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_第1页
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_第2页
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_第3页
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_第4页
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7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7二、项目建设地点 7三、建设背景 7四、项目建设进度 8五、建设投资估算 8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9七、主要结论及建议 10第二章市场分析 11一、检验检测行业总体情况 11二、产业链剖析: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12三、检验检测行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恢复发展 13四、企业营销对策 14五、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保持稳中向好 14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15七、检验检测行业面临的机遇 16八、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21九、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情况 24十、营销计划的实施 28十一、整合营销传播执行 29十二、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 32第三章企业文化分析 34一、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34二、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 38三、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48四、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 58五、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61六、培养名牌员工 66第四章公司治理 72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72二、企业风险管理 82三、债权人治理机制 92四、决策机制 96五、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100六、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子 109第五章项目选址 115一、千方百计抓招商 116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118一、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 118二、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123三、培训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 125四、招聘活动过程评估的相关概念 127五、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130六、薪酬体系 133第七章SWOT分析说明 138一、优势分析(S) 138二、劣势分析(W) 139三、机会分析(O) 140四、威胁分析(T) 141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145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4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4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4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4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4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49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5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52三、偿债能力分析 15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54第九章项目投资分析 156一、建设投资估算 156建设投资估算表 157二、建设期利息 15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58三、流动资金 159流动资金估算表 159四、项目总投资 16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0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6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61第十章财务管理方案 163一、资本成本 163二、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 171三、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 172四、应收款项的概述 175五、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77第十一章总结评价说明 179报告说明2021年检验检测机构新增上市公司7家,其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2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1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1家,其他四板市场3家。2022年1月底前新增上市公司2家,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各1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上市企业数量94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6家,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10家,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3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67家,其他四板市场8家。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74.0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87.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32%;建设期利息43.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5%;流动资金1643.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54%。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5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2934.08万元,净利润1802.7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4.72%,财务净现值2896.5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2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关于成立电气领域技术研究与技术咨询公司项目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建设背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电力需求日益增长,可持续性扩张的用电需求将支撑电力产业的新增投资和设备更换需求,电力行业也将维持较高的景气程度。一方面,发电侧和用电侧的持续增长需求,将带动中间的电力运输和调配环节进行升级革新,进一步催生输配电领域电气设备的优化以满足电力资源调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电力需求与发电总量持续增长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电力投资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随着国家不断增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电气设备的市场新增需求还将明显提升,带来电力行业新的市场增长点。此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电气设备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将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气设备相结合,从而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随着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线路的建设提速,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持续推进,下游电气设备制造商的检测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74.0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87.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32%;建设期利息43.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5%;流动资金1643.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54%。