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传统姓氏人名民俗第一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四讲中国传统姓氏人名民俗一、姓氏的起源及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1.传统姓氏的起源
时间:母系社会末期(5000多年前)原因:“明血缘,别婚姻”。(辨别区分不同氏族群团的血缘归属,以适应不同氏族群体通婚关系发展的需要。)第二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姓氏的起源及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通志》卷25:“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姒、姚、妫、嫪是也。”
姓与氏的区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鉴·外纪》
姬、姜二姓:我国部落联盟时代规模最大的两个姓氏群体。第三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姓氏的起源及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2、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①以图腾崇拜或自然崇拜物名称为姓氏
图腾是原始社会在自然信仰及动植物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图腾”源于印第安语,是“他的亲族”之意。在原始社会信仰中,认为每一氏族群体均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并把这种与本氏族有着特殊亲缘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奉为图腾。图腾由此成为该氏族保护神、徽号和象征。第四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②以出生地、居住地或封地、封邑等地域名称或居地方位为姓氏
炎帝生于姜水之滨——以姜为姓舜出生于姚墟——以姚为姓
封地封邑为姓举例:欧阳、令狐、商
居地方位为姓氏:北野、南郭、南宫、西门、东方、
东郭、东里第五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③以官称、爵号名称为姓氏
官称为姓:司徒、司空、司马、史、钱、张、尉、粟、公、夏侯……
以官称替代“名”的称谓习俗:
蔡邕——蔡中郎嵇康——嵇中散阮籍——阮步兵杜甫——杜拾遗王维——王右丞
第六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④以职业、技能名称为姓氏
“以技为姓者,巫者之后为巫姓,屠者之后为屠姓,卜人之后为卜姓,匠人之后为匠姓。”
——《通志》卷25第七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姓氏构成的习俗方式
⑤以国名为姓氏
“周衰,列国既灭,其民各以旧国为姓,故姓之以国者,韩、陈、许、郑、鲁、卫、赵、魏为多。”
——《新唐书》卷125
同姓异源异姓同源第八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人名起源及传统取名习俗方式
1.名与姓的区别姓氏特点:群体性、血缘性、传袭性、稳定性、长期性人名特点:
个体性、专指性、既逝性、非稳定性、短期性第九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人名起源及传统取名习俗方式
2、人名起源
视觉名(以目记人)声音名(口呼名)
《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文字名(书写名)
目观——口呼——书写第十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3、中国传统取名的习俗方式①以字辈排行取名字辈:以不同顺序的文字排列来表示家族成员不同辈分而形成的一种取名方式。
因袭性、保守性,不利于人名个性化发展。
世系传承脉络清晰,有利于子孙后代血缘寻根。
实例:毛氏族谱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第十一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中国传统取名的习俗方式②寄意取名
心有所思,意有所名
寄意健康长寿:
延年、永年、龟年、千秋、南山、大寿、寿康……寄意避免灾祸疾病:弗灾、无祸、不害、去病、弃疾、毋伤……寄意有所作为:文举、鹏程、鹏举、显荣、贵华、占魁、
大奎、国栋、翔远……第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中国传统取名的习俗方式③以古典诗文及名言绝句字词取名“兰芷变而不芳兮。”(梅兰芳)
“吾日三省吾身”(陈省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利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陈哲)
“人生常恨水长东”(张恨水)“一片冰心在玉壶”(谢冰心)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李讷、李敏)第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中国传统取名的习俗方式④以时间、地籍取名天干地支取名:张乙、李庚、王辰、唐寅……
以月份名称取名:新正、建寅、孟春;建辰;初夏……
以节俗名称取名:王重阳、张寒露、徐立春、王五一、李端阳、贺国庆
乡土地籍取名:陈独秀、郭沫若、刘太行、刘华北、权延赤、关牧村、何泸州(其他如京生、沪生、杭生、宁生、蓉生等等)第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中国传统取名的习俗方式
⑤文字技巧组合取名
拆姓取名:雷雨田张长弓舒舍予李木子贺加贝江水工冯二马何人可杨木易林木木……
增减姓字笔划为名:李季石磊林森王匡伊尹陈东阮元聂耳
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中国传统取名的习俗方式
叠字名:
李师师陈圆圆李双双宋丹丹张抗抗王婷婷詹萍萍徐莉莉刘巧巧李冰冰陈丁丁田壮壮郭晶晶蒋勤勤宋彬彬孙旺旺文字技巧组合取名的缺陷:人数范围受限,容易重合同名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三、传统名字的基本习俗类别
1、乳名(小名)
特点:时间阶段性;亲切自然、风趣;粗俗贱名。
曹操——阿瞒刘禅——阿斗陶渊明——溪狗王安石——獾狼张学良——小六子彭德怀——真伢子第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三、传统名字的基本习俗类
