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培训课件:正确处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关系第一页,共75页。正确处理新课程
教学中的一些关系第二页,共75页。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内容提要仅仅从宏观、理论、逻辑的视角来认识这些关系,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微观、实践、操作的层面上来把握这些关系。目录第三页,共75页。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内容提要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学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不考虑目标的形式主义。不要把教学过程仅仅视为学生获得知识结果的手段。“过程”的本身就是课程目标。“重结果,轻过程”,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教学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第三次创造。教学必需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学的创造主要是在教材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有人说:“只有高考、中考模式改了,题目改了,新课程理念才有可能贯彻。”这也许是一种误解。新课程理念对科学的纸笔测验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目录第四页,共75页。内容提要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讲授和探究是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局限性。教学中让它们功能互补,相互渗透,才有利于实现全面的课程目标。“方法”的教学得到重视,这是一大优点,但把方法当成知识讲却是当前教学的普遍倾向。讲方法可以理解方法,但未必能使学生自觉运用方法。“方法”的教学有自身的认知规律。
分不清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区别,“一步到位”,这是当前教学中的普遍做法,危害甚大。只有认识目标的分步实施才利于目标的全面达成,进而制订不同阶段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劣质的《练习册》成了新课程的头号杀手,编写自己的精品《练习册》,是一件利国利民,利校利家、利师利生,既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价值,既能减轻学生负担更能提高考试成绩的迫在眉睫的大事。新课程不是“推倒重来”。我们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过去教育中弊端,也需要用新课程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以以往教育中的经验。目录第五页,共75页。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四、处理好教育理念和考试分数的关系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六、处理好方法和知识的关系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九、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内容提要简述结束第六页,共75页。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1.课程目标需要师生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教师恰当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设计教学行为的重要性2.教育理念是看不见的,教学行为是看得见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反映,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来分析其教育理念。——观察教学行为的重要性返回第七页,共75页。3.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式的本身。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例:“课堂上的讨论”是否必要?第八页,共75页。有人说:“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形式并不是目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各章复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每小组讨论每章(运动)的特点;●每组一名学生担任记录,记录交老师●教师对各组记录做即兴点评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现场效果:●环境嘈杂●注意分散●知识破碎原因分析:●忽视了大班和小班的区别●混淆了学生合作学习和科学家合作研究的目标●分不清课外探究和课堂探究的差异对一节观摩课的实录和分析第九页,共75页。4.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从而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因此,当我们根据课程目标对某种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时,就需要有全面的课程目标的视角。——例:“体温表”两种引入方式哪种好?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式的本身。——例:“课堂上的讨论”是否必要?第十页,共75页。脱离课程目标来评价教学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不考虑目标的形式主义。只要能实现课程目标,我们的教学行为都应该认为是合理的;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某种行为的方式而忽视课程目标,就非常可能犯形式主义错误。因此,在构思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必须对课程目标心中有数,特别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一、处理好转变教学行为和课程目标的关系返回第十一页,共75页。1.教学中“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自主经历的某种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调查、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教学中通常说的“过程”,是指:与“过程”相对应的是“结果”,通常是指:知识上的收获。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二页,共75页。2.关于“过程”的困惑●“过程好比耕耘,结果才是收获。过程怎能作为目标?难道只顾耕耘、没有收获也是教学的追求?”二、关于教学中的“过程”●“新课程重过程,但高考是按答题结果评分的,花那么多时间来重过程,对高考来说岂不是得不偿失?”●“重过程就要重视实践,但纸笔测验考的是理论,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对重过程的师生公平吗?”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三页,共75页。3.“过程”的目的是什么?经历某一学习“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落实在知识结论上。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素质(能力等)和知识的关系。