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程代码12656_第1页
毛概-课程代码12656_第2页
毛概-课程代码12656_第3页
毛概-课程代码12656_第4页
毛概-课程代码1265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概-课程代码12656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单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简答、材料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单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简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并积累了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简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此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工作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简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简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单选]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单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单选]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单选]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课本目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单选]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简答]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四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相联结,互相补充,而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简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单选]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简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原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本节内容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考试要求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单选]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单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简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牲的阶级,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单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单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级民主革命。

资资产阶[简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单选]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简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单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单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简答]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这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总之,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不能走别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单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形式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方面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单选]党的领导是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而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则是搞好合作化的重要保证。[单选]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引导农民自愿地走合作化道路。[单选、简答]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第一步是组织互助组,第二步是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是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单选]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单选、简答]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我国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困难,也使这些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轨道。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又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基本实现了公私合营,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简答]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单选、简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简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简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单选]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种社会性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前者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主体,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后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尚未解决。根本任务不同。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以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简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具体说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单选]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单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单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单选]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简答]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单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简答、材料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具体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什么经济建设,什么改革开放都搞不成。基本路线不变,社会团结稳定和谐,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本节内容在考试大纲中不作考试要求。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简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容。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单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单选、简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原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单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简答、材料题]坚持共同富裕目标的原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单选]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分“三步走”。[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期,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单选]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简答]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选、简答]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简答、材料题]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单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单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单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单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单选、筒答、材料题]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重要支点。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30多年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还在改革。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都要靠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稳定是前提,发展经济、推进改革都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简答]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单选]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简答]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单选]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面。[简答]经济特区的作用。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即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经济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单选]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上)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单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单选、简答、材料题]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单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单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单选]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单选]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简答、材料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单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能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画等号,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画等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单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单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简答]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单选、简答、材料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党的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大优势。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的意志将主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将在法制的轨道上,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单选]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单选]人民代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单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盟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简答]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简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的。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具体体现。作为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履行宪法所规定的义务。[单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单选]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村民自治。[单选、简答,材料题]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谁来依法治国,关系到法制性质的根本问题。依法治国必须重视依法治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简答、材料题]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选、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构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文化,即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它指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反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新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单选、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义文化强国。[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单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单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单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简答、材料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目标。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根本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这24个字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单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单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单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是物质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发服务。[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单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单选]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简答]加强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三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单选]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处理 人与自然的关系。[简答]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简答]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资源环境等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总体上都还比较落后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显著偏低,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因此,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任务万分紧迫,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刻不容缓。[单选]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重大战略任务,正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一部分。[简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恋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简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简答、材料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其中心任务是保护、增殖(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第十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的根本利益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简答]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明代以来曾遭到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的侵略,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告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市举行驻台日军受降仪式,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从大陆退踞台湾。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扶持下,在台湾继续维持其反共的政治架构。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单选、简答]台湾问题的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问题要由中国人民自已来解决,决不容许外国干涉。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单选]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定为基本国策。[简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涵义。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简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乎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简答]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对“一国两制”的新的论述。提出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强调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简答]习近平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单选]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简答]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简答]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选]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人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简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一,加大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二节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简答、材料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总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简答、材料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抒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单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外交方一是“另起炉灶”,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是“一边倒”。[单选]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单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单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单选]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单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简答、材料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应有举措。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