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目录一、发展燃料乙醇动力十足 31、政治层面:保障能源安全 32、环保层面:减少排放总量 43、经济层面:提高农民收入,减少环保投入 5二、国外发展情况 61、美国:玉米供应充足,大力研发第二代 62、巴西:甘蔗资源丰富,发展路径难复制 7三、国内发展情况 81、行业经历大起大落 82、主要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情况 10四、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1、原料问题 112、技术和成本问题 12五、第2代燃料乙醇是未来主流发展方向 131、解决原料困扰 132、政策明确支持非粮燃料乙醇发展 153、制约因素:预处理和纤维素酶成本高企 17六、燃料乙醇不存在需求瓶颈 18燃料乙醇指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等途径获得的可作为燃料用的乙醇。燃料乙醇可在专用的乙醇发动机中使用,又可按一定的比例与汽油混合,在不对原汽油发动机做任何改动的前提下直接使用。按照使用的原料不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主要有第1代、第1.5代和第2代三种。第1代燃料乙醇技术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第1.5代燃料乙醇技术以木薯、甜高粱等经济作物为原料;第2代燃料乙醇技术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乙醇。一、发展燃料乙醇动力十足1、政治层面:保障能源安全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可直接作为液体燃料或者与汽油混合使用,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1993年开始,我国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国。202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超过2.7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5%。石油成了对外依赖度最高的能源种类,中国的能源安全堪忧。燃料乙醇是石油燃料的理想替代品。推广燃料乙醇,对降低原油进口依存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据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生物精炼业报告》,到2023年,基于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制成的燃料乙醇将替代3100万吨汽油,使中国的石油进口量降低10%。2、环保层面:减少排放总量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不是简单做为替代油品使用。燃料乙醇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优良的油品质量改良剂,或者说是增氧剂。为提高汽油的含氧量和辛烷值,通常在汽油中加入改良剂。美国法定的汽油改良剂有三种:MTBE、乙醇和ETBE。美国使用MTBE作为改良剂的经验超过20年。鉴于MTBE对水质的污染,美国从2023年起各州陆续禁用MTBE,改用燃料乙醇。中国石油行业在九十年代后期为提高油品质量开始发展MTBE。燃料乙醇是高辛烷值燃料,辛烷值可达到111,作为汽油添加剂,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从而有效提高汽油抗爆性。乙醇的氧含量高达34.7%,可以缓解汽油在油缸内燃烧时供氧不足的问题。在汽油中添加7.7%乙醇,氧含量达到2.7%;如添加10%乙醇,氧含量可以达到3.5%。加入乙醇可以使汽油燃烧更加充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燃料乙醇的增氧效果比MTBE要好一倍。当汽油中的乙醇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对车辆的行驶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尾气中碳氢化合物、NOx和CO的含量明显降低。美国汽车/油料(AQIRP)的研究报告表明:使用含6%乙醇的加州新配方汽油,与常规汽油相比,HC排放可降低5%,CO排放减少21-28%,NOx排放减少7-16%,有毒气体排放降低9-32%。3、经济层面:提高农民收入,减少环保投入燃料乙醇项目提供了利用过剩的食用农产品及农、林废弃物的途径,对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除了自身的经济性及对农业、能源的好处之外,生产燃料乙醇还有明显的关联经济效应。一方面,燃料乙醇有着巨大的环保效应,随着它的推广,可以大量节省大中城市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另一方面,石油中高辛烷值组分的量是一定的,提高油品质量、发展化工和化纤都需要高辛烷值组分,为了满足需要,每年要专门进口高辛烷值组分原料,如石脑油。中国已经接受了美国的教训,不再发展MTBE,那么发展乙醇就是最好的选择,既解决了高辛烷值组分的紧缺,又节约了大量进口的外汇支出。二、国外发展情况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巴西率先推行发展燃料乙醇政策,后来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部分国家开始进行燃料乙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均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近几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保持较快增长,美国、巴西能够保持在燃料乙醇领域的领先,主要得益于较低成本的原料和领先的技术水平。1、美国:玉米供应充足,大力研发第二代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约40%。玉米供应充足、生产成本低,成为美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美国现有燃料乙醇生产厂约200个,2023年燃料乙醇产量超过2000万吨;计划到2030年燃料乙醇产量达1.8亿吨,替代30%的汽油需求。随着燃料乙醇产量增加,其玉米消耗量占美国国内玉米消耗总量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8.05%快速上升到2023年的38.98%,美国民众对燃料乙醇的快速增长对玉米价格的刺激作用及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争议较大,“以食品换能源”的政策备受质疑。