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试题_第1页
运动生理学试题_第2页
运动生理学试题_第3页
运动生理学试题_第4页
运动生理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人体生理学2.运动生理学3.新陈代谢4.同化过程5.异化过程6.兴奋性7.可

兴奋组织&刺激9.兴奋10.应激性11.适应性12.内环境13.稳态14.神经调节15.

体液调节16.靶细胞或靶组织17.自身调节18.生物节律19.非自动控制系统20.反

馈控制系统21.负反馈22.正反馈23.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

A.骨骼B.肌肉C.皮肤D.肌腱

2.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

程称为()。

A.合成代谢

B.同化过程

C.异化过程

D.能量代谢

3.在下列环节中,不属于体液调节过程的是()。

A.激素分泌

B.血液运输

C.动作电位的传导

D.靶器官的生理活动

4.下列关于运动生理学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

B.属于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C.研究对象主要是人

I).其研究局限于实验室内

5.可兴奋组织包括()。

A.神经、肌肉、骨骼

B.神经、肌肉、腺体

C.神经、肌肉

D.神经、骨骼、腺体

6.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作用()。

A.缓慢

B.持久

C.弥散

D.以上均不是

7.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在调节机能活动过程中()。

A.有时不需中枢神经的参与

B.条件反射是先天特有的

C,存在反馈且以负反馈多见

D.存在反馈且以正反馈多见

8.下列哪种情况属自身调节()。

A.氧分压下降f氧分压回升

B.血糖浓度的调节

C.肾上腺髓质的分泌

D.骨骼肌收缩前的长度对收缩力的调节

9.条件反射属于()。

A.非自动控制系统

B.负反馈

C.正反馈

D.前馈

10.“反应”和“适应”用于描述运动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时,两者主要区别在于()。

A.运动强度不同

B.效果不同

C.调节机制不同

D.是一次性练习还是长期训练的影响

三、填空题

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

()、()和()。

2.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

兴奋性由弱变强,这种活动是()活动;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

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这种活动是()活动。

3反射弧包括()、()、()、()和()

五个环节。

4.生物节律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而区分为()、()、()

三种节律。

5.运用控制论原理分析人体的调节活动时,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可分为三种控制系统,即

()、()和()。

6.反馈控制系统分成()、()和()三个主要环节。

7.在运动生理学研究过程中,按研究任务和实验对象不同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即:

()、()和()。

8.人体内()控制系统的活动较少。体温维持属于()调节,血液

凝固属于()调节,调节反射属于()调节。

9.()、()和()水平的研究属于宏观研究()、

()水平的研究属于微观研究。

10.动物实验一般分为()实验和()实验两类,后者又可分为

()实验和()实验两种。

11.常用的人体实验法有()和()。

12.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于()年成立,标志着运动生理学已发

展为生理科学下属的()级学科。

四、判断题

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在体内相继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

2.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3.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4.骨骼不能在收到刺激后产生应激反应。()

5.和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不但调节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持久。()

6.运动生理学除了要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的生理学原理外,也要对运动健身过程进行

研究。()

7.生物体具有生命活动。其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和适应性四个

方面。()

8.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增强,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9.内环境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物质在不断转移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10.生物节律的维持和存在,也是通过体内调控机制实现的。()

11.除激素外,某些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在局部组织内扩散,改

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属于旁分泌调节,不能看作体液调节。()

12.排尿反射属于负反馈。()五、问答题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简述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

3.试述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4.试述目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主要课题是什么。

5.试述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

2.肌管系统

3.横小管系统

4.纵小管系统

5.终池

6.三联管

7.生物电

8.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

10.极化状态

11.去极化

12.反极化

13.超射

14.“全或无”

15.局部电流

16.运动终板

17.终板电位

18.肌电

19.肌电图

20.兴奋一收缩耦联

21.阈刺激

22.向心收缩

23.等长收缩

24.离心收缩

25.等动收缩

26.绝对肌力

27.相对肌力

28.绝对力量

29.相对力量

30.运动单位

31.运动单位动员

二、单项选择题

1.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

A.肌原纤维

B.肌纤维

C.肌小节

D.肌丝

2.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A.A带

B.I带

C.II区

D.Z线

3.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1-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4.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Na+迅速大量外流

C.K+突然迅速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

5.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可以对阈下刺激发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6.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式是()。

