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辛弃疾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_第1页
简述辛弃疾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_第2页
简述辛弃疾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_第3页
简述辛弃疾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_第4页
简述辛弃疾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简述辛弃疾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宋史》有传。他出世于官宦之家,嘉定十年(1217年),即二十三岁时考取进士第一,理宗朝曾两度为相,�封许国公,仕宦达四十余年。吴潜年幼聪颖好学,中状元后就开头了政治生涯,任职繁多。他励精图治,以国任为己任,在农业、水利、军事、政治上均有不俗见解,敢于谏言,后遭理宗猜疑,被贬循州,客死他乡。吴潜既是史上名相,也是出名的文学家。

据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书目》载,吴潜著有《履斋诗馀》、《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等,但均已散佚。明朝末年,宣城梅鼎柞应吴氏后人之请,编校《履斋遗集》4卷,辑诗1卷,词1卷,杂文2卷。《四库全书》中有存,但未见有单行校注本行世。另外尚存两宋名贤小集本《四明吟稿》、裔孙吴斗祥等所辑《许国公奏议》和《疆村丛书》本《履斋先生诗余》1卷,续集1卷,别集2卷。吴潜存词颇多,共256首,收在《全宋词》中。

一、对吴潜生卒年和籍贯的研究

(一)吴潜生卒年研究

对吴潜年谱的研究,以出名词学家、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宛敏灏的成就最大,曾于1963年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吴潜年谱》一文,对吴潜生平事迹做了考证。

对吴潜生年,学界认定较多的是年份是宋庆元元年(1195年),也有学者认为是其他年份。《宁国文史资料》第七辑记载吴潜出世于绍熙二年(1191年)。《宣城历代名人・上卷》、《青龙湾》中《浩然千秋》一文均载吴潜生于1192年。高生元在宣城论坛《吴潜大事年表》一文中记载吴潜生于1993年。《安徽人物大辞典》、《报国无门空白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读吴潜三首词》和《报国无门空自怨乾坤虽大愁难着――南宋嘉定丁丑科状元吴潜》等文章中记录吴潜生于1196年,唐圭璋先生主编的《全宋词》中同样记录吴潜“庆元二年(1196年)生”。但许隽超先生在《吴潜词校记》中指出,“(《全宋词》)页2724的词人小传中,以吴潜为‘庆元二年(1196年)生’,误。吴潜生于庆元元年(1195年),已是学界定论。唐圭璋先生在其所著《词学论丛》中,已订正此误,而《全宋词》未能实时改正。”这个论断从《宋代状元奇谈・状元谱》、《皖东南历史名人录》等书中可得到验证。据吴潜的《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所载“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断也是生于1195年。故宛敏灏认为吴潜“宋宁宗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五月五日生于德清”。

对吴潜卒年确实认,学界一致认定为景定三年(1262年)。

(二)吴潜籍贯研究

对吴潜籍贯的说法,计有五种之多。有说是休宁人,有说是高淳人,有说是德清人,有说是宣城人,有说是宁国人。因吴潜的特殊身份和家庭的旺族地位,甚至曾因其籍贯确立问题而引发“夺状元之争”。

晚清徽州府学教授周赞,特作《“三吴”籍贯辩讹》、《论旧志所引(宁国府明志>去取详略失宜》等文,阐述了《宁国府志》将“三吴”(指吴柔胜,吴渊、吴潜)籍贯收录在宣城县是错误的。《宋史》称:“吴潜,字毅夫,宣州宁国人。”《宋史》是以户籍定人物所在地的,所以可以断定吴潜的户籍在宁国。曹允源等纂民国《吴县志》卷六十二《名宦》载:“吴潜,字毅夫,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又民国《宁国县志》:“吴潜,嘉定丁丑(1217年)状元,后徙居宣城,见传”,卷之十一《人物志・宦绩》中有《吴潜传》。1998年出版的《宣城地区志》记载:“吴潜,宁国县云梯乡人。”宛敏灏那么认为,“德清为其出世地”,“溧水为其登进士籍贯”,“宣城本其祖籍,吴柔胜又从溧水迁回宣城,故吴潜自称为宣人。”孙广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吴潜及其词》中认为,宣城、德清、金陵等都可找到资料佐证,均可自圆其说。吴静康在《吴镇家世再探》中,认为“吴潜祖籍宣州,生于德新颖市镇。”高生元在《吴潜世系、籍贯、生卒辨》中认为,吴潜籍贯既不是休宁,也不是高淳,而是生于德清,父辈和后裔生活于宣城,户籍在宁国。综合掌管的材料看,高生元的观点是值得断定的。

