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笔记认知心理学_第1页
考研笔记认知心理学_第2页
考研笔记认知心理学_第3页
考研笔记认知心理学_第4页
考研笔记认知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篇认知心理学建议与实验后半部和普心一起来看第一章绪论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认知的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来。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2000(节省法)国最重要的心理学论述。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但是,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体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当你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时,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1956911论会。另一个转折点是Ulric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第二节 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一、认知科学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认知的挑战。而且,神经科学途径更可能是确定一个过程发生的大脑部位,而不是那个过程如何工作。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⑶磁共振成像MRI扫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不能用在人类身上。三、人工智能采取的策略和人在下象棋时所采用的策略,相似之处实际很少。第二章知觉第一节 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究热点。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当我们看到字母Z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在把刺激同许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地匹配。模板匹配理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是,它缺乏灵活性。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⑶区别性特征模型: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例如,字母G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而不是把字母的整体模式同一个模板或一个原型相匹配。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整体优先效应(完成任务Navon当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时,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小字母)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大字母,速度更快。此外,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是否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时。然而,当要求被试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时,如果整体特征同局部特征一致,那么,被试的反应要快。上述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Gibson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长的时间。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对类似这样的字母对,判断得相对要快。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10°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作出特别的响应。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what和where通路。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是什么。Where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快速的精确的三维客体识别。通常,人们把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知觉过程叫做机器视觉。合成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分识别模型的观点相反。2、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的影响。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非词(如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3、过去经验和模式识别Schacter和他的同事现三维物体的图画。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图形,从结构上看,这些图形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图形,它们包含结构上的违反,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实验并不要求被试记住这些图形。相反,只是要求被试判断图形主要是面向右侧还是主要面向左侧。后来,研究者将这些图形和他们先前没有看过的新图形,一起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图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维空间,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图形。结果显示,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然而,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这样,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看不到自上而下的过去经验的作用。第二节 面孔加工 朋友的面孔、家人的面孔,甚至不能识别镜子中自己的面孔。面孔失认病人LH论是在再认记忆测验还是成对联想学习任务上,同刺激为人的面孔相比,当刺激为动物的面孔时,成绩要好。倒置效应:将照片旋转180?不能识别人物是谁;倒置会破坏面孔识别。