(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087.7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266.8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88.43万元,预备费32.40万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5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2934.08万元,纳税总额1181.63万元,净利润1802.7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4.72%,财务净现值2896.5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2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774.031.1建设投资万元2087.721.1.1工程费用万元1266.891.1.2其他费用万元788.431.1.3预备费万元32.401.2建设期利息万元43.251.3流动资金万元1643.062资金筹措万元3774.032.1自筹资金万元2891.192.2银行贷款万元882.843营业收入万元154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2934.08""5利润总额万元2403.71""6净利润万元1802.78""7所得税万元600.93""8增值税万元518.49""9税金及附加万元62.21""10纳税总额万元1181.63""11盈亏平衡点万元5854.50产值12回收期年5.3213内部收益率34.72%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896.55所得税后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市场分析检验检测行业总体情况(一)检验检测行业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1949家,同比增长6.1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90.22亿元,同比增长14.06%。从业人员151.03万人,同比增长6.97%。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00.32万台套,同比增长11.42%,仪器设备资产原值4525.92亿元,同比增长9.88%。2021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84亿份,同比增长20.58%,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87.31万份。(二)检验检测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进一步下降,企业制单位占比持续上升。2021年,我国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38046家,占机构总量的73.24%;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10843家,占机构总量的20.87%,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其他类型机构3060家,占机构总量的5.89%。近9年,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的比重分别为42.55%、40.58%、38.09%、34.54%、31.30%、27.68%、25.16%、22.81%和20.87%,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7021家,同比增长9.46%,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13.52%,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8.93%,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目前,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21年年度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有56家,同比增加14家;收入在1亿元以上机构有579家,同比增加98家;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机构有1379家,同比增加182家。表明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中国检验检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继续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共30727家,同比增长12.54%,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全行业的59.15%。近8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占机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6.62%、31.59%、40.16%、42.92%、45.86%、48.72%、52.17%、55.81%和59.15%,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全年取得营收1656.91亿元,同比增长19.04%,高于全国检验检测行业营收年增长率4.97个百分点。产业链剖析: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的上游是检验检测试剂及设备供应商,主要包括测量仪、分析仪等检测设备以及其他耗材;中游是检验检测服务企业,根据检验检测专业领域,可分为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建筑工程、建筑材料、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电子电器等;下游检测应用市场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药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等。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逐步由过去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为主导向市场化、民营企业为主导发展,上游检测设备企业游南华仪器、华兴源创、天瑞仪器等;游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提供商有广电计量、开普检测、华测检测、谱尼测试和国检集团等。检验检测行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恢复发展2021年检验检测机构新增上市公司7家,其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2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1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1家,其他四板市场3家。2022年1月底前新增上市公司2家,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各1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上市企业数量94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6家,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10家,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3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67家,其他四板市场8家。企业营销对策用上述矩阵法分析、评价营销环境,可能出现4种不同的结果。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威胁与机会水平不等的各种营销业务,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瞬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莫及。对风险业务,面对其高利润与高风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风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保持稳中向好2021年,全国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外资企业共有484家,同比增长6.14%;从业人员为4.57万人,同比增长5.21%;实现营业收入256.37亿元,同比增长13.03%,营收增长率由负转正,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企稳向好趋势明显。市场细分的原则从企业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无论消费者市场还是生产者市场,并非所有的细分市场都有意义。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可实现性可实现性即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否易于进入,根据企业目前的人、财、物和技术等资源条件能否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例如,通过适当的营销渠道,产品可以进入所选中的目标市场;通过适当的媒体可以将产品信息传达到目标市场,并使有兴趣的消费者通过适当的方式购买到产品。(二)可营利性可营利性即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应当具有能够盈利的规模,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赢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值得营销者为之设计一套营销规划方案的尽可能大的同质群体。例如:如果专门为2米以上身高的人生产汽车,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就是不合算的。应当注意的是:需求量是相对于本企业的产品而言,并不是泛指一般的人口和购买力。(三)可衡量性可衡量性表明该细分市场特征的有关数据资料必须能够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在电冰箱市场上,在重视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更注重价格,有多少人更重视耗电量,有多少人更注重外观,或兼顾几种特性,当然,将这些资料予以量化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运用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四)可区分性可区分性指细分市场在观念上能被区别并对不同的营销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女性化妆品市场可依据年龄层次和肌肤类型等变量加以区分;汽车市场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和年龄层次等变量进行区分。