2、学名概念:学名亦称大名,是在国家户籍管理机关正式登记注册的名字。因最早正式使用于入学登记,故称学名。
改名举例: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王昭文——王朝闻徐寿康——徐悲鸿第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3、人的字
字:亦称表字。古代人名习俗,成年男子根据本名字义,另取的别名称“字”,是名的另外一种表述符号。
字是成年人的符号标志: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女性亦有取字现象如:
蔡琰——文姬王嫱——昭君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的字
古今人物取字举例:
韩愈——退之杜甫——子美孙文——逸仙毛泽东——润之蒋中正——介石周恩来——翔宇
早期取字的特点——名与字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白虎通义·姓名》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的字早期取字的习俗方式:
①同义互训屈——平——原
《尔雅·釋地》:“广平曰原”。诸葛——亮——孔明周——瑜——公瑾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早期取字的习俗方式
②连义推想赵——家驹——千里赵——云——子龙
③名字互补,意义完美白居易——乐天岳飞——鹏举
名与字关系脱节,没有互为表里的内涵联系:
司马光——君实柳宗元——子厚朱德——玉阶蔡锷——松坡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名与字的使用习俗:①自我称名——对君父、对尊长、对朋友自称用名,
表示谦恭②称人用字——称他人用字,表示礼貌尊敬“成人,则贵其所以成人,于是命以字之。字之有何可贵焉?《春秋》以书字为褒,二百四十二年间,字而不名者,十二人而已”。——王应奎《柳南随笔》卷4
取字现象说明: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传统名字的基本习俗类别
4、诨名
概念:诨名亦称绰号、外号,是外界强加给某些个体社会成员的特殊称谓名号。
诨名特点:诨名是人名符号的特殊形式,具有夸张、幽默、通俗生动的及画龙点睛的个性化特点。诨名的性质分三类:善诨、恶诨、平诨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传统名字的基本习俗类别
《水浒传》——人物绰号的典型
贬义诨名要慎用:
5、人的号
概念:号亦称别号,指人的名字以外具有专指意义的特殊称谓符号。
类别:自号、赠号、封号、谥号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5、人的号
①自号
陶渊明——五柳先生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②赠号
李广——飞将军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包拯——包青天王羲之——书圣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传统名字的基本习俗类别
③谥号
概念:古代官场社会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及品行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礼记·檀弓上》:”死谥,周道也“。
恶谥:周厉王——“杀戮无故曰历”周幽王——“行为乱常曰幽”隋炀帝——“去礼远众曰炀”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③谥号“文正”——文官系列最高等级的褒扬谥号
清初顺治皇帝追赠关羽谥号: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传统谥号缺陷分析: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中国古代人名避讳习俗避讳:人名禁忌习俗之一,中国古代对君主、尊长的名字,禁忌直接称呼或直接书写的一种回避方式。
1.人名避讳习俗的产生《左传》桓公六年:“周人以讳事鬼神,名,终将讳之。”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中国古代人名避讳习俗《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也。”小结:人名避讳习俗产生与死亡现象及鬼神思想密切相关,是生者对死者灵魂恐惧引起的一种趋吉避凶迷信心理因素造成的。
周代人名避讳:针对死人及鬼神原因:灵魂恐惧趋吉避凶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中国古代人名避讳习俗
2.人名避讳习俗的演变
①由避死者向避生者演变避生者讳习俗产生于秦汉时代。
巫术:利用某种虚构的“超自然神秘力量”来达到某种愿望的法术。
②人名避讳的不同类别
避国讳(公讳)避家讳(私讳)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3.人名避讳的习俗方式
①改字法
对不能直接书写或直接呼叫需要回避的人名字眼,改用其它字来取代。
“汉代邦之字曰国,盈之字曰满,彻之字曰通,吏民犯者有刑。”——《容斋三笔》卷11
避国讳改字例:恒山——常山姮娥——嫦娥田登避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人名避讳的习俗方式
②空字法
专门用于书写文字的一种避讳方法,把应当避讳的字眼在纸张上留空不书写,空出该字所应占有的空间位置。
③缺笔法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人名避讳被废除。袁世凯避“元宵”讳——改元宵为汤圆“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闹汤圆。”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人名避讳习俗的影响
①对仕宦任职的影响
“诸府号、官称犯父、祖名而冒荣居之……徒一年。”
——《唐律疏议》卷10疏曰:“府号者,若父名卫,不得于诸卫任职;或祖名安,不得任长安县职之类。”疏曰:“官称者,或父名军,不得做将军;或祖名卿不得居卿任之类。”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人名避讳习俗的影响
②对科举考试的影响
其一,考生不得参加有犯家讳的科目名称考试
其二,科场考试对本朝国君名讳及庙号实行严格的回避制
史料举例:“本朝庙讳遂有五十字,举场试卷,小有疑似,则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
——《容斋三笔》卷11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人名避讳习俗的影响