完成纸笔测验的题目,不仅靠知识,更加需要的是考生的基本素质。难题一般都难在素质要求上。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四页,共75页。4.教学中“重过程”为什么很难?△例:“曲线运动的方向”的传统教学过程: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点的切线方向上。讲解有关例题,布置有关习题。●一个几十年来都忽视“过程”的教学案例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五页,共75页。观察砂轮上的火星、链球运动员投掷链球的照片。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实验:通过钢球在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导轨内的运动,说明曲线运动某点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简单的理论分析:渗透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得出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过这点的切线方向上。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改进的教学过程:然而,现行教学中,教师都普遍采用前一种“重结果”的教学过程,“重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第十六页,共75页。(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为“知识”是解答题目的关键,没有认识到难题都是难在能力、意识、习惯等非知识素质方面。4.教学中“重过程”为什么很难?●没有认识到,“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七页,共75页。(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教学中“重过程”为什么很难?(2)“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是一种师生普遍重视、实施频率很高的教学活动。解答题目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八页,共75页。(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教学中“重过程”为什么很难?(2)“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3)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然而,正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这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而忽视了“过程”目标。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结构,其间的联系就是线索。因此,新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十九页,共75页。(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教学中“重过程”为什么很难?(2)“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3)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4)教科书信息呈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中的很多过程是需要交互活动才能进行下去的,由于教科书难以获得读者的信息,也就很难设计出有呼有应的活动过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再创造,那就只能束缚在“重结果”的圈子里。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二十页,共75页。(1)对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教学中“重过程”为什么很难?(2)“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所形成的思维定势(3)教学“以知识为线索”演变成了“以知识为主”(4)教科书信息呈现方式为“重过程”带来了困难(5)过程的形式易被关注,过程的本质常被忽视●例如:一个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试题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二十一页,共75页。一测力计下悬吊一个砝码,置于电梯中。当电梯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时,可以看到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大于砝码的重力。对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认识?
本题没有让学生经历在问题情境下发现某一现象或事实的过程,更没有对客观现象、事实通过质疑形成疑问,客观上起到了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答”的作用。学生对本题的回答,无非是提出关于超重的问题,并且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来分析产出超重的原因。这些都是他们学过的知识,而不是他们发现的疑问。以上只是套用了“提出问题”的形式,实质上没有体现“提出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试题:(考查“提出问题”能力)返回第二十二页,共75页。因此,要做到在教学中真正“重过程”,需要: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1)认识过程目标的重要性(教学不光为是获得知识);(2)克服“解题是为了得到结果”的思维定势;(3)不要把“以知识为线索”变成了“以知识为主”;(4)教学中对教科书进行教学过程的再创造;(5)不仅关注过程的形式,更要关注过程的本质。返回第二十三页,共75页。1.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性●不同学校和师生在地域、城乡、层次、特点上的差别●教材只在总体上把握三维目标●教材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具有交互性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返回第二十四页,共75页。第二十五页,共75页。给猜想做铺垫——探索活动设计公园的某一地块有两个游览点(用亭子表示),其游览的入口和出口都已确定,请按以下要求设计该地块的行走道路:
(1)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先后经过两个游览点;
(2)游客由入口到出口,只经过其中任意一个游览点。入口出口第二十六页,共75页。入口出口入口出口探索活动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打下基础。人流→电流记住→领悟为灯泡的串并联提供了猜想的经验,实验时目的更明确。第二十七页,共75页。1.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性●不同学校和师生在地域、城乡、层次、特点上的差别●教材只在总体上把握三维目标●教材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具有交互性2.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思路●设计知识线索●创设教学过程
