场享有盛誉,年产量1亿多件,约占全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四大文化衫生产集中地之一。二、枣庄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是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新工业的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市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解决城市内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混杂造成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枣庄市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育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加快枣庄市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工业园区常常成为加快发展工业的重要载体。枣庄市的工业园区基本都是政府主导型,缺乏自主发展能力。政府利用特殊的政策手段兴建工业园区作为地区平衡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因为主管政府的级别不同,各园区所能享受的政策条件差异巨大,造成发展机会不平等。其次,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在“条块分割”的体制下,工业园区出现诸如用地浪费、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等问题。第三,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从而进一步助长了由粗放型的开发区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上述问题。目前处在“筑巢引凤”阶段的工业园区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呈孤立状态,劳动分工微弱,交易费用高,企业间缺乏诚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缺乏,各类教育和培训滞后;知识流动和积累速度慢,创新文化不足;甚至管理机构缺乏远见,可能滋生官僚腐败,这些现象急需改变。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给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一方面,工业园区构筑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平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并以园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和提高服务水平,加入WTO有利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另一方面,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和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又成为工业化道路上的隐忧。我国在新国际分工中处于受控制、被选择的地位,很多企业在从事价值链的低增值环节。进入WTO后还受制于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一旦低成本优势丧失,会遇到残酷的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空洞化的危机。“分厂经济”(branchplanteconomy)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①由于我国市场体制不完善,对外汇和外贸有较严格的限制,吸引外资要采取优惠政策,需要付出很大成本。②外国公司把工资提得很高,可能对我们城市工资水平和通货膨胀造成压力,降低本地的低成本优势。③如果本地供应商联系不够,而是要进口中间产品和机械设备,使工业园区变成“飞地”,会恶化经常性帐户平衡,带动不了本地经济发展。④外国公司可能利用优势来垄断国内市场,抑制企业的创新。⑤甚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的国际交易进行转移作价(transferpricing),抬高成本或压低利润,逃避国家利润汇出的政策限制而把利润转移到国外,使工业园区的税收受到损失。⑥由于许多技术人才宁愿在外企工作而不愿自己创业,跨国大型企业所在的区域往往出现本地创新不足的现象。投放巨资于建设工业园区的硬设施,吸引了一些外国公司的工厂(生产活动),而缺乏研究与开发以及总部或分部功能,只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了税收,对外国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建立开发区在物质环境上为产业群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空间,而枣庄目前的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是,同在一个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同现代高楼公寓里的邻居,几乎可以不产生任何关系,园区管理机构偶有的促进企业交流的行为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促进企业和其他机构之间产生真正有实效的交互作用。开发区企业应利用地理上接近的便利条件,在知识、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的交流方面拓展渠道。因为产业集聚的目的不仅在于传统的集聚经济所带来的正向外部效应,更在于创造一个可以互动学习的厂商集聚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域优势,才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全球化经济中,形成可以弹性调整组织结构,确立产品开发与制造过程的动态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越来越充分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为从体制上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对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建设工业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之间在发展工业园区问题上的争论焦点,实际上是政府内部利益分配和政绩指标问题,所以,自上而下地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使工业园区之间能在规范、透明、平等的条件下,真正做到公平竞争,是促进工业企业合理流动、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三、对策建议:发展创新性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需要互动发展,一方面,工业园区建设理性化,开始寻找集群的发展机制,以保证园区的永续经营和增强园区竞争力;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产业集群需要加强物质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资金积累的集群开始园区化,满足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创新性的根植于本地社会文化的产业集群和建立在创新性产业集群基础上的工业园区得到更快的发展,并使低成本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向创新性产业集群升级,使枣庄市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创新和学习和不断攀登,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准确政府定位产业集群大部分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园区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枣庄在今后培育产业集群时,必须认真分析政府能做什么,如何进行公共干预,一方面提高现有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吸引到集群中发展。