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设计说明_第1页
基坑开挖设计说明_第2页
基坑开挖设计说明_第3页
基坑开挖设计说明_第4页
基坑开挖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XXX开挖工程施工图说明一、工程位置及工程概况从XX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可知,待建的XX路是XX路网“五纵”之一,分别与“十横”的北江路和xx大道相接,是xx路网的“骨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xx路定位为生活性主十道,承担重大交通量,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xx路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xx路网的结构功能。因此,在进行xx路的设计时,应把路承受交通能力及对xx路网的建设放在首位,同时结合人文因素,处处体现人性化要求。把xx路的建设与环境结合起来,充分加入环保理念,让人工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增加道路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XX路建设完成后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并非简单的工具。XX路的周边地带基本为农田、鱼塘和山地,本工程属于XX路污水提升泵站的开挖工程。XX路共设置两个污水提升泵站,其中K2+030处采用打开挖。本设计主要根据“K2+300泵房一JK1”孔和“K2+300泵房一JK2”孔地质资料进行开挖设计。二、技术标准、规范1、技术标准:基坑使用期限:6个月基坑安全等级:二级,重要系数为1.02、设计采用规范《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7)其他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三、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的地理位置位于XX市XX区,地表多以农田、山地、洼地、沟涌、乡村道路、村落为主,大部分地段的地貌单元以北江南岸一级〜二级冲积阶地为主中间两处为低矮山丘,属风化侵蚀残丘谷地及与冲积阶地过渡区。拟建道路大部分地段原始地面高程夜).4〜13.2m之间,其起点段高程约在11.6〜12.9m,终点段高程约在11.20〜15.90m,地势较为平坦;K0+460〜K0+640段、K1+660〜K2+000段为低矮山丘,地面高程分别为12.0〜29.3m和标高13.0〜27.2m,地形起伏和地势高差较大。2、气候特征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XJTJ003-86),拟建道路所处区域属于F6区,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xx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换地带,气候变化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十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显著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色。XX市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润湿温和,无霜期长。冬季虽有低温,但时间短暂,寒潮过后,很快回暖。夏季虽热,但少酷暑。年平均气®.rc;全年月平均气温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8.0°C;全年月平均气温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12.7°Coxx市春夏季多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638毫米,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413毫米,最小降雨量为1200毫米,雨季一般在3月份开始,结束期在10月份,雨季长达半年之久,其中5〜8月雨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年蒸发量在1400〜1600毫米,潮湿系数大于1。xx市春季至初秋盛吹南、东南风,秋季全冬末盛吹东北、偏东风,风向转换期在4月份和9月份。强热带气旋年平均1〜2次,风力一般6〜9级,登陆风速可达33〜38m/s,并常伴随有暴雨。本道路沿线大部分地段的地势较为低洼,台风、强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性暴雨最具破坏性,常引发洪涝灾害,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四、区域地质特征根据广东省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区位于三水断陷盘地之北端,华南准地台湘桂赣粤褶皱带中的粤中坳褶皱束之东端,地史上历经了加里东构造、华力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等多次构造旋回发育阶段,其中以燕山运动最为强烈,对区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影响较为深远。受上述多个大地构造运动旋回的作用,区域上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有XX〜高要“S"形褶皱(本区域为xx向斜)、恩平〜新丰深断裂、吴川〜四会深断裂和高要〜惠来、佛冈〜丰良深断裂等。在本场区及其附近,区域性的深大断裂构造并不发育,主要受XX〜高要“S"形褶皱(XX向斜)构造作用的影响。在本场区及其附近的基岩岩性以中生代白垩系三水组砂砾岩为主,下伏为下石炭系(C])灰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场区地处不整合接触带附近。五、地震效应建设场区属XX市XX区辖区,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国家质量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资料,本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o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道路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标准设防类),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路基而言,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砂土液化影响。在本次勘察深度内,道路沿线的第四系土层厚度普遍较大,软弱土层局部地段有分布,且沿线大部分地段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排水条件不良,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2.1.1条,综合判断沿线路基对道路工程为不利地段。经计算,拟建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约为114.86-290.67m/s,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se规范》(GB50011-2001)第4.1节的规定,道路沿线场地土的类型为软弱〜中硬土;按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综合判定本场区的场地类别为II类。六、路基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1、不良地质根据勘察钻孔揭露显示,道路沿线内未揭露到断裂、岩溶土洞、滑坡、危岩、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揭露到软土、液化砂土等对建筑地基和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层和有毒物质及有毒气体。据钻孔揭露,道路沿线局部地段有分布的中粗砂和中砂,均呈饱和状态,其中中粗砂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沉积地层,呈松散〜稍密状,初步判定具液化态势,但对路基而言,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砂土液化影响。2、特殊性岩土⑴、填土道路沿线范围内揭露的填筑土层以素填土为主就位于线路起点及终点段的厚度较大,为多年填土,经压实,呈稍密状,但土体均匀性差,承载力低,压缩性高。(2)、软土道路沿线内局部有揭露的软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呈流塑状,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灵敏度高、压缩变形大,固结周期长的特性,其承载力极低,工程性能极差,在震动力作用下,也极易产生流泥、触变、蠕变及震陷,对基坑的影响较大。⑶、残积土场地内局部分布的残积粉质粘土,由下伏砂砾岩或粉砂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具浸水易软化的特征,在施工中极易受水浸泡变软,影响其承载力和工程性能,不利于路堑边坡的稳定。(4)、风化岩石场区范围内揭露的基岩为中生代白垩系三水组砂砾岩,其强风化岩为特殊性岩土,受风化营力作用强烈,岩体结构强度很低,工程性能类似坚硬状的残积土,具水稳性差的特性,在施工中极易受水浸泡变软,影响其承载力和工程性能,不利于路堑边坡的稳定。