检验检测行业面临的机遇(一)检验检测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大力培养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证技术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1月)》提出要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制度,加快推进与重点市场认证和检测结果互认,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率先做强做优做大,支持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资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电力设备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全面加强电气设备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聚焦质量安全问题多发频发的电线电缆、变压器、开关柜、组合电器、隔离开关、断路器、光伏逆变器和汇流箱等重点产品,对电气设备检验机构开展型式检验溯源检查,严格电气设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行业管理,大力推进电气设备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电气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检验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种新专利、新方法、新检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检验检测各细分领域不断出台各类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质量管控进一步得到落实。同时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多层次检验检测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进一步推动了检验检测行业技术的革新。在可预见的未来,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战略规划、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落实与推进,检验检测行业将继续提升对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年3月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具体举措上:一是要推动电源结构和布局优化,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二要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三要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四要推进电力系统技术装备创新,提升系统安全和效率水平;五要推动健全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电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和各主要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行动方案的落地,电力系统传统发电领域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接入必将加速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推动电源侧清洁化、电网侧智能化、用户侧电气化,加快以电力为中心的清洁低碳高效、数字智能互动的能源体系建设。其中,电力工业清洁发展和工业再电气化都需要新型输变电设备,产业需要通过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供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产品。(二)检验检测行业电网投资、配电网建设力度加大,拉动电气设备检测需求近年来,在电力需求与发电总量持续增长的带动下,随着电网智能化和配电网建设的投入,我国电力投资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完成量增长到10,48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5.41%,其中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为47.24%,主要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的建设以及对传统输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随着十四五电网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未来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电网投资建设需求仍将保持高位。根据国网发布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配电环节将成为未来智能电网建设重心,作为配网侧核心一次设备的高压开关、变压器等也将迎来新增需求,同时拉动有关设备检测需求。(三)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特高压电网的提速为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智能电网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电源基地集约开发和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储能、交互式用能设施等大规模并网接入的需要。从新能源利用方式来看,智能电网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基础,从协调发展内涵来看,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计划,其中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制定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智能电网2030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2019年,国家电网指出要持之以恒地建设运营好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2022年,国家电网在2021-2030年重点任务中提出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总投资3,800亿元。(四)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将有利于电力装备检测行业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为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受下游市场需求稳定向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重大装备技术突破、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加快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国已进入世界电力装备制造大国行列。2015年,《中国制造2025》明确电力装备产业是规划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之一。电力装备产业是行业主要下游产业,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市场孕育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情况(一)全球检验检测行业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增长较快,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力逐步增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全球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从741亿欧元提升至2,343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0%。(二)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情况1、检验检测行业规模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检测行业体系的不断成熟规范,我国检测行业的服务范围已全面涵盖国民经济行业的全部分类,产品涉及工业品、日用消费品、食品、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产品、电气设备、新能源产品、药品、交通运输等细分市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收入分别为2,065.11亿元、2,377.47亿元、2,810.50亿元、3,225.09亿元、3,585.92亿元和4,090.2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13%、18.21%、14.75%、11.19%和14.06%,检验检测市场容量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数量均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1,949家,较2020年增长6.19%。2021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84亿份,较2020年增长20.63%,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87.31万份。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整体较低,但规模效应显著。