2023年,美国开始暂停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扩建、在建项目。为了防治燃料乙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美国延长了对以玉米为原料的第1代燃料乙醇的补贴期限。同时,美国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纤维素乙醇的研发,并在补贴上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以减轻燃料乙醇对玉米价格的压力。目前美国对于第2代燃料乙醇的补贴价格为1.01美元/加仑,大幅高于玉米乙醇的0.46美元/加仑。2、巴西:甘蔗资源丰富,发展路径难复制巴西的甘蔗资源丰富,2023年甘蔗产量超过6亿吨,是世界第一大甘蔗生产国,约55%的甘蔗被用于制造燃料乙醇。由于巴西甘蔗成本便宜,且原料运输半径小,企业多采用乙醇和蔗糖联产、蔗渣用于发电等工艺,使巴西的燃料乙醇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成本为每升0.19美元,较美国的每升0.33美元、欧盟的每升0.55美元明显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同时,巴西尚有大量的未开垦土地可用于种植甘蔗,因此巴西以甘蔗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巴西甘蔗生产的独特优势,巴西以甘蔗制造燃料乙醇的模式在我国不具有可借鉴性。早在1989年,巴西以甘蔗、糖蜜、木薯、玉米为原料年产发酵酒精1200万吨以上,几乎全部用来代替汽油,大部分采用第二种方式作为汽车的燃料。从那时起,巴西已经不再进口原油,少量国产原油还可出口,率先实现了汽车燃料的酒精化。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从各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史来看,国家为了应对石油危机,通过法令和税收的形式规定了燃料中应添加的生物质比例以促进产业的形成,又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补贴来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带动了科技进步、原料生产,使得各国乙醇行业迅速地崛起。成本快速下降、商业化走向成熟使得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减温。燃料乙醇行业有望迎来第二次高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所占比重中不断增加,但燃料乙醇的绝对量还是非常小的。各国政府仍每年投入大量经费发展燃料乙醇行业,加速技术研究、企业试点,以此来降低成本;用废弃的不被利用的纤维素作原料,加大对生物质的利用,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三、国内发展情况1、行业经历大起大落中国推广乙醇的最初设想出现在1999年,当时,连年的粮食大丰收使得时任总理朱基将粮食称为“甜蜜的负担”,这促使中国思考如何在粮食与能源之间搭建桥梁。2001年,国家五部委颁布《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规定陈化粮主要用于生产乙醇、饲料等,并批准建立四家乙醇企业:丰原生化、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前身为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河南天冠集团。2023年底,中央政府针对四家乙醇企业制定了五年补贴计划:2023年企业每生产1吨乙醇可享受2736元补贴,此后逐年降低,到2023年降为1373元。2023年,财政部制定《生物燃料乙醇弹性补贴财政财务管理办法》,不再实施固定补贴,转而实行弹性补贴政策。得益于政策扶持,乙醇产业红极一时,试点快速铺开:2002年,在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南阳和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肇东5个城市开始进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2023年2月,试点扩大到河南、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5省全省范围;2023年,在湖北9个地市、山东7个地市、河北6个地市、江苏5个地市进行扩大试点,到2023年底,我国9省上百个地市基本上实现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国内生物乙醇汽油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好景不长。陈化粮很快消耗殆尽,企业不得不加入抢购玉米、小麦的行列,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四家定点企业中,丰原生化、中粮生化和吉林乙醇均以玉米为乙醇主要原料,河南天冠集团则以小麦为主要原料。燃料乙醇被指责为“与民争粮”、“与粮争地”、“消耗的资源比提供的能源还多”。2023年,发改委宣布不再建设新的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此外,近年来财政补贴幅度快速降低,企业盈利情况明显恶化。第1代燃料乙醇发展高潮正式退去。2、主要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情况为配合第一批试点工作的推进,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前身为黑龙江华润酒精)的燃料乙醇项目都在2001年前后建设完成。经过几年发展,到2023年,中国成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的消费量超过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20%。按照国家发改委《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期间推广使用专项规划》的要求,中粮集团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3.5亿,在广西北海建设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采用以木薯为原料的第1.5代燃料乙醇技术路线,成为国内第五家燃料乙醇定点单位。2023年,龙力生物收到山东省发改委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纤维燃料乙醇项目核准的批复》的通知,公司获得了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资格。2023年10月8日,根据山东省发改委下发的生产计划,公司正式向石油部门供应燃料乙醇。