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方案_第1页
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方案_第2页
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方案_第3页
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方案_第4页
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实施方案儿童与教育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儿童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健全和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并保持在99%以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保持在98%以上。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水平,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基础教育,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巩固率不断提高。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适度开展校外社会实践,中小学儿童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友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二)儿童与教育策略措施1、全面贯彻国家儿童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增强儿童文明素养,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根据儿童不同成长时期,积极开展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教育引导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儿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2、全面落实儿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教育强区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健康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结合官渡区发展现状深入开展教育资源与人口规模、结构、空间分布的匹配度研究,根据未来供给需求前瞻性、精准化地规划教育设施和资源。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完善教育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教育领域的社会资源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机会均等化。实施智慧教育创建工程、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工程、优化资源布局与学校建设重点工程,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3、全面推进儿童发展教育理念、方法创新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校本课程的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探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培养体系。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水平,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学生的信息化自主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素养,指导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1-2项艺术爱好和特长。把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体系,推进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建设中小学劳动实践教室,建立一批校外劳动实践基地。4、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政策保障体系。增加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创新优质办园模式,通过购买服务、财政奖补等多种方式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快扩大学前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提升学前教育办园质量,积极创建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到2030年,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在园儿童占比达87%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以上。探索推动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实现从多元参与向体系构建的转变,开展0—6岁儿童学前教育一体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坚持科学保教,为幼儿提供符合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教育,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体系,积极做好幼小教育衔接。5、促进儿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全区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动义务教育现代化、学区化、集团化管理,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加大学位供给,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官渡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运用体系。深化义务教育均等化成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6、促进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方式,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育人方式改革,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专业性地发展。全面消除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探索综合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模式。实施优质名校工程,做优增量资源。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计划。推进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分类指导促进各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课程优势,逐步在全区学校形成一校一特色每校有特色的课程建设特色。促进区职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面向两亚国际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受教育权利推进官渡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促进残联、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之间的联动,构建集教育、科研、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多层次、综合性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推进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8、提高儿童科学素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展学前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完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社会协同,注重利用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官渡古镇非遗博物馆等校外场所开展校外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加强专兼职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科学教育质量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9、建立健全科学的儿童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初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善结果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教师进修培训,提高基本功和专业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依托国培计划等各级培训,持续推进官渡区教育发展新万千百十工程,对名人校长、骨干教师、在岗教师持续开展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将家庭教育、性别平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实行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1、开展民主、平等的友好型学校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构建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美化校园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改善学校用餐和学生寄宿条件。培育和丰富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将民族基本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对师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12、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加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加强家园、家校协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儿童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专题调查、研学旅行、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官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居住环境变化,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科协、关工委等组织的育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引导家长合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儿童发展的意义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开发、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进一步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大任务。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儿童发展纲要,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儿童发展总体目标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切实贯彻保护儿童和儿童事业发展,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儿童发展工作机制制度更加完善,儿童利益最大化在配置资源中更加合理,儿童公共服务上更加优质、均等、可及,儿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享有更加普惠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官渡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到2030年,官渡区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儿童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儿童各项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儿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儿童发展综合水平达到昆明的领先水平。