面孔失认实验:实验时,研究者向LH呈现三张同一类型的图片(面孔、鞋子,可正反放置,在三张图片中有一3/4侧面观。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或者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另外,目标图片呈现在上方,而两个探测图片并排呈现在下方。研究者要求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无论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是同时还是相继呈现,无论刺激的图片内容是什么(面孔、鞋子LH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的事实,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对整体刺激语境特别敏感,而且,不能克服整个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该实验说明: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第三章 注意(一)关的现象:选择性注意、注意转移、分心信息抑制和集中注意。一、Stroop效应Stroop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在Stroop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1006347差异代表StroopStroop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二、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与注意有关的两种加工层次,即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使用自动加工。当任务包含不熟悉项目因而比较困难时,人将使用控制加工。三、特征整合理论: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即在分散注意阶段,人自动地加工孤立的特征。无关项目较多时,被试的目标觉察速度,和刺激显示中只包含3少时的一样快。结果说明,特征登记或编码是自动的。这样,在特征整合理论中,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这种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集中注意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特征整例“da“ka“da记忆依赖于注意。我们只能记住我们所注意到的东西。四、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理论心理不应期: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同长SOA相比,当SOAWelford将这种短SOA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简称PR。双耳分听:同时能够拒绝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刺激。五、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整个神经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输速率有限的单一通道。出于经济考虑,在神经系统的容量有限部分之前,需要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他只准许少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六、衰减作用模型Treisman证明,只是在6能突破过滤器。如果所有到来的信息得到完全加工,那么不可能有如此少的突破。Treisman假设,过滤器并不是像Broadbent是衰减或减弱非注意通道的强度。该理论被称为衰减作用模型。如果到来的信息不是全部被阻挡,那么与当前与其相一致的部分信息,或与个体相关的部分信息,都可能足以提高那些词的激活,使之超越意识阈限。Deutsch们提出,到来的一些信号,根据重要性被赋予权重,并且以某种方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当前最重要的信号被确定下来。只是最重要的信号才会转换到象记忆存储和动作输出这样的过程。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在加工的早期被选择,而是在完全加工之后。因此,选择在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花的时间更长。这说明,非追随耳中的词得到了无意识的语义加工。皮肤电反应:为了测量非注意的语义信息对追随作业的影响。使用皮肤电反应(GSR。让被试首先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在一套特定的词与期待电击之间建立联系。这些词与城市有关。然后让被试完成双耳分听任务。偶尔地,一个与电击相联系的词呈现给非注意通道。结果发现,尽管被试宣称他们没有觉察到这些词。但是,被试显示出清楚的GSR。更有趣的是,对其它城市方面的词,这些被试也显示出GSR明,出现在非追随耳中的非注意词不仅通达了语义,而且能够在语义上概括化。第四章注意(二)一、负启动现象Neill(1977)使用Stroop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因为首次关注选择注意过程一旦完成之后,无关信息的命运问题,该研究被看成是开拓性的。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GREE(BLU(。另一种条件下,当Neill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Neill要求被试命名StroopNeill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StroopGREE”一词的意义“绿)BLU被Tipper范式:一种试验的方法被稳定下来。二、负启动反转:Neill(1977)这种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启动么转为正启动呢?一种解释是,过分强调速度,将导致被试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抑制最初被激活的无关信息的表征。一旦这样的表征后来变得与任务有关,正启动效应就有可能出现,即观察到反转。三、返回抑制(简称IO:为什么视觉系统需要返回抑制机制?中。Posner与Cohen发现,采用突然变亮或变是如果靶子刺激延缓约300ms后出现,则易化作用会被某种抑制作用所取代,此时,被试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子刺激的反Posner与Cohen将这种抑制作用称为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简称IO,认为它减少了注意返回原来位置的可能性,有利于对新位置的搜索,提高了注意选择的效率,具有适应意义。返回抑制的实验研究一般采用线索-靶子模式:在屏幕中央并排出现三个大小相同的小方框,让被试注视中间小框;然后,迅速加亮或涂黑一个外侧小框(外源性线索,或在注视点处呈现一个指向左侧或右侧小框的箭头(内源性线索测量被试对出现在外侧线索化小框或非线索化小框的靶子的反应时。二者比较,若前者多于后者,则为返回抑制;若前者少于后者,则为易化。