3、地表水道路沿线及其附近小径流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沟涌、排灌渠等,地表水系较为丰富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受季节影响明显。4、地下水按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的不同特点,线路区以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其中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贮存于第四系砂土层中沿线路基中,局部地段有分布中砂层的贮水性好,具强的透水性,是第四系孔隙潜水的主要含水层,为本道路沿线路基的强透水层。而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节理裂隙中,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厚度很不稳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性质(包括裂隙的闭合程度、形式、规模、充填物质,以及裂隙的组合形式、密度等)在天然状态下,基岩裂隙水具一定的承压性,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周边地表水体以侧向径流补给、向下渗透方式为主,少数为越流补给。由于地势相对较低,地下水位也普遍埋深较浅,勘察期间,实测各钻孔的混合后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0.00〜8.10m,高程为9.10〜20.50m,地下水位主要受地表水系和大气降水的渗透影响。沿线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及枯水期时向沟涌等低洼地段排泄七、基坑支护设计1、支护结构设计原则根据基坑的规模和周边构筑物情况,本工程基坑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o主体结构基坑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使用期限为6个月。基坑工程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1.3,抗倾覆安全系数大于1.2、抗隆起验算大于1.2、管涌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1.5。支护开挖的尺寸应满足结构边界的要求,并适当预留富裕量,以满足施工误差、测量误差、支护结构变形等要求。针对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2、开挖设计内容根据土质设置开挖边坡的高度和坡度,开挖平台等基坑参数。土质边沟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护坡。3、基坑排水基坑水采用边沟收集后,统一用水泵抽到基坑外。八、施工工艺和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时应分段、分层开挖,基坑顶3ni范围内严禁堆载。基坑开挖应自上而下地进行,严禁超挖,严禁大锅底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地下管线和周边构筑物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期间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平整基坑、疏十基坑内积水,然后铺设垫层,浇筑底板。整个施工期间应注意做好基坑内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挖土的顺序及周围堆土位置安排,应米取措施防止扰动基底原状。在挖土、支撑和拆撑过程中,由专人作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立即查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方能继续开挖施工。(8)支护结构与结构净距的空间内采用中粗砂,中粗砂压实度要求大于93%.放坡开挖工序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喷射混凝土至设计标高;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处理;施工平台。喷射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区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喷射时,喷头应尽量与受喷面垂直,距离宜为0.6〜1.2m;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十斑及滑移流淌现象;必须等上一级喷射混凝土面层达设计强度70%后,方可开挖下一级放坡。九、基坑监测本基坑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施工必须按该“技术规定"要求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的系统工程,施工应遵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规定,确保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基坑检测必须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1、监控目的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等目的。2、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精度要求及测点布置,详见如下。本基坑工程中,主要监测项目如下:(1)基坑顶面的沉降量和水平位移(2)地面沉降;(3)地下水位;(4)周边建筑物;

序号监测项目基坑类判三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l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以)控制值1边坡顶部水平位移700.8%15〜202边坡顶部竖向位移700.8%8~10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608~104坑底隆起(回弹)608~105地下水位10005006建筑物裂缝宽度1.5持续发展7地表裂缝宽度10持续发展注: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以)控制值两者的小值;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天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3、监测频率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7.0.3条确定。表7.0.3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深度W5m5〜10m10〜15m>15m三级开挖深度(m)W51次/2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Id1次/Id1次/Id底板浇巩后时间(d)W71次/2d1次/2d1次/2d1次/2d7〜141次/3d1次/3d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1次/5d1次/5d>281次/10d1次/10d1次/10d1次/10d4、监测周期为基坑开挖开始直到基坑回填完成。5、若遇到下列可能影响周边建筑物或施工安全的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支护结构和已有建筑物采取应急措施;(1)达到基坑监测报警值时应报警,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才能继续施工。达限值时应立即疏散相关人员和启动应急抢险措施。(2)邻近在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已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容许沉降差或建筑物的倾斜速率连续三日大于0.0001H/d(3)水平位移速率连续三天》5mm/d,且均不能收敛,基坑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连续贯通的裂缝,流沙,隆起等)。(4)根据经验判断已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安全的情况。7、当基坑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立即采取疏散相关人员、坡顶削坡,坡脚堆土、堆砂袋、打木桩、增设锚索、腰梁等措施,待应急处理位置后再报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十、巡视检查1、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进行巡视检查。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A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B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C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3、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