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浩文论文设计说明_第1页
顾浩文论文设计说明_第2页
顾浩文论文设计说明_第3页
顾浩文论文设计说明_第4页
顾浩文论文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42高速江苏段(沪蓉高速江苏段)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本次设计的路段是G42高速江苏段(沪蓉高速江苏段),G42是中国沪蓉高速公路的编号。沪蓉高速公路东起上海,西达成都。自东向西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6省20市。横贯中国东西,全长1966公里。沪蓉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路段涉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路段。本设计重要以南京路段为例。设计内容涉及:道路的平、纵、横断面设计;道路的路基设计。1.2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3)2、《城乡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3)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23)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23)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23)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2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23)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23)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3)10、《公路自然区划标准》(CTJ003-86)11、《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E42-2023)1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23)13、《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验规程》(JTGE50-2023)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15、《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23)1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7、《混凝土路缘石》(JC899-2023)18、《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3)19、《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标准》(JTGF80/1-2023)20、《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21、“江苏省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1.3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120Km/h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20234、荷载标准: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5、交通等级:轻交通6、高程及坐标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4年北京坐标系7、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8、水泥混凝土面层构造深度(mm):0.50≤TD≤0.90二、道路设计2.1设计原则1、与区域规划相协调,与沿线用地规划相协调2、道路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合理协调,路面结构合理3、在满足技术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减少填方工程量,以充足发挥投资效益为前提,考虑其综合性、经济性、时间性等要素,使设计切实可行4、道路与周边的景观环境相协调,做到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统一2.2采用标准根据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为高速公路,推荐设计速度120Km/h。表1道路重要技术标准表项目单位指标道路等级高速公路道路宽度m28设计速度km/h120平面设计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5500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值m1000极限值m650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80极限值m50圆曲线最小长度m2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最大超高横坡%2.0纵断面设计最大纵坡一般值%7.0极限值%8.0纵坡最小长度m85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0极限值m25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0极限值m250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60极限值m25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三、道路平面设计3.1选线(1)综合考虑江苏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合理选定路线方案,在保证行车安全、迅速前提下,力争路线短捷。(2)认真领略计划任务书的精神,进一步调查本地地形、气候、土质、水文等自然情况,提出有比较价值的方案。(3)选线过程中认真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结合的原则。尽量提高高技术和减少工程造价。(4)充足运用有利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对的运用技术标准。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面平缓均匀,横面稳定经济。(5)路线选择地质稳定、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尽量避免穿过不良地段;当必须穿过时,选择了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6)选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绿色施工。(7)名胜古迹地区的公路,做好了保护历史文物遗址的专项方案,线形与构造物应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8)认真考虑了江苏地区的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是否与地形条件相适合。3.2技术指标查相关资料拟定重要技术标准(1)公路用地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沿(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真挖深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用地范围。