A.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

C.膜电位

D.跨膜电位

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

8.骨骼肌细胞中终末池是()的储存库。

A.Mg2+

B.Ca2+

C.K+

D.Na+

9.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D.肌钙蛋白

10.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而又简易的测定指标是()。

A.时值

B.基强度

C.阈强度

D.强度一时间变化速率

11.当兴奋从运动神经传至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膜上的()。

A.Ca2+通道开放

B.Na+通道开放

C.K+通道关闭

D.Ca2+通道关闭

12.神经一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是()。

A.多向性

B.单向性

C.可逆性

D.双向性

13.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

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D.暗带和明带的长度均减小

14.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与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A.横管系统

B.纵管系统

C.三联管

D.终池

15.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Mg2+

C.CI-

D.Ca2+

16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X

A.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动收缩

17.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范围内都可达到100%()。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动收缩

18.等张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

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

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

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

19.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

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

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

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

20.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动蛋白

21.骨骼肌收缩的物质基础是()。

A.粗肌丝

B.细肌丝

C.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D.粗肌丝和细肌丝

22.细肌丝主要由()组成。

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B.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

D.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23.下列()参与构成粗微丝。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24.三联管由()构成。

A.1个横小管

B.1个终末池

C.2个横小管和1个终末池

D.1个横小管和2个终末池

25.构成细微丝的主干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26.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27.细胞膜电位山O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

B.反极化

C.超射

D.复极化

28.从时间关系来说,锋电位相当于细胞的()。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29.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幅度可达到()。

A.50%

B.60%

C.80%

D.100%

30.动作电位产生后,会向整个细胞膜传播,其幅度与传播距离的关系()。

A.增加而增加

B.正比

C.增加而减少

D.以上都不对

31.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

A.多向的

B.单向的

C.双向的

D.可逆的

32.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

A.一样

B.快

C.慢

D.不一定

33.横桥上具有()的。

A.ATP酶

B.磷酸肌酸激能

C.氧化酶

D.乳酸脱氢酶

34.肌肉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

A.伸展性

B.弹性

C.粘滞性

D.可收缩性

35.一定范围内,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刺激时间()。

A.I^J,长

B.低,长

C.高,短

D.低,短

36.刺激强度越大,肌肉力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37.下列哪种收缩不做机械功()。

A.向心收缩

B.等长收缩

C.离心收缩

D.等动收缩

38.跳远的踏跳中蹬起动作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39.自由泳的划水动作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长

C.离心

D.等动

40.由高处跳下,双腿支撑用力属于()收缩。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41.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42.肌肉()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最明显。

A.向心

B.等张

C.离心

D.等动

43.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

A.能量释放速率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

D.供能速率

44.肌肉收缩时速度取决于()。

A.能量释放速率

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C.活化的横桥数目

D.A和B

45.短跑项目的运动员应提高()。

A.肌肉力量

B.爆发力

C.相对爆发力

D.绝对爆发力

46.投掷运动员,应提高()。

A.肌肉力量

B.爆发力

C.相对爆发力

D.绝对爆发力

47.与快肌纤维比,下列哪条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A.收缩力量小于快肌纤维

B.抗疲劳能力强

C.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直径小

48.两类肌纤维动员的规律是()。

A.运动强度较小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B.运动强度较小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

C.持续活动时间较长,快肌纤维先被动员

D.持续活动时间较长,慢肌纤维先被动员

49.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

A.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B.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C.二者均肥大

D.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大

50.如果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应安排()的练习。

A.强度低,持续时间短

B.强度低,持续时间长

C.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D.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三、填空题

1.膜电位的产生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它是由于膜内外离子的()

差所形成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的时相包括()、()和()o

3.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兴奋性变化分为()、()、()

和()四个期。

4.骨骼肌有()、()和()三种物理特性有()

和()两种生理特性。

5.引起骨骼肌兴奋的适宜刺激应满足的条件是()、()和

()。

6.根据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肌纤维(FT)和慢肌纤维(ST),而根据收缩及代谢

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和()。

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锋电位相当于兴奋性变化的()期,后电位的前段相当

于()期和()期。后电位的后段相当于()。

8.()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

础。

9.粗肌丝主要由()组成。

10.细肌丝主要由()、()和()组成。

11.()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每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由()和()呈交替规则排列

13.当肌肉被动拉长时,肌小节长度(),人带(),I带(),

|[带()。

14.肌管系统包括()和()o

15.静息电位相当于()的平衡电位。

16.()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细胞膜电位由OmV转变为外负内正的过程称为

()。其电位幅度称为()。

17.动作电位的特点有()、()O

18.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的形式进行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动

作电位是以()传导。

19.有髓神经纤维较(),电阻(),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

()。

20.骨骼肌收缩时的肌电活动通过()、()、()和

()等过程,转变成可处理数据。

21.采集电信号的电极有两种:()和()。

22.当肌浆中的Ca2+浓度()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被激活,使Ca2+进入肌浆