现在的研究主要针对注意抑制说。有少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注意状况可影响返回抑制。Maylor发现,当从线索呈现直至靶子刺激反应的整个过程伴以分心作业,与无分心作业的条件相比,若分心作业较简单,则返回抑制值不变或减少;若分心作业较复杂,则返回抑制消失。这些实验结果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但它们表明注意对返回抑制还是有作用的。四、脑损伤病人的注意缺陷1说,他们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觉得自己的作业有多奇怪)视觉注意的三个成分:Posner和Cohen(1984)是:(12、视觉忽视究竟是基于空间的还是基于客体的?Driver和Halligan设计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在这项实验中,环境空间和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互相对立。其逻辑是,向视觉忽视病人呈现一幅图,图上画有两个无意义图形,如果环境轴和客体轴相同,那么,就不可能确定病人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忽视,究竟是应该用环境轴来解释,还是应该用客体轴来解释。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任务,要求病人判断两个无意义图形是否相同。当环境轴和客体轴相同时,如果一个图形包含有关关键差别的那部分刚好处于被忽Driver和Halligan因此客体的关键部分跨环境轴,从被忽视的空间移到非忽视空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视觉忽视是基于空间的,那么,病人将作出正确的判断,即认为两个图形不同。如果视觉忽视是基于客体的,那么,病人将作出错误的判断,即认为两个图形相同。结果显示,当画有无意义的纸旋转之后,病人仍然认为两个图形相同。这说明病人忽视的是客体Driver和Halligan的实验非常清楚地证明,视觉忽视可以是客体主轴的一侧,而不简单是那个客体所占据的空间的一侧。3NGHillis,MordkoffCaramazza人NG,在临摹、划线、阅读、书写和其它视觉任务上,表现出严重的右半空间忽视。改变或调整NG期待空间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在特定位置上所呈现的刺激被忽视一侧(右侧)的目标觉察成绩。刺激为视觉呈现200毫秒的圆环这些圆环或者左边有缺口,或者右边有缺口。NG的任务是判断圆环上是否有缺口。如果认为有,就按一下空格键,如果认为没有,不按任何键。通过在在不同位置上呈现圆环,来改变注意窗口大小。结果发现,当圆环总是出现在屏幕中心,的漏报率为94%。然而,当圆环随机地出现在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时,对出现在屏幕中心的漏报率下降到46%,而出现在屏幕右侧且缺口在右边的圆环,漏报率为88%。显然,同样是出现在屏幕中心缺口在右边的圆环,在不同条件下,漏报率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上随机地呈现圆环,使得右半空间忽视病人NG的漏报率大大下降。这说明NG的大小。通过变化刺激(圆环)大小改变注意窗口的大小。所有的圆环都呈现在屏幕中心。结果发现,当只出现小圆环NG的漏报率为92%NG的漏报率下降到60%。显然,出现的大圆环放大了NG上述两项实验说明:⑴半空间忽视并不损伤病人调整注意窗口大小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注意损伤的性质作一些限制;⑵非优势顶叶损伤,能导致半空间忽视这种注意缺陷的梯度变化。注意窗口的中心,忽视现象最轻,脑损伤对侧Hillis第五章记忆一、记忆模型(四个记忆模型)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多重存储模型:第一次系统地说明了记忆系统的结构和记忆的过程。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义特性编码。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征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或意义特征编码。和转化。2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这两种任务相应的两种效应,一个叫做产生效应,一个叫做自我参照效应。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能否用到自己身上。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自我参照效应完全可以用到广告设计中。而且同语义任务、物理属性任务相比产生了最好的回忆。3、Tulving模型Tulving的记忆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Tulving发表过一篇题为“情节和语义记忆”的论文。Tulving最初的模型,只是区分了两种记忆,即情节和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后来他又加进了程序性记忆。他也强调短时记忆构成了一个分开的记忆系统。Tulving(1972)相关。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情节和语义记忆集中在事实信息上。角度看,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老年痴呆受损顺序:情节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4、平行分布加工途径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之间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外显记忆任务要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象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这样的传统记忆测验,都属于外显记内隐记忆任务:内隐记忆作务是无意识回忆。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是要求人们完成一种得”或“回忆”这样的字样。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括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偏爱的那一个、词汇判断和知觉辩认。回忆,而是通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的促进作用,表达出来2、纯粹暴光效应(名词,重点爱效应。因为在实际的测验期间并没有提及先前的学习情节,所以,纯粹暴露效应,在性质上,属于内隐记忆任务。日常记忆研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记忆有多精确。作用。也就是说,有意识记忆组织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而无意识记忆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4在所目击的事件发生之后接受了误导性的信息时,当人们对从未发生的事件产生虚假记忆时,记忆的不精确性都会出现。过的新材料的干扰,人们回忆旧材料有困难。