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发声_第1页
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发声_第2页
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发声_第3页
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发声_第4页
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发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播音主持基础-普通话发声播音发声学前言一喉部发声原理与控制二呼吸原理与控制三共鸣原理与控制四吐字归音与口腔控制五声音弹性

前言

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的,声音的好坏显得特别重要。人的声音是怎样从口里发出来的呢?怎样才能使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为什么声音会有好听不好听的差别?它们究竟和发声音器官的运动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这门课所研究的内容。第一章喉部的发声原理与控制喉是人体发声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官,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喉部时,使喉内的声带发生振动,形成供共鸣器官调制成不同语音和色彩的原始物质材料——原音。

第一节

喉的解剖

喉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构成,男性喉位偏低,女性喉位偏高。它处在气管的上端,是呼吸的必经之处。

一、喉软骨支架

1、甲状软骨2、环状软骨3、勺状软骨(对称的两块)4、会咽软骨

二、喉关节1、甲舌关节2、环甲关节3、环勺关节三、喉肌喉部肌肉分为喉内肌和喉外肌,两组。1、喉外肌——舌甲肌、胸甲肌、舌胸肌、舌肩肌、咽中缩肌和颏下肌群,它们的作用是使喉固定或上下移动。2、喉内肌——对称的环甲肌、甲勺肌、环勺侧肌、环勺后肌,单一的勺横肌、作用是使声带启闭、张弛。

四、声带声带在喉腔内部,假声带下方,它的前端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内侧,后端止于勺状软骨底部前端的声带突。正常声带由于供血不足是象牙白色,边缘较为整齐锐利且对称,开启呼吸时,两声带间为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闭合发声时前后不见缝隙,长度因年令性别有很大差异,成男一般为18mm-24mm,成女14mm-18mm。

声带组织由表层,中间过度层和体层构成。声带肌束纤维走向为:纵、横、斜三向、横开、纵关斜调节音调。

第二节制声机理喉的制声过程如果把人的发声系统比做一件乐器,喉器就是这件乐器中起振动作用的琴弦或簧片。欲要发声时,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生物电的脉冲传达给喉部和呼吸器官,在喉肌的作用下,两条声带由开向中线拉紧闭拢,同时肺内空气在呼气肌的作用下受到挤压,延气管上行,在声门下形成压力,这个压力大于声带闭合力时,气息便将声带冲开,在被冲开的瞬间,声门下的压力迅速下降,同时,由于喉肌自身的弹力和喉肌的作用,声门又回复至原来的关闭状态,声门下的压力再次升高,冲开声门,就这样声门产生了开→闭→开→闭……的周而复始,空气产生了疏→密→疏→密……的变化即声波也就形成了。由声带振动而形成的声音叫做“喉原音”,但未经过声道作用之前,音量极小。

第三节喉器的控制方法吞咽法张大口急吸气法甲状软骨下走且固定法

第二章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气流的强弱变化与声音的响亮度、字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以及情绪的饱满充沛,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严格地说,气息运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所以传统戏曲界有“气是声之本”的说法,“气动则声发”“善其歌,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等等一些说法。正确的用气方法是这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播音发声对气息的要求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稿子不能越播越弱,到最后声嘶力竭,或有气无力,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二、要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这就要求和日常说话不一样,不能先响后弱,更不能强高声发不出,吸气量要大于日常说话,呼气发声保持较为稳定的压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强弱调整。三、呼气时间较长。——广播语言长句较多,结构也比较复杂,间歇比口语少短,要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就要求播音员呼气持续的时间较长。四、对气息的控制要收纵自如。——气息自动地随感情的运动变化而变化,要有高度熟练地控制气息的技巧,播节目要情绪贯穿。有一气事呵成感,对气息的控制要停而不断。五、学会短时间无声吸气。——现代化的传媒有高度灵敏的话筒,吸气的杂音很容易传出去,因此播音必须学会短时间吸气、补气。

第二节呼吸原理一、呼吸器官从人的语言功能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呼吸通道、肺、胸腔及内外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看作是与呼吸有关的器官。(一)、呼吸道鼻鼻咽吸 咽腔喉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口口咽构成这个通道的各个器官都属于呼吸器官

(二)、肺:肺是由于含有许多弹性纤维的上皮组织所组成。其中的空气是肺泡具有明鲜的伸展性和弹性。有纵膈。(三)、胸腔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它是由肋骨、肋软骨、胸骨和后部脊椎构成骨支架,形状象鸟笼。(四)、呼吸肌群吸气肌群包括: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胸小肌、后上锯肌、胸大肌、横膈膜。呼气肌群包括:后下锯肌、肋间内肌、腹内斜肌、胸横肌、腹直肌。

二、呼吸原理肺虽然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但它不会主动进行呼吸,是被动器官,呼吸是靠胸腔的扩大或缩小来完成的。吸气肌群收缩时,胸腔扩大,其内部气压就小于外面的空气气压,空气便由口鼻等吸进入肺泡,使肺扩张起来,这就是吸气过程。反之就是呼气。生活呼吸的交换量500毫升,时间比1:2。一般语言发声的呼吸具有吸得多、快,呼得省慢,还表明训练的明显效果。一次最深的吸气到最深的呼气的量叫肺活量。