从企业类型上看,2021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31%,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从服务半径来看,2021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73.16%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区域化特点明显;从机构规模上看,2021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7,021家,营业收入为3,228.30亿元,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机构总数的比例为13.52%,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8.93%,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2、检验检测市场细分领域竞争状况差异较大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涉及细分领域较多,均具备不同的专业性要求,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中,新兴领域主要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相关的检验检测,传统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相关的检验检测。近年来,传统领域检验检测收入保持增长,由2016年的97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08亿元,但在行业总收入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1年的39.32%,而新兴领域检验检测市场则受益于新兴领域自身的高速发展,收入占比逐渐提升。不同细分检测领域检测对象、技术要求、市场环境不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定价方式均有较大差异。3、检验检测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根据《2021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持续下降,企业制单位占比不断提升,呈现明显的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事业制检验检测机构和其他类型的机构数量分别为38,046家、10,843家和3,060家,占机构总量比例分别为73.24%、20.87%和5.89%,机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4、检验检测行业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较少目前,在国际检测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以法国国际检验局(BureauVeritas,BV)、瑞士通标标准集团(SGS)、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ITS)等机构为代表的国际大型综合检测机构,检测范围涵盖了工业用品、能源产品、生命科学、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在内的国民经济领域,业务地域性限制较小,服务区域遍布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于国外市场,国内检测行业起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较少,多数检测机构主要专注于各个细分检测领域。根据《2021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数据显示,73.16%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服务半径的―区域性特点明显。检测机构规模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国内综合性的检测机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营销计划的实施(一)有效实施计划的注意事项(1)有明确的行动方案。战略和计划的有效实施,要有详细、具体的行动方案,以帮助理解和清晰营销计划的关键性环境、项目和措施,正确地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团队或部门。(2)可能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必须注意组织结构与任务、责任相一致,与自身的特点、环境相适应,根据战略和计划适时调整、优化组织结构。(3)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必须明确与计划有关的环节、岗位和人员的责权利,明确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建章立制进行约束和管理。(4)注意协调关键流程。为了有效实施战略和计划,做到行动方案、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因素,尤其是相关机构、人员在大目标下协调一致,需要界定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构建作业流程,保障操作层面相互配合。(二)影响计划实施的常见问题和原因(1)计划脱离实际。计划通常由专业计划人员负责制订,基层人员具体操作和执行。专业计划人员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总体方向和原则,疏于关注过程和实施细节,使得计划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计划人员可能了解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不够,营销计划偏离实际;计划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交流情况不足,后者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执行的计划,遇到困难……最终导致计划人员和基层人员对立,互不信任。所以,制订计划不能只靠专业计划人员,也可由他们联系基层人员一起讨论、制订。基层人员或比计划人员了解实际情况,将他们纳入计划管理过程,有助于营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计划常常涉及长期目标,企业对具体执行计划的人员又可能是依据短期的绩效,如销量、市场份额或利润等评估和奖励,他们常常不得不选择目光短浅的行为。要注意解决这一矛盾,设法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3)因循守旧的情性。一般来说,新战略、新计划如果不符合传统和思维习惯,就容易遭到抵制。新旧战略和计划之间差异越大,实施中阻力也越大。要推动与原来思路截然不同的计划,常常需要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换脑袋就换人”,甚至重建管理体制。(4)缺乏具体、明确的行动方案。有些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缺乏促使各部门、各环节协调一致、共同出力的依据。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思路(1)以整合为中心。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2)强调协调、统一,系统化管理。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强调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整体配置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合营销目标。(二)影响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的技能1、营销贯彻技能为使营销传播计划贯彻执行快捷有效,必须运用分配、监控、组织和配合等技能。分配技能指营销各层面负责人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在营销活动中优化配置的能力。监控技能指在各职能、规划和政策层面建立系统的营销计划结果的反馈系统并形成控制机制。组织技能指开发和利用可以依赖的有效的工作组织。配合技能指营销活动中各部门及成员要善于借助其他部门以至企业外部的力量有效实施预期的战略。2、营销诊断技能营销传播执行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是执行中遇到较大阻力时,需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对策。(1)问题评估技能。营销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于营销决策,即营销政策的规定;可能产生于营销规划,即营销功能与资源的组合;也可能产生于行使营销功能方面,如广告代理、经销商。问题发现后,应评定问题所处的层面及解决问题所涉及的范围。(2)评价执行结果技能。将营销活动整体的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和各部门的目标,并对各分目标完成结果和进度及时进行评价,这是对营销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的前提。(三)整合营销传播执行过程在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中,涉及资源、人员、组织与管理等方面。(1)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既要利用内部资源运用主体的竞争,力求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又要利用最高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组织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2)人员的选择、激励。人是实现整合营销目标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要组成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非正式团队小组,保证圆满完成目标;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增强人员信心,调动积极性,促使创造性变革的产生。(3)学习型组织。整合营销团队具有动态性特点,而组织又要求具有稳定性。要建立组织中人们的共同愿景,保持个人与团队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并强化团队学习,创造出比个人能力总和更高的团队,形成开放思维,实现自我超越。(4)监督管理机制。高层管理力求使各种监管目标内在化,通过共同愿景培养各成员、各团队自觉服务精神,通过激励、培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团队中人员、职能设置强化团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自身也承担了原有监管应承担的大量工作,在最高层的终端控制下,自觉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努力协调工作。