网内。

23.准备活动充分可使肌肉(),粘滞性(),肌肉伸展性和弹性

)。

24在安静状态下,()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上阻碍横桥与()

结合。

25.肌管系统的功能,一是实现肌细胞内外的(),二是将()传到

肌细胞的深部。

26.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和

()。

27.()在整个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8.肌肉最大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和()。

29.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30.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消耗的能量()向心收缩,其

耗氧量()向心收缩。

31.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和()。

32.负荷()时,肌肉收缩速度加快。

33.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数目。收缩速度取决于()

和()。

34.在负荷相同的情况下,力量越()动作速度越快。

35.爆发力可分为()和()。

36.一个()和()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37.运动单位可根据解剖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和()»

38.一般来说,一个运动单位中肌纤维数目越()越灵活,张力越()o

39.根据收缩及代谢特征,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型、()型和

()型。

40.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和()

三种。

41.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含有较()的收缩蛋白。肌浆网

比慢肌纤维()。

42.慢肌纤维由较()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传

导速度较()。

43.肌肉中如果()的百分比较高,肌肉的收缩速度较快。

44.肌肉收缩的力量与单个肌纤维的()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

()有关。

45.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体积(),数目(),线粒体有氧代谢活性

酶(),肌红蛋白的含量(),毛细血管网较(),因而

其有氧代谢能力(),抗疲劳能力比快肌纤维()。

46.低强度运动时,()肌纤维首先被动员,15%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

()肌纤维首先被消耗。

47.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必须包括()强度的练习。如果要

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要由()强度,()时间的练

习组成。

48.参加时间短,强度大的项目的运动员,其骨骼肌中()肌纤维比从事耐力项

目的运动员高。

49.运动训练可使肌纤维出现()和()二种变化。

50.利用肌电可以()、()、()和()。

四、判断题

1.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阈刺激强度。()

2.可兴奋组织的阈值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低,组织的兴奋性高;反之,

则低。()

3.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持续足够的时间。()

4.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收缩速度。()

5.无论神经纤维有多长,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神经冲动传导却是不衰减的。()

6.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是Na+的平衡电位。()

7.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

8.在离体的情况下,神经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体内神经纤维的传导则是单向的。()

9.兴奋从神经传递给肌肉时,引起兴奋一收缩偶联的离子是Ca2+。()

1Q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和耗氧量低于向心收缩。()

11.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

12.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有关。()

13.肌肉的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而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

关。()

14.由于神经-肌肉接点是电传递,所以可双向传递。()

15.每一个肌小节即一个运动单位。()

16.肌肉收缩时,肌小节长度减小,I带缩短。()

17.肌肉收缩的始动因素是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

18.肌肉收缩时;细肌微丝向粗肌微丝滑行,粗、细肌微丝长度都不变,肌节缩短。()

19.肌肉安静时,Ca2+储于终末池;肌肉收缩时,Ca2+移向暗带。()

20.肌肉收缩时山ATP供能,舒张时不需能量。()

21.篮球投篮是离心收缩。()

22.随着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也不断加大。()

23.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是因为快肌的氧化能力较强所致。()

24.肌球蛋白是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25.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可以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26.一般所说的动作电位就是指锋电位而言。()

27.后电位的前段相当于相对不应期的低常期。()

28.一旦动作电位产生,就会逐渐达到最大值。()

29.安静时,膜上的Na+通道关闭,导致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低得多。()

30.无髓神经纤维较粗大,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31.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称为弹性。()

32.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是同一基本生理过程的两种叫法。()

33.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低,需加大刺激强度,才能使肌肉兴奋。()

34.刺激强度越大,需要刺激的作用时间也越长。()

35.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必须有足够的变化率。()

36.同样电流强度,变化速率越大,越容易引起组织兴奋。()

37.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例如,实力推就是向心收缩。()

38.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39.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等长收缩小。()

40.向心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表现出来的张力。()

41.离心收缩引起的肌肉酸痛大于等长收缩。()

42.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该肌肉的肌纤维数量和质量。()

43.相对力量比绝对力量可以更好地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44.短跑运动员对绝对力量的要求高于相对力量。()

45.紧张性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兴奋时冲动频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

46.一般来说,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数目越少,就越灵活。()

47.在同一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兴奋与收缩是同步的,而同一肌肉中不同运动单位的肌纤维

活动则不同步。()

48.在一定范围内,肌力可得到维持,但MUI却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49.在人体的骨骼肌中,快肌运动单位与慢肌运动单位是相互混杂的,一般不存在单纯的快