③对古籍文献的影响(举例说明)
(少数民族避讳现象)小结:中国古代人名避讳习俗,是古代社会成员尊卑贵贱不平等身份关系在人名符号或人名权利享有方面的反映。人名避讳对古代社会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及不良影响,辛亥革命废除人名避讳,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姓氏人名文化发展的重大进步。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五、姓氏人名习俗变革发展中的
社会政治因素1、国家政治行为成为姓氏来源的重要途径
①分封诸侯,建立封国——封国名称成为姓氏
“诸侯建国,故以国为氏,虞、夏、商、周、鲁卫、齐、宋之类是也”。——《通志》卷25
②建立官衙,设立官职——职官名称成为姓氏
说明:不同的职官代表不同的权利占有,故以职官名称为姓,其本质是对权利的欲望与尊崇。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③褒奖官员,赏赐爵位——爵位名称成为姓氏
“以爵为姓氏者,王、公、侯是也;公乘、公士庶长亦是也”。——《通志》卷25④人物盖棺,褒“谥”为姓——谥号称谓成为姓氏
“文氏、周文王支庶,以谥为氏;武氏,宋武公之后,氏于谥;孝氏,齐孝公之后,支孙以谥为氏”。
——《风俗通·姓氏篇》
《通志》卷25所载有关姓氏统计:源于封国名称的姓氏多达246个;由职官、爵位、谥号名称形成的姓氏共计466个。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盖姓氏有九……或氏于谥,或谥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
——(东汉)应邵《风俗通·姓氏篇》小结:封国、职官、爵位、谥号均是国家政治的产物,大量姓氏由此产生,表明国家政治行为是古代姓氏来源的重要途径。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政治等级的体现——姓氏的尊卑贵贱
国姓独尊——帝王姓氏特殊地位
唐太宗修《氏族志》定姓氏等级:
“专以今朝品秩高下为等,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颁于天下”。
——《资治通鉴》卷195
《蜀都杂抄》:“百家姓出于宋,故首以赵钱孙李,尊国姓也”。第四十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政治等级的体现——姓氏的尊卑贵贱对国姓者的特殊恩惠:
“帝(高宗)如亳州,县人宗姓给复一年”。
——《新唐书》卷3
“天授元年(690年)十月,制,天下武氏,咸蠲免课役”。——《资治通鉴》卷208
唐初法琳攻击李氏国姓获罪事件: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北朝官场姓氏等级:“尚书领护而上为甲姓,九卿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大中大夫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为四姓……州主薄、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选”。
——柳芳《氏族论》东晋权臣王导、诸葛恢姓氏高低之争:
王导问诸葛恢曰:“世人何以不言葛王而言王葛?”诸葛恢反讥曰:“此正如世人皆言驴马,不言马驴,驴虽在前,却不如马。”
——《晋书》卷77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废除姓氏尊卑,各姓氏一律平等。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政治意识形态对人名的影响渗透
①政治情结的人名大量产生
名字表达对古代圣贤帝王的敬仰:张禹、陈尧、刘舜、陈汤、李昌旦……
字名的政治抱负:洪秀全曾国藩康有为盛中国孙中山为戴季陶、金崇盘、蒋介石之子取名:戴安国金定国蒋经国蒋纬国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②人名的时代政治烙印
儒家政治伦理字眼入人名:如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等等。
人名的时代政治痕迹:顾忠清——顾炎武马尚德——杨靖宇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大跃进、反修防修、文化大革命等时代政治变化,均在同期人名符号上有所反映。
小结:政治意识及时代政治观念,是影响人名,作用于人名的重要因素。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赐姓赐名——君主专制的重要统治手段
赐姓赐名的权力来自天子,分德赐凶赐两类
德赐:指对有功的臣民赐以国姓或其它吉祥字眼的姓名,以表彰他们的功德。汉代:“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侯,赐姓刘氏”。“娄敬劝高祖都关中……赐姓刘氏”。
——《西汉会要》卷17
金代:“计功赐国姓……郭仲元、李震、梁佐、张甫等,皆赐完颜氏“
——《廿二史札记》卷28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明代:郑森——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器重“赐姓朱,改名成功”。)赐名不赐姓:杨钊——杨国忠朱温——朱全忠凶赐:取消受赐者原有的姓氏,改赐凶姓,是专制君主用以打击、羞辱臣下的一种常用政治惩罚手段。凶赐选用姓氏,多为一些低贱歹毒凶狠不吉字眼如毒、蟒、蝮、蛸、枭、猪、狗等贬义字眼。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武则天执政:“改后姓蟒、改淑妃姓为枭”。——《新唐书》卷76唐玄宗开元初,“诛窦怀贞,赐为毒氏。”——《续文献通考》卷208雍正皇帝登基赐政敌凶姓:
赐八弟胤祀凶姓“阿其那”(满语狗》
赐九弟胤禟凶姓“塞思黑”(满语猪)小结:在专制君主手中,赐姓赐名始终是“用之贵则贵,用之贱则贱”的一种政治工具。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五、姓氏人名习俗变革发展中的
社会政治因素
本段小结:在中国古代姓氏人名发展史上,社会政治因素始终在其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姓氏人名便从来没有超然于国家政治之外独立存在,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政治的干预支配而参与政治以至最终服务于政治,从而使中国古代姓氏人名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参考书目宁业高:《中国姓名文化》,华侨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