二、对吴潜题材内容、词风和词学渊源的论述

历代词学研究者对吴潜在文坛的影响都不够重视,但普遍认为,吴潜词题材和思想内容对比丰富,对国事的优虑、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羁旅飘泊的感怀是吴潜词思想内容的重要方面,对恬淡惬意的田园生活的描述和赠别寄远的酬唱应答之作也是吴词的重要组成片面。对吴潜词风的评价大多在词评中附带提出,较少见有专文论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他的词风可归入辛派词人之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价吴词艺术风格时说:“其诗余昂扬凄劲,兼而有之,在南宋不失为佳手。”

陈霆《渚山堂词话》云:“史称履斋为人豪迈,不愿附权要,然那么固刚肠者。而‘抖擞’、‘悲凉’等句,似亦类其为人。”既赞扬了吴潜正直的为人,也评价了其刚毅、凄切的词风。

清丁丙辑《善本书室藏书志》云:“(吴潜)尝与辛弃疾、吴文英等有诗词唱和,词风亦与其为近,在南宋为一大家。”认为其词中所流露的爱国之情,与辛弃疾可谓伯仲之间。

周笃文先生《宋词》称:“潜与姜夔、吴文英先后交游,友情不浅,但词风却更接近辛弃疾。……变雄爽作悲凉,与凌杂叫嚣者不同。”

薛砺若《宋词通论》云:“履斋词学稼轩,颇能得其是处。”但他同时也看到“他(吴潜)与姜白石相从游,姜死西湖,他曾为助殡。故其词亦受白石影响。”认为吴潜词还受到姜夔的影响,这种提法也给后人的研究开启了思路。

陶尔夫、刘敬圻所作《南宋词史》认为吴潜“与姜夔、吴文英均有交往,但词风却较豪爽奔放,风致翩翩,时吐忧国之音。”认为他“继承苏、辛开创的豪放词风,昂扬凄劲,感慨时事……壮大了爱国豪放词的阵容,扩大了豪放词风的影响。”

李宁琪对吴词风格的概述也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认可,即:“意气昂扬但不质直粗率、境界凄劲但不生涩空疏、缘情择体而又灵动有变。”

三、吴潜词艺术特色

吴潜的人生体验极为丰富,少年时恰值父亲吴柔胜为官期间,父亲的勤政爱民为吴潜树立了良好的模范。成年后他高中状元,曾两次为相,体验了政坛的大起大落,交游广泛。这种特殊的人生体验给了吴潜更多的生活体验。在艺术特色上,吴词的总体风格是昂扬沉雄,凄劲隽永。

(一)昂扬凄劲的审美风格

南宋时期,国力渐微,吴潜面对统治者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昏庸无能,既感忧愤又觉悲怆。故其词弥漫忧国忧民的郁志,“个人一已的遭际往往同家国大事联系在一起,甚至插入历史的反思与哲理的斟酌”,情感饱满昂扬,所用的意象均凄凉、苍劲,词境悲劲。

1昂扬的情感

吴潜词中,对国事、历史的关注和反思分外多,是他主要的创作内容。在对时事抒发感慨时,往往大气陈词,情感恩越。《满江红・送李御带祺》开首即问:“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用此来抒发猛烈的愤懑之感。又因此事引发自己无处使力的感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首句即以“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起势,接着描写“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气势阔大,显示了词人饱满、振奋的情感和激进的气势。

这样沉重、激愤的情感在吴潜词中分外多见,再如“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满江红・禾兴月波楼和友人韵》)、“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贺新郎・吴中韩氏沧浪亭和吴梦窗韵》)、“济时心,忧国志,问苍穹”(《水调歌头・送赵文仲龙学》)“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新愁共古愁”(《沁园春・多景楼》)等句,都可作为这种情感的代表。

2凄凉的意象

意象作为一种承载作家内心体验的概括事物,往往最直接、最深刻地流露了作家的深层意识。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与诗对比,其格式更富于变化,韵律更加严整,在意象使用上也显得极为丰富,使得词的感动要比诗的感动来得更易、更深、更贴近社会民情。

吴潜特殊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使他所感受的愁和恨更为深重。在词中,他屡屡运用“天问”、“愁鬓”、“孤舟、孤帆”、“醉酒”、“西风”、“寒梅”、“悲秋”、“杜鹃”等等苍凉、苍劲、哀愁、萧索的意象来表现他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和内心的幽深愁绪,使词呈现凄凉、悲壮之感。