倒摄抑制也会导致目击者不精确的记忆。5、Loftus等人的幻灯片实验是如何做的?能说明什么问题?(误导性信息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幻灯片。一辆跑车在一个交叉路口停下来,然后转弯,撞上一个行人。一半被试所看的20分钟~被试回答一些关于交通事故的细节问题。一个关键问题,或者包含于幻灯片中细节一致的信息,或者包含不一致的信息,或者不提及这种细节。回答完问题后,被试看到两张幻灯片,一张上面有允许其他车辆先行的标志,另一张上面有停车标志。被试的任务是选出他们先前看过的幻灯片。结果发现,同接受一致和中性两种信息的被试相比,接受了不一致信息的被试,再认的准确率要低。这说明,事后的误导性信息,会导致不精确的记忆。6、前瞻记忆前瞻记忆(prospectivememory)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1]。例如,要记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几张邮票或一小时后给朋友打个电话等等,前瞻记忆是相对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memory长时记忆。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过的事件或行为的记忆,如关于早饭吃过什么或昨天看过的演出有哪些节目的记忆,这是传统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记忆任务的一种,没有独立出来成为和回溯记忆互补的一个记忆研究领域。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Ebbinghaus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2],在这种时代精神的召唤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前瞻并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中都能看到对前瞻记忆日益浓7Hertfordshire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将就此出版一个特刊,这些都显示前瞻记忆的重要性已获得广泛认同,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有很大不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瞻记忆任务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自发启动先前意向(intention分而记得回溯成分,也可以相反。其次两者的储存不同,对于同样的记忆内容,如遇到某一单词就按某一反应键,作为前瞻记忆任务比回溯记忆任务处于更高的激活水平,更容易记忆和提取。实验研究也显示对于正常被试两者的测验由于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之间存在的差异,前瞻记忆在研究方法上与回溯记忆有所不同。早期有关前瞻记忆的研究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不同于传统的记忆实验法,而是要求被试完成问卷,或在需要交回的问卷某处写上日期和时(Meacham&Leiman,1975/1982),让孩子们把冰鞋带到学校;对电影协会考察将要看到的电影的名字等等。这些方法都不能严格控制和评估被试使用记忆策略,也不能控制被试虽然记得某个要执行的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履行等问题;因此在方法上是有缺陷的。八十年代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许多尝试,但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范式。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3],具体操作如下:实验开始时告诉被试短时记忆(回溯记忆)前瞻记忆任务,即在完成一系列短时记忆任务时若碰到某个特定的单词(靶事件)就按下反应键;短时记忆任务开始执行前要求被试先完成一些干扰任务,以避免前瞻记忆任务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并产生一定程度的遗忘;然后才执行嵌有规定靶词的短时记忆任务;最后根据按下反应键的正确率评估前瞻记忆任务的执行情况。其后的实验研究大都采用这种范式,不同的只是前瞻记忆任务、干扰任务、靶事件及所嵌入的回溯记忆任务的形式与内容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作了相应的变化。如前瞻记忆任务可能是简单地写一个词或作一个记号,也可能是完成某一动作;干扰任务采用喜爱程度评估或面孔再认等;靶事件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符号甚至一个特定的间隔和顺序;回溯记忆任务则可能是阅(event-based)的前瞻记忆任务,即有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意向的任务;对基于时间(time-based程没有外部线索引导而需要自己启动,则较难操作,现场情景摸拟法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影响前瞻记忆的几个因素要内容。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前瞻记忆能否顺利进行常取决于合适的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老年人)外部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但提示物并不总是会起作用,有效的提示物应能加强或激活靶事件和意向之间的联系(Guynn,McDaniel,Einstein,1995Ellis等(1999)的研究显示前瞻记忆的表现可能和情境的特点、靶词的特征及两[4]。年龄因素在前瞻记忆中的作用(self-initiated)的提取过程。但Einstein和McDaniel(1990)的经典实验表明,年龄对回溯记忆任务有较大影响,却并不降低前瞻记忆测验的表现,这可能是由于实验采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有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形成的意向,如果采用[3们的元记忆水平较低,即使认识到提示物会帮助他们记住前瞻记忆任务,也常常找不到有效的提示物(Krentzer,Leonard,Flavell,1975)。其他因素对前瞻记忆的影响[5]。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之间的时间长短会影响前瞻记忆表现,中间是否插入其它任务也会产生影响。人格和前瞻记忆能力也有关,Searleman和Gaydusek(1989)发现A型人格(个性中有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及持完美主义观点等)A显然比不重要的更容易被记住和执行。(4)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70才表现出较强的联系。一般认为,前瞻记忆中的回溯记忆成分相对较少,也就是说记住执行未来的行动需要很少的回溯记忆能力。