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_第1页
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_第2页
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_第3页
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_第4页
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衡水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过程。2.掌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后果。3.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蒋介石的两面政策等)过程及和平解决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教学方法讲解法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愤懑。那么,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教师讲解]同学们归纳的已经很全面了,下面我把这个问题展开讲一下。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强调日本未来“权利上扩张方向应为中国”,并逐渐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国侵华阵地的侵华方针。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在向天皇上呈的秘密奏折(即所谓《田中奏折》)中,又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基本国策,露骨地表示了狂妄的侵略野心。1929年下半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政治经济困难,决心乘欧美各国忙于内部事务和南京政府忙于扩大“剿共”内战之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准备活动。他们大造侵略舆论,宣称:“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叫嚷:“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日本本部和关东军曾先后多次以“参谋旅行”为掩护,到我国东北进行军事侦察。并以我国东北资源丰富,土地辽阔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以取得日本各界对侵华战争的支持。1931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规定一年为期对华“采取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加紧扩军备战,1931年,日本政府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8%,到“九一八”前,已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达23万人,举行全国总动员演习,加强全国军需生产。由此可知,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并能复述主要内容。[学生看书]……[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回答二: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回答三: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回答四: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其实,早在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联合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大纲规定日本要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为争取国内外“谅解”,“以一年为期,进行准备。”但日本关东军认为一年时间太长,主张“立即断然采取行动。”于是关东军作了一系列具体的准备。经日本军部批准,关东军把攻城重炮运入东北。8月份,关东军总兵力达到1万人。为了寻找借口,1931年7月,日本在吉林省长春市北的万宝山,恶意挑起中朝农民纠纷造成流血冲突。这是万宝山事件。接着在日本的煽动下,在朝鲜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事件。8月,又利用日本参谋本部军官中村震太郎大尉和随员三人非法潜入大兴安岭地区进行间谍活动,被中国驻军抓获处死的所谓“中村事件”,煽动战争狂热。叫嚣应利用中村事件的机会诉诸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到了九月,就有了九一八事件。[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学生朗读]“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入关内。只有四个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再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痛苦和对日本野蛮侵略的愤慨)[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一曲《松花江上》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痛苦和愤慨。可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为现实服务。只有弄清了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对其作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中吸收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教师可适当做解释)[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材料中蒋介石的电报、讲话和国民政府的告全国民众书的内容中,我们应该能看出导致东北三省在四个月沦陷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回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教师引导]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我们还是通过投影打出材料来分析。[投影显示](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以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教师讲解]同学们,从第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的观点是中国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因而没办法和日本作战。一种悲观的情绪弥漫其间,我们给这种论调起个名字叫“民族失败论”;从第二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国联身上。自己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准备,我们也给这种论调起个名字叫“依靠外援论”;从第三则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宁愿让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让落到共产党手里,这是关键的一点。当日本忙于准备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之际,蒋却在南方围剿红军,这种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从第四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还抱有相当大的幻想,认为只要让出东北,就可以保存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这个幻想很快就被“一·二八事变”的炮火所打破。这种论调,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让出局部,保全全局”论。由此,可以知道蒋介石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主要是“民族失败论”“依靠外援论”“对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和“让出局部,保全全局”这四种论调和心理在起作用。[教师过渡]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我们说不是,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应的是,九一八后,全国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其中主要的有东北人民的抗战,冯玉祥和吉鸿昌的“察哈尔抗日民众同盟军”的抗战,福建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下面,我们看一看东北的抗战。[板书]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和嫩江大桥之战的内容。了解当时的局势。[学生看书]……[教师强调]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这是当时的主要呼声;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打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③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下面是抗联情况简表:[投影显示]东北抗日联军情况简表部队名称成立时间活动范围领导人抗联第一路军1936年6月辽宁、吉林两省东部总司令杨靖宇抗联第二路军1938年1月松花江下游地区总指挥周保中(白族)抗联第三路军1939年5月黑龙江省北部总指挥李兆麟同学们,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教师过渡]日军占领东北后,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起了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此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日益提高,这时的蒋介石仍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围剿”红军,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板书](二)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西安事变”一目下前三段内容,看完之后从中归纳出西安事变的背景。可以互相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回答二: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回答三: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回答四: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回答五: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的压力。[教师小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把大家说的合到一块,做一点简化处理。从大的方面来看,西安事变的背景有三:①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众抗日呼声日益高涨;②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联共抗日,西北地区局部联合实现;③蒋介石既剿共又妥协的反动政策。[教师解析]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那时,大批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谈判,达成“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是,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华北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得寸进尺,又积极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国民政府采取措施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了。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一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驻守西北地区的西北军和东北军的抗日救国情绪十分高涨,由于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和围剿红军的失利,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1936年4月,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谈判。对联合抗日的许多问题达成协议。并取得了停止内战,通商,互派常驻代表等项重大成果。8月,叶剑英作为中共常驻代表到达西安,这样,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在抗日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合。由于蒋介石没有放弃“剿共”和向日本妥协,尽管在1935年后,也提出要在抵抗日本侵略方面做准备。但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在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时,蒋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发动了“兵谏”。这就是西安事变。[板书]2.西安事变的过程(可以放《西安事变》影片,让学生从动感画面中去体会当时的情景。)[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想像,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学生回答]回答一:杀掉蒋介石,因为从1927年开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回答二:和平解决,逼迫他答应抗日,因为当时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回答三:不能杀蒋介石,如果杀掉蒋介石,国共之间又会发生大规模内战,那只会对日本有利。回答四:……[教师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内容。[板书]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学生回答]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御日本的侵略。[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看到了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博大胸怀。回答二:看到了共产党的高瞻远瞩。回答三:联合抗日已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回答四: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回答五:看到了中国抗战取胜的希望。回答六:看到国共对峙的关系在日本人面前自然地联合起来,共同对外。对峙接近尾声。从网上搜集相关的九一八事变的图片,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九一八事变图片结论总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同学们,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到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破裂。从1927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