三、

生活中各种呼吸状态的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大概有这样几类呼吸:第一种是心神安静时的呼吸,第二种是体力劳动或心情紧张兴奋时的呼吸,第三种是全身发力或大声疾呼时的呼吸。从呼吸的活动方式上分为:1、胸式呼吸。2、腹式呼吸。3、胸腹联合式呼吸。第三节气息控制方法一、

播音发声的正确呼吸方式生活中的几种呼吸方法最适宜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我们从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一方法的要领。生理表明利用对抗和互相制约的力量,才能对机体的某部分进行调节控制。在气息控制中吸气肌群和呼气肌群的对抗,外部的表现是两肋与小腹的抗拮,吸肌群不光在吸气中起作用,在呼气中也发生作用,呼肌群同上。吸气时:吸气肌群收缩,口鼻同时进气,把气吸到肺的底部,膈肌下降,下肋同时向两侧扩张;由于胸腔下部腹腔上部扩展开来,此时感觉腰部发涨,腰带渐紧小腹随之逐渐收缩。呼气时:吸气肌群不象生活中讲话那样放松下来,而是继续工作,小腹保持收缩状态以维持两肋扩张;同时呼气肌群做回弹式的全面收缩,当缩力超过张力时,两肋才慢慢回收,膈肌上升,气息缓缓流出,小腹也随之渐松。呼气动作是在吸肌群与呼肌群相互对抗力量下完成的。膈是不随意肌,腹肌是随意肌,习惯上用小腹控制呼气,所以有“气根”一说。脐下三指处为丹田。

联合呼吸的感觉是:吸气时,小腹微收,气流从口鼻吸到肺的底部,两肋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和两肋不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渐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直到膈与两肋恢复后才松下来。联合法的特点是: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横膈降。注意不要耸肩(即吸到上胸)二、几种通俗的气息控制方法1、低能儿法;2、体位帮助法;3、仰卧起坐法;4、俯卧撑法;5、全身发力法。第三章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将来都要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在用声基本功方面应该抓信三个主要环节,那就是:呼吸、共鸣和吐字归音。今天,主要讲共鸣方面的问题。播音发声共鸣目前在播音员中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摆在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可事实上,练气息离不开发声共鸣,吐字归音从根本上说是中部即:口腔共鸣的前、央、后、上、中、下的调整。这就说明共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节共鸣的作用共鸣:一种物体受另一种物体振波的影响而随之发生振动叫作共鸣。它有三个要素:①声源的振动波。②有一个以上受振体。③声波相合或叫和声关系

播音共鸣的特点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鼻腔共鸣为辅助的整体共鸣。

各共鸣器官的作用。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胸腔、鼻腔。

喉腔:在发声的时候,由于喉肌肌群的积极活动。使喉室扩张形成空间,它是音波经过的第一个共鸣体,它下有声带,上有假声带,主要体现在喉器的正确控制和恰当的配合上,压喉、提喉、颈肌僵持都会使喉室的空间发生根本性变化。它是其它所有腔体引起共鸣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上、下部共鸣贯通的关节点和纽带。(教学难点,结合各组喉肌运动来说明)。*明亮度(喉腔的作用)咽腔和口腔:(教学重点)*咽腔的作用是使声音有韧度(柔、坚)避免尖亮横。口腔和咽腔在喉腔的上部,鼻腔的下部:咽腔又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分别由三个开关阀(即:会咽骨、舌、软腭来控制开合和后咽壁组成。口腔由唇、齿、舌)。*口腔是语言的制造厂,语言的明亮度在世界上最响的。咽腔和口腔共同组成一个可灵活变化的空间体,这些器官的活动就形成了宽、窄、前、后、大、小等不同的共鸣腔体,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元音。所以说口、咽腔是语音(言语、音素、语言等有声的)制造厂,这就足以说明播音发声一定要以口腔共鸣为主。在发声的过程中声波从喉腔出来透出口外要经过两个转弯处,即口咽后上部和硬腭前部,这也是控制共鸣的两个内感区,它对体会声音的弹性、圆润、集中、明朗特别重要。作用*口腔音饱满度,开合度练时先装满(清晰、明朗)

胸腔:声带发出的音波,有一部分是低频部分(即:拉长声带以上的声管道,使声波频率低,振幅大),可以传至胸腔中引起共鸣,发出低沉、宽厚、深广的音色。善于表现深沉庄严的情绪。我们也常管氢它叫做低音共鸣器。胸腔作用:声音的基座,否则再高再响也飘(庄重、严肃、大方、朴实、给人一种权威感)鼻腔:是一个空间容积很大的腔体,发鼻辅音时,阻断口腔通道,声音从鼻腔透出还可以通过硬腭骨传导的方式在鼻空间产生人鸣。在主持节目发口音时,带有微量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柔和而有光彩,发音省力。鼻作用:1、美润;2、挖掘声能

