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_第1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_第2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_第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_第4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讲义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要点回顾】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a|.[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b表示[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x|a(a0)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和公式:[3]完全平方差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abc)2a2b2c22ab2ac2bc⑵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⑶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4)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3.根式

[1]

a0)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2

(2)

(3)

;|x|a(a0).

(4)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a

的平方根,记作xa0),其

(a0)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叫做a

的立方根,记为x4.分式

[1]分式的意义形如

AB

AB

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B0,则称

AB

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有

下列性质:(1);(2).[2]繁分式当分式

A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

AB

就叫做繁分式,如

mnp2mnp

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利用除法法则;(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3]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1-

【例题选讲】

例1解下列不等式:(1)x21(2)x1x3>4.

例2计算:

(1

)(x21

3)2(2)(m5112n)(1

25m21

10mn1

4n)2

(3)(a2)(a2)(a44a216)(4)(x22xyy2)(x2xyy2)2

例3已知x23x10,求x

例4已知abc0,求a(1

b1

c)b(1

c1

a)c(1

a1

b)的值.31x3的值.

例5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3(1)

(2)

x1)

(3)

例6

设x

y(4)

,求xy的值.33

-2-

例7化简:(1)

x1x

x

1x

xx

(2)

x3x9x27

2

2

6x9xx

3

x162x

(1)解法一:原式=

x

1xx1x

x

2

x

x(1x)x(x1)(x1)

xx

x

xxx1

xx

x

xxxxx1

x(x1)

2

x(x1)x

2

x1x

解法二:原式=

(1x)xx

1(x)x

x

2

x(1x)x1

2

xxx

2

x1x

x1

(2)解:原式=

x3x9(x3)(x3x9)

2

6xx(9x)

2

x12(3x)(x3)

2

1x3

6(x3)(x3)

x12(x3)

2(x3)12(x1)(x3)

2(x3)(x3)

3x2(x3)

2(x3)(x3)

说明:(1)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

1.解不等式x3x7

2.

设x

1y

1,求代数式

xxyy

xy

22

的值.

3.当3aab2b0(a0,b0),求

2

2

ab

ba

abab

22

的值.

4.

设x

12

,求xx2x1的值.

42

5.计算(xyz)(xyz)(xyz)(xyz)

6.化简或计算:

-3-

(1)

3

(2)

(3)

xyy

(4)

★专题二因式分解

【要点回顾】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1.公式法

常用的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和公式:;[3]完全平方差公式:.[4](abc)2[5]a3b3[6]a3b3

(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运用上述公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2.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mambnanb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常见题型:(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3.十字相乘法

(1)x(pq)xpq型的因式分解

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x(pq)xpqxpxqxpqx(xp)q(xp)(xp)(xq),∴x(pq)xpq(xp)(x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2

(2)一般二次三项式axbxc型的因式分解

2

由a1a2x(a1c2a2c1)xc1c2(a1xc1)(a2xc2)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a分解成a1a2,常数项c

2

22

2

分解成c1c2,把a1,a2,c1,c2写成

2

a1

a2

c12,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a1c2

2

c

a2c1,如果它正好

等于axbxc的一次项系数b,那么axbxc就可以分解成(a1xc1)(a2xc2),其中a1,c1位于上一行,a2,c2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4.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

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2)拆、添项法

【例题选讲】

-4-

例1(公式法)分解因式:(1)3a3b81b4;(2)a7ab6

例2(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1)ab(c2d2)(a2b2)cd(2)2x24xy2y28z2

例3(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x25x24(2)x22x15

(3)x2xy6y2(4)(x2x)28(x2x)12解:(1)24(3)8,(3)85x25x24[x(3)](x8)(x3)(x8)

(2)15(5)3,(5)32x22x15[x(5)](x3)(x5)(x3)

(3)分析:把x2xy6y2看成x的二次三项式,这时常数项是6y2,一次项系数是y,把6y2分解成3y与2y的积,而3y(2y)y,正好是一次项系数.

解:x2xy6y2x2yx62(x3y)(x2y)

(4)由换元思想,只要把x2x整体看作一个字母a,可不必写出,只当作分解二次三项式a8a12.解:(xx)8(xx)12(xx6)(xx2)(x3)(x2)(x2)(x1)222222

例4(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12x25x2;(2)5x26xy8y2

解:(1)12x25x2(3x2)(4x1)

3411

52(2)5x26xy8y2(x2y)(5x4y)4y2y

说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较困难,具体分解时,为提高速度,可先对有关常数分解,交叉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凑”,看是否符合一次项系数,否则用加法”凑”,先”凑”绝对值,然后调整,添加正、负号.

