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I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知识点例题习题209P_第1页
2018新课标I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知识点例题习题209P_第2页
2018新课标I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知识点例题习题209P_第3页
2018新课标I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知识点例题习题209P_第4页
2018新课标I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与其变化-知识点例题习题209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页,共208页。【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命题趋势】今后高考对本部内容的考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仍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延续选择题的形式;物质的分类与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知识,在今后的高考中应予以关注。第二页,共208页。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梳理】分子

原子

离子

相同核电荷数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由多种元素组成

第三页,共208页。(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⑦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⑧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5)关系图单质

化合物

第四页,共208页。2.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述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⑨________”进行,“⑩________”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2)分类法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⑪________分类法和⑫________分类法。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标准

标准

交叉

树状

第五页,共208页。①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第六页,共208页。②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②次氯酸③NH3·H2O

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④

第七页,共208页。【易错警示】第八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答案:(1)×

(2)√

(3)×

(4)√

(5)×

第九页,共208页。【典例透析】[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两点:一是合成的是一种氧分子;二是其化学式为O4,即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A项中O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该物质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所以错误;B项中O4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所以错误;D项中1个O4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错误。[答案]

C第十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1.认真读取信息,圈定关键字词。本题属于新信息题,信息的读取很关键,可以将有效信息用笔圈出,比如“氧分子”。2.找出新旧知识点的关联,利用已知,根据物质组成的基础知识与题给信息进行解答。O4和O2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单质,都是纯净物;不同点是每个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第十一页,共208页。选项分类标准归类AFeSO4、NO2、MnO2、NaClO、Cu3P、Na2O2

H2SO3BCH3COOH、HOOCCOOH、HClO、H2SHFC复分解反应、电解反应、放热反应、离子反应焰色反应D(NH4)2SO4、NH4Cl、NH4NO3、NH3·H2ONH4HCO3第十二页,共208页。[答案]

C第十三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此题的解题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各选项中分类标准一栏的各种物质,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判断分类标准是什么;第二步,判断所给物质是否符合分类标准。在物质分类正误的判断题中,通常用到特例法,即举出不符合题给表述的特例,以确定题给表述的错误。如判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正误时,通过“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这个特例,可判断该叙述是错误的。第十四页,共208页。解析:考查物质的成分的确定及物质分类的辨析的知识。A.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错误;B.生石灰是CaO,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正确;C.铝热剂是Al与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错误;D.漂粉精是CaCl2、Ca(ClO)2的混合物,错误。答案:B【跟踪演练】第十五页,共208页。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总结提升】第十六页,共208页。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梳理】第十七页,共208页。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第十八页,共208页。3.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有无离子参与

有无电子转移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第十九页,共208页。4.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4Na+O2===2Na2O

Na2O+H2O===2NaOH

NaOH+HCl===NaCl+H2O

第二十页,共208页。②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CO2+H2O===H2CO3

H2CO3+2NaOH===Na2CO3+2H2O

第二十一页,共208页。2H2S+O2===2S+2H2O

SO2+2H2S===3S↓+2H2O

第二十二页,共208页。1.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离,将固体NaCl溶于水中时,NaCl中离子键发生了断裂。2.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易错警示】第二十三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答案:(1)×

(2)×

(3)√

(4)√

(5)×

第二十四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二十五页,共208页。[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①导电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金属导电,①错误;②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②错误;③缓慢氧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③正确;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化学变化,④正确;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生成胆矾,是化学变化,⑤正确;⑥工业制O2利用的是空气,属于物理变化,⑥错误;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⑦正确;⑧久置浓硝酸变黄是浓硝酸的分解,是化学变化,⑧正确;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⑨错误;答案选B。[答案]