公路用地还涉及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2)路线①车道宽度设计车速为120Km/h,车道宽度为3.75m。②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立中间带,中间带由两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表3.1中间带宽度表一般值(m)最小值(m)中央分隔带3.002.00左侧路缘带0.750.50中间带宽度4.503.00③路肩宽度:表3.2路肩宽度表一般值(m)最小值(m)右侧硬路肩宽度3.25或3.002.50主路肩宽度0.75075④路基宽度路基宽度(m):一般值:28最小值:26(四车道)(a):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b):拟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项相加。⑤停车视距:210m⑥最小纵坡:3%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长1%。在海拔2023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大于8%。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均采用不小于0.3%纵坡。⑦最小坡长:300m3.3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重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涉及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一般路段纵断面设计时,重要根据现状地形地势,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同时考虑周边地块的开发运用,以及业主关于道路标高控制的相关规定,控制道路设计标高,并满足排水规定。在这条高速线形设计中,充足考虑公路应当具有的功能、作用,尚有其影响因素涉及公路线形、构造物、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景观等。公路设计应根据地貌的实际情况进行充足考虑,设计时要考虑平面和纵面线形,综合进行评估其优劣,认真设计好每一个局部路段。1.对平面线形的规定平面线形设计,规定满足技术标准,并符合公路的实际地形。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应灵活变换曲线,使平面线形适应实际的地形、地物及地貌条件,并与周边的景观相协调,达成舒适抱负的视觉效果。平面线形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在长直线的终点位置,严禁与小半径曲线相连接,并注意避免任何连续急弯的线形。反向曲线或同向曲线之间,应当插入足够长的直线。由于小偏角曲线容易使司机形成错误视觉,把曲率看得比实际要大,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设计时应避免出现小偏角曲线,假如小半径曲线不可避免,则应设立足够长度的的曲线,同时注意与纵断面线形的配合。2.对纵断面线形的规定纵断面线形设计时,需根据技术标准的规定,并考虑沿线景观等综合因素。纵断面线形设计尽量结合地形起伏情况,这样能使其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协调一致,还能减少投入成本。行车时从安全、行车的舒适限度和良好视觉的考虑来看,纵断面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几方面规定:①在短距离路段严禁出现连续的凹凸反复情况,避免导致波浪式的视觉;②避免出现只能看到较近和较远处线形,而看不到中间凹下部分的线形,没法给司机行驶时安全感;③在两同向竖曲线之间严禁设立断直线坡度段。在同向凹曲线之间应将两曲线合并,并用同一大曲线代替,还要注意与平面线形相结合,达成完美的整体效果。3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的规定(1)公路设计时根据汽车行驶力学和路面排水的规定设计适当的合成纵坡。在山岭重丘区,一般纵坡较大,假如再设立小半径平曲线,会使合成纵坡增大,阻碍车辆安全和顺畅行驶;而在平原微丘区,则纵坡较小,靠近平曲线起点附近的合成纵坡较小,容易导致排水不良。所以,在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要充足考虑合理的合成纵坡。(2)规定满足司乘人员的视觉和心理规定。在空间线形在视觉上,能对司机产生自然诱导,使司机能及时掌握路线变化情况,避免产生错觉和误会,使人产生连续、顺畅、美观且不单调的感觉。线形组合具有使线形指标均衡合理、组合协调的特点,不会使驾驶者产生线形中断、扭曲等不良视觉现象。4.纵坡设计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容易使用极限值②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③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解决,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④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规定,以保证路基稳定。⑤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规定外,还应满足最小填上高度规定,保证路基稳定。⑥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交叉处前后的纵坡应平缓一些。⑦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足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规定。3.4平纵组合设计1.组合原则(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根据平面、纵断面线型设计情况,本项目平面、纵断面线型组合良好。2.组合方式(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a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应互相重合,如图所示,宜将竖曲线的起、终点,放在平曲线的缓和段内;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并且可取得平顺和流畅的效果。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c当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不宜重叠,或必须增大平、竖曲线半径。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不得与反向平曲线拐点相重合,以免失去引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a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直坡段相配合,对双车道公路能提供超车方便,在平坦地区易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调,驾驶员易疲劳。b从美学的观点上,平面的直线与一个大半径的凸形竖曲线配合为好,与一个凹形竖曲线相配和次之;c在直线中较短距离内两次以上的变坡会形成反复凹凸的“驼峰”和“凹陷”,使线形视觉效果既不美观也不连续。d使用时应避免:①平面长直线配纵面长坡;②平面直线上短距离内纵面多次变坡;③在平面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④在平面长直线上设立陡坡及竖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⑤在平面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形出现驼峰、凹暗、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3.