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_第1页
“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_第2页
“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_第3页
“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_第4页
“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第一页,共21页。“做中学”课题研究培训讲座(二)

------谈谈课题前沿与创新厦门外国语学校课题组第二页,共21页。第三页,共21页。反思一第四页,共21页。案例分析——问题指向要深入第五页,共21页。反思二第六页,共21页。本文摘自早期教育2003、3《幼儿园“做中学”的实践与思考》,上海静安区课题组第七页,共21页。法国“做中学”培训教师索菲·雷米回答中国教师的提问1.

小学低年级与幼儿园的“做中学”有什么不同点?

答:大致方法不变,只是在组织上有差别。因为小学生已经会写字了。就内容方面分以下三个阶段幼儿园阶段:观察现象

小学低年级阶段:比较相同现象之间的差异

小学高年级阶段:深入了解内容背后的机理和本质2.“做中学”在初高中怎样推进?

答:关键在于老师要有这种进行“做中学”的思想。3.有些课似乎不能运用“做中学”进行教学。

答:我们只是在物理、化学等实验性、探究性较强的课程中运用。4.在实验过程中,在什么时候做记录,记哪些东西?因为记录很费时间。答:边观察边记录,视情况而定。如记录是要展示给大家看的,老师就会要求学生整理得好一些。就像学语言一样,要边学边写。“做中学”要求边观察、边记录。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表格,用来对实验的情况进行记录。第八页,共21页。5.如果班级有很多学生,比如有50人,怎样来做?

答:用传统的方法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是分成小组同时展开实验。另外,一个主题可以分多次进行,不一定在一节课中完成。

学生做出答案时,老师也会给予一定的指正。

在法国,“做中学”有时也用计算机辅助教学。6.假如我已经按照要求做了,如何解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问题?这是在分组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答:在法国,“做中学”是从幼儿园开始做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方式了。我们在小组中也有分工,比如有的做记录,有的做陈述,但是注意角色的转变,这样他的能力就会得到多方面的提高,不能让一个人总做一种事情。我们把差的学生和好的学生大搭配在一组,否则差的学生几乎得不到发展。

针对不同的题目,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做。当然,有时有的学生提出想做记录或想做发言,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分组以后,老师要给学生分角色,并且记录下来,以备以后分组参考。

有时有的学生做发言,别的学生认为其发言做的不好,要求做补充,老师要记录下来。

要让学生尽量地交流。7.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

答:可以让他们就已经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害羞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把要提的问题写下来。

张杨(根据培训录像资料整理)科学教育网第九页,共21页。“做中学”项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1、现在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形式化”的问题。2、教师、家长、辅导员间的沟通也比较欠缺。3、教师、辅导员水平有待提高。4、做中学的本土化。目前我们“做中学”计划倡导的原则、实施的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与法国等国家十分相似。但是我认为我们的科学教育还应该有中国的特色,符合中国的国情,才能推广开来。我们应该考虑到人的差异和物的差异。例如儿童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又如,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是否有大量的时间。还有,观察对象的选择,也应该尽量就地取材。第十页,共21页。“做中学”:我们的差距在哪里?1.中国“做”的目的实现是直奔目标,直接指向运用现有经验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关注了学生现有的“聪明”,却没有致力于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其“更聪明”;西方则曲径通幽,首先指向新知识的获取及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然后再运用当堂所学,交流个性化的解决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现在的“聪明”与将来“更聪明”之间的关系。第十一页,共21页。2.中国追求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感受,“过程意识”中强调的“过程”其实仅仅是学习主体所谓个性化的“现实体验”,呈现的是学生探究的“自然过程”;西方追求的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他们也强调“过程意识”,但其中的“过程”是“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引导学习主体走向知识规范的“人为过程”。第十二页,共21页。3.中国“尊重”的是“人”(学生)的现实存在,课堂几乎完全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甚至,只注意改变“工具”(如降落伞改换成气球)的积极意义,而忽略这种行为的消极影响(特殊情形下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西方追求的是知识,尊重的是“人”的未来,现实的“个性”尊重只存在于“讨论问题”阶段,课堂几乎为知识化身的教师全程控制。第十三页,共21页。4.中国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弃“知识中心”“学科中心”如粪土,因而淡化事前“预设”而追求不可预约的“生成”,追求课堂的随机灵活与教学师生的丰采风格;西方也尊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更尊重“知识”,尊重“学科”,因而,追求“生成”,更强调“预设”,课堂可随机灵活的空间极其有限,教学师生的风格风采必须在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重重束缚下展现。第十四页,共21页。“做中学”脱胎于西方的“试验精神”,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本质精华就在于尊重“知识”,正因为充分尊重知识,特别强调知识与知识运用的规范,因此,人家的学科教学课堂上特别强调科学而规范的教学方式。如果我们淡化学科,淡化知识,淡化知识与能力获取的规范性,我们将永远走不进人家成功的“做中学”!本文摘自《物理“做中学”: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新思考博客第十五页,共21页。在新课改中看“做中学”1.“做中学”理论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重新审视学习者的角色。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习惯的或无意识的把学习者看作是一张白纸,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事实上,学生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只有促进作为人的生长和发展的教育才是最需要的。由于“从做中学”,学生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富有成效的和创造性的运用,才能获得和牢固地掌握有价值的知识”。第十六页,共21页。2.“做中学”理论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改变狭隘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更愿去“传道、授业”,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是教育中的当然主体,教师与学生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杜威“做中学”理论让学生成为“做”的主,在做中培养了兴趣,促进了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助学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第十七页,共21页。3.“做中学”理论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从做中学”理论让学生从单纯的“从听中学”中走出来,成为活跃分子,教师则要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解惑”,引导学生从做中获得知识,培养情感。相应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单纯地看书面考试的分数,而要综合考察做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

第十八页,共21页。4.“做中学”理论促进我国学校教育加快课程改革。

我国学校教育的课程长期以来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近几年,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新课程改革,“做中学”理论让学生走出课堂,促进了“研究型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做中学”理论也为目前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摘自新课程研究《在新课改中看“做中学”》,文静,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