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实施方案_第1页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实施方案_第2页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实施方案_第3页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实施方案_第4页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实施方案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一)打造绿色低碳园区推动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园区生态化、绿色节能化改造,建设一批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制定绿色低碳园区准入标准,积极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向低碳新业态发展,淘汰落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积极引入低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建立低碳技术企业孵化器,推动低碳技术产业化。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和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健全完善园区节能降碳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到2030年,自治区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二)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推动赤泥路基化建材化应用,推进冶炼渣、碳酸钙废料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开展农业灌溉器材、农资及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再生资源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等示范试点建设。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6800万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7400万吨左右。(三)健全低碳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旧家电、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大力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机电、工程机械、办公设备等再制造产业,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高水平建设梧州、玉林等城市矿产基地,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开展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结构性节水,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1400万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2000万吨左右。(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实施低碳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健全完善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农业主产区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加大生物肥、缓(控)释肥、水溶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和有机肥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动规模种养园区和基地综合实施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规模化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五)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低碳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降低填埋比例。鼓励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升城乡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水平,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模式。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左右。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意义(一)符合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碳达峰碳中和对国家安全有利,符合国家核心利益。碳减排可以减少对石油等能源的依赖,使能源不受限。目前石油资源及其生产、海上运输对于中国来说是影响极大且不可控的因素,随时可能因为某些极端事件导致中断,影响能源的供应,进而危害国家安全。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石油对外依存度破70%,对外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国际方面,美国借助能源独立,对全球石油市场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加强,欧佩克石油市场份额不断被美国挤压,内部凝聚力和整体影响力下降。如果中国能源结构优化,不再依赖石油等能源,那么相关海域以及掌控全球石油市场的主体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就会极大减小。另外,碳达峰、碳中和将加速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碳达峰、碳中和还有其他意义: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及技术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及全球实施碳减排措施将极大利好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等。(二)破局单边主义的有效方式中美贸易战,是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当前的情况更能验证大大说的那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领导结构在变化。对中国来说,通过气候变化合作领域与欧洲及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建立沟通机制,是解决当前某些国家奉行的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很好的途径,也是打破目前美国及相关方制造的合围紧张局势的有效方式之一,毕竟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的空间和可能性不大。而且,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国际上主流的碳减排工具,也是国际碳排放权互相交流的路径,中国碳交易市场也将在碳排放权方面成为国家对外沟通的桥梁。中国碳中和也可避免受碳关税等单边主义手段的影响。(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国不断发展,走向世界舞台发挥作用途中必不可少的制度性基础设施,也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中国实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奠定制度、政策依据,极大促进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中国一如既往地践行国际一系列气候公约,碳交易市场最终也将与国际接轨,届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放交易,可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的占比,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的特点(一)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关系的递进变化的过程这个本质特点决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必须基于算账,就是要把愿景与潜力、能源与生产、能源与生活、现状与发展、资源赋存条件与空间布局优化、静态与动态、保障与节约、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等方方面面的变量关系的账计算清楚,这样的工作部署(规划、计划、措施等)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二)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等工作都与能源有关而能源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能源对生产生活的保障特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与秩序(河南水灾能证明这个问题);也从一个方面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三)碳达峰碳中和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扬弃这个特点决定了双碳目标达成的力量组织是在实践第一线的全体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力量储备在青少年及其教育实践中。必须看到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专家,但没有万能的专家。(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质上属于实践的范畴这个特点决定了宣传、研究、讲座、论坛、理论探讨等是服务于发展着的实践,而不是为了名利而造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那些把工作当功绩,把失职失能当功劳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混不过去的坎。中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必要性(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这是目前主流科学界的共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地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影响严重,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很多不利影响已经频繁显现,形势越来越严峻。近期北美洲的超高温导致极端干旱和持续的森林大火等灾害,美国、加拿大热穹顶现象,西欧国家遭受持续的暴雨和洪灾,中国北方多地出现持续暴雨,河南超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发洪水等等自然灾害的背后都很有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为了守住2℃的升温红线,需要全球在将来的30年内快速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碳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另外,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MartinWeitzman)的研究:人类的应对策略不只是应对气温上升1.5℃或者2℃,而是要更加注意大幅降低气温上升5℃或者10℃的可能性,意味着需要采取的措施更为激进和迫切。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联合国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全球气候变化会议,人类已经为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了具有国际约束力的一系列公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主动承担碳减排国际义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对中国乃至全球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二)碳排放有可能成为工具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个别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相关会议中提议实施如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壁垒,违反了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达成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相关原则,妄图通过碳排放领域实施单边主义,有针对性地通过碳排放来遏制东方主力等相关国家(部分内容可能比较敏感,以东方主力进行代称)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积极践行《巴黎协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主动提高国家在碳减排上的自主贡献,可以发挥示范性作用,得到一众国家的认可,彻底打消个别国家的不良意图。(三)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责任。关于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从历史累计数据来看,西方国家的排放主要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进行,应该以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还是以现在的碳排放量来分担责任一直是一个博弈点。另外,从人均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量远超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权力。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还是有权力、利益核心矛盾的。而且,从国际角度看,碳排放权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权力,碳排放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国际一直以来存在的碳减排责任争议,也可以说是经济的博弈。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领导结构在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纠结于历史碳排放总量等问题,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致力于采取有力度行动实施国家在碳减排领域的自主贡献,体现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决心和成就可以极大程度改变外国意识形态的一些刻板印象和负面看法。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有义务、有决心站上世界的舞台并发挥自己的作用。碳达峰实施的工作原则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坚持全区统筹,强化规划引领,各市、各重点领域、各重点行业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碳达峰目标任务。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系统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集中优势资源要素,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开放合作、内外联动,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区域能源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统筹做好面向东盟的绿色低碳合作,加快建立绿色贸易和投资体系。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广西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安全降碳。碳中和的目的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碳中和面临的形势多年的发展使中国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能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和技术支撑。特别是过去十余年中国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低碳发展制度和政策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目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困境亟待补齐和突破。(一)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和体制机制已较为完善随着低碳发展战略的不断强化,中国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也快速完善起来。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