当假设实现前瞻记忆需要除回溯记忆之外的大量其它过程,而所需的回溯记忆资源只要稍高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阈限,那么正常被试的前瞻记忆任务所测的将主要是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的不同过程。前瞻记忆损伤,回溯记忆可以正常Shallice和Burgess(1991)报告了3个额叶损伤的患者,他们在传统的测验中没有明显的执行困难和回溯记忆能力的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却都表现出没有自发组织性,进一步的前瞻记忆测验表现同样很差。困难在于不能形成恰当的题(至少在复杂情境中)并不必然是由回溯记忆引起。回溯记忆受损对前瞻记忆的影响Burgess和Taylor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关系很小或没有关系,而回溯记忆损伤的经典遗忘综合症患者中,两者相关较为显著。[6]。(5)前瞻记忆的认知加工机制探讨熟悉-提取机制[7],这提示可以借鉴再认的熟悉-提取机制理解前瞻记忆过程。再认包括熟悉和提取两个过程,熟悉过程可以提醒想起有某事要做,较高的熟悉值产生一个直接提取关于项目意义的信息,较低的熟悉值将被拒绝对该项目的搜索,处于两者之间的值将启动恢复项目信息的提取过程(Einstein&McDaniel,1993)。这个机制可以解释高频和低频靶词对前瞻记忆任务的不同影响,多次呈现一个词可以增(baseline(Burkes,1994)。绩一样,但这些效应仅限于再认中的回忆判断,而对知道判断(自动的熟悉性判断)要和提取成分相联系,所以这些效应在前瞻记忆中的运作机制还难以评估。自动激活机制-行动联系的激活将非常有限,但只要接收到的刺激足以克服以前形成的其它联结的激活,就可以实现对先前意向的提取[8形成的联结较少,靶事件更容易产生成功的激活。此外,激活扩散机制还可解释影响前瞻记忆表现的许多情况,如靶项非常醒目或特殊,保持时间较短,以及分散注意等等,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机制。(6)总结经过20们普遍认为前瞻记忆和元记忆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其中的关联机制到底如何尚不清楚。究的新的亮点。7、错误记忆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1959年Deese(false1995年,RodigerMcDermot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错误记忆研究范型集中联想程序范型Rodiger和McDermott(1997)[1]复制并扩展了Deese的成果,形成了Deese-Rodiger-McDermott(简称DRM)研究范型,这是一种集中联想程序范型,学习阶段呈现的词表具有集中在未曾呈现的关键诱饵(critical随后被试接受由学习词、关键诱饵、无关的未学习词组成的再认测验。对于学习词,研究者能观察到较高的正确再认率;对于未学的关键诱饵,也能观察到较高的错误再认率。类别联想程序范型还有一种类别联想程序的范型,学习阶段的词表是分属不同类别的名词范例。例如,词表上属于“阅读材料”这个类别的范例是“小册子、喜剧书、期刊、杂志加(WickenHirshman,200。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忆的神经过程研究等等。被试变量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1996Norman和Schacter(1997)[2]报告说老年人(68岁)比年轻人(19岁)更容易产生错误再认效果。在Brainerd(1995b)用类别联想引发的错误记忆研究中,考察了儿童被试,发现小孩子表现出对未学过的类别名称的Brainerd和Reyna(1996)[3]发现幼儿园小朋友与三年级小学生相比,对于类别名称(Brainer1995。学习和测验等方法学变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McDermott(1996)[4]发现学习词表的随机呈现比分组呈现所产生的错误记忆少,但这两种呈现方式都产生了错误记忆。Read(1996)让被试记住词序或者在学习期间详尽地复述,他发现集中于记词序的被试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最Robinson和Rodiger(1997习次数的提高而提高。Payne等人(1996)变化学习和测验之间的保持间隔,发现经过24小时的间隔后,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并没有降低。Reyna(1996立即测验中是作为分心物出现的,那么间歇测试中在这些词上就会出现错误记忆。Tussing和Greene(1999)[5]发现在学习阶段增加类别成员的数量会导致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同时提高。意识过程或自动化过程对错误记忆的影响Gallo等人(1997)操作了学习时的指导语来判断是否对这种效果的预知可以减少错误再认。Gallo减少了错误记忆效果,但是仍然产生了无数的错误再认。McDermott和Rodiger(1998)确认了这个发现,并假设错误再认只在“一个小的限度内”服从意识控制。Seamo(1998)[6220/词)和注意条件(完全或分散注意有些被试甚至在不能再认出学习时呈现过的特定的词时,也描述了对未学习过的集中联想的错误记忆效果。在Seamon等人(2000)[7]的一个用类别联想程序所做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些研究的一个解释是,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受到自动化的、无意识过程的强大影响。对图片刺激材料的错误记忆研究(物体的素描画)再认,图片编码条件与词语编码条件相比错误再认更少。Schacter等人(1999)用年轻人和老年人为被试报告了类似的发现,他们假设图片编码比词语编码可以产生更有区别性的呈现,因而导致较少的错误再认。用图片刺激也描述过类别联想的错误记忆效果。(铁锤,锯以及其它工具个的未学过的物体,但再认出那些从未呈现过的工具的名称,表现出对类别范例的错误再认效果。Koustaal和Schacter(1997)给年轻人和老人呈现分别取自小、中、大类别的图片范例以及无关图片。例如,一个3的图片范例产生的错误再认随学习阶段类别范例数量而提高,老年人的错误记忆效果比年轻人高。Hintzman(1998大的错误记忆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可以通过不同被试的变量和各种学习或测验操作而减弱或提高。对错误记忆的信号检测论分析一些研究增加了进行信号检测分析的条件。信号检测分析需要对每个项目类型所作的“旧”的反应率,无论它曾经出现过还是没有出现过(击中和误报。在DRM范型的三种项目类型中(关键诱饵无关的项目,和关键诱饵有关的项目曾经出现过。Miller和Wolford(1999)[9]认为错误记忆的证据可能反映了被试的反应标准的转换,因为他们的实验显示出在分d上的较大的差异。尽管这个实验的证据和标准转换思想相一致,但这决不是最后的结论。因为如果被试的标准保持不变,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但词表的呈现会产生一个在分布上的变和Wolford对错误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错误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发现,正确再认和错误再认可能具有类似的神经基础,因为二者发生时均伴随着类似大Schacter等人(1996)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扫描技术)进行的实验发现,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和对学习词的正确再认均与在左颞叶区增加的血流量相关,这个区域和先前的情节记忆相关。