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
208工学博士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80520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080521材料计算科学与虚拟工程
08052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23材料摩擦学
080524生物材料学
080525矿物材料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07--2009
制订二级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一、
学科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它以数学、力学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对物质结构、物性和材料本质的研究和了解,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科学等的发展推动了对材料的成分、制备、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类材料具有相似的学科基础、学科内涵、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在微观上需要对具体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在宏观上需要对各类材料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丰富,充实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推动和促进了众多工程学科的进步。
中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领域以及军工新材料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1954年开始办学,1982年首批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1992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一级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所属的3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建立了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科基地面积达400余亩,总资产达3亿余元,一次可容纳400余名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这些雄厚的硬件建设为本学科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平台。
本学科集结了国内最强的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科学研究队伍。粉末冶金学家黄培云院士,料科学家左铁镛院士,材料科学家、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主任黄伯云院士,压力加工专家曾苏民院士,物理冶金学家与相图专家金展鹏院士是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和培养下,一批颇有学术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两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名等,已经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脱颖而出。本学科拥有一支50余人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占48%,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已达70%,师资知识结构包括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
本学科累计完成了50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8项,国家级教学奖2项,省部级奖和其它奖励260余项。其中,《乙种分离膜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高性能飞机用粉末冶金刹车材料的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旋转调谐截变脉冲磁控管》、《一种钨合金的制造方法与设备》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喷射沉积技术与装备》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这些成果为中国的两弹一星、战略导弹、新型战机、核潜艇等重大的国防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黄培云院士建立了粉末冶金压制与烧结理论,发展了粉末冶金材料理论,他的著作《粉末冶金原理》被他人引用692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左铁镛院士主持的连续挤压与装备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七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黄伯云院士主持的总经费为1.5亿的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碳/碳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碳/碳复合材料刹车副制造技术的国家;钟掘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她主持的项目“铝带坯电磁铸轧装备与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提升我国铝加工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展鹏院士长期从事相图计算与相变动力学研究,发展了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他提出的高效研究相图的扩散偶微区成分分析方法被国际材料学界誉为“金氏方法”,其主要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本学科重视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教育。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高新工程、军工预研、军工配套等国家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近三年科研经费达2.1亿余元。
近年来,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点又自主设置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计算材料科学与虚拟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摩擦材料学、生物材料学、矿物材料学6个二级博士点学科。二、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现代试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地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108052201粉末冶金新理论新技术
208052202粉末冶金材料
308050104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408050201有色合金设计
508050202材料的相,相变及材料设计
608050203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
708050204材料腐蚀与防护
808050205有色金属材料
908050206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1008050207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1108050208磁性材料
1208050305钢铁材料
1308052001电子信息材料
1408052203碳基复合材料
1508052301摩擦,减摩与耐磨材料
1608052302硬质合金与超硬材料
1708052401生物医用材料
1808052501矿物材料与应用
1908052101计算材料科学
2008050101材料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
2108050102新型功能材料
2208050103能源材料
2308050105纳米材料与器件
2408050106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2508050301变形体物理学
2608050302材料的损伤,断裂及强韧化
2708050303材料加工与成形新技术,新装备
2808050304材料加工过程模拟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6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分三阶段完成学业。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为20周,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18学分以上,并要求在资格考试前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跨学科和同等学历考取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所考取学科硕士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以上,补修课程计算学分,但不在博士生应修满的规定学分之内。一外非英语者,应将英语作为二外必修。参加《学术研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时间为2年以上,考核合记学分2学分,才准予答辩。参加定期《学术研讨》的次数在20次以上,每学年在二级学院范围内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论文,申请博士论文答辩前,至少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内交本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审核,并记载成绩.