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企业文化分析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一)发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同样一个处于市场经济主角地位的企业家阶层也有自己的精神。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家阶层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把握和对企业特征、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反映着企业家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工作准则和他对事业的追求。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市场经济社会商业文化的主调,是最珍贵的文化资源。从微观层面上说,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主流文化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表现在其“不墨守成规、不死循经济循环轨道,常常是创造地变更其轨道”。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寻找变化,对变化做出反应,并把变化作为一个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企业家精神中这种创新、进取、敢冒风险的文化取向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或重塑起到导航作用,构成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者,企业家,在经营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权力和感召力,把他所提倡的这种观念传导给组织成员,通过自身的“英雄”形象和强者形象,感染员工,使其产生对创新、进取与冒险精神的认同心理,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当然,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家精神体现为企业家阶层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经营创新和事业开拓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处理内外各种关系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从文化外延上看要比企业家精神大一些,因此,发扬企业家精神不能代替企业文化管理。(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既是企业家个人素质、信仰和行为的反映,又是企业家对企业生存、发展及未来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信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种新理论以及在这种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新思想以及在这种新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也是一种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这种新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的具体活动。它是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对旧事物的否定和对事物发展新途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的探索。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大胆突破,对技术和产品开发、对企业制度和组织的改造等方面。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谋求改变现状和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动力。2、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是企业家的内在品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每时每刻都充满各种风险,如投资风险、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等,企业家正是靠这种精神驱动,才敢于面对和承担各种风险,善于在风险中寻找机会,抓住机遇,开拓前进。3、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企业家是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总是以高昂的士气积极进取,具有向更高目标挑战的雄心壮志,这是所有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企业家若缺乏或失去了这种精神,必然安于现状,畏首畏尾,在困难面前不敢拼搏,因而就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立足,更谈不到取得竞争优势,久而久之,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对于刚刚在市场中学习游泳的中国企业家而,言,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是最为可贵的。4、科学理性的实效精神企业家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实效精神,讲究科学,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脚踏实地抓好经营管理,追求效益最佳化和效率最大化。如果一个企业家缺乏实效精神,只追求轰动效应,光讲投入不计产出,违背规律,必遭市场惩罚。企业家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理性特质。5、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人本观念,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以宽容的精神及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员工、顾客、合作者和社会其他公众。宽容精神还表现在企业家对下属工作失误的宽容,以及对员工个性及缺点的宽容等。企业家的宽容精神是企业汇聚良才,产生内聚力和吸引力,实现事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赢得社会信赖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6、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企业家在经营中敢于竞争,超越他人,这是天性。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里,企业资源配置远远冲破国别界限,转向区域化和全球市场,使国际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优秀的企业家能以特有的世界目光,面向全球市场,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舞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世界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在中国“人世”后,企业的市场半径迅速延伸,更加需要企业家的这种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7、热爱祖国的奉献精神企业家不仅对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企业发展负有重大责任,而且对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负有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热爱企业,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情结并把它转化成一种奉献精神,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智慧奉献给祖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这种奉献精神,可以引导企业通过合法、诚实的经营获取正当的经济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注重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一)企业文化的分类企业文化是一个由若干价值因素所构成,并通过生产经营、对外交往等活动以及文化典礼、仪式等载体反映其特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不同的内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企业文化。严格地说,每个企业的成长环境都有差异,因此每个企业的文化特质都不尽一致,正像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企业就有多少种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件困难的事。不过,当我们对不同的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进行必要的抽象时,可以发现,很多相近或相同的文化特质,依据不同的文化特质的组合,就可以对千差万别的企业文化进行大致的分类。1、按发育状态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分类,可以划分为成长型文化、成熟型文化和衰退型文化。(1)成长型文化是一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发育状态一般是和企业的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在企业初创时期,事业蓬勃发展,资本迅速膨胀,规模快速扩张,企业中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表现出新文化不断上升的态势,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企业被注入了很多新的观念、新的价值和新的精神,如勇于创新、竞争和开拓进取等。此时企业的盈利状况呈现一种日益上升的趋势,前景看好,所以新文化对员工表现出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由于成长型文化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尚未定型,因此这种文化类型也是不稳定的,如果不善于引导和培育也会出现偏差。