例:“声音的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三、处理好教学和教材的关系——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第二十八页,共75页。知识线索声音有哪些特性?声音的大小、高低、音色跟什么因素有关?声音的特性与乐器教学活动设计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做一个乐器
自制乐器演奏交流自带声源发声、讨论声音有哪些特性
列出声音的三种特性、振动的三种特征《声音的特性》提问:声音不同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设计实验
实验:声音大小跟声源振动大小有关
实验:声音高低跟声源振动快慢有关
说明音调、响度、频率、振幅的意义
说明音色跟振动物体的材料、结构有关超声波与次声波阅读课文
有趣的超声波和次声波
能力要求八上册八下册九年级第二十九页,共75页。——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
1.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解题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新课程中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主解题奠定了良好基础。以下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影响考试结果的因素竞技状态学习水平具体知识答题素质解题表达审题求解审视答案概念和规律思路和方法(思路和方法)四、处理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关系返回第三十页,共75页。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解题审题求解审视答案(思路和方法)
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重要性的。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四、处理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关系第三十一页,共75页。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解题审题求解审视答案(思路和方法)
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重要性的。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四、处理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关系第三十二页,共75页。要测量一个准确弹簧秤内弹簧的劲度,说出至少需要的器材。题目
学生对本题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问题,而是缺乏把题目和实践进行联系的意识。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四、处理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关系第三十三页,共75页。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第25题本题满分:20分平均得分:3.5分难度:0.175为什么本题得分率如此之低?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ABa第三十四页,共75页。设圆盘质量为m,桌长为l,盘在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μ1mg=
ma1
①μ2mg=
ma2
②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移动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有v2
=
2a1x1
③v2
=
2a2x2
④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⑤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x=
at2/2
⑥
x1=
a1t2/2⑦解得:
a≥⑨a1a2x1x2vxl/2
联系实际将不难想到:桌布加速度的大小将影响着圆盘在桌布上的运动时间t,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发掘出这个条件。,这段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x=x1+l/2⑧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解答第三十五页,共75页。设圆盘质量为m,桌长为l,盘在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μ1mg=
ma1
①μ2mg=
ma2
②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1,移动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有v2
=
2a1x1
③v2
=
2a2x2
④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⑤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x=
at2/2
⑥
x1=
a1t2/2⑦解得:
a≥⑨a1a2x1x2vxl/2,这段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x=x1+l/2⑧解答意识来自于哪里?意识来自于体验过程,
而不是来自知识。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返回第三十六页,共75页。1.讲授式教学的特点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讲授式教学:
教师通过语言、板书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式●优点:
把前人长期获得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对知识目标比较有效。●缺点:
△学生的学习行为单一△学生的自主性差△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局限性返回第三十七页,共75页。2.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探究式教学:——《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科学规律作为活动线索的教学方式△花费的时间必较多。△增强自主探索意识。●特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局限性:△知识容量不大。第三十八页,共75页。3.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认识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知识——结果△能力——过程●从全面的课程目标视角实现优势互补●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偏重结果的倾向——重视科学探究●相互渗透,每种方式都关注着全面的课程目标第三十九页,共75页。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4.新课程下运用好讲授式教学的思路:△要有合理的知识目标,注意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差别,不要一步到位。△讲授知识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激发学习热情▲联系生活、社会▲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不仅注重传递知识信息,同时注重发展能力,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
▲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抽象概括▲科学方法