博士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全脱产研究生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培养环节的学分).博士生课程学习应在资格考试前完成.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8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60~70周,总学分在45学分以上,其中博士阶段的学分在16学分以上,硕士生阶段的学分在29学分以上。允许硕博连读生分三阶段完成学业。硕博连读应选修一门二外,参加《学术研讨》、《形势与政策》课为3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分要求
总学分
18
公共学位课
4
公共选修课
学位课学分
9
必修一组
5
限选一组
限选课学分
0
必修二组
限选二组
任选课学分
1
必修三组
限选三组
培养环节学分
8
必修四组
限选四组
补修课学分
0
必修五组
限选五组
学分说明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号与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说明01公共学位课010101102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22秋季
01公共学位课050201101博士生综合英语642秋季
11必选一组080501200材料科学前沿及其研究进展644秋季
11必选一组080501201材料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及技术241.50秋季
40任选080501202计算材料科学322秋季
40任选080501203金属塑性变形与细观力学322秋季
40任选080501204高分子材料科学241.50秋季
40任选080501205表面科学与工程241.50秋季
40任选080501206粉末冶金科学322秋季
40任选080501207凝聚态材料物理基础483秋季
40任选080501208同步辐射材料分析322秋季
40任选050201102日语(二外)1083秋季
40任选050201103德语(二外)1083秋季
40任选050201104俄语(二外)1083秋季
45培养环节000001801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2秋季
45培养环节000001802形势与政策
2秋季
45培养环节000001804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秋季
45培养环节000001805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秋季
45培养环节000001807实践教学
1秋季
45培养环节000001803博士生资格考试
1秋季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博士生应完成50学时的社会实践或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是根据课程讲授课程的部分内容、协助指导硕士生,参加“三下乡”活动(0.5个月以上)等。博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或实践教学工作应按要求进行考核。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博士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研究生要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
课程学习达到要求后,博士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考试包括下述内容:①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②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③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④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⑤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按一级学科统一组织,成立较稳定的考试小组.可安排在第二学期(直博生第四学期)末或第三学期(直博第五学期)初,应提前通知博士生.第二次资格考试仍末通过的博士生应予退学.
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通过资格考试后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一般应在三分之一以上。
博士生的学位选题报告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可在1年内补作。博士生选题报告应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可结合学术报告会进行组织。
学位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选题报告完成时间规定为半年之内完成.
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十、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每年的10月中旬,对进入学位工作的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查与考核.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布置,分科研所(系、教研室、科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由各学科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的《中南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的规定》制定,并写入培养方案.
根据学位分委员会要求,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发表与学位研究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3.0及以上;
②在国外刊物发表与学位研究工作相关的研究性论文2篇以上;
③在EI、SCI源刊发表与学位研究工作相关的研究性论文6篇以上。
十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体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表明博士生已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如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或应用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专门工作的能力.博士生从事学位论文的最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4个月。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
308工学硕士学位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材料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80520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080521材料计算科学与虚拟工程
080522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23材料摩擦学
080524生物材料学
080525矿物材料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07--2009
制订二级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一、
学科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它以数学、力学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以及工程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对物质结构、物性和材料本质的研究和了解,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科学等的发展推动了对材料的成分、制备、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类材料具有相似的学科基础、学科内涵、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在微观上需要对具体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在宏观上需要对各类材料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丰富,充实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推动和促进了众多工程学科的进步。
中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领域以及军工新材料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1954年开始办学,1982年首批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1992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一级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所属的3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建立了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科基地面积达400余亩,总资产达3亿余元,一次可容纳400余名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这些雄厚的硬件建设为本学科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平台。
本学科集结了国内最强的有色金属和粉末冶金科学研究队伍。粉末冶金学家黄培云院士,料科学家左铁镛院士,材料科学家、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主任黄伯云院士,压力加工专家曾苏民院士,物理冶金学家与相图专家金展鹏院士是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和培养下,一批颇有学术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两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名等,已经在各自的研究方向脱颖而出。本学科拥有一支50余人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占48%,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已达70%,师资知识结构包括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
本学科累计完成了50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8项,国家级教学奖2项,省部级奖和其它奖励260余项。其中,《乙种分离膜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高性能飞机用粉末冶金刹车材料的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旋转调谐截变脉冲磁控管》、《一种钨合金的制造方法与设备》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喷射沉积技术与装备》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这些成果为中国的两弹一星、战略导弹、新型战机、核潜艇等重大的国防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黄培云院士建立了粉末冶金压制与烧结理论,发展了粉末冶金材料理论,他的著作《粉末冶金原理》被他人引用692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左铁镛院士主持的连续挤压与装备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七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黄伯云院士主持的总经费为1.5亿的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碳/碳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碳/碳复合材料刹车副制造技术的国家;钟掘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她主持的项目“铝带坯电磁铸轧装备与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提升我国铝加工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展鹏院士长期从事相图计算与相变动力学研究,发展了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他提出的高效研究相图的扩散偶微区成分分析方法被国际材料学界誉为“金氏方法”,其主要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本学科重视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教育。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高新工程、军工预研、军工配套等国家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近三年科研经费达2.1亿余元。
近年来,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点又自主设置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计算材料科学与虚拟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摩擦材料学、生物材料学、矿物材料学6个二级博士点学科。二、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品行优秀,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试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108050101材料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
208050102新型功能材料
308050103能源材料
408050201有色合金设计
508050202材料的相,相变及材料设计
608050203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
708050204材料腐蚀与防护
808050104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908050105纳米材料与器件
1008050106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1108050205有色金属材料
1208050206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1308050207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1408050208磁性材料
1508050301变形体物理学
1608050302材料的损伤,断裂及强韧化
1708050303材料加工与成形新技术,新装备
1808050304材料加工过程模拟
1908052001电子信息材料
2008052201粉末冶金新理论新技术
2108052202粉末冶金材料
2208052203碳基复合材料
2308052101计算材料科学
2408050305钢铁材料
2508052301摩擦,减摩与耐磨材料
2608052302硬质合金与超硬材料
2708052401生物医用材料
2808052501矿物材料与应用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为2.5—5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分两阶段完成学业。硕士生课程学习时间应在40周以上,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34学分以上,学位学分24学分以上。参加《学术研讨》、《形势与政策》课为2年,考核合记学分2学分,才准予答辩。学位硕士生在学期间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在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生应与所在单位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硕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内交本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审核,并记载成绩.