例5(拆项法)分解因式x33x24

【巩固练习】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b(cd)cd(ab)(2)x4mx8mn4n

3223432(3)x64(4)x11x31x21(5)x4xy2xy8y

2.已知ab

-5-22222223,ab2,求代数式ab2abab的值.2222

3.现给出三个多项式,结果因式分解.

4.已知abc0,求证:a3a2cb2cabcb30.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要点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由于可以用b24ac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bxc0(a0)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b4ac

2

12

xx1,

2

12

x3x1,

2

12

xx,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

2

2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

[1]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

x1x2

,x1x2

2

2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

2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p=-(x1+x2),q=x1·x2,

222

所以,方程x+px+q=0可化为x-(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例题选讲】

2

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xk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的范围:(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方程有实数根;(4)方程无实数根.

-6-

例2已知实数x、y满足x2y2xy2xy10,试求x、y的值.

例3若x1,x2是方程x22x20070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x12x22;

(2)

1x1

1x2

(3)(x15)(x25);(4)|x1x2|.

例4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2)求使

x1x2

x2x1

32

成立?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

32

解:(1)假设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

成立.∵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两

4k0

k0,又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个实数根,∴2

(4k)44k(k1)16k0

4kx4kx

2

x1x21

的两个实数根,∴k10k1

x1x2

4k

k94k

32k

95

222

∴(2x1x2)(x12x2)2(x1x2)5x1x22(x1x2)9x1x2

,但k0.

∴不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2)∵

x1x2

x2x1

2

x1x2

x1x2

2

2

32

2

成立.

4

4kk1

4

4k1

2

(x1x2)x1x2

x1x2

x2x1

2的值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k1能被4整除,故k11,2,4,注意到k0,要使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为2,3,5.【巩固练习】

1.若x1,x2是方程2x6x30的两个根,则

A.2

B.2

2

2

1x112

1x2

的值为(

2

)D.

92

C.

2

2.若t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根,则判别式b4ac和完全平方式M(2atb)的关系是()A.M

B.M

C.M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22

x11,x21是关于x的方程xqxp0的两实根,3.设x1,x2是方程xpxq0的两实根,则p=

-7-

,q.

4.已知实数a,b,c满足a6b,c2ab9,则a,b=_____,c=_____.

5.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xm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证:关于x的方程

(k3)xkmxm6m40有实数根.

2

2

6.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k1)xk210的两个实数根,且x1,x2都大于1.

★专题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要点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叫做x轴或横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称y是x的一次函数,记为:ykxb(k、b是常数,k≠0)

特别的,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kx(k是常数,k≠0)象过原点及第一、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当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二、第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行的

-8-

一条直线.设ykxb(k≠0),则当时,y随x的增大而;当时,y随x的增大而.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k

x(k≠0)是双曲线,当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

限中,y随x的增大而;当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与yx;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例题选讲】

例1已知A2,y1、Bx2,3,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点坐标.

(1)A、B关于x轴对称;(2)A、B关于y轴对称;(3)A、B关于原点对称.

例2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原点,若ΔAOB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3如图,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mxb的图象交于A(1,1)两点.3),B(n,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1)A(1,3)在yk

x的图象上,k3,y3

x又B(n,1)在y3

x的图象

3mbn3上,,即B(3,解得:m1,b2,反比例函数的1),13mb,

3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图(12)x

(2)从图象上可知,当x3或0x1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的上方,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巩固练习】

1.函数ykxm与ym

x(m0)在同一坐标系)

-9-

x

x

x

x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在坐标原点,D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AB

6,AD,求B,C,D点的坐标.

3.如图,已知直线y(1)求k的值;

(2)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

kx

(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P为顶点

A.

B.

C.

D.

12

x与双曲线y

kx

(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专题五二次函数

【要点回顾】

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22

问题[1]函数y=ax与y=x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2

问题[2]函数y=a(x+h)+k与y=ax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ax+bx+c=a(x+

2

2

2

ba

4a2a4a4a

ax+bx+c(a≠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

y=ax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

2

x)+c=a(x+

2

ba

x+

b

22

)+c-

b

2

a(x

b

)

2

b4ac

2

,所以,y=

-10-

二次函数y=ax2+bx+c(a≠0)具有下列性质:

[1]当a>0时,函数y=ax2+bx+c图象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

线;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函数取最小值.

[2]当a<0时,函数y=ax2+bx+c图象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

线;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函数取最大值.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上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

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交点式:.