(2)成熟型文化是一种个性突出且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经营规模和市场稳定,人员流动率降低,管理运行状态良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及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也调试到了正常状态,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也进入稳定阶段。经过企业成长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也越来越鲜明;企业的主导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诸多的非正式文化和浓烈的文化氛围。此时企业的规章制度顺理成章,政令畅通无阻,企业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成熟型的企业文化具有的某种惯性和情性,创新与变革的难度较大。(3)衰退型文化是一种不合时宜、阻碍企业进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是必然的。衰退型的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急需全面变革与更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渐变或突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原有企业文化逐渐成为衰退型文化。这种文化如果不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积极地进行创新,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或成为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直至被市场淘汰的根本原因。2、按企业性质分类按企业的性质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文化、合资企业文化、乡镇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等。这种对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国别和时间的局限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这些不同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别会明显减少。(1)国有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典型的企业文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国有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较强,政策性、计划性、全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强的特征,且有一定“以老大自居”的观念特征。中国国有企业文化是在计划经济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的,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伴随着产权改革和制度的创新,面临着转型、更新和再造。(2)合资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量引进,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与技术,形成了庞大的合资企业群体。合资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合资双方文化背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是双方文化优势的嫁接,因此具有综合性和优化性的特点。这种文化中渗透着比较浓重的科学、理性、创新和卓越意识。但合资企业文化也容易出现文化冲突、合资各方貌合神离的现象,这是导致合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乡镇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伴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乡镇企业文化因受农耕文化和传统家族文化影响较深,带有明显的农村社区文化和泛家族文化的特征;又由于乡镇企业一开始就没有靠山,因此使其具备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市场空间扩大,同时不断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辐射影响,有些乡镇企,业文化,尤其是处于开放前沿地域的乡镇企业文化,已经脱胎换骨,发展成为较先进的企,业文化。(4)民营企业文化在中国是一种具有较强活力的企业文化。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成长中起了关键作用,有些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比较高,在科技、人才上又占据优势,因此民营企业文化中不乏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强烈,的争夺市场的意识,更有现代企业的科技意识和人才观,特别是其中较多地体现了创业者—一企业家个人的品格,企业家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具备鲜明的现代企业文化特征,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文化。但有些民营企业文化中也有传统家族主义文化的烙印,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3、按内容特质分类按企业文化的内容特质分类,可以划分为目标型文化、竞争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务实型文化、团队型文化和传统型文化等。这是从中国企业文化目前的实际出发划分的企业文化类型,在国际上不一定具有普遍性。(1)目标型文化是以企业的最高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具有这类文化的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上都追求最高、最强、最佳,力争卓越、创造一流是企业最高精神境界,是企业的基本经营宗旨和管理哲学。(2)竞争型文化是以竞争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的企业,往往注重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经常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在改进产品和服务上殚精竭虑,努力拓展市场范围,延长经营半径,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些企业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重点,从企业精神的表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到处都渗透着竞争精神,体现着企业追求卓越、赢得优势的价值追求。(3)创新型文化是以创新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中蕴涵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变革意识和风险意识,一切从未来着眼,求新求变。高科技企业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型文化特征。(4)务实型文化是以求真务实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务实成为主流文化的企业中,表现出浓厚的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一切唯实、不拘形式、反对浮夸和虚假作风的特征。这类企业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一个人的唯一尺度;把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高低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企业内部从领导到员工都有一种鲜明的诚实性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5)团队型文化是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类型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其企业行为特征是,一般采用集体决策方式,在工作中强调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一致性,鼓励员工和睡一致、爱厂如家,把精诚团结、共同行动作为取得经营优势和谋求企业发展的根本。(6)传统型文化是以突出民族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企业历史传统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一般在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以战争年代国营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企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的国有企业中较容易找到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积极敬业、严细认真、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4、按市场角度分类按市场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这种划分,取决于市场的两种因素: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二是企业及其员工工作绩效的反馈速度。(1)强人文化是一种高风险、快反馈的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在建筑业、风险投资业及娱乐业等行业较为普遍,它们具有孤注一掷的特性,总是试图赢得巨大成功,追求最优、最大、最好的价值,设计最诱人的广告。员工工作紧张、压力大,工作绩效的反馈及时。强人文化是倾向于年轻人的文化,虽有活力但缺乏持久力。(2)拼搏与娱乐文化是一种低风险、快反馈的文化。这种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往往是生机勃勃、运转灵活的销售组织和服务行业,在这类企业中,员工们拼命干、尽情玩,工作风险极小,而工作绩效的反馈极快,这种文化造就了最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与娱乐实现最完美的结合。