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文化遗产_第1页
寻访文化遗产_第2页
寻访文化遗产_第3页
寻访文化遗产_第4页
寻访文化遗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访文化遗产可爱的孝感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一班陈曦2010040161040小学期间有一本教科书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可爱的孝感》,每每想到它,我都觉得自豪和高兴,因为我的故乡孝感,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遗产的地方。孝感动天就是孝感这个名称的由来,而孝感丰富的历史故事又赋予了这个名称的深刻内涵。湖北省孝感市,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社会、和谐孝感的建设。董永卖身葬父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人。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不已,因为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而董永从此卖身为奴,进了裴家。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在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少妇流露真情地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作主,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愿与董郎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便带着这个少妇,一同返回裴家。裴翁欣然为他们婚姻作主配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这天起,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在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把董永的卖身契退还给他。从此,董永成了自由的农人。没想到董永刚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天帝的七女儿,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原始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便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要尊老、敬老、孝老。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孝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前歌颂她,赞美她。人们敬佩卖身葬父的董永,给董永的故事增加了仙女相助的美好传说,更有著名的黄梅戏曲《天仙配》,便是依此创作的。据说,湖北孝感县就是董永与仙女相见和分别之处,县名“孝感”即由此而来。无论唱不尽的名曲,还是用作地名,都是孝的赞歌。黄香温被东汉黄香,字文疆,是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人,约生于汉明帝永平元年以后不久,约卒于安帝延光三年左右,年六十多岁。黄香九岁就失去了母亲。他思慕母亲极其哀切,乡人都称赞他的孝心。他年纪虽小,却做事不顾劳苦,服侍父亲竭尽孝顺。夏天酷暑炎热,黄香就挥扇而使父亲的枕席子凉快。文中的簟,即指席子。冬天天寒地冻,黄香就以自己的身体去温暖父亲的被席。黄香十二岁时,还被太守刘护召全门下,加以表彰,非常惊奇一个孩童竟然有这样的孝行。黄香虽家贫,却专心经典,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他曾拜为郎中,在元和元年(84年)诏诣东观读未见之书。和帝四年永元(92年)拜左丞,六年累迁尚书令,勤于政事,忧公如家,喜欢推荐人才。安帝时,黄香迁魏郡太守,遭遇水灾饥荒,于是分出自己的俸禄及所得的赏赐,赈济贫民,富裕人家也各出义谷帮助他,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著有《九宫赋》、《天子冠》等文。关于黄香的事迹,汉刘珍等《东观汉记•黄香传》有载。关于黄香的传说和遗迹,有云梦义堂汉孝子黄香故里、黄孝村、黄香园、黄香墓遗址碑、黄香纪念馆等等。黄香的行孝也给了今人有益的启示。他九岁失去了母亲,便把对母亲的思念,把自己对双亲的爱又全部转移到父亲身上。这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扇枕温衾,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行,这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今天我们有了电扇、空调、暖气,孩子不必像黄香那样去扇枕温衾。但是黄香的孝心孝行,是值得今天的孩子学习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对父母有一种出于天性的敬爱、孝顺的感情,对于这些,作为父母的要学会保护好,并引导好。但是现代父母往往因为溺爱独生子,反而把孩子的孝心淹没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妈妈下班,孩子给她挥扇子凉快,许多做母亲的可能会说:快去做功课,不要浪费时间,成绩好最要紧!许多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没有引导好孩子的孝心。再说我们的学校也没有理直气壮地进行孝的教育,社会风气也淡化了孝的传扬。于是孩子原本具有的孝心可能就会慢慢变化,直至最后变质。许多不孝子孙就是这样在不管、不教、不诲、不导中渐渐变得无情、无义、无爱、无孝!孟宗苦竹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学苦读。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学有所成。孟宗非常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严重,饭食难以下咽,盂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孟母原本爱吃清新鲜嫩的竹笋,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唠叨着,说想吃笋煮的羹汤之类的食物。可是,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万木凋零,哪有鲜嫩的竹笋啊?孟宗无计可施,只好独自跑到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处,只有一片焦黄。想到母亲的病情,想到母亲的心愿,他不禁悲从中来,扶着竹子,放声大哭。或许孝心感动了天地;就在孟宗哀恸得难以自制的时候,竹林里出现了奇迹:在他的泪水飞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颗颗竹笋来,尖尖的、绿绿的、毛绒绒的,还沾带着露滴呢!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掘出几棵竹笋抱回家,精心做成羹汤,端给母亲喝。喝着热乎乎的汤,孟母乐得眉开眼笑,病情也随之好转。哭竹生笋在现实中是难以想象或根本不可能出现之事,但因孝心而显现之奇迹,却是大家之共同愿望。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有点神化,但孟宗对母亲的孝敬却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许多史书都记载他的孝敬之举,善良的人们敬佩孝敬之人,将他的故事作了一些适当的夸大。