第四十页,共75页。五、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5.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的思路:●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不同的地方)。●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体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第四十一页,共75页。课内与课外科学探究的不同①对比课内的探究课外的探究能力目标●要求在45分钟之内完成,因此对各要素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侧重对部分要素的锻炼。●在课外完成,时间机动而且充裕,可以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课题内容●一般都是按教材的进度,探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容项目。●探究项目的科学主题不受《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其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题提出●探究课题的提出,由教材的进度决定。●探究课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探究能力的形成●物理课程有大量的课内探究活动,通过不同课题侧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整个初中或高中物理课只可能完成不多的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全面的探究能力。②启示:▲功能互补▲课内设计的思考▲开放性课题数量的控制案例返回第四十二页,共75页。六、处理好知识和方法的关系1.思路和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相对概念、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而言,方法、思路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来源于对各种个例共性的抽象,它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程序性知识的建立依赖于个例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过程,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体验,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所必须的。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通过运用陈述知识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讲方法并不一定能使学生掌握方法。返回第四十三页,共75页。六、处理好知识和方法的关系1.思路和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2.当前对“方法”教学的一些倾向(1)“小方法”泛滥,“大方法”被忽视●把解答某个题目的经验当成方法,让学生记住。教师在本学科内发掘大量的“方法”让学生套用。有一些教学内容的三级结论也当成了“方法”让学生“掌握”,学生面对各个学科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方法”不知所措。●对学生终身受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却被淡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立对象分析参量△因果关系、制约关系△联系实际……第四十四页,共75页。六、处理好知识和方法的关系1.思路和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2.当前对“方法”教学的一些倾向(1)“小方法”泛滥,“大方法”被忽视(2)把方法当成知识讲“方法概述+应用举例”是当前关于方法教学的流行做法。即:先用准确、概括的语言介绍某种思路和方法的意义和步骤,然后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它,再用相似的练习题来巩固它。在上述教学方法中,学生关于方法的建立缺乏足够的感性基础,其教学效果值得怀疑。第四十五页,共75页。六、处理好知识和方法的关系1.思路和方法是一种程序性知识2.当前对“方法”教学的一些倾向什么是“渗透”?3.通过渗透、归纳、运用、拓展,掌握方法●教学内容上系统布局●教学形式上多样结构——不断以各种方式逐步深化返回第四十六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中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心智技能水平)●其他素质:工具(语言、数学、图形)、实践体验、转化意识返回第四十七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中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对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干扰和冲击2.终结性目标“一次到位”做法的弊端第四十八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中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对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干扰和冲击△解答新情境问题的思维是“回忆”还是“分析”?2.终结性目标“一次到位”做法的弊端●形成对终身发展有害的不良习惯△“具体问题抽象分析”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四十九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中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2.终结性目标“一次到位”做法的弊端3.阶段性目标的设计●新课目标的设计第五十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2.终结性目标“一次到位”做法的弊端3.阶段性目标的设计●新课目标的设计●高考复习目标的设计第五十一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2.终结性目标“一次到位”做法的弊端3.阶段性目标的设计(例如高考的三轮复习目标)主要目标理解·对某知识的全面理解·知识和具体情景的转化综合·多知识点联合解决问题·对知识和方法巩固熟练基本素质·审题、表达、审视答案等基本能力高考第一轮高考第二轮高考第三轮☆☆☆☆☆☆☆☆☆☆☆☆第五十二页,共75页。七、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关系1.高考目标不可能一次性到位2.终结性目标“一次到位”做法的弊端3.阶段性目标的设计(例如高考的三轮复习目标)●对解题基本素质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强化。●知识上,复习主干知识,不是整体的“查漏补缺”。例:高考“第三轮”复习(临考准备)的主要目标●改善竞技状态●把模拟考试、分析、点评跟上述目标结合起来(在思维方式、审题习惯、表达意识、审视答案等方面进行系统强化)返回第五十三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1.练习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习题训练”之所以在各地普遍重视,甚至于发展为“题海”,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过程。但是,“题海”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盲目、杂乱、过量、单调和简单重复的过程。