在Schacter等人(1997(fMRIMiller成分(与种种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结果发现,正确再认和错误再认没有差别。Johnson(1997ERPERP成分,但仍发现正确再认和错误再认的生理电极反应因此Norman(1997)认为与错误再认相比,被试在正确再认中能报告更多的感觉细节可能与此相关。理论模型(IAR(FTT等理论假设。内隐激活反应假设Underwood的内隐激活反应假设(ImplicitAssociativeResponseHypothesis,简称IAR,1965)认为学习具有语义相关的词表时,通过对这些词的语义联想激活了最高语义相关词(关键诱饵)的表征,因此会错误再认关键诱饵。Underwood并未明确激活过程的本质,它或者是自动化的、无意识激活;或者是有意识激活,呈现相关项目时被试想到了特定的诱饵。该假设中的无意识激活过程能解释一些实验结果。例如,Gallo等人(1997)Roediger和McDermott(1998那么被警告的被试应该更好地控制反应,而不会错误再认关键诱饵。Seamon等人(1998)发现对列表项目的再认偶然发生时也能观察到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这也与自动化的、无意识的激活相符。当对列表项目的正确记忆很少或根本没有时,也能再认关键诱饵(Read,1996;Robinson&Roediger,1997),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在学习阶段看到具有语义相关的词表后产生无意识联想反应,导致了重复激活,从而能够自动化地强化关键诱饵的表征。这就是进一步提出的内隐重复激活过程假设。Seamon等人(1998)认为在学习阶段短暂呈现词表项目但此假设不能解释在正确和错误再认上保持间隔的不同效果。Payne等人(1996)发现,经过24表项目的正确再认增加了,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却没有增加。模糊痕迹理论BrainerdReyna提出了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FTT,1995)[11(verbatim)表征,代表物理刺激的表面细节,用要点(gist)表征,代表刺激的意义,认为对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更大程度上是由字面在类别联想程序中,要点表征不明显,作为一个词表的主题,要点表征可能是个抽象的类别名称(例如,四脚动物,它统一了所有类别范例(例如,猫、马、牛、狮。Greene(1999阶段增加类别成员的数量会导致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同时提高。Seamon等人(2000)认为预先向被试提出错误记忆的警告,可能会减少被试对关键诱饵的字面表征和要点表征进行区分所作的努力,所以会减少错误记忆;在学习期间减少刺激呈现时间,会使字面表征强度比要点表征强度衰弱,因此引起错误记忆效果减小。在Brainerd等人(2001)[12]的实验中,FTT理论和IAR假设都能为突出的错误再认效果提供解释,但他们的实验为FTT理论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例证。源检测框架Johnson等人提出了源检测框架(Source-MonitoringFramework,简称SMF,1993)[13],认为诸如知觉细节、认知操作和语义的、时间的、空间的、以及感情方面的细节等特征,都在经历一个事件时储存在记忆中,源判断的依据就是上述这些特征在数量上的平均差别。例如,如果知觉的细节很丰富、生动,那么这个事件就可能被经历而不仅仅是想象。相反,如果知觉的细节匮乏,但具有与想象一致的认知操作,那么就可以通过推论得出这个事件没有真正发生。Budson等人(2002)[14]发现图片信息能够降低健康老年人的错误再认,提升早老性痴呆(AD)此理论分析,可能在编码期间看到图片,AD病人通过促进内隐联想反应从而鼓励了源检测错误;健康老年人却使用图片信息帮助其在学过的项目和内隐联想反应之间进行辨别。源判断包括使用可获得的激活信息的决策过程,来源之间的相似性会导致更多的源检测错误。Henkel等人(1998)的实验支持了这个观点,实验发现当想象的项目和实际感知过的项目有相似特征时,与没有相似性的条件相比,被试都倾向于报告说他们感知到了想象的项目。这一框架用记忆信息的具体程度(模糊和生动)来区分回忆的熟悉性。源判断过程在熟悉性的从模糊感到生动感Qin(2001)[15]ROC曲线。但该理论对有些实验结果却无法解释。例如,Hicks和Marsh(1999)预期既然源检测决策过程倾向于让人集中精力去小结讨仍然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第六章 一般知识组织一、语义记忆组织的模型1一些特征包括有毛、不喜欢水、有四条腿、喵喵叫、有尾巴、能捉老鼠等。定义特征是指那些必要的特征;特点特征是指那些仅仅是描述性的、并不必要的特征。畴的概念,在特征上具有高相似性。然而,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核证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该效应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2、原型途径观点、特点:①按照Rosch(1973)的理论,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按照原型途径,人们通过把一个特定的项目同原型进行比较,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某一个范畴。是最有代表性的或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另一端是离原型最远的成员。原型途径既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其它分支。人们使用原型来组织人格概念,如“性格外向的“攻击型冲动型儿童②简述原型特点。⑴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⑵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么,被试对目标项目的反应快。⑷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⑸原型具有相似家族范畴的普遍属性。3相叫做下位范畴,如“扶手椅4、基本范畴具有特殊的地位:⑴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当人们想表达一个概念时,基本范畴已经足够了;⑵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⑶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二、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经典实验)研究了四名曾经患单纯疱疹性脑炎的病人。结果发现,同无生命物体相比,这些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例如,病人JBR482个,但正确地描述和命名了48个无生命物体中的45种现象称范畴特异性损伤。