平面长直线与纵断面长坡段组合(1)、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景观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2)、驾驶易超速行驶,超车频繁;(3)、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如交叉口).4.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1)、为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设视线诱导设施,(2)、设计时用划车道线、设立标志;(3)、注意改变景观,分段绿化、注意与路旁建筑设施配合等方法来填补。3.5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为:12.0m机动车道+2X1.5侧分带+2X3.5m非机动车道=22.0m。机动车道、侧分带、非机动车道均为2.0%外向横坡。3.6交叉设计1、交叉口设立交叉口设计应保持道路上所有车辆的交通顺畅和安全,此外还应保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照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0.7倍,转弯车取0.5倍。本项目为开放式道路,与相交道路均设立平面交叉口,交叉口设立见下表:表2交叉口设立一览表序号交叉口桩号相交道路情况交叉型式实行方式名称宽度(m)1K0+275.983经七路16十字型预留2、交叉口设计根据交叉道路等级,参照规范,合理拟定交叉口路缘石缘角半径,控制交叉口范围,节省用地。与规划经七路交叉口,本次设计对交叉口进行预留。此外,道路施工时,建议根据沿线公司、社区等规划、实行的出入口分布情况,对侧分带进行适当的开口解决,开口处路面结构层同本次设计非机动车道。3.7路基设计1、路基压实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路基填料强度满足下表规定。表3路基压实标准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cm)路基最低压实度(%)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填方0~80929080~1509187>1509085挖方0~30929030~80--87注:表中压实度数值均为重型击实标准。表4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路床0-306路基30-804路基80-1503路基≥1502注:当路基填料CBR值不能满足设计规定,可掺入适量水泥或石灰进行调整。2、一般路基设计路堤施工前,需彻底清除地面表层耕作土及杂物(清表深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拟定,本次设计按平均30cm计)。根据设计纵断面,道路全线基本为挖方。(1)机动车道清除地面表层耕植土及杂物后,再向下开挖适当深度,以保证路面结构层底至基底的高差不小于60cm。再原槽碾压,压实度达成90%,若达不到设计规定,可翻松20cm掺6%石灰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其上60cm路床分层填筑6%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2%。(2)非机动车道清除地面表层耕植土及杂物后,再向下开挖适当深度,以保证路面结构层底至基底的高差不小于30cm。再原槽碾压,压实度达成90%,若达不到设计规定,可翻松20cm掺6%石灰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30cm路床分两层填筑6%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0%。3、特殊路基解决本项目全线地质状况总体良好,无不良地质层存在。道路通过区域存在河塘,特殊路基的解决重要是针对河塘部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河塘部位,清除塘底淤泥、杂物,将河塘挖成不小于1.0m内倾3.0%的台阶,清淤后的河塘底铺50cm碎石土,再分层回填6%石灰土至30cm6%石灰土路床底。底部40cm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85%,其上石灰土压实度逐步提高,满足路基压实标准。4、路基防护考虑到本项目两侧土地暂未开发,本次设计对边坡进行植草防护。一般路段挖方边坡坡度为1:1,填方边坡坡度为1:1.5;沿河塘路段,边坡坡度为1:3。5、路基施工方法(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工程及附属结构物,应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施工。(2)在基底以外两侧开挖适当深度的排水沟,以减少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土层含水量,同时收集路槽内的雨水,保证雨后路基范围内不积水。(3)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并不得大于20cm。(4)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互相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5)为保证路基边部强度和稳定,施工时超宽50cm填土压实,严禁出现贴坡现象。(6)路基抗压回弹模量Eo≥25MPa,路基顶面弯沉值小于320(0.01mm)。(7)由于原地面压实以及路基填筑引起地基沉降,设计时,考虑10cm压实补偿。未尽事宜,详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23)。四.路面设计4.1路面结构设计水泥砼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设计使用年限2023,根据规划及交通分析,采用轻交通标准,设计年限内,车行道一个车道累计标准轴次为2.5×104。表5路面结构设计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C35砼20cmC35砼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12%石灰土底基层20cm12%石灰土底基层16cm总厚度60cm总厚度50cm表6路面结构层设计弯沉(0.01mm)部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66812%石灰土底基层180200路床顶320320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fr≥4.5MPa,弯拉弹性模量E0=29000MPa。机动车道横向分四块板浇筑施工,各板块宽为3m,非机动车道按一块板施工,板块宽3.5m,沿道路纵向每4米板长设一道缩缝。板角边沿设补强钢筋,混凝土板块纵缝处设立拉杆,拉杆长度70cm,间距60cm;临近胀缝或自由端的三条横向缩缝处设立传力杆,传力杆长度40cm,间距30cm。4.2、材料组成及技术规定表7路面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回弹模量E(Mpa)(弯沉计算用)抗压回弹模量E(Mpa)(拉应力计算用)劈裂强度σ(Mpa)水泥稳定碎石150036000.6512%石灰土55015000.22(1)C35混凝土混合料的基本规定混凝土混合料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与外加剂组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水泥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应符合现行的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粗集料(碎石或砾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0mm。