返回第五十四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2.对习题训练认识的误区(1)要“大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是体育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把它用在学习上是不适合的。技能训练要达到“下意识”的效果,需要建立条件反射,每一次动作的重复,都有利于两系统(中枢)之间的建立直接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它不需要经过大脑的逻辑判断。但是,学生解答题目是一种智力活动,其技能因素只占各解题因素中的一小部分,解决问题主要是依靠理解、应用、分析等心理行为,这些能力并不是靠条件反射形成的,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总结归纳。大运动量机械训练,对这些能力的发展造成冲击,使学生思维钝化,而且难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习题需要恰当的“运动量”。“多做题总比少做题好”需要纠正。第五十五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2.对习题训练认识的误区(2)“要求高一些总比低好”多数情况下,习题最恰当的难度标准,应该是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后能获得习题的正确答案或大部分正确答案。把过难的习题让学生课外训练,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却理不出头绪,不仅浪费了时间,致使学习效率降低,而且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我们通常以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体会方法、理解方法、掌握方法,这是习题训练的重要目的。但这一切都是“懂”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控制习题的难度,就有利于在“懂”的情况下掌握方法。因此,“要求高”并不一定比“要求低”好。第五十六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1)份量过重●把体育、器乐技能训练的大运动量做法盲目用在习题教学中,过量的练习任务使学生对习题的完成粗制滥造,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解题习惯。●学生思维的弹性被崩溃,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过多的作业使学生成了对陈题进行解答的“熟练工”,但不会深入分析新题,造成解题能力的下降。●过量的篇幅、过小的字号,对学生视力、体质的摧残。第五十七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2)难度不当●分不清阶段性目标和终结性目标的的区别,把高考要求“一步到位”放在用于新课的练习册上,对新课练习册的目标产生冲击。●过难的习题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练习册中过难的题目对教学的干扰很大,逼得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来讲这些本不应该讲的问题。●不当的难度因素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学习目标。第五十八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3)目标杂乱●练习题内容无序,东一枪西一炮,完全没有体现练习册具有对学生知识建构的功能。●开放性题目是“贴标签”,没有贴切地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缺乏可操作性,有时反而对教学起到干扰作用。●只关注知识目标,对学生正确解题习惯的养成毫不涉及。第五十九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4)形式单调●题目不是选择题就是填空题、计算题,●没有体验性目标的题目,以为解题只凭知识就能解决问题。第六十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5)题目内容大量简单重复●增大学生负担●养成靠“回忆”解题的不良思维习惯●学生最需要的体验、小结、归纳等有利于增强能力的活动全部被挤掉,造成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降第六十一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6)栏目混乱,充斥着无效篇幅●是从编辑的逻辑设计栏目,而不是从读者的需要设计栏目。●栏目打着新课程的旗号,实际内容并没有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有不少栏目的内容搞形式主义,学生根本是不关心的。是浪费篇幅。第六十二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这些劣质教辅,使学生不堪重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催化了学生的思维僵化、能力低下、素质下降。劣质教辅不仅成了新课程的头号杀手,也是夺取高考高分的凶残杀手。当前,编写精品教辅资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利国利民、利校利家、利师利生、既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理论价值的迫在眉睫的大事。第六十三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3.当前中学生课外练习的弊端●功能通过科研、行政办法形成自己的精品《练习册》●目标●份量●难度●内容布局●形式●体例、编排课题研究盲目目标合理杂乱目的有序过量分量适度单调形式多样重复针对性强第六十四页,共75页。八、处理好练习和学习的关系4.精品《练习册》的标准●各科作业量的标准,需要通过对有关学校教务处、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后才能合理制订,这个工作今后再完成。●根据初步的匡算,学生平均课堂学习时间与与课外作业时间之比为1:0.8(除去无作业学科),考虑到练习册上有部分内容是在老师挑选在课堂内完成的,因此练习册的份量暂确定为1:1。即每一课时的作业量(包括各栏目)为45分钟。若一节课文需要2课时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食品公司蔬菜废料回收利用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许可使用区域3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材料购买合同3篇
- 基于2024年度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合同2篇
- 2024年度夫妻离婚后房产分配协议书模板2篇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作协议
- python课程设计及代码
- 中医复位课程设计
- 中班夏天体育课程设计
- 2024全球广告代理合同要件
-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 专题06完形填空-2023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
- 国开2023秋《人文英语3》第5-8单元作文练习参考答案
- 绿色能源整合与管理
- 10kV配电建设施工方案
- (完整版)附:《档案目录清单》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中小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
-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 富血小板血浆临床应用
- 电信网大试题专业题目应知应会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