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第一种观点认为,语义知识按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来组织。造成存储在该脑区的特定范畴的知识,出现选择性的缺陷。关系。有重要的区别。同人造物体相比,动物、水果和蔬菜,有着更惊人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因此,这些物体的识别,使得成员和成员之间难以区分。按照这种观点,脑损伤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生命物体范畴的特异性损伤现象,可以用结构描述系统障碍来解释。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地认为,没有必要假设两个分开的语义记忆系统,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完全能够解释脑损伤病人身上所出现的范畴特异性损伤。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特征途径。最简单的特征途径认为,语义知识按照不同的感觉运动通道来组织。按照这种途径,特定语义特征对知识获得和描述来说,具有不同的权重。对有生命物体知识获得或有生命物体识别来说,同功然而,对人造物体来说,情况刚好相反。换句话说,同知觉特征相比,功能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人造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功能特征。三、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义联想;根据描述命名;特征核证;语义相似判断。四、痴呆与语义记忆损伤:病人对260分布特征网络来解释。一些基于分布式神经网络原则的解释,也强调了两种范畴之间,在知识的不同成分间相互关联的程序和模式上的区别。在这种网络中,语义特征是表征的基本单元,而特征退化是SD第七章 表象心理表象的特点:在许多方面,心理表象和真实物体的知觉非常相似。例如,我们对大象的心理表象比我们对兔子的心理表象要大。底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储,还是以更抽象的语言的形式存储。按照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储的观点,表象是只觉的“近亲”点,表象是语言的近亲。一、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ShepardCooper和ShepardR-36060?。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36060120180240300Cooper和Shepard0?向180?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向360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地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向360?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因此,倾斜角度为300?的刺激,同倾斜240?的刺激相比,作出正确判断的潜伏和Shepard的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Georgopoulos他们训练每个猴子按垂直的、逆时针的方向将一个把柄移动到作为参照点的目标灯光处。这意味着,无论目标灯光出现在什么地方,猴子都应该以目标灯光为参照点,垂直地、逆时针地旋转把柄。研究者记录了猴子旋转把柄期间的皮层活动。后来,把柄并不出现,但目标灯光同样出现在各个位置,猴子皮层的活动仍然被研究者记录下来。实验结果显示,同移动把柄相比,当把柄并不出现时,反应的皮层细胞相同。这一方面证实了猴子的心理旋转,另一方面则说明,心理上的旋转与实际的旋转把柄,有着相同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了视觉皮层损伤的个体。在这些病人中,许多病人不能产生表象。心理表象的创造性的工作以及其它方面的贡献,Shepard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二、认知地图1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2.认知地图和距离:楼和生物楼属于同一个语义范畴,即“大学校园建筑Hirtle和Mascolo其中既包括一些与城镇政府相联系的标志,如法院、警察局、城镇礼堂,也包括一些与消遣娱乐相联系的标志,如公园、高尔夫球场、海滩。在这项研究中,被试也是首先学习地图上的各个位置。然后拿走地图,让被试估计每对标志之间的距离。不发生这种转移。例如,法院并未被移动得靠近公园。3、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该模型强调,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Tversky105Franklin和Tversky要求被试在阅读完每个描述之后,想象自己正面对着不同的物体。然后,他们要求被试确定,每个不同方Franklin和Tversky结果发现,人们对哪个物体在上边和下边,回答得很快。而对哪个物体在前边和后边,判断得要慢一些。至于对Franklin和Tversky试都报告说,当阅读那些描述材料时,他们构建了空间环境的表象。前面的物体或与前面的物体发生作用,更容易一些。此外,前部和后部是不对称的,这使得我们容易区分前和后。己不犯错误。因此,左右判断要花更长的时间。第八章语言一、概念1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2、语言的脑损伤病人研究:许多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BrocaWernickeBrocaWernickeBroca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WernickeWernicke失语的主要特点是理解言语受到损伤。3、Petersen的实验:Petersen和他的同事们使用PET扫描技术,对人完成语言任务时大脑的活动,作了分析。任务所产生的血流模式。因此,这种技术能够识别与每个语言成分相联系的大脑活动。通过血流模式的相减的方法发现:⑴当人们被动地看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枕皮层;⑵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最活跃的区域是颞皮层;⑶说出词这种任务激活了顶皮层的运动区;⑷意义产生(想出一个有关的动词)任务激活了额皮层和颞皮层的后部。二、简述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过程显然是间接的,因为按照这种假设,我们必须经过把视觉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这样的中介环节。间接达到。换句话说,我们的阅读过程可以是灵活的。视觉词汇识别的有关证据:这些病人不能读出简单的无意义的词,也不能判断哪些视觉呈现的词之间互相押韵。这些病人不能使用把视觉词转化为声音这样的中介环节。能够看印刷词,然后识它的意义。即使是没有转化为声音或言语码。三、简述词汇歧义消解的主要理论四种典型的模型:多重通达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重排序通达模型和整合模型。作用,进而选择合适的意义。