B第二十六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第二十七页,共208页。

abcAAlAlCl3Al(OH)3BHNO3NONO2CSiSiO2H2SiO3DNH3NO2NO【跟踪演练】解析:A项,Al(OH)3→Al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Al2O3→Al这两步;C项,SiO2→H2SiO3必须经过两步SiO2→Na2SiO3→H2SiO3,H2SiO3→Si也必须经过两步H2SiO3→SiO2→Si;D项,NH3→NO2必须经过两步NH3→NO→NO2。答案:B第二十八页,共208页。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总结提升】第二十九页,共208页。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的分类(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①________________;其中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为②__________之间。(2)分散系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知识梳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1~100nm

第三十页,共208页。2.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的现象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2)聚沉: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①加入④_______________;②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⑤________。一条光亮的通路

电解质溶液

加热

第三十一页,共208页。3.Fe(OH)3胶体的制备(1)过程: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2)化学方程式: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氯化铁溶液

红褐色第三十二页,共208页。3.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⑨________⑩__________⑪__________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1nm1~100nm

>100nm

第三十三页,共208页。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⑫________⑬________⑭________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能

不能第三十四页,共208页。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提纯、净化胶体的方法是渗析。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4.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mol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个。【易错警示】第三十五页,共208页。答案:(1)×

(2)×

(3)×

(4)×

(5)√【互动思考】第三十六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三十七页,共208页。[解析]

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是利用气溶胶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泳现象,使大量烟尘被吸附,与胶体有关,①不选;②植物油、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胶体,②选;③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③不选;④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继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与胶体有关,④不选;⑤人体的血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用血液透析来治疗肾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与胶体有关,⑤不选;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与胶体无关,⑥选;⑦墨水属于胶体,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会使胶体发生聚沉,易造成钢笔堵塞,与胶体有关,⑦不选。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有②⑥,故选C。第三十八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关联理解胶体的应用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我们在理解胶体应用时,首先要从胶体的性质入手,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性质应用吸附性明矾的净水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电泳(1)判断胶粒带何种电荷;(2)静电除尘渗析(1)可以进行胶体的提纯;(2)血液透析聚沉(1)氯化铁止血;(2)三角洲的形成;(3)有效施肥;(4)工业制肥皂;(5)墨水不能混用;(6)判断胶粒带何种电荷;(7)卤水做豆腐第三十九页,共208页。【跟踪演练】解析:考查胶体的结构和性质。A.当胶体中混有小分子或小离子时,可以用渗析的方法除去,A正确;B.硅酸胶体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胶体先产生聚沉,变为硅酸沉淀,后硅酸又溶于氢氧化钠,故先有沉淀生成再看到沉淀溶解,B正确;C.只有当胶粒带电时胶体才会发生电泳,C错误;D.土壤胶粒带负电,对铵根离子有吸附作用而对硝酸根离子有排斥作用,D正确,答案选C。第四十页,共208页。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l00nm)。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总结提升】第四十一页,共208页。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第四十二页,共208页。第二节电解质离子反应第二章第四十三页,共208页。【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高考风向标【命题趋势】预计明年对本部分的考查仍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及书写为主,结合无机化工流程及实验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应重点关注。第四十四页,共208页。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分类依据:电解质及其电离【知识梳理】水溶液中

熔融状态下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高考核心考点第四十五页,共208页。(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强酸

强碱

弱酸

弱碱

第四十六页,共208页。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电离过程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第四十七页,共208页。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少部分盐:(CH3COO)2Pb等第四十八页,共208页。3.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⑪________”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⑫________”连接。如Na2SO4: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O: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溶液中或熔融

===

第四十九页,共208页。(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完。如:H2CO3: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OH)3: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情况不同。如NaHSO4溶液中: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溶液中: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十页,共208页。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MgCl2、H2SO4、H2O是电解质,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如BaSO4;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如醋酸水溶液。【易错警示】第五十一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第五十二页,共208页。解析:尽管BaSO4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故其为强电解质,(1)错误;弱电解质溶液中,有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和水这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2)正确;HCl、H2SO4都是共价化合物但却是强电解质,(3)错误;CaO是强电解质,是因为熔化时能完全电离,能导电,它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CaO和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Ca2+和OH-,(4)错误;Cl2是单质,(5)错误。答案:(1)×