碎石和砾石的技术规定应分别符合《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3)的规定。细集料(天然砂或石屑)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5以上,细集料的技术规定应分别符合《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3)的规定。清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养生所用的水,不应具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饮用水一般均合用,非饮用水需经化验符合规范规定后方可使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23)的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弯拉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等规定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原材料。通过计算、实验和必要的调整,拟定混凝土单位体积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含量建议为5%。实行时,水泥实际含量采用实验拟定的比例。水泥稳定碎石中集料应具有一定的集配,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宜不大于15%,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细集料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级配见下表。表8水泥稳定碎石集料颗粒组成范围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9.504.752.360.600.075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成2.5MPa,且不宜超过3.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等级规定不低于32.5级的水泥,3d胶砂强度应不小于18Mpa。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符合规定;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个小时。不宜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禁用已受潮变质水泥。(3)12%石灰土石灰应采用II或II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应进行有效CaO、MgO含量的检查,达成II级石灰规定期才允许使用。土选用塑性指数为10-15的粘性土,土中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石灰土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成0.7Mpa,压实度不小于95%。4.3路面施工方法路面施工按设计规定进行,参照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2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23)等相关规范中的相关条文。质量检查标准可参照《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3)的规定。(1)基层施工前,应按规范对路基的强度、平整度进行全面检查,满足规范及设计规定后,才干进行路面基层的施工。对不能满足的工点,应找出范围进行局部解决。(2)12%石灰土底基层施工①使用材料必需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规定,石灰的贮藏应保证不受天气影响。②施工时考虑到也许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损耗,允许石灰掺量高1%-2%。混合料施工时的含水量应不低于重型击实实验拟定的最佳含水量,并适当增长水化作用所需的水。③一般情况下,石灰土不应安排在雨季施工,如在雨季施工,应采用相应措施。④石灰土底基层的碾压应采用18-20T的光轮压路机,石灰土底基层的压实度必须达成设计规定,其路拱横坡应与路面一致。⑤石灰土底基层应保持在潮湿状态下养生一周。(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①水泥、集料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规定。②混合料设计应附有实验室的实验数据,施工时以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控制指标。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必须达成设计规定。混合料的碾压和整形等所有操作应在当天完毕,混合料应集中厂拌,摊铺采用摊铺机摊铺,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摊铺时,建议采用两台摊铺机间隔5m分左右幅同步摊铺,保证结构整体性,并形成路拱。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保持在潮湿状态下养生一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生期间出现裂缝时,骑缝铺设幅宽1.5m的自粘式玻纤格栅。铺设格栅时,规定将缝置于格栅中间。(4)水泥混凝土面层①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验和计算拟定,应保证其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及和易性等规定。②混凝土的水灰比可按经验数值选用或按公式计算拟定。③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根据选用的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进行计算,混凝土的砂率应按碎石和砂的用量、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拟定。④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拌,进入搅拌机的砂石料及散装水泥必须过秤,严格控制加水量。⑤混凝土拌合物的运送,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或自卸汽车运送,其装运不应漏浆,并防止离析。⑥混凝土拌和物摊铺前应对模板及钢筋进行全面检查,卸料后必须进行振实,使混合料满足振捣密实规定。⑦混凝土振实后,进行整平饰面,路面的路拱应使用路拱成形板整平。⑧混凝土面层采用刻纹机刻纹,刻槽深度不小于1--2mm。(5)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执行。4.4路基、路面施工时注意事项1、道路施工前应复测现状道路标高,如与设计有出入,应及时告知设计单位。2、路基填筑时,应先对河塘部位进行解决,待河塘部位解决完毕后,再与一般路段同步填筑。3、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质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土的可溶性盐含量不得大于5%;550℃的有机质烧失量不得大于5%,特殊情况不得大于7%。4、原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内倾3.0%,高度为0.6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