试举几例:

“天问”意象:“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济时心,忧国志,问苍穹”、“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等句,都是对苍天的诘问,巩固语气,喻无处可问,无人能给答案,使这种旷世之愁无所依托,愈显其愁更愁。

“愁鬓”意象:“两鬓秋风,百年人事,无限消魂”、“况星星鬓影,近来如此”、“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头发已愁白,可见精心很深,用情很深,加深悲愤之感。

“孤舟、孤帆”意象:“倚危亭,目断野云边,孤舟泊”、“望孤帆,杳杳度微茫,山邀却”、“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等句,现出词人自身面对整个政治黑暗时的孤独。

除此之外,吴潜还屡屡使用“蚂蚁”、“蜗牛”等意象比喻奸臣小人,用“猿鹤”、“鸥鹭”、“梅竹”等意象来比喻自己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光明峻洁的人格。

如“散复聚来膻上蚁,左还右旋壁闲蜗”、“功名富贵,大都磨蚁醯鸡”、“蜗名蝇利,但添拘束”、“驹阴短景,蜗角浮名”、“时怅望,故人烟水,鹭翻鸥落”、“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想得故山猿共鹤,笑人身计错”、“种竹梅松为老伴,养龟猿鹤助清娱”等句。

3悲劲的词境

凄凉的意象和昂扬的情感共同构成了吴潜词悲劲的境界。在吴潜256首词中,屡屡展现“愁”、“醉”、“恨”等词。如“很石痴顽甚,不省古今愁”,“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耿耿有怀天可问讯,悠悠此恨谁能说”、“老去可堪离恨结,新来转觉吟情薄”等句。

这种愁和恨,往往站在历史的高度,扫视现实,对国家的外忧内患弥漫深深的忧虑和消沉。而“醉”的目的是一醉解千愁,用醉酒来掩盖自己的愁情。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下阙中“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一句透露出词人“愁”的缘由:一是“难著”,,即无处安放他的情感;二是岁月匆促,拳拳爱国之心还未充分表示。

再如《水调歌头・送叔永文昌》下阙有“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苍穹。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之语,对世事既有无可诉说的无奈,又有问天的悲情。

(二)浅近淡朴的语言特色

吴潜词语言多不刻意雕琢,往往在白描的根基上渲染个人情感,俗而不俚。

1浅白有味。语言不着意雕琢,明白易懂。如《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树海棠花,昨夜梦魂飞绕。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鸟。”简朴的小令,直描故土春意盎然、芳草萋萋的风景和词人思念故土、梦回故土的场景。

2俗中带雅。不俚俗,又偶有雅词。如《疏影・千门委玉》一词,描写雪景,室外万径人踪灭,室内“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具有雅的特征。结尾却用“但老农,欢乐相呼,麦被喜添全幅”之语。这种用词分外生活化。吴潜终生皆有报国、为民之志,在任地方官期间也屡屡造福于民,所以他的词也多关注民生,语言多与民生有关。他对民生的关注,对农人收成的美好祝愿(用“喜”字来表达),是好多词人不具备的。

(三)交织曲折的布局特征

吴潜作为文学家,富有词人的跌宕的情感;作为政治家,又兼具豁达的胸怀和兼济天下的荡气。这些特征表现在其词的布局上,形成了感情丰沛、层层叠加、转换频繁的特征。

1时空布局的曲折腾跃性

在一首词中,往往体验屡屡时空腾跃。

如《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仍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体验了过去(十二年前)――现在(重游)――过去(遥想杜牧)――现在(眼前国事)――过去(对历史的追忆)――现在(对国事现实的责问)这样的时空腾跃,加深了今昔比较,凸显词人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情感布局的旋转交织性

(1)词人激情满怀,对国家命运担忧不已,在情感上形成旋转上升的态势。

仍以《满江红・齐山绣春台》为例,其词情感上是扬(透岩穿岭)――抑(渐消狂习气)――扬(风景佳)――抑(空山冷)――悲(虎狼犹梗)――更悲(无人省),总体是抑扬交织,渐次上升。通过一收一放再收,有力地陪衬出了国事的衰微,而更让人惋叹的是,朝廷内还歌舞宴乐,元人警醒。

(2)在一首词中同一个词在形式上关联使用,强化了情感布局。如“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和“人共景,都非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