肌与慢肌。()

50.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有关酶活性提高,但肌纤维无肥大现象。()

五、问答题

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

2.简述神经一肌肉的传递过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

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的大小的因素。

5.用“离子学说”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6.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7.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8.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导的。

9.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

10.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

11.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1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

13.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4.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

15.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16.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二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

2.体液

3.内环境

4.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5.细胞外液

6.血液的粘滞性

7.渗透

8.渗透压

9.等渗溶液

10.高渗溶液

11.低渗溶液

12.碱贮备

13.循环血量

14.贮存血量

15.血容量

16.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

17.血红蛋白的氧离作用

18.红细胞压积

19.红细胞流变性

20.白细胞分类计数

21.血液凝固

22.纤维蛋白溶解

23.运动员血液

24.红细胞溶解

25.假性贫血

二、单项选择题

1.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容约为()。

A.35%〜55%

B.50%〜60%

C.40%〜50%

D.37%〜50%

2.血清与血浆虽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但内容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

而血清则不含有。

A.纤溶酶

B.血小板

C.纤维蛋白

D.纤维蛋白原

3.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

A.外环境

B.内环境

C.稳态环境

D.细胞环境

4.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变化

D.出现不同变化

5.血浆中最为重要的缓冲对是()。

A.碳酸氢钾(KHCO3)/碳酸(H2CO3)

B.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C.碳酸氢钠(NaHC03)/碳酸(H2C03)

D.磷酸氢二钾(K2HP04)/磷酸二氢钾(KH2P04)

6.血浆渗透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变动。在进行剧烈肌肉运动时,渗透压()。

A.暂时升高

B.暂时下降

C.变动不明显

D.持续升高

7.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的影响表现为()。

A.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B.红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C.红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

D.因人而异

8.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不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总血容量增加

B.血细胞容量明显增加

C.血浆容量明显增加

D.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9.血液属于()。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液

D.淋巴液

10.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减小,表示()。

A.脆性增大

B.脆性减小

C.膜通透性增大

D.膜通透性减小

11.维持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

B.Na+

C.血浆蛋白

D.K+

12.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al球蛋白

D.Y-球蛋白

13.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系激活物形成一凝血酶原形成一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一凝血酶形成一纤维蛋白形成

14.在血管的损伤部位,血小板粘附出现后,损伤的组织或红细胞释放出()诱聚物质

使血小板发生第一相聚集。

A.组织胺

B.凝血醐

C.ADP

D.ATP

15.血小板的功能有()。

A.止血

B.释放免疫物质

C.保护间皮细胞的完整性

D.运输氧气

16.血小板主要来自于()。

A.巨噬细胞

B.淋巴管

C.巨核细胞

D.网织细胞

17.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中的细胞数量

D.血液的酸碱度

18.贫血(红细胞减少)时,血液的粘滞性()。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19.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

A.7.25-7.35

B.7.35〜7.45

C.7.45-7.65

D.6.9~7.8

20.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白细胞数为()个/mm3。

A.4000~10000

B.5000-8000

C.10000~12000

D.30000~50000

21.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渗透压。

A.全血

B.血浆

C.红细胞

D.白细胞

22.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

A.5%〜6%

B.6%~7%

C.7%〜8%

D.10%

23.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的现象。

A.不变或减少

B.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4.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量()的现象。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减少后增加

25.假性贫血时红细胞总数()。

A.不变

B.偏低

C.显著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

26.下列不能使小动脉收缩并有利于止血的物质是()。

A.ATP

B.ADP

C.5-羟色胺

D.儿茶酚胺

27.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A.血细胞的减少

B.白细胞数的减少

C.血浆减少

D.血红蛋白减少

28.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媒介是()。

A.腺体

B.血液

C.靶器官

D.垂体

29.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性激素

B.雌性激素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促性腺激素

30.高水平的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较一般人()。

A.显著高

B.显著低

C.无差别

D.以上均不正确

31.耐力训练使血浆容量增多的幅度()血细胞增多的幅度。

A.高于

B.低于

C.无差别

D.以上均不正确

32较大运动量的定量负荷后优秀运动员的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幅度较一般运动员的()o

A.大

B.小

C.无差别

I).以上均不正确

33.白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

A.明显高于

B.明显低于

C.无差别

D.以上均不正确

34.运动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会发生()的现象。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35.运动过程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最大幅度出现在()。

A.运动过程中

B.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

C.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5分钟

D.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30分钟

36.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容积()。

A.均增加

B.均减少

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37.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活性()。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先增强后减弱

