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4.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可知,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5.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下题。当今的发展要处理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闽浙丘陵7.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环境效益主要作用是(
)①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②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③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④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地肥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17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11.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江西省主体功能区(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①自然条件的可开发性②土地利用现状③经济发展的差异④行政区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图中代表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Ⅲ、Ⅱ、Ⅰ D.Ⅰ、Ⅲ、Ⅱ14.属于限制开发的区域主要是(
)A.Ⅰ、Ⅱ B.Ⅱ、Ⅲ C.Ⅰ、Ⅲ D.Ⅰ、Ⅱ、Ⅲ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下图为海洋叔益刻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甲海域属于(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16.在丁区域,沿海国享有的权益是(
)A.拥有绝对的领土主权 B.对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C.不允许其他国家的船舶任意通过 D.不独自享有渔业资源所有权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下面小题。17.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②缩小工业规模③参与植树造林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8.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 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臭氧层被誉为“地球卫士”,但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就会变成“健康杀手”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下图为2016—2019年成都市区(30°N,104°E)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及小时超标次数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据图分析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太阳辐射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D.氮氧化物含量20.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
)A.开始于日出 B.结束于日落C.最多时太阳高度最大 D.最多时太阳高度变小二、填空题21.主要的环境问题(1)____: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____: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___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22.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①定义:____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②国家可主张的海洋权益范围:____、领海、毗连区、____。大陆架海底和底土等。(2)图中ABC分别代表什么?____、____、____、(3)南海诸岛: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②中国最早确立了在南海的____和相关权益。③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____。④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⑤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⑥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4)____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
(2)丙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和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________、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三、综合题24.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系统,B表示____系统,C表示____系统,D表示人的管理和调控。(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____,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社会持续发展是____。(3)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目前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是____国家,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是____国家,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参考答案与解析:1.C
2.D
3.A【分析】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资金、技术方面远不及长三角地区,但川渝地区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成为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②③正确,故选C。2.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劳务输出均为经济合作,只有水土保持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做法。D正确,故选D。3.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上海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并占据优越区位,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A正确。服装制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合重点发展。B错误。原料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料,上海地区能源较缺乏,C错误。与长三角相比,上海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并没有优势,D错误。故选A。4.A【详解】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故A项正确。5.C【详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为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排除D。当今的发展要处理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C正确。没有明确体现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A、B错误。故选C。6.C
7.D【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BD错误。而模式中又需要大量利用沼气,需要气候相对温和地区,三江平原纬度较高,不利于制沼,A错误。故选C。7.题目要求是环境效益,而②③是经济效益,①④属于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环境效益,D正确,ABC错误。故选D。8.A
9.C【解析】8.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A正确。故选A。9.图中反映的伦敦烟雾事件属于大气污染事件,符合上图中的③图,C正确。故选C。10.B
11.B【解析】10.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太湖定期禁渔,可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B正确。太湖定期禁渔只是禁止捕鱼,不能控制污水入湖;太湖定期禁渔无法调节太湖的流量;当地种植业比重小。太湖定期禁渔不是为了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ACD错误。故选B。12.A
13.C
14.A【分析】1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有自然条件、土地利用和经济差异,故①②③正确,而行政区划不属于主题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故④错,本题选A。13.对比左右两图可知,Ⅰ主要分布在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Ⅱ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呈片状特征,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要分布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呈斑块状分布,为城镇化地区。C正确。故选C。14.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Ⅱ和重点生态功能区Ⅰ,二者过度开发容易导致生态破坏,A正确。故选A。【点睛】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15.A
16.B【解析】15.内水是指位于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故图中甲海域属于内水,乙海域属于领海,丙海域属于毗连区,丁海域属于专属经济区。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国家对专属经济区不享有绝对的领土主权,故A选项错误;沿海国对自己专属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故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沿海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独自享有渔业资源所有权,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B
18.A【解析】17.开发清洁技术可减少碳排放,参与植树造林可加强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①③正确;缩小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化石能源价格会加大企业成本,不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②④错。故选B。18.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短期内尚无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碳排放较大,这是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A正确;我国对森林保护的法律较严格,且即便森林面积缩小,也不是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B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增强,C选项也不是主要障碍,C错;我国生产技术进步速度较快,所以才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D错。故选A。19.B
20.D【解析】19.由图中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线可知其在8时开始增加,15、16时达到最高,而后下降。结合材料“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因此可以判断,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气温、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氮氧化物含量均不是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20.由材料可知,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在当地地方时10点(以下的时间均换算成成都的地方时)开始上升,15时达到最大值,20点左右结束。日出早于10时,日落早于20时,A、B错误;太阳高度最大为12时,成都超标最大值为15时,太阳高度角变小,C错,D对。故答案选D。21.(1)自然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22.(1)
国家领土
内水
专属经济区(2)
临海
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3)
领土主权
主权(4)钓鱼岛23.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草原退化
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近年来降水偏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燃煤
空气
地域(差异)
结构
产业
环境【详解】(1)甲处于西北地区,这里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表土植被受到破坏、草原退化,水资源利用不当等。(2)丙所在地形区是四川盆地,这里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当地重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能源消费结构以燃煤为主。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湿润多雨,加之人类不合理耕作、缺乏常规能源而过度砍伐森林等活动使该地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4)图中1—8各城市位于华北地区,该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淡水资源短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少、径流量小、蒸发量大造成的,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近年来全球变暖,降水偏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图中A—F各城市位于东北地区,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寒冷,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燃煤量大且燃煤时间长,环境污染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点睛】华北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措施自然原因: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2、华北地区降水少,江河径流量小;降水主要集中于7、8两月,冬春季节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