(2)√

(3)×

(4)×

(5)×第五十三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五十四页,共208页。[答案]

D第五十五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解答电解质的相关判断题目时的注意点(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3)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属于非电解质。(4)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碳酸钙,其溶解性小,溶液导电性差,但其属于强电解质。第五十六页,共208页。Ca(OH)2===Ca2++2OH-NaCl===Na++Cl-第五十七页,共208页。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思维模式【总结提升】第五十八页,共208页。1.离子反应(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2)实质: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或浓度发生②________。(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知识梳理】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

改变

难溶

难电离挥发性

第五十九页,共208页。2Fe3++Cu===2Fe2++Cu2+

第六十页,共208页。2.离子方程式(1)书写步骤: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2Cl-===Ca2++2Cl-+H2O+CO2↑

CaCO3+2H+===Ca2++H2O+CO2↑

第六十一页,共208页。(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用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H++OH-===H2O第六十二页,共208页。【易错警示】4.氨水作为反应物写为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写为“NH3↑+H2O”。5.离子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第六十三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第六十四页,共208页。解析: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①此方程式表示铁和可溶性铜盐的反应,表示一类,而不是一个,故错误;②表示Ba(OH)2和H2SO4的反应,也可以表示Ba(OH)2和NaHSO4反应,故错误;③只表示氯气和水的反应,故正确;④表示可溶碳酸盐和盐酸或硝酸或硫酸的反应,故错误;⑤表示硝酸银和可溶性氯化物的反应,如盐酸、氯化钠等,故错误。答案:A第六十五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六十六页,共208页。第六十七页,共208页。第六十八页,共208页。第六十九页,共208页。第七十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电离出的离子之间都能两两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或后续离子之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离子反应称为多重反应。在写这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易丢其中的一组反应,或不符合配比关系。第七十一页,共208页。第七十二页,共208页。第七十三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定一法”书写酸式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根据相对量将少量物质定为“1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组成比相符。(2)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3)依据“先中和后沉淀”的思路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第七十四页,共208页。第七十五页,共208页。第七十六页,共208页。第七十七页,共208页。第七十八页,共208页。第七十九页,共208页。【跟踪演练】第八十页,共208页。第八十一页,共208页。第八十二页,共208页。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说明:(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总结提升】第八十三页,共208页。离子方程正误判断的突破方法【知识梳理】Fe2+

Ca2++2ClO-+SO2+H2O===CaSO4↓+H++Cl-+HClO

第八十四页,共208页。2Fe3++Cu===2Fe2++Cu2+

第八十五页,共208页。第八十六页,共208页。2I-+Cl2===I2+2Cl-

第八十七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时,首先要“向前看”,即看反应微粒表示是否准确。1.书写形式正误的判断。(1)该写成离子形式的写成了分子形式,如浓盐酸写成了分子式。(2)该写成分子形式的写成了离子形式,如醋酸写出了氢离子形式。(3)离子的形式表达错误,如碳酸氢根离子写成了碳酸根离子。第八十八页,共208页。2.参加反应离子种类正误的判断有的反应涉及多种微粒参加,往往同时进行着酸碱中和与沉淀(气体)反应,此时在反应物中容易漏掉某些离子。3.参加反应离子数量正误的判断多种微粒参加的反应中,除注意不漏写外,还要注意各微粒的量是否符合题意要求,是否符合分子组成。第八十九页,共208页。第九十页,共208页。第九十一页,共208页。第九十二页,共208页。3.涉及过量的反应物可以与生成物反应的情况,根据过量物质,确定产物,如过量的铁与硝酸反应,最终生成亚铁离子而不是三价铁离子。4.涉及多微粒反应的问题,要考虑“优先反应原则”,比如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微粒在同样条件下先行反应。第九十三页,共208页。第九十四页,共208页。[解析]