四、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原料问题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全国有600多个区县的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警惕线;水资源短缺严峻限制中国的粮食生产。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人口增幅仍然庞大。在有限承载力的土地上要赡养疾速增加的人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早期,我国的燃料乙醇生产主要采用陈化的玉米、小麦等,为当时农产品的出路提供巨大的市场。随着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扩大加上其他粮食深加工的迅速发展,陈化粮已消耗殆尽,对新粮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的粮食供应已改变了过去的较宽松局面,开始日趋紧张。基于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国家已经不提倡使用粮食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第1代技术。对于使用经济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第1.5代技术,当前也遇到原料供应不足问题。比如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由于国内很多木薯是作为食用的,一旦大规模收购,木薯价格就会出现明显上涨。目前国内生产木薯乙醇的原材料有相当比例需要从东南亚进口。此外,燃料乙醇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副产品,而木薯的副产品价值较低。甜高粱制乙醇也存在其缺陷:一是储存成本比较高,高粱每年收一季,并且高粱容易发霉,储存起来不方便;二是产量不理想,比较贫瘠的土地单产低,但如果用好地去种高粱就会出现和粮食争地的情况。2、技术和成本问题燃料乙醇能否得到广泛使用,价格是关键。国外以淀粉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成本已经很低,而目前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在节能、工艺水平、自动化、综合利用等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如何降低原料成本与生产消耗已成为燃料乙醇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鼓励行业发展,国家采用财政定额补贴、免征5%的消费税、增值税先征后返、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同值同价等保护政策鼓励其快速发展。行业发展初期,每年用于补贴燃料乙醇的资金总额超过20亿。近年来随着成本逐渐下降,加上国家不再鼓励发展第1代燃料乙醇,补贴规模逐渐下降。企业无法摆脱“无补贴、不盈利“的局面。持续进行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逐渐摆脱对补贴和税收政策的依赖,是国内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当务之急。五、第2代燃料乙醇是未来主流发展方向1、解决原料困扰第2代燃料乙醇使用玉米杆等农、林产品废弃物作为原料,从根本上结局了与人畜争粮、与粮林争地的问题,符合未来燃料乙醇发展趋势。根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5亿亩,每年仅农作物秸秆约有7亿吨。除部分作为造纸原料和畜牧饲料外,剩余部分都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目前除部分作为农村的生活燃料外,大部分都直接燃烧掉,造成严重的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2023年我国玉米约1.53亿吨,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所产玉米秸秆除去回田和燃烧,所余数量仍然可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考虑到小麦、稻草等主要农作物秸秆的补充,秸秆作为燃料乙醇原料是充足的。此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包括稻壳、玉米芯、花生壳、甘蔗渣和棉籽壳等,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我国现有各类林木质资源量200亿吨以上,每年通过正常的采伐、造材、加工等可以获得剩余物总量约8-10亿吨。另外,全国有4600多万公顷宜林地,还有约1亿公顷不宜发展农业的废弃土地资源,可以结合生态建设种植能源植物。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物质资源量将会不断扩大。总体来说,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我国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仍是主要的生活能源,但都是传统的低效利用方式,利用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据估算,我国生物质资源每年可转化为能源的潜力,近期约为5亿吨标准煤,远期可达到10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加上荒山、荒坡种植的各种能源林,资源潜力在15亿吨标煤以上。发展第2代燃料乙醇基本不存在原料瓶颈。2、政策明确支持非粮燃料乙醇发展2023年,《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鼓励建设木薯、甘薯、甜高粱种植基地,对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暂停核准。2023年,《国家燃料乙醇和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到2023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322万吨,新增200万吨/年,推广区域20个省。202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下发《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坚持非粮为主,积极妥善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2023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不再建设新的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并大力鼓励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开发燃料乙醇。