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学分全脱产研究生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培养环节的学分).
跨学科和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生必须补修所考取学科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以上,补修课程计算学分,但不在硕士生应修满的规定学分之内.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分要求
总学分
34
公共学位课
7
公共选修课
学位课学分
17
必修一组
10
限选一组
限选课学分
0
必修二组
限选二组
任选课学分
10
必修三组
限选三组
培养环节学分
7
必修四组
限选四组
补修课学分
0
必修五组
限选五组
学分说明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的专业必修课均在"必修一组"选.学分要求10学分以上。
"高校教师硕士"在"限选一组"内必选一门,"限选二组"内的课程必选
同等学历或外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生专业基础课2~3门.补修课计算学分,但不在规定学分之内。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号与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说明01公共学位课0302111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22秋季春季
01公共学位课050211101硕士生综合英语1283秋季春季
01公共学位课010111101自然辩证法概论322春季
11必选一组070111107数值分析483秋季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11必选一组080511200固态相变322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0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1/2)322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1实用电子显微分析(1/2)322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11必选一组080511200固态相变322秋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203固体物理402.50秋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204材料热力学322秋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205薄膜材料学322秋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0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1/2)322秋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1实用电子显微分析(1/2)322春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3材料形变与断裂的力学基础322春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2粉末冶金基础与新技术322春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80511304新型材料设计及其热力学与动力学322秋季材料学11必选一组070111107数值分析483秋季春季材料加工工程11必选一组080511206现代塑性变形物理学322秋季材料加工工程11必选一组080511207现代材料加工力学322秋季材料加工工程11必选一组080511208有限元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11必选一组080511209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11必选一组080511210控制变形理论与应用322秋季材料加工工程11必选一组080511445结构化学322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11必选一组080511446材料制备化学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21限选一组040116101教育学原理322春季高校教师硕士21限选一组040216101教育心理学322春季高校教师硕士22限选二组040116102课程与教学论322春季高校教师硕士22限选二组040116103现代教育技术322春季高校教师硕士40任选080511406纳米材料及其应用241.50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2功能材料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3现代晶体学基础与应用322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4晶体缺陷与强度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5材料断口分析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7电工及电子信息材料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8复合材料界面及应用241.50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09高分子化学241.50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10材料电化学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12固体物理专题241.50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413计算材料学241.50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205薄膜材料学322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305合金设计学322春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80511309材料制备新技术241.50秋季材料物理与化学40任选070111107数值分析483秋季春季材料学40任选070111104最优化方法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05合金设计学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06信息功能材料及应用基础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07凝固技术322秋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理论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09材料制备新技术241.50秋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10材料腐蚀与防护241.50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11无机非金属科学基础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32金属和合金的强化原理241.50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15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322秋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16玻璃非晶态241.50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17先进复合材料241.50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18高性能钢铁材料241.50秋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19力学冶金322秋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20生物材料学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21炭/炭复合材料基础与应用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22粉体增塑成形基础与技术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24粉末冶金功能材料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25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应用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43功能高分子材料322春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444粉体科学导论322秋季材料学40任选080511312计算机图形学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3材料加工过程物理模拟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4材料动态行为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6模具CAD/CAM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5材料加工新技术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7金属半固态成形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8材料表面技术与改性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19材料强韧化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0材料的损伤与断裂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1压力加工过程与装备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2晶体塑性变形的计算理论与方法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3材料传热理论与模拟241.50春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4应力波理论与应用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5材料宏/微织构的表征与测试技术241.50秋季材料加工工程40任选080511326钢铁材料制备新技术与理论241.50秋季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创新和创业领导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热点透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基础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卫生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2025年山东济宁汶上县公立医院校园招聘18人(山西中医药大学站)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外科学(含外科手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保护技能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智能信息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三角函数和弦与曲式结构
- 中药的煎法及注意事项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2 Array
- 20以内分成表算式x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9 Sorting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 车辙防治指导意见(确定稿)
- 一个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门诊特殊病种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