说明:确定二此函数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选择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设成什么形式时,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灵活选择,以简单为原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可设如下三种形式:

①给出三点坐标可利用一般式来求;

②给出两点,且其中一点为顶点时可利用顶点式来求.

③给出三点,其中两点为与x轴的两个交点(x1,0).(x2,0)时可利用交点式来求.

3.分段函数

一般地,如果自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求二次函数y=-3x2-6x+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例2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之间关

-11-

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例3已知函数yx2,2xa,其中a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例4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

例5在国()

(A)(-1,4)(B)(-1,-4)(C)(1,-4)(D)(1,4)

2(2)函数y=-x+4x+6的最值情况是()

(A)有最大值6(B)有最小值6

(C)有最大值10(D)有最大值2

-12-

(3)函数y=2x2+4x-5中,当-3≤x<2时,则y值的取值范围是()

(A)-3≤y≤1(B)-7≤y≤1

(C)-7≤y≤11(D)-7≤y<11

2.填空:

(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1,0),且过点C(2,4),则该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

(2)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0,3),(1,4),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

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1),B(1,0),C(1,2);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且与y轴交于点(0,1);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M(3,0),(5,0),且与y轴交于点(0,3);

(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2),且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

4.如图,某农民要用12m的竹篱笆在墙边围出一块一面为墙、另三面为篱笆的矩形地供他圈养小鸡.已

知墙的长度为6m,问怎样围才能使得该矩形面积最大?

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个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D移动一周后,回到A点.设点A移动的路程为x,ΔPAC的面积为y.

(1)求函数y的解析式;

C(2)画出函数y的图像;

(3)求函数y的取值范围.

P

图2.2-10

★专题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要点回顾】

1.二次函数yaxbxc(a0)的最值.

-13-2

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a0时,函数在x无最大值;当a0时,函数在xb

2ab2a处取得最小值4acb4a2,处取得最大值4acb

4a2,无最小值.

2.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确定a的符号,a>0有最小值,a<0有最大值;

第二步配方求顶点,顶点的纵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2)yx3x4.

2例2当1x2时,求函数yx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3当x0时,求函数yx(2x)的取值范围.

例4当txt1时,求函数y的最小值(其中t为常数).22

分析:由于x所给的范围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xx

-14-22125

解:函数y

12

xx

2

52

的对称轴为x1.画出其草图.

12tt

2

(1)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左侧.即t1时:当xt时,ymin

52

12

11

2

(2)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之间.即t1t10t1时:当x1时,ymin(3)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右侧.即t11t0

12

(t1)(t1)

2

5

2

时:当xt1

3;

时,

ymin

52

12

t3.

2

12

2t3,t0

综上所述:y3,0t1

15

t2t,t1

22

例5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m1623x,30x54.

(1)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与每件销售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巩固练习】

2

1.抛物线yx(m4)x2m3,当m=_____时,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_____时,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当m=_____时,图象过原点.

2.用一长度为l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则其所围成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

2

3.设a0,当1x1时,函数yxaxb1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0,求a,b的值.

2

4.已知函数yx2ax1在1x2上的最大值为4,求a的值.

-15-

5.求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tx1在1x1上的最大值(t为常数).

★专题七不等式

【要点回顾】

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

定义:形如

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0)与二次函数yax2bxc(a0)及一元二次方程

axbxc0的关系(简称:三个二次).

2

(ⅰ)一般地,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结合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步骤如下:(1)将二次项系数先化为正数;(2)观测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

①如果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x2,0),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1,x2(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来判断).则

②如果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xxx2

b2a

b2a

,0),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来判断).则:

③如果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来判断).则:

(ⅱ)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正;

(2)若二次三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求出两根x1,x2.那么“0”型的解为

xx1或xx2(俗称两根之外);“0”型的解为x1xx2(俗称两根之间);

(3)否则,对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变成axbxca(x负数的性质求解.

2.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6-

2

b2a

)

2

4acb4a

2

,结合完全平方式为非

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方法:对简单分式不等式进行等价转化,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应当注意分母不为零.

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终可以化为axb的形式.

[1]当a0时,不等式的解为:x

[2]当a0时,不等式的解为:xbab;;a

[3]当a0时,不等式化为:0xb;

①若b0,则不等式的解是全体实数;②若b0,则不等式无解.

【例题选讲】

例1解下列不等式:(1)x2x60(2)(x1)(x2)(x2)(2x1)

x30

x20⑴解法一: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3)(x2)0,于是:或

x30x3x3或x3或x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x3或x2.x2x2x20

解法二:解相应的方程x2x60得:x13,x2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x3或x2.

