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模板范本_第1页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模板范本_第2页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模板范本_第3页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模板范本_第4页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模板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9.1工程概况××河流域面积约529.85km2,流经××镇、东阁镇、潭牛镇、华侨农场、公坡镇、东路镇和抱罗镇等,属省级河流。××市××河××水闸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治理工程项目治理范围为××水闸以上水质未达标段,即××水闸以上至潭牛公路桥段,总治理河长为42.64km,涉及到乡镇为××镇、东阁镇、潭牛镇、东路镇和公坡镇。本次治理主要采用截污控源、内源治理、水质提升的技术路线。通过截流乡镇污水、农村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修建人工湿地,拆除鱼塘,修建鱼塘沉淀调节池等方案实现截污控源。通过支流污染源治理,打捞水浮莲,建设拦污排,内源清淤,设置超氧纳米气泡水体治理等方案实现内源治理和水质提升。项目总投资6391.90万元,其中环保总投资为216.2万元,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6.45%。9.2环境现状评价9.2.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委托××三艾尔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8月14日对××村设置的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结果:SO2小时浓度为<0.004mg/m3,NO2小时浓度为0.005~0.007mg/m3,NH3小时浓度为0.30~0.41mg/m3,H2S小时浓度为<0.001mg/m3,PM10日均浓度为0.043~0.047mg/m3,TSP日均浓度为0.096~0.103mg/m3,PM2.5日均浓度为0.025~0.030mg/m3。PM10、PM2.5、TSP、SO2、NO2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NH3、H2S的浓度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NH3超过标准限值。9.2.2声环境现状评价委托××三艾尔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8月9日对1#堆边支流人工湿地处,2#大丹阳支流人工湿地处,3#东岭支流人工湿地处,4#老太支流人工湿地处,5#溪仔支流人工湿地处,6#下孟宋来支流人工湿地处,7#××村处处各布设1个监测点共7个监测点,进行布点监测,监测结果,各敏感点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9.2.3地表水现状根据××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资料,××水闸为××河国控断面,根据全年监测来看,2018年2月至9月水质均未达标,10月至2019年1月份水质较好,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9.2.4地下水现状评价单位委托××三艾尔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月8月8日~8月9日对春头坡地下水井,××村地下水井进行监测,××村、春头坡地下水井满足III类水质要求。9.2.5土壤现状评价单位委托××三艾尔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8月9日对1#大丹阳支流人工湿地东侧空旷处表层土进行取样检测,项目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检测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表1中其他地类标准限值。9.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9.3.1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结论工程建设期间主要生态影响表现为占用土地、扰动地表、改变原有地貌、破坏植被以及弃土堆放在雨季时引起的局部水土流失影响。施工过程中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产生的泥沙作为一种废物或污染物往外排放,会对项目周围水体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将以“泥水”的形式进入排水沟,“泥水”沉积后将会排入附近水体,影响水体的水质。故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值得注意,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本工程包括疏浚工程底质环境将改变,工程施工期间,原有的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将部分消失。但随着本项目生态修复系统的建设,新的工程物种(包括水生植物和动物)的培育,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增加。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结论建设项目在施工阶段,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废气。①扬尘建设项目施工期粉尘污染来源较多,有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产生尘粒飘扬,有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有施工垃圾在堆放和清运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等。项目在施工期间施工场地通过洒水抑尘,对场地进行封闭施工,四周设置围墙,保持施工场地路面清洁等措施后对周边居民点影响较小。②机械燃油尾气施工机械废气属于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性质,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加之项目区施工范围相对较大,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故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③恶臭施工期可能产生这些致臭性物质的环节主要有底泥疏浚以及污泥干化站砂石分拣、淤泥调理、淤泥脱水、泥饼运输等,均为无组织排放。根据类比分析,河道疏浚过程中在岸边将会有较明显的臭味,30m之外达到2级强度,有轻微臭味,低于恶臭强度的限制标准(2.5-3.5级),80m之外基本无气味。通过采取均质池密封、堆泥区脱水底泥含水率≤50%、脱水泥饼喷洒除臭剂等,产生的恶臭能得到有效控制。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结论项目施工机械长期运转,若缺乏有效的保养维修,其声功率级将增大;另外噪声源暴露在空旷的环境中,基本无防护措施,易造成场界超标。施工机械一般露天作业,在没有隔声措施、周围无屏障的情况下,对不同施工机械设备峰值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进行预测。本项目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预测结果显示,施工场界噪声达标距离昼间为30m,夜间为150m以外。项目施工期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需合理安排工期,合理布局,夜间禁止强噪声施工,以减少对周边环境以及保护目标的影响。采取以上措施后,可确保敏感保护目标处昼间、夜间噪声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施工期水环境影响结论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利用周边村庄现状厕所及化粪池处理后外运做农肥。施工泥浆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也回用于施工中。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产生量少,污染物成分简单且易于处理,经简单的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洒水降尘,对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底泥疏浚工程对水体有扰动,本项目底泥疏浚工程在枯水期进行,但仍对水体有一定扰动,从而影响河道水质。本项目疏浚面小,不会同时大范围扰动水体,且本项目清淤段底泥已受到污染,底泥的清除有利于本××河水质的改善,随着本项目疏浚工程的结束,水体悬浮物经自然沉降,底泥污染物清除,将对水质有改善作用。5、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结论项目产生的弃土不可以随意放置,需按照××市相关部门指定的弃土场进行外运弃土或外售其他项目填方使用。生活垃圾经统一分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以确保周围环境整洁,减少蚊蝇滋生。本项目开挖淤泥在淤泥干化场干化脱水后外运做建材,用作建筑材料可缓解建材制造业和农业争土的局面,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绞吸式挖泥船清挖出来的泥浆中含有部分砂石与垃圾,分离出的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砂石运往指定地点处置。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全部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9.3.2运营期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对××河××水闸断面上游进行清淤后及生态修复,本次做到了外源污染削减和内源污染削减相结合,同时对周边外的污染源提出了治理思路。工程实施后能够完全削减标段内污染物,对××河水体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达到预期的水质目标。9.4环保对策措施9.4.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工程基础开挖、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施工期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发动机应在正常、良好状态下工作;采用无铅汽油;加强道路管理和养护;配备洒水车,适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对车辆勤清洗,即可减免车辆扬尘。清淤出的底泥和垃圾在进行适当处理后,要及时外运,保证污泥日产日清,不在干化站内过夜。底泥外运必须采用密闭运输车,防止沿途撒落,影响景观、卫生。2、噪声及安全防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根据当地居民的要求,在夜间(18:00~次日6:00)不可进行高噪声施工。在同一时间应避免集中使用高噪声的动力机械设备。尽量将高噪声的机械设备远置环境敏感点。安装排气消声器和减振阀,降低机械设备的噪声影响。3、水污染保护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工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住所在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不会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将产生少量的含油污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这些废水产生量少,污染物成分简单且易于处理,经简单的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洒水降尘,对水环境影响较小。4、固废处置措施分类收集。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应进行回收,节省资源。对固体废物运输车配置防洒装备,车厢四周围挡并加盖篷布,运输车辆装载不宜过满,防止跑冒滴漏。弃土及弃渣委托清运公司安排车辆清运至弃土场处置,严格管理,禁止随意随处堆放。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生活,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9.5经济损益结论本工程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不仅可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可以挽回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较好的统一,保证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9.6总结论本项目属于水质综合治理项目,拟建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