38.每一血红蛋白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分子的亚铁血红素组成。

A.一

B.二

C.三

D.四

39.一次性运动引起的血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A.均亢进

B.均抑制

C.前者抑制,后者亢进

D.前者亢进,后者抑制

40.非运动者的纤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A.升高

B.下降

C.无明显变化

D.以上都不对

41.运动者的纤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A.升高

B.降低

C.无明显变化

D.以上均不正确

42.运动者随着运动年限的延长,纤溶能力的异常值出现率()。

A.越趋下降

B.越趋升高

C.无明显变化

D.以上均不正确

43.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0%以上时,血粘度将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呈()。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指数关系上升

D.指数关系下降

44.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A.近似于0.9%NaCl溶液的渗透压

B.主要由Na+和C1-所形成

C.可以对抗毛细血管里液体的渗出

D.相当于300mmHg

45.血浆中的NaHC03和H2c03液这一缓冲对在正常情况下的比值为()。

A.10:1

B.20:1

C.30:1

D.40:1

三、填空题

1.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组成,血细胞包括()、

)和()。

2.加入适量抗凝剂的全血经离心沉淀后,血液可分为两层,上层呈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称为

(),下层呈暗红色的不透明固体部分称(),在红细胞的上方,有

一薄层的白色物质,是()和()o

3.体液约占体重的()。体液的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部,称为(),

约占体重()。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部的液体,称为(),约占体重

的()。

4.血液的功能包括(),(),(),()。

5.血小板有()和()作用,机体损伤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

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

6.正常人全血的比重约为()之间,全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

的数量和()的含量。

7.反映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最重要标志是血液的()。正常人血液的粘滞性

约为蒸储水的()倍,血浆约为蒸储水的()倍。

8.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O

9.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渗透压。

10.血浆渗透压由()渗透压和()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11.正常人在体温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毫米汞柱,其中胶体渗透压约

为()毫米汞柱,静脉注射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

(),红细胞体积()。

12.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包括各种电解质的离子,其中,最主要的是

(),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中的胶体物质,包括各种蛋白,其中最主要的是

()。

13.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不同的抵抗力,表示红细胞具有不同的脆性,对低渗溶液抵抗力

小,则表示脆性();反之,则表示脆性()。

14.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平均值为()。人体生命活动所

能耐受的最大pH变化范围为()。

15血浆中主要缓冲对有(X()、(),并且以()

这一缓冲对最为重要,在正常情况下二者比值为()。红细胞中的主要缓冲对有

()、()、()、()。

16.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明显()。

17.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万个,平均为()

万个,成年女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万个,平均为()

万个。

18.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和()以及()。

19.假性贫血的优秀运动员会出现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

()现象,但由于血容量的增加,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

20.优秀运动员同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相比,优秀运动员运动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是

()。而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红细胞压积在运动后的变化是()。

21.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种:()、()、()。

22.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和()两大类。

23.颗粒白细胞根据颗粒染色的不同,分为()、()和(),

无颗粒白细胞分为()和()。

24.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三个时相,即()、()和

)。

25.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白细

胞的恢复速度越()。

26.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特性主要表现有()、()、()、

()、()«

27.血红蛋白是()内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白质。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

分子的()和四分子()组成。

28.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止血机能主要是通过()、()和()

等三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29.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和()。

30.健康人的红细胞比容,男子约为(),女子约为(),血小板和

红细胞约占全血的()。

3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而血清中则不含有。

32.血液凝固时,血浆中液体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固体的(),同时网罗

()成为血块。

33.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呈鲜红色()

呈暗红色。

34.血液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和()。

35.与血浆正常的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称为

(),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称为()。

36.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的抗酸性能力()抗碱性能力。

37.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中的()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

38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量在()

迅速流动,还有一部分在()等处。

39.血容量即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包括()和()。

40.进行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后即刻,血浆容量将会()。

41.正常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形状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

为()天。

42.在同样的运动时间中,运动负荷越大,红细胞增加越(),这主要是由于

()。

43.安静时耐力运动员的红细胞浓度下降和红细胞压积下降的意义在于降低了血粘度,因而

减少了(),减轻了()。

44.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0%以上时,血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呈()上升。

45.如果红细胞压积增加过多,超过正常的血粘度,会降低()和()

的能力,也会降低()的能力,使运动能力下降。

46红细胞流变性是影响()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和()

的重要因素。

47.红细胞流变性可以通过测定(X()、()、()

和()等指标反映出来。

48.运动后白细胞数量的变化能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取决于()和

()。

49.用Hb进行运动员选材时可以将Hb的个体差异分为三个类型,即()、

()、(),每一基本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