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⑶重排序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可供选择的意义按相对频率高低顺次激活,语境信息通过提高合适意义的激活程次要意义的激活水平将得到提高,但主要意义的激活水平仍然足够高,因此会造成主要与次要两种不同意义之间的竞争。如果语境支持的是均衡歧义词的次要意义,那么,这个额外的提高可能足以克服主要意义相对频率上的优势性。⑷整合模型认为,最初的激活也是有顺序的,但语境仅仅是在后词汇的整合阶段影响词汇加工器的输出,一个意义的成功整合会自动中止任何未完成的通达过程。四、句法歧义消解的理论:在过去的20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实验发现上:即句子的结构暂时有歧义,人们也能立即作出一个特定的分析。第二,人们能够很快地使用详细的词汇信息获得合适的分析花园中径理论框架: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信息才起作用,它们被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第九章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概述:问题的特征每个问题都包含着三个特征:⑴初始状态,它描述了问题开始时的情境;⑵目标状态,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人们达到目标状态;⑶障碍,它描述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使得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迈进有困难。问题解决的步骤:①问题的确定②问题的定义和表征③策略形成④信息组织⑤资源分配⑥监控⑦评估。问题的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确定如何表征问题。二、问题解决的途径1种方法时,人们会尝试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答案。2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策略是手段-目的分析和类推。3、手段-目的策略:态之间的差异上。小人与魔鬼问题及有关研究:Greeno研究了小人与魔鬼问题。他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会停下来计划下几步移动的策略,而不是以一个固定的步调移动小人和魔鬼。特别是第一步移动之前和另外两步关键的移动之前,人们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类推途径:这些有着同样的根本结构和解决办法,但细节不同的问题称作问题同构。我们应该参考过去我们解决过的类似的问题,即所谓的源问题。表面特征:即问题中所使用的特定的客体和术语。结构特征:是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所必须理解的根本核心。三、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⑴专业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许多阶段上,专家同新手到底有怎样的不同?①知识基础,新手和专家在他们的知识基础方面有巨大的区别。②记忆:专家和新手记忆与专业领域有关的信息的能力不同。专家的记忆技能是非常特异的。表征时,强调问题的结构。也就是说,他们把问题分成几个子问题,按照特定的顺序解决问题,专家开始工作之前,规划问题解决步骤的能力更强,专家适用类推途径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时,专家更可能对不同问题之间结构上的相似性作出评价,新手更容易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干扰,因此经常选择不合适的源问题。⑤对初始状态进行精细加工:同新手相比,专家对问题的初始状态考虑得更彻底。时考虑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好地判断问题的难度。他们也能更好地意识到什么时候他们正在犯错误,他们也能更恰当地分配时间。当地运用自上而下加工。相比之下,心理定势代表一种过分的自上而下加工。方式。常规的解决程序,逐渐地解决问题。同,非顿悟问题典型地受益于自上而下加工。可以用来区别顿悟和非顿悟问题。第十章 推理1、条件推理是一种最普遍的演绎推理任务,它描述了“如果„„那么„„”关系。因此,这种推理能够告诉我们条件之间的关系。2、简述四种条件推理情境:前件或后件同肯定或否定相结合,产生下面四种条件推理情境⑴肯定前件。它是指我们假定“如果„„”分句真。这种推理导致正确的结论;⑵肯定后件。它是指我们假定“那么„„”分句真。这种推理导致错误的结论;⑶否定前件。它是指我们假定“如果„„”分句假。否定前件也会导致错误的结论;⑷否定后件。它是指我们假定“那么„„”分句假。这种推理导致正确的结论。条件推理的影响因素:原则仍然适用。此外,当推理问题包括否定前件或否定后件时,工作记忆所承受得压力特别大。们的日常知识干扰逻辑原则,那么,使用具体例子的推理,有时反而变得更困难。推理中的认知策略:⑴信仰偏向效应⑵仅仅构建一个前提模型⑶违法变换⑷证实而不是证伪:当解决实验室中的推理问题时,我们的背景知识经常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平均89%以上的被试使用证实的策略。只有25%的被试选择否定后件这种合适的策略。研究证明,关于合理性的信仰,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方法。⑸不能把知识迁移到新的任务中Wason(1968Wason另一面上有一个数字。这四张卡片上的字母和数字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则,即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的话,那么,WasonWason的选择任务说明了人们在解决推理问题时的证实偏向。人们宁愿尽力志证实一个假设,而不是尽力去证伪。⑵信封邮票任务,说明了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他们向被试呈现四种材料,一种是未封口的信封的背面,一种是封了的信封的背面,另外两种是分别贴有50里拉和40里拉邮票的信封的正面。被试的任务是检查寄信人是否违反了邮政局关于“封了的信封必须加贴50里拉邮票”的规定。要求被试应该翻看哪一个或哪几个信封;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被试翻看了那个封了的信封和那个贴有40里拉邮票的信封。翻看封了的信封,本质上属于肯定前件,而翻看贴有40里拉邮票的信封,本质上属于否定后件。这项实验说明,在“抓住不守法者”这种具体的实际的推理任务中,人们能够自发地应用否定后件这种证伪的推理方法。10个认知经典实验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2、ClarkChase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共有8Clark和Chase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给被试呈现~4+3“KEN+4”F+”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F+”即将F转换为I,KEN4”的正确回答OIR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