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3年,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积极发展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在2023年前,重点在东北、山东等地,建设若干个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建设若干个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并实施《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指出,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202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科技“十四五”规划》,提出开发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燃料及适应多种非粮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第2代燃料乙醇技术工程示范。202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税收政策的通知》,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其中202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退税比例为80%,2023年退税比例为60%,2023年退税比例为40%,2023年退税比例为20%,2023年起取消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恢复征收消费税,税率为5%。其中202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减按1%征收,2023年减按2%征收,2023年减按3%征收,2023年减按4%征收,2023年起按5%征收。2023年,国家能源局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3年全国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50-400万吨,支持建设具备条件的木薯、甜高粱茎秆、纤维素乙醇项目。截至目前,国家对于第2代燃料乙醇尚未出台具体的补贴政策。但是作为非粮乙醇,仍然可以享受100%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和消费税免征政策。作为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现金技术路线,第2代燃料乙醇有望获得比第1代和第1.5代更高额度的补贴。3、制约因素:预处理和纤维素酶成本高企国家已经明确将纤维素燃料乙醇作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中粮、中石油、中石化都在积极地布局和研究纤维素乙醇,但目前都属于小规模的试产阶段,和批量生产仍有距离。当前纤维素乙醇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难以量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企业难以实现盈利。高额的预处理和纤维素酶制剂成本是目前制约纤维素乙醇量产的主要瓶颈。纤维素乙醇的生产,首先要将麦秸、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制成浆状物,之后添加酶制剂,将生物质中的纤维素转化成糖,糖经过发酵后得到乙醇。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包括纤维素(35-37%)、半纤维(23-25%)和木质素(18-22%)。酶作用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将半纤维成分分离出来。预处理过程可能有副产物,对发酵有抑制作用,是预处理的技术难点。纤维素酶是发酵过程的必须材料。纤维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纤维素乙醇能否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因素。目前全球领先的能偶生产用于纤维素工业化水解酶的公司是丹麦的诺维信和美国的杰能科,后者2023年被丹尼斯克收购。两家公司目前垄断全球酶制剂市场65%以上的份额。中粮和山东济南圣泉集团都曾宣称和诺维信合作建设国内最大的纤维素乙醇设项目,但目前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六、燃料乙醇不存在需求瓶颈国内目前共有河南、黑龙江、安徽、吉林、辽宁、湖北、山东、河北、江苏9个省份的上百个地市基本上实现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此外,包括云南、江西等多个省份都在积极争取进入燃料乙醇试点。从目前国内燃料乙醇产量和消费量来看,每年的消费量均大于产量,燃料乙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国内燃料乙醇年产量约180万吨,消费量超过200万吨,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燃料乙醇。2023年国家降低乙醇产品进口税率,鼓励使用燃料乙醇。国内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对汽油的需求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步带动燃料乙醇需求增长。过去几年国内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旦有新产能的释放,将迅速被市场消化。燃料乙醇不存在需求瓶颈。