儿童发展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全面提升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和儿童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官渡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儿童早期发展的必要性(一)早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匮乏是早期教育得以发展的社会前提。我国是个具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0-3岁婴儿约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人口大国。将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国家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范围,建立完善的系统,整合营养、卫生、医疗、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的力量,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做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来抓。甚至于深入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父母肩上,在国家提供的政策论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诸多政策、队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实处。达到这个巨大的转变全世界人才竞争的激烈,我国飞速发展的速度,人才匮乏的严重,给教育提出了极为严重的课题,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创造性人才。(二)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需要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卵子一经结合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说明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开发潜能的巨大影响。开发的可能性、可发的前景及开发时间早晚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儿童发展现状(一)儿童健康状况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5‰,婴儿死亡率为5.4‰。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改善。2021年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3~22岁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优良率更高。三是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二)近视防控、肥胖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针对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量身定制了不同版本的个性化防控近视手册。2021年4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的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以2002~2017年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的全国目标。(三)儿童体质健康管理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12月,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等文件,为全国的学校、家庭、社区以及有关部门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且兼具操作性的体育健康促进实施策略。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是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八个方面对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有关要求。(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政策更加科学完善2019年12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和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均提出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儿童发展未来趋势(一)儿童学前教育培养越来越被家长重视据权威机构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显示,95.2%的家长认为保育与教育一样重要,95.4%的家长认为孩子应处在于父母平等的地位,83.6%的家长认为孩子重要学习形式是游戏,说明保教结合,以幼儿为主体等观念已普遍被家长认同和接受,这无疑是学前教育的一大进步。正因为这样,所以儿童游乐园的未来受众人群也将越来越广,市场也更广阔。(二)社会对儿童的价值取向更为刚性在对待孩子接受教育程度上,大部分家长选择了顺其自然,从中折射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家长认识到只有在顺其自然的环境下孩子才能自由成长,说明家庭教育的环境逐渐趋于宽松,家长的教育期望值也趋于理性化。在这个大环境的社会价值取向面前,而家长们更愿意也更希望给孩子一个更自然更贴近的乐园来培养孩子,从而进一步自然的培养儿童的性格。这是儿童游乐园加盟新商机未来市场前景所以被广泛被看好。(三)新式的儿童游乐园更有商机儿童主题游乐园是您财富来源的有利保障:儿童主题乐园、童漫电玩城、益智手工坊、水上主题乐园、成长探索乐园、梦幻世界、玩具童装、时光机摄影馆、儿童3D射击馆。每个项目完全按照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而设计,同时在师资和管理方面也更科学,相比传统儿童乐园更具新颖、更具贴近、更自然,从而更容易培养儿童天性。现在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中,城市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玩伴却越来越少,家长担心孩子安全不敢放其出门,玩具虽然不少,但孩子心中依旧孤单;如今的儿童从小就面对着起跑线的竞争,智力开发、身体成长、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一个都不能缺,既要玩耍,又要学习,所以儿童乐园发展趋势只会越来越好。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一)遗传1、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技能的特点等.首先,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儿童发展总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前提,如失明的或色盲的儿童无从发展视力,培养成为画家。人在感知以前,必须有各种感知器官,人们为了思维,必须有特殊组织的物质一一脑的存在。不然,人就无从感知,无从思维。所以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总之,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儿童发展,但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不能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那种夸大遗传素质作用的遗传决定论是片面的。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胎儿发育的研究,早已证明孕妇只要注意合理饮食、摄取充足营养,同时避免烟酒、药物、放射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胎儿就会正常发育和生长,这科学地说明了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等对胎儿发育有重大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母亲营养不良,或出生后第一年中营养不良,胎儿的脑细胞数量会低于正常数,有时只达预期数量的60%.母亲的营养还会影响胎儿出生以后的智力发展。如果孕妇滥用药物,又会影响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母体环境对发育中的胎儿有很大的影响。3、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遗传素质是不断成熟的,遗传素质的成熟影响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学前儿童保教要遵循儿童成熟的规律。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按照特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进行的。通俗地说,儿童的发展有一张时间表,他们的发展必然遵守这张时间表。这种用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对于儿童来说,成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著名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格塞尔指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发生。而在未准备之前,成人应等待,等待儿童达到对新的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各种学习、训练内容,都是在儿童达到一定的成款水平时展开的。(二)环境与教育环境是指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儿童自出生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对儿童有着很大影响,儿童在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基础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儿童身体方面来看,儿童机体的可塑性很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良好的生活环境、营养和保育的条件下,可使儿童的身体获得正常生长发育。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依赖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儿童虽有从遗传而来的高度发展的脑,但必须受到外界刺激的诱发,才能使这些功能发生作用,并日趋完善。外界事物对儿童的感受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刺激,而引起大脑的活动,而后产生回答外部影响的行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掌握知识、形成表象与概念、养成品德习惯等,都是大脑在外界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没有来自环境的条件刺激物,就不可能有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他年龄阶段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儿童自出生后,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从零开始,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新奇的、有吸引力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要密切结合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经常地、广泛地去影响儿童,使他们最初获得的印象深刻,儿童就会从环境中受着自发的教育,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自发受教育的比重和作用就越大。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经济和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发展,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可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中的自觉因素。它与遗传、家庭相比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更为独特的作用。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活动。它决定儿童的发展方向为儿童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