(2)解法一:原不等式可化为:x24x0,即x24x0x(x4)0于是:

x0x0或x0或x4,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x0或x4.x40x40

解法二:原不等式可化为:x24x0,即x24x0,解相应方程x24x0,得x10,x24,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x0或x4.

说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实际就是先解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出不等式的解.

例2解下列不等式:(1)x22x80(2)x24x40(3)x2x20

2例3已知对于任意实数x,kx2xk恒为正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例4解下列不等式:(1)2x3

x10(2)1

x23

2例5求关于x的不等式mx22mxm的解.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m(m2)xm2

(1)当m20即m2时,mx1,不等式的解为x

(2)当m20即m2时,mx1.

-17-1m;

①0m2时,不等式的解为x

②m0时,不等式的解为x1

m1m;;

③m0时,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

(3)当m20即m2时,不等式无解.

综上所述:当m0或m2时,不等式的解为x1

m;当0m2时,不等式的解为x1

m;当m0

时,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当m2时,不等式无解.

【巩固练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2x2x0(2)x23x180

(3)x2x3x1(4)x(x9)3(x3)

2.解下列不等式:

(1)x1

x10(2)3x1

2x12(3)2

x1(4)2xx1

2x120

3.解下列不等式:

(1)x22x2x22(2)1

2x21

3x1

50

4.解关于x的不等式(m2)x1m.

2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mxxm0的解是一切实数,求m的取值范围.

6.若不等式x2

k1x3

k2的解是x3,求k的值.

27.a取何值时,代数式(a1)2(a2)2的值不小于0?

-18-

●各专题参考答案●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参考答案

例1(1)解法1:由x20,得x2;①若x2,不等式可变为x21,即x3;②若x2,不等式可变为(x2)1,即x21,解得:x1.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1x3.

解法2:x2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等式x21的几何意义即为x轴上坐标为x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观察数轴可知坐标为x的点在坐标为3的点的左侧,在坐标为1的点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x3.

解法3:x211x211x3,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x3.

(2)解法一:由x10,得x1;由x30,得x3;①若x1,不等式可变为(x1)(x3)4,即2x4>4,解得x<0,又x<1,∴x<0;②若1x2,不等式可变为(x1)(x3)4,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3,不等式可变为(x1)(x3)4,即2x4>4,解得x>4.又x≥3,∴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0,或x>4.

解法二:如图,x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PA|,即|PA|=|x-1|;|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x-3|.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0,或x

>4.

2

|x-3||x-1|

2

所以,不等式x1x3>4的几何意义即为|PA|+|PB|>4.由|AB|=2例2(1)解:原式=[x(

)

](x)

()()2x(x2x

3

3

1

2222

1

22

13

2

13

()

x

1

43

83

x

2

3

3

x

19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2)原式=(m)(n)

5

2

4

2

2

3

11125

22

m

3

18

2

n

3

3

6

3

(3)原式=(a4)(a4a4)(a)4a64

(4)原式=(xy)(xxyy)[(xy)(xxyy)](xy)x2xyy

2

例3解:x3x10x0x

2

2

2

2

2

2

3

3

2

6

3

3

6

1x

2

3

2

原式=(x

1

xxxx

例4解:abc0,abc,bca,cab

)(x1

2

1

)(x2

1

)[(x

1

)3]3(33)18

原式=a

3

3

bcbc

b

acac

c

2

abab

a(a)bc

2

b(b)ac

3abc

abc

3

c(c)ab

abc

abc

333

ab(ab)[(ab)3ab]c(c3ab)c3abc

abc3abc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

333

3

例5解:(1

)原式

3(2

2

23

6(2)原式=|x1||x2|

(x1)(x2)2x3(x2)(x1)(x2)1(1x2)

-19-

说明:

|a|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

(3)原式

=ab

(4)原式

=例6解

:x237y7xy14,xy1

原式=(xy)(x2xyy2)(xy)[(xy)23xy]14(1423)2702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巩固练习】

1.4x32.

3.3或24

.3

3,

3y,

45.x4y4z42x2y22x2z22y2z26.13,

2

专题二因式分解答案

例1分析:(1)中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2)中提取公因式后,括号a(ab)(ab)(aabb)(aabb)2222

例2(1)分析:按照原先分组方式,无公因式可提,需要把括号打开后重新分组,然后再分解因式.解:ab(c2d2)(a2b2)cdabc2abd2a2cdb2cd(abc2a2cd)(b2cdabd2)

ac(bcad)bd(bcad)(bcad)(acbd)

(2)分析:先将系数2提出后,得到x2xyy4z,其中前三项作为一组,它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再和第四项形成平方差形式,可继续分解因式.