2023年金融IC卡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2月目录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 3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 3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 4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6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7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 8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 8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 9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 11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 11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 12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 14四、重点公司简况 15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 16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增长依然稳健 173、天喻信息:招标进展顺利,金融IC与移动支付催化剂不断 184、东信和平:电信卡静待发令枪,金融IC卡放量快速放量 185、同方国芯:金融IC芯片国产化最大受益者 196、国民技术:立足安全芯片,发展移动支付 20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本次磁条银行卡向IC卡升级,主要受到央行政策性推动。早在05年央行正式确认采用“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策略来推动金融IC卡;11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下同),正式启动银行卡IC升级的序幕。根据《意见》计划,金融IC卡推广分为支持终端(POS与ATM)改造与银行卡升级两部分;二者同步启动,率先完成支持终端的推广与改造,然后推进金融IC的普发以及普及。银联将首先实现新增POS与ATM等终端支持金融IC卡,并推动全国性商业银行改造存量终端,12年底基本实现境内POS与ATM全部支持金融IC卡功能;推出支持终端的同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邮政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在12年底支持终端全部完成改造之后,全国性银行开始普发金融IC卡,2023年基本实现普及。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1)与磁条卡相比,IC卡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以及便利性方面(在用户看来是便利,在银行看来则是有利于支付业务的进一步拓展)。金融IC卡本身以IC芯片为介质,较磁条银行卡容量更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等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加密方式;与此同时本身逻辑加密集成电路,伪造的难度极高,基本杜绝了克隆卡的问题;另外IC卡在防磁放水防静电方面的能力也明显更高,减少失磁造成损失。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使用方面,金融IC卡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尤其是非接触式在数据读取方面更加的便利,且不依赖于终端与网络的连接,使用起来更加快捷;另外最主要还是在功能方面,金融IC卡可兼容更多的功能,比如交通卡、社保卡、移动支付功能,在完成改造的终端方面实现小额现金的功能(比如自动售货机、便利店甚至是菜场)。(2)在银行看来金融IC卡推广起来唯一的难点在于成本方面,一方面IC卡成本超过磁条卡的10倍多,另一方面则是终端改造需要一次支出较多的投入。对此我们认为随着金融IC卡逐步实现放量,制造成本或出现回落,且银行转嫁换卡成本的难度并不大。同时,银行卡功能增多带来交易量的提升远比成本的增加更加有利。(3)可以说央行的政策是金融IC卡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行决策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吸引银行推进金融IC卡升级主要驱动因素还是金融IC卡在功能拓展方面的广阔的空间,在承接原有银行卡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小额交易银行卡支付,开发其他认证付费场合功能,提供能多的自助服务等。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1)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2)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央行对于金融IC卡推广的计划,2023年之前相应的支持终端应该基本改造完毕;这为13年金融IC卡放量奠定了基础。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3季度末,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7455.7万张(新发行),较2023年底增长206%。2023年第3季度新增IC卡占新增银行卡比率已达到15.05%。同期,终端改造方面,全国共布放POS终端658万台,其中98%已完成改造;共布放ATM终端40.8万台,改造率为79.1%。POS终端和ATM终端改造均按计划完成,为2023年大规模发卡奠定坚实基础。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预计15年金融IC卡基本实现普及,因此可以带动整个金融卡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根据我们的预测,不考虑换卡需求13-15年金融IC卡渗透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年均增速基本在100%左右;与此同时金融社保卡年均发卡量预计在1.5亿张左右,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市场绝对的规模依然十分巨大。具体的假设与测算过程参见下图。我们假设未来新增银行卡量10%左右的增长,增速逐步放缓,金融IC卡的渗透率由12年的16%,逐步提升到15年的100%左右(均为新增卡片),13-15年金融IC卡制卡量增速分别增长119%、85%、75%;随着金融IC卡的放量,卡片价格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目前一张金融IC卡的价格在9元左右,假设未来两年价格分别降到8、7元,则金融IC市场将从12年的10.3亿元提升到15年的51.08亿元,13-15年分别同比增长96.8%、64.6%、53.1%。金融IC卡放量会造成价格的下降,主要还是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下降驱动。