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第三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发展中国(一)明确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发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一同探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怎样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在这个理论体系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核心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回望历史,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再到党的十六大以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直至十八大以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有理论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一,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作用。第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坚定学生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关系。(三)内容处理1.教学提示以“为什么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为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他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探究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教学建议1.本框涉及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相关知识,课前可指导学生复习相关历史,进行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2.本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完善和发展为主线,教材力求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叙事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本框时可与综合探究结合起来进行。要注意把握住教学主线,切忌碎片化教学。3.本框第一部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主线,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分析这些内容如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本框第二部分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坚定学生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学习本框时可与综合探究“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结合起来进行。4.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八个统一”要求,本框可着力贯彻以下几点:首先,突出“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求,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树立社会要发展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的观念意识;其次,贯彻“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要求,既要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遵循科学的知识架构来展开,同时又要突出“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既正面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通过设置“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祸国殃民”辨析引导学生批判错误观点;贯彻“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要求,通过设置一个总议题两个分议题及议题下的序列活动,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探究,既要把“坚定学生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自信”等核心政治观念阐释清楚,又要注重启发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四)教学过程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发展中国分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探究与共享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前进道路上,我们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探究与共享2]我们党历来注重在回应时代课题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有以下几大贡献:第1大贡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2大贡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第3大贡献:“对党的建设理念和目标体系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新的探索和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党的建设理念和目标体系进行了新的补充和完善,新的探索和创新,执政兴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第4大贡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总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结合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及时回答了哪些时代之问、人民之问?(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探究提示:[探究与共享1]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探究与共享2](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分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究与共享1]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正因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是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材料二:习近平指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1)结合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涵。(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及其关系。探究提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探究与共享2]材料一习近平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指出,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总结性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庄子•秋水》中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材料二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三: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赞赏中国长期以来对联合国的支持,高度评价中国在推动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球发展、特别是帮助非洲发展十分重要。联合国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领导力,愿给予最全面的支持和配合。联合国愿同中国共同努力,更好发挥全球治理应有的作用,使遵循多边主义成为国际社会主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留下无数精彩瞬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燕山脚下鸿雁展翅,引领亚太区域合作飞向辽阔天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钱塘江上勇立潮头,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掌声如潮。习近平倡导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球盛会应者云集。材料四:搜集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搜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张,观看《大国外交》《法治中国》《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等专题片,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力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任选其一,从“为什么要有自信”“为什么能有自信”“如何坚定自信”等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2)结合材料二,展开想象:2035年,中国会是什么样?你会是什么样?“2035年:祖国和我”为主题,举行一次演讲活动。(3)结合材料三四,说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探究提示:(1)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2)活动提示: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课堂小结:(五)测评试题一、选择题1.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时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①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推进实践创新②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③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其内容不能更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其基本原理不动摇,但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坚持走自己的路,②③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①④说法错误。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④其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B【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①③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道路②实践③文化④思想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答案】D【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选择D项。4.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途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故选②④。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下列对“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①“四个自信”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②坚持“四个自信”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③坚持“四个自信”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④“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草的伟大实践,坚持“四个自信”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坚持“四个自信”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决定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晨提供制度保障。二、非选择题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厂工人劳动合同书
- 杨树买卖合同书
- 绿色出行推广服务合同
- 商铺经营房屋租赁合同
- 医务人员聘用合同
- 农村山地承包合同
- 柴山承包合同
- 注塑委托加工合同
- 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用反射变换作图》教学设计
-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二维动画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本人报废车辆委托书
- 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解读
- 2025年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过桥资金操作流程
- 货物学 课件1.2货物的特性
- 《略阳名胜古迹》课件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2章
- 2024年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
- 辅导员入职培训课件
- 新《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