要把干预的重点放在促进产业联系方面,至于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则由企业自己去决定。利用地方集群的集聚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建立本地供应链,促进本地产业链向高端扩张,是产业联系推动战略的核心。政府在产业联系促进政策的整体框架中只是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的角色。政策的目标主体应该是本地产业界和跨国投资者。在工业化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支撑,主要依赖海外大客户的定单,在不了解市场信息,缺少技术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很难抵抗市场的波动,这使得地方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富常常在巨大的全球性经济波动中瞬间消失殆尽。中小企业问题在于孤立和分离,因此主要不是如何帮助它们成为“小巨人”,而是如何与其它企业建立联系,形成集群,获得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促进产业联系,提高企业交易效率。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发展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同业公会、出口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测量、标准、测试和质量控制中心、研究与开发实验室、集群发展机构等,这些合起来,会创造出一种支持企业创新和学习的良好商业环境。提供工业服务的很多机构和组织都需要政府的资助。对中小企业和创业的帮助不仅在要素的供给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方面,帮助它们认识如何抓住机会,如何选择生产或服务于特色产品,如何参与劳动分工。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目前劳动密集性行业中,一些地方的行业协会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高科技领域中,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IT专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和发挥行业自律的功能方面很难发挥实际作用。随着产业环境逐渐成熟,各种专业协会,尤其是业界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在地方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培育本地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文化氛围。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区域营销发展产业集群。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的区域,要真正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搞活当地经济,适度发展产业集群。例如,重庆的汽车、摩托车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资产重组,救活了不少亏损企业,城市就业压力得到缓解。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的就业人数已达40多万。乡镇企业中生产汽车、摩托车部件的企业有数千个,促进了农村工业化。汽车、摩托车企业修建了一些希望小学、捐款给灾区、见义勇为基金和修建人民广场,投资各类体育比赛,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区域发展中,应当不失时机地实施集群战略的公共政策。加大对促进产业联系的三大公共要素的投入:基础设施、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和信息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对工业空间布局的导向显著,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区域层次骨干网络的规划建设工作;培养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需要公共投入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公共投入转化为人力资本对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政府公共投入提供的三大基本要素——基础设施、劳动力培训和信息服务,企业的投资者和劳动者通常会以自己市场决策行为做出响应。尽管这种响应通常是被动过程,但响应的程度可以作为对政府投入效益的一个基本评价。而在各种交流、协商、合作促进活动中,政府则扮演的是主持人的角色,活动的主角是企业、专家、各种机构的负责人,同时也包括相关的市民和劳动者。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除了强调对外招商引资,还要进一步强调对内开放,并重视本地下一代具有竞争力企业的繁殖和衍生,而不是把工业园区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引进外资上。由于前述的体制性障碍所导致的发展政策的短期性使得本地长住居民对自己家园的责任感受到削弱,是我们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所必须正视的问题。鼓励国内外相关企业协商、讨论,促进合作交流活动。特别对于本地的中小企业,在与跨国投资者合作和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学习机会。如果政府能够以一种中立的权威机构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信誉评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跨越寻找合作伙伴的障碍,同时降低跨国公司在建立本地化供应体系过程中的搜索成本,鼓励跨国公司生产本地化。加强对专业性教育培训活动和机构的指导,提高学习能力,要把培训和教育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任务。集群政策应立足于调动地方发展的创新动力因素,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异,达到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既要联系全球市场和融入外国资源,又要加强国内的创新和学习,建立工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和学习体系,就是繁衍大量的多样化的高效的工业企业。政府在搜集、处理和提供一些有关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方面具有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上海建筑劳务分包合同
- 2024木材贸易合同范本
- 2024年国际金融服务与合作合同
- 2024个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
- 2024年员工车辆租赁服务协议
- 2024快递员合同范本范文
- 2024年履约保证合同样本
- 2024茶叶运输合同
- (2024版)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与专利共享协议
- 2024-2025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单元素养评价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 网络工程职业生涯展示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 《汽车钣金喷涂技术》 课件 任务11.2车身钢制外板外形修复机修复
- 不锈钢电镀工艺流程
- IgG4相关疾病的护理查房
- 如何做好医院学科建设
- 干部职工禁毒培训课件
- 景区服务提升培训课件
- 补钾原则和注意事项
- 体育行业的运动场馆安全规范培训
- 英语期中考试:六年级上册的质量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