由于芯片在金融IC卡占比超过70%,芯片价格的下降将推动金融IC卡整体价格下降;而其他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包括折旧、人工等)占比较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考虑到由于近年来金融IC需求量快速增长,相应产品毛利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同样毛利水平得以维持的概率较高。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IC卡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设计、卡片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过程,按照金融IC卡推进的进程来看,系统集成版块快于IC卡推广速度,且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长期收益;芯片与制卡环节与IC卡推广的进程基本同步。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联相应的POS与ATM等改造基本完成,读写终端逐步今年入稳定增长期;芯片与制卡环节随着金融IC卡快速放量,而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区间,这也是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板块。另外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发与普及,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将获得更长时间尺度下的增长。经过梳理,A股中相应的标的参照图表11,重点关注芯片与卡片制造环节,长期关注系统集成板块。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从产能以及市场规模来看,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都有一定的优势,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该类企业能够能够获得相当充足的订单,在行业性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获益;而对于业务规模依然相对较小的企业如东港股份而言,同样也可以享受行业爆发性增长带来的业务量的增长。13-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超过90%,巨大的行业性增长空间。我们认为,这将带来巨大的行业性增长,行业龙头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而竞争相对弱势的企业以也可以获得高速成长的空间。我们认为,由于市场空间巨大,且社保、金融等都是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根本,招标方不可能将如此巨大的业务量全部交给少数龙头厂商生产,特别是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而累计发卡量达到数亿张的商业银行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因此中小规模的厂商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订单规模。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招标情况来看,金融社保卡中标企业基本都在5家以上,人口大省如山东、河南等社保项目中标企业更是达到8-9家。而银行方面尽管缺少足够的资料,但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建设银行IC卡中标企业超过4家的概率极大,其他银行大概也会是这样情况。另外社保卡涉及到初始化业务,考虑到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外资背景的制卡商如金邦达、捷德万达等较难获得初始化的业务,预计将由国内厂商分享。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根据央行与银联相关方面的要求,13年全年金融IC卡在新增银行卡中的渗透率达到30%左右,全年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在2.3-2.5亿张;根据1季度的情况来看,尽管金融IC卡发卡总量相对较为平稳,约为6600万张,但由于1季度整体发卡量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不足5%,使得新增金融IC卡渗透率提升提升到38%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卡量同比增速维持在10%甚至以上的概率较大,2季度开始银行或加大银行卡发行力度。根据1季度金融IC卡渗透率情况来看,全年超出30%预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35%,意味着将超出市场预期17%左右。四、重点公司简况我们认为央行推动的磁体卡向IC卡升级过程,将会带动相应的制卡量未来几年内出现明显增长,加上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相应的芯片与制卡企业业务量有望获得显著的提升;同时芯片厂商还能够享受国内化带来的超速增长;而读取设备,或随着QuickPass规模的提升逐步提升。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金融IC卡爆发,公司低基数带来高增长:公司智能卡业务处于拓展初期,规模相对较小,但相关产品已经得到了银联、人社部等的认证;本轮金融IC卡爆发为全行业性机会,招标规模大,且主体相对较为分散,行业龙头外企业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订单;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社保金融卡(图表13),并入围建行IC卡项目;我们初步估算,公司手持银行IC卡与社保金融卡总量有望在6800万张以上,这些订单有望在2023年之前全部释放,从而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传统业务稳定增长:公司传统的票据印刷业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公司其他的新业务——RFID和个性化印刷业务,亦有望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我们预计13-15年公司智能IC业务量分别达到500万,2500万,4000万的规模,制卡以及初始化带来2.4元/张左右的净利润;由于1季度智能卡业务开工率不足拖累业绩,剔除1季度则三个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过60%。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