解:2x4xy2y8z2(x2xyy4z)2[(xy)(2z)]2(xy2z)(xy2z)例5解:x3x4(x1)(3x3)(x1)(xx1)3(x1)(x1)

(x1)[(xx1)3(x1)](x1)(x4x4)(x1)(x2)2223232222222222222

【巩固练习】

1.(1)(bcad)(acbd);(2)(x4m2n)(x2n);(3)(x4x8)(x4x8);

(4)(x1)(x3)(x7);(5)(x2y)(x2y).222

2.28

3

1

2;xx1)(

1

2

1

223.(122x3x1)x4xx(x4)12xx)x1(x1)(x1);12xx)x2x1(x1).

22222222其他情况如下:((322xx1)(2x3x1)(324.aacbcabcb(aabb)(abc)

-20-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习题答案

例1解:∵(2)243k412k,∴(1)412k0k

(3)412k0k

13

13

;(2)412k0k

13

;(4)412k0k

13

例2解:可以把所给方程看作为关于x的方程,整理得:x2(y2)xy2y10

由于x是实数,所以上述方程有实数根,因此:[(y2)]24(y2y1)3y20y0,代入原方程得:x22x10x1.综上知:x1,y0例3解:由题意,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x1x22007

(1)x12x22(x1x2)22x1x2(2)22(2007)4018(2)

1x1

1x2

x1x2x1x2

22007

22007

(3)(x15)(x25)x1x25(x1x2)2520075(2)251972

(4)|x1x2|

1x1

1x2

x1x2x1x2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x12x22(x1x2)22x1x2,

,(x1x2)2(x1x2)2

4x1x2,|x1x2|

韦达定理体现了

整体思想.【巩固练习】

1.A;2.A;3.p1,q3;4.a3,b3,c0;5.m1(1)当k3时,方程为

3x10,有实根;(2)当k3时,0也有实根.6.(1)k

34

且k1;(2)k7.

专题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参考答案

例1解:(1)因为A、B关于x轴对称,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x22,y13,则A2,3、B2,3.

(2)因为A、B关于y轴对称,它们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所以,x22,y13,则A2,3、B2,3.

(3)因为A、B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所以x22,y13,则A2,3、B2,3.

例2分析:因为直线过第一、三象限,所以可知k>0,又因为b=2,所以直线与y轴交于(0,2),即可知OB=2,而ΔAOB的面积为2,由此可推算出OA=2,而直线过第二象限,所以A点坐标为(-2,0),由A、B两点坐标可求出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B是直线y=kx+2与y轴交点,∴B(0,2),∴OB=2,又SAOB

12

AOBO2,AO2

yx2又ykx2,过第二象限,A(2,0)把x12,y10代入ykx2中得k1,

【巩固练习】

1.B2.D(2,2)、C(8,2)、B(6,0).3.(1)k8.(2)点P的坐标是P(2,4)或P(8,1).

专题五二次函数参考答案

22

例1解:∵y=-3x-6x+1=-3(x+1)+4,∴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为

-21-

(-1,4);

当x=-1时,函数y取最大值y=4;

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1,4)),与x轴交于点

B(

3

3

,0)和

C(

3

3

,0)与y轴的交点为D(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5所示).

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例2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销售价x-120),日销售量y又是销售价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x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y是x的一次函数,于是,设y=kx+(B),将x=130,y=70;x=150,y50代入方程,有

70130kb,50150kb,

解得k=-1,b=200.∴y=-x+200.

设每天的利润为z(元),则z=(-x+200)(x-120)=-x2+320x-24000=-(x-160)2+1600,∴当x=160时,z取最大值1600.

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

例3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的取值进行讨论.

2

解:(1)当a=-2时,函数y=x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2;

(2)当-2<a<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y=4;当x=a时,函数取

2

最小值y=a;

(3)当0≤a<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2时,函数取最大值y=4;当x=0时,函数取最小值y=0;

2

(4)当a≥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a时,函数取最大值y=a;当x=0时,函数取最小值y=0.

③①

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

例4(1)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顶点的纵坐标为2.又顶点在直线y=x+1上,所以,2=x+1,∴x=1.∴顶点坐标是(1,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1(a0),∵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1a(32)1,解得a=-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1,即y=-2x2+8x-7.

2

2

2

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

(2)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

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可设二次函数为y=a(x+3)(x-1)(a≠0),展开,

-22-

得y=ax+2ax-3a,顶点的纵坐标为2,∴|-4a|=2,即a=

12

2

12a4a

4a

22

4a,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

12xx

2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32

,或y=-

12

xx

2

32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1,又由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

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对称轴为直线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