A项中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不守恒,所以错误;B项中满足三个守恒关系,所以正确;C项中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不守恒,所以错误;D项中电荷不守恒,电子得失不守恒,所以错误。[答案]

B第九十五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判断守恒的方法在判断守恒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首先判断电荷是否守恒,即等号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和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原子个数或电子得失数定不守恒,再不用判断其他两者了。第二步,判断原子个数是否守恒,因为相比电子得失守恒的判断,原子个数和电荷数表现得更为直观,所以判断时本着先易再难的原则。第三步,判断电子得失是否守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来讲,当前两者均守恒时,不代表该离子方程式一定正确,还要进一步分析电子得失是否守恒。第九十六页,共208页。第三节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第二章第九十七页,共208页。【考纲要求】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命题趋势】离子共存的考查一般为选择题形式,以“限定条件”的离子共存判断为主,如溶液颜色、酸碱性(pH、水电离、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氧化还原反应等,重点考查离子间反应的判断,题型较为稳定;离子检验的考查一般为选择型的离子判断或综合推断型的离子判断。第九十八页,共208页。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①__________________;若离子之间能②___________,则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共存【知识梳理】不发生任何反应

发生反应

高考风向标第九十九页,共208页。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注意:“两性离子”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离子,一般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第一百页,共208页。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③________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④________或⑤________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⑥________的溶液。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⑦________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呈⑧________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⑨________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⑩________的溶液;c(H+)水或c(OH-)水等于10-amol·L-1(a>7)的溶液。红色

红色

橙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第一百零一页,共208页。【易错警示】第一百零二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第一百零三页,共208页。第一百零四页,共208页。(6)Al3+不能和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第一百零五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一百零六页,共208页。第一百零七页,共208页。第一百零八页,共208页。[答案]

D第一百零九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警惕题干中的常见“陷阱”条件类型高考中的常见表述误点点悟常见的限制条件“无色”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pH=1”或“pH=13”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只能是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包括其他类型反应的离子常见的易错点“透明”“透明”也可“有色”“不能大量共存”易看成“大量共存”第一百一十页,共208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08页。【跟踪演练】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08页。答案:B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08页。离子推断题的解法在于掌握离子的特征反应以及离子间的共存情况,在解题之前,应对所提供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离子的检验与推断【知识梳理】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08页。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试剂与方法现象检验离子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①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②________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加至过量沉淀溶解③________生成蓝色沉淀④________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生成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⑤________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⑥________Fe3+

Fe2+

Al3+

Cu2+

Fe3+

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08页。试剂与方法现象检验离子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开始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时溶液呈红色⑦________加入盐酸→再加入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⑧________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⑨________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⑩________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⑪________Fe2+

Ag+

H+

Na+

K+

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08页。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试剂与方法现象检验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⑫______产生浅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⑬______产生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⑭______先用盐酸酸化,无沉淀、气体生成,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⑮______Cl-

Br-

I-

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08页。试剂与方法现象检验离子先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盐酸,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先沉淀,后溶解,品红溶液褪色⑯______澄清石灰水先沉淀,后溶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⑰______澄清石灰水不沉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⑱______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⑲______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⑳______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I-

OH-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08页。在检验离子时一定考虑到其他离子的干扰及如何防止干扰。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以及排除措施【易错警示】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08页。答案:(1)×

