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_第1页
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_第2页
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_第3页
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_第4页
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性疲劳与营养恢复第一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一、运动性疲劳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力竭: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能维持运动。第二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运动性疲劳2、特点:(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和输出功率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或同时改变作为指标评定疲劳。第三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二、运动疲劳的特点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疲劳:不同专项的运动项目比赛期+训练期超量代偿过度训练(心率增加、疲惫、情绪不佳)过度训练症候群(OTS)(感染)第四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运动性疲劳的分类1、躯体性疲劳(1)中枢疲劳(2)外周疲劳2、心理性疲劳第五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四、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中枢疲劳是指发生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部位的疲劳。(1)大脑ATP,CP,糖原含量下降。(2)5-羟色胺、支链氨基酸、色氨酸等神经调节因子的浓度发生变化。(3)血氨和中枢疲劳。第六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四·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

大鼠以20m/min的速度跑台运动1~2小时后,血浆总色氨酸浓度无变化,但血浆f-TRP显著升高.与之伴随的是脑内及脑脊液色氨酸浓度升高。运动1后小时恢复至安静值。第七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五、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外周疲劳发生于神经肌肉接点至骨胳肌收缩蛋白,包括神经肌肉接点、肌细胞膜、肌质网、线粒体及收缩蛋白等部位。(能量耗竭、代谢产物堆积)第八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九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1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Ach不足

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Ach不足,会导致运动终极板的去极化过程不出现.致使骨路肌细胞不产生收缩。在以ATP、CP供能为主的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骨路肌疲劳可能与这一机制有关。第十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Ach在接点后膜堆积

Ach在接点后膜堆积,导致后膜持续性去极化的代谢过程障碍。在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性疲劳发生过程中,发现接点部位Ach增多与乳酸堆积同时存在。因此认为,在酸性环境下,因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导致Ach不能迅速水解,致使肌肉缺乏正常的兴奋、舒张交替,造成做功能力下降。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六、促进疲劳消除和体能恢复的特殊营养补剂(一)抗氧化剂补充“自由基”正常生理条件下生成与消除运动时间+强度酶促防御系统:非酶防御机制:

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机体细胞膜结构改变补充抗氧化剂对抗运动中生成的自由基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二)抗氧化剂的分类抗氧化剂分为1、脂溶性抗氧化剂2、水溶性抗氧化剂(vc牛磺酸)效果最好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番茄红素脂溶性增加油脂,食物+补剂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目前运动界应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营养品具有抗氧化能力的食品及药品维生素C\E猕猴桃、柑橘番茄红素山楂、大枣等水果叶酸生大蒜、辣椒辅酶Q西红柿、洋葱螺旋藻类胡萝卜等蔬菜牛磺酸等西洋参、人参、中药黄氏B-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三)免疫增强补剂竞技体育中使用的免疫增强剂:1、蛋白质类2、氨基酸(谷氨酰胺)3、天然物质及提取物(螺旋藻和番茄红素)4、中药制品任何外源性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传统中医与运动疲劳1、气虚型:运动后,明显感觉疲劳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伴有头晕气短,出汗多,出汗后易感冒,面包恍白,脉沉。2、阴虚型:身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失眠。3、气阴两虚型:运动后易疲惫,乏力气短,心烦口渴,咽干唇燥。4、阳虚型:常喜静懒动,乏力,手足发冷,饮食无味。5、瘀血内阻型;运动训练而致四肢乏力,肿胀疼痛,并伴有面包晦暗,舌质出现紫色瘀斑,脉细涩。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七、运动性疲劳常用的指标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测定方法:肌肉系统疲劳测定(力量、硬度和肌围指标以及肌电图测定)心血管系统疲劳测定(心率指标、血压体位反射测定与心电图测定等)感觉与神经系统疲劳诊断(皮肤空间阈、闪光频度融合、反应时及脑电图测定)。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八、营养促力手段抗疲劳(一)中枢疲劳与支链氨基酸补充注意点(1)过多血氨浓度升高;(2)降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