(3)赌博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慢反馈的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往往是一些拥有实力的大公司,在具备赌博文化的企业中,人们重视理想、重视未来,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会促使高质量产品的开发和高科技的发明,但效率较低,发展较慢。(4)过程文化是一种低风险、慢反馈的文化。这类文化一般是在金融保险业和公共事业中的企业产生的。这种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用完善的技术、科学的方法解决所意识到的风险,即做到过程和具体细节绝对正确无误。具有这种文化的企业中的员工循规蹈矩,严格按程序办事,缺乏创造性,因为收入尚好,人员流动率较低,企业整体效率低下但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二)企业文化的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文化模式是一种组织成员所普遍接受且长期存在的—种文化结构,包括生活方式、劳动习惯以及政治和经济结构等。企业文化模式在这里被界定为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如果说,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主要着眼于文化特质的话,对不同企业文化模式的划分则侧重于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因为一个企业中的文化具有多种特质,有主要的特质,也有若干从属的特质。企业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千差万别,但主要的具有稳定特征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可以区分的。1、按时间的继承性分类按时间的继承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中的文化特质基本上固守着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本企业初创时期形成的基本理念,与此相适应的企业行为方式和习俗、习惯等也保持原有的结构、态势,很少接受新文化,趋向于稳定、保守和封闭状态。现代模式则不同,它顺应社会发展、合乎潮流,能够广泛吸收现代社会文化的精华,并能不断创新和升华自身的文化,在文化特质和构成方式上都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色。这种文化开放、灵活、适应性较强。2、按空间分布特性分类按空间分布特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等。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差别,仅以中西企业文化来对比就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企业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影响,其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具有显著的集体观念、奉献精神、和谐思想,以及重情感、关系等特征,管理中的非理性色彩比较强。西方企业文化则深受欧美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影响,更加突出个人价值、个人能力,重制度、重合同、重法治,管理中的理性色彩比较强。3、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分类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现实模式和目标模式。毫无疑问,现实模式即企业现实存在并实际发挥作用的文化特质及构成方式;目标模式即对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模式所做的规划和设计,反映企业所向往和追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本价值,观体系的整体特征。企业文化目标模式也不是凭空设想的,它是以现实模式为基础,经过强化现有文化特质或增加新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4、按共性与个性分类按共性与个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一般模式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具有普适性的文化模式,比如国别模式、地区模式等;特殊模式是针对一,般模式而言,是具有特定适应范围、领域或对象的企业文化模式。比如某类企业或某个具体企业的文化模式。5、按行业特性分类按行业特性分类,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不同行业模式。这种划分基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经营的内容、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样,文化特质及构成方式自然各具特色。如从核心理念来看,工业企业文化模式最突出质量、成本与创新意识;流通企业文化模式更强调顾客与服务观念;金融企业文化模式则把信用与信誉视为生命,并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交通运输企业文化模式中遵章守纪、安全正点的内容则占有重要的地位。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作为时代的精英,是不发达经济环境中最稀有的资源;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和文化的领航员,也是发育不成熟的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培养企业家精神,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一)企业家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企业家的职业是一种既需要一定天赋又需要一定专业修养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对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来说,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纵横、军事家的果敢和战略家的眼光。企业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业人才,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应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1、各国对企业家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总结美国青年企业家马丁•J•格伦德通过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叙述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撰写了《成功企业家的9大素质》一书,这九大素质是:(1)选择爱好;(2)制定目标;(3)拿着薪水学习;(4)与成功者为伍;(5)相信自己;(6)重点在以己之长发财致富;(7)敢于提问;(8)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9)工作越努力,运气就越好。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经调查了4000名职业经理人,从中选出成功的1800人,总结出他们良好的素养与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特征方面: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2)才能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强,创造性强,判断力强;(3)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指导他人的工作,以身作则,善于使用个人权力,组织动员力强,善于交际,善于建立密切的人群关系,乐观,和大家一起干;(4)成熟个性方面:有自制力,主动果敢,客观,有正确的自我批评,工作有灵活性。日本对成功的企业家总结出十个方面的素质与精神特征:(1)使命感——完成任务要有不折不挠的坚强信念;(2)信赖感——同事、上下级都要信赖,相互支持;(3)诚实——在上下左右关系中都要以诚相待;(4)忍耐——不随意在群众面前发脾气;(5)热情——对工作热情,对下级体贴;(6)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7)积极性——工作主动,有主人翁态度;(8)进取心——事业上进,不满足现状;(9)公平——对人对事秉公处理,不徇私情;(10)勇气——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德国把优秀经理人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六条:(1)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2)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3)仪表好,待人亲切、得体;(4)衣冠整洁;(5)品质好;(6)领导有方。不少中国学者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是“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智是指智谋高超;信是指赏罚有信;仁是指爱护士卒;勇是指勇敢坚定;严是指明法审令。2、企业家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综上所述,本书认为,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职业追求。即企业家用积极行动争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的志向和抱负。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其职业追求应该是只求办实业,在企业界大显身手,把整个身心同企业联系在一起,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把走实业道路作为一生最高尚的。追求。回顾世界各国企业家的成长道路,大凡成功者都有这种抱负和秉性。如果一个人只把办企业当成一个台阶,一有机会就另走他途,或者从内心不喜欢这一职业,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思想,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实现目标的欲望,也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的“企业家”尽管其本身的其他条件很好,也只能是徒有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