(2)×

(3)×【互动思考】第一百二十页,共208页。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08页。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取少量该溶液,加几滴甲基橙溶液变红色(2)取少量该溶液加热浓缩,加Cu片和浓H2SO4,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气体遇空气可以变成红棕色(3)取少量该溶液,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取(3)中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有稳定的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HNO3(5)取少量该溶液,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08页。由此判断:(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2)为进一步确定其他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及对应欲检离子的名称(如为溶液反应,说明使用试剂的名称,不必写详细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08页。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利用离子反应进行物质的推断是推断题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试题常将物质拆分为离子,通过实验并根据其现象推断出相关物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目表述的现象和离子的性质,初步推出可能的物质,然后逐步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08页。离子推断中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08页。【跟踪演练】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08页。解析:离子检验和离子共存的判断。溶液在蓝色石蕊试剂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中铝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为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双水解,所以没有碳酸根离子。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离子,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说明有氯离子,但由于加入的氯化钡引入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选B。答案:B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08页。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解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总结提升】第一百三十页,共208页。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第二章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08页。【考纲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3.熟练掌握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4.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主要包括:①以生产、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②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及其规律应用;③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08页。1.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知识梳理】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高考核心考点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08页。MnO2

Cl2

HClMnCl2

2mol2mol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08页。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08页。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08页。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Cl-

SO2

NO或NO2

Mn2+

Fe2+或Fe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08页。(2)常见还原剂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Zn2+

H+

CO2

Fe3+

SI2

第一百三十八页,共208页。(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原氧化第一百三十九页,共208页。【易错警示】第一百四十页,共208页。第一百四十一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第一百四十二页,共208页。答案:(1)×

(2)×

(3)×

(4)√第一百四十三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一百四十四页,共208页。[答案]

C第一百四十五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辨析题的“两个关键”1.要理清知识线索第一百四十六页,共208页。2.要明确解题的思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第一百四十七页,共208页。【跟踪演练】第一百四十八页,共208页。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实际上是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发生的归中反应,N2H4是还原剂,N2O4是氧化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D第一百四十九页,共208页。走好关键第一步——正确标出元素化合价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其前提是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特别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基本方法是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总结提升】第一百五十页,共208页。第一百五十一页,共208页。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物质①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②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③________程度,与得、失电子的④________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知识梳理】得电子失电子难易数目第一百五十二页,共208页。(3)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⑤________,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⑥________,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⑦________又有⑧________,如Fe2+、S、Cl2等。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第一百五十三页,共208页。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第一百五十四页,共208页。KMnO4>MnO2>O2

Na>Mg第一百五十五页,共208页。Cl2>SZn>Cu第一百五十六页,共208页。(4)依据“三表”判断①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还原性氧化性氧化性还原性第一百五十七页,共208页。②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③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还原性氧化性氧化性还原性第一百五十八页,共208页。负极正极氧化性还原性第一百五十九页,共208页。>>>强第一百六十页,共208页。【易错警示】第一百六十一页,共208页。【互动思考】第一百六十二页,共208页。(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6)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

(2)×

(3)×

(4)×

(5)×

(6)√第一百六十三页,共208页。【典例透析】第一百六十四页,共208页。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

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第一百六十五页,共208页。第一百六十六页,共208页。由于溶液中含有Fe3+,所以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正确;④由于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该说法是正确的;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若溶液中存在Br-,则会产生淡黄色的AgBr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无Br-。则Fe2+、Br-均被完全氧化,正确。故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④⑤,选项B正确。[答案]

B第一百六十七页,共208页。[方法技巧]

灵活运用难易规律:同一氧化剂同时与同浓度的若干种还原剂反应,往往是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如:向FeBr2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Fe2+先被氧化。而向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I-先被氧化。同理,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先强后弱)。第一百六十八页,共208页。第一百六十九页,共208页。答案:C第一百七十页,共208页。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1)先假设反应成立;(2)然后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的规律,列出假设反应中的上述关系;(3)结合题干条件判断该结论是否符合事实。符合事实,则反应成立;反之,则不成立。【总结提升】第一百七十一页,共208页。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1.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①________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值必②________升高总值。【知识梳理】等于等于第一百七十二页,共208页。2.强弱规律氧化性③________的氧化剂跟还原性④________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性⑤________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⑥________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