这种至纯的孝性,正是人们所向往和推崇的。此外,孝感也有很多的历史名人。孙叔敖、郧子:周朝末年及春秋时期楚国、郧国国君,曾建都于安陆,为楚国的发展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斗彀於菟:春秋时楚国令尹(丞相),执掌楚国军政大权27年,为政清廉,忠于职守,大公无私,克勤克俭,深得楚国人民喜爱,年事已高时主动辞职,让位于后起之秀,其言行令孔子甚为敬佩。董永、黄香、孟宗:《二十四孝图说》中记载的著名大孝子,故事发生在汉晋时期孝感境内。黄香(云梦人)冬为父暖被、夏为父打扇的故事、董永(山东博兴人,汉末全孝感),卖身葬父感动天地的故事广为流传,孟宗(孝昌县人),隆冬为治母病哭竹而生笋的故事“全孝之所致”。费祎: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今孝昌人),曾任尚书令。奉使访吴时与东吴群臣相互辩难,深得吴王孙权钦佩,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前后《出师表》几次赞扬到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北),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唐开元15年(公元727年),李白“酒隐安陆”,十年之内在安陆娶妻栖居,并游遍了安陆白兆山及邻县应城等地的山川河湖,写下了大量的赞美孝感山水的诗篇。“北宋安州四状元”:王世则(广西人、幼时流寓安陆)北宋初年中状元;宋庠(安陆人),与其弟宋祁并为北宋政坛、文坛上的著名人物,史称“安陆二宋”。1024年,宋庠宋祁同时举进士,宋祁列第一,宋庠列第十,章献太后认为弟不可先于兄,于是改列宋庠第一,为状元,宋祁屈为第十;郑獬(安陆人)宋皇右五年(1053年)举进士第一,北宋状元。授翰林学士,曾任荆南知府,杭州知州等职。卓有政绩,有功于民。程正揆:清初官员,著名画家,孝昌县人,曾作《溪山卧游图》五百卷。著有《清溪遗稿》等。熊赐履:清代大臣,学者,孝南区人,曾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后迁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著作有《圣训》、《平定朔漠方略》、《闲道录》、《学统》。乔用迁:清代官员,孝南人,曾任广西南宁知府,广东按察使。1840年,协同林则徐一起查禁鸦片。英军入侵香港时,他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炮轰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身先士卒,负伤不下火线。后升任山西布政使。1851年卒于任上。田宗汉:汉川人,清代医学家,喜爱测算。1884年,曾绘出《汉川县域图》,为湖北第一张县域平面图。历时40余年,于1901年绘出《湖北汉水全图》,为湖北最早的汉水全图。吴禄贞:清末民初著名军事家,云梦人,曾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东北,奉命处理所谓“间岛”问题。据理与入侵日本人力争,通过缜密调查,论证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使延吉回归中。日方官员惊叹:“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轻也”。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其刺杀。孙中山亲撰祭文,以大将军例赐恤,并亲书“盖世之杰”牌匾。黎元洪:民国初期大总统之一,大悟人。梁钟汉:汉川人,辛亥革命时期任湖北省第一个军政分府一汉川军政分府总司令。与其弟耀汉、辉汉等五兄弟发动汉川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时称“五星耀汉”。李范一:现代政界官员,应城人。任职其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和国际无线电台,成为我国无线电事业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尊称他为“湖北的李先生”。蒋作宾:民国时国民党官员,应城人。曾任驻日、德、奥地利等国公使,民国18年(1929年),代表中国政府出席日内瓦国际联盟裁军会议。在会上,一破国联多年只使用英法两种语言发言的惯例,庄严地用汉语在讲坛上发言,引起外国舆论的称赞,汉语遂被定为联合国正式使用的语种之一。刘仁静:出席中共一大13名代表之一,应城人。徐海东:共和国大将,大悟人,有中国的“夏伯阳”之称,毛泽东称之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刘华清:大悟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87年起,任中央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李先念:湖北黄安(今红安),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刘震:首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授上将军衔,孝昌人。聂凤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渡江登陆的军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大悟人。胡锡奎:孝感城关人,第一部《毛选》的主编。王新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参加过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由一个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陈海松:红军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20岁时任红九军政治委员,为我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军级领导干部。大悟人,革命烈士。王平章:汉川人,1925年与魏人镜、刘子谷等建立孝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曾任红二十八军政委,二驻军政委,鄂豫皖省委委员兼豫东南特委书记等职。革命烈士。向忠发:中共中央第六届委员会当选为总书记,后叛变。汉川人。季发元:应城人,1966年3月,打破男子举重轻量级世界挺举纪录。受到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的接见。他创造湖北省运动员史上的“三个第一”,即第一个破世界纪录、第一个通过健将级、第一个获国家级教练员职称的人。左天觉:祖籍云梦隔蒲潭人,曾任美国烟草实验室主任、烟草部主任。被聘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位外籍名誉研究员,多次受到江泽民、万里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晏明:云梦人,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黄山,奇美的山》作品被译成俄、朝、英、德、意、日、泰等国文字。丽尼:孝昌县白沙镇人,当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授。代表作有译著《俄国文学史》、《前夜》、《父与子》、《万尼亚舅舅》,曾任中南人民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管用和:孝南区人,武汉市文联主席,当代著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