2、共鸣训练可使声能加大。人的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是及其复杂、奥秘的,它受大脑神经的支配,可以说它是一部主动乐器,通过有术的共鸣训练,可使自己的发声能力得到挖掘。使声音得以扩大和加强,达到不但清晰而且能传得远。(喉肌群、真气、真声、真情。实声怎么发,声怎么扩大。)3、共鸣的训练有美化润色声音的作用。共鸣产生了更为丰富的泛音,使声音得以美化和润色。声音经过共鸣器的二度放大,在空气密度、强度、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泛音又因共鸣腔的形状大小,口腔粘膜和肌肉弹性的不同而改变,所以,美化、润色声音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调节共鸣来实现。4、共鸣能保护声带,减轻声带负担。科学的发声方法应该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发挥共鸣器官的作用上,用最小的力量发出最响最好的声音来,从而减轻声带的负担,减轻气息对声带的磨擦力和压力,使之持久而不疲乏。

第二节

共鸣训练要达到的标准。科学的发声方法,除了要学会气息的控制之外,还应该学会科学、有机、合理地控制和调节共鸣上,使我们的声音高而不尖不乍,低而不混不浊,中而不白不涩,达到明朗、圆润、集中而有光彩。

第三节声音训练中的要求

精神松弛,情绪*是一种职业工作状态稳定。1、心情愉悦。体会声音的共鸣是一个意念中的整体感觉。要在精神松弛的情况下才能体味出来。同时不允许有任何烦恼等情绪,练声就是要寻找精神入静的地步,稳定自己的情绪,内心里常保持一种高兴、愉悦、畅快的感觉,这种状态能使大脑皮层保持积极状态,随时能捕捉到发声共鸣中的微妙感觉。精神紧张是艺术语言工作者的大忌,它是失败的根源。那么,萎磨不振也不可取,它往往造成拖塌、松垮、懈怠。所以,保持精神松弛稳定积极是十分必要的。2、胸、颈、背、面部的松弛。

这是精神松弛具体到身体各部分的落实。发音的整体感觉是:一根弹性声柱,有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向前方,“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这就要求背直而舒展,颈不要前探或后坐,颈前部肌肉放松的。胸部要放松。不要故意挺胸,吸气也不要过满,吸气过多时,为了保持气息不致快速流出,往往容易造成胸部的僵持,不利于灵活调节胸腔共鸣。发音时放松胸部,主观感觉声音象从胸肋逢透出。面部肌更要松弛、自然、积极。口轮匝肌、唇上方肌、大小颧肌、笑肌、爵肌都不能僵、抖、懒、笨。

第四节可调整器官的控制方法

正确控制方法

1、松舌根。2、松下巴。3、提颧肌。4、靠后咽。5、挺软腭。6、扩喉口。7、打牙关。

使口腔内形成良好的共鸣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口腔立起来上下有开度,这样字才能立起来,声音才圆润(前面提到过)有韧性和弹性。但也不是口扩得越大越好,张扩得太大,损失气息多,字发散,还会加大音程,使语言迟缓,不能适应主持人语言轻捷、流利、亲切、自然的语流特点。所以,口咽腔不开不大不行,又不能过开、过大,关键是适度。

第四章吐字归音与口腔控制第一节

发声与吐字的关系及吐字的基本要求

一、发声与吐字的关系在有声语言中,语义必通过语音来体现!汉语的字就是词素(或词),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吐字才能发挥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字是意与情的载体。播音员要想准确、鲜明、生动地传情达意必须充分重视吐字这个环节。在处理发音与吐字的关系时,要“以字带音”、即:发音要服从吐字的要求,而绝不能以音害字,不能单纯追求声音“象银铃”、“如洪钟”,好的声音要通过吐字表现出来。二、吐字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播音吐字提出基本要求,并不是要强求一律,抹杀播音员的声音个性。播音员应该保持自己的风格,但保持个人风格并不是以牺牲听众需求为代价。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第二节吐字归音及口腔控制训练

一、在吐字的过程中,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分别叫作出字、立字、归字。出字——要叼住弹出。叼得无力,有声无字;咬得过狠,字拙而滞。介音是介于声母的和主要元之间的过渡音,在发音吐字时,它直接影声母的唇形,与声母结合十分紧密,如“广”guang所以整体上把gu划为字头。

立字——要拉开立起。对字腹的处理影响到字音的饱满度和圆润度。主要体现在主要元音的口腔开度上。具体要做到:打牙关、挺软腭窄音宽发等减小舌的动程,字集中上腭中纵线上。

归音——到位弱收。归音不好,就出现吃“半截字”、听起来不完整。字音的尾音处于口腔由开渐闭阶段,肌肉由紧渐松阶段,所以要弱收。“到位”是针对不收而言的,意思是尾音要归到应有的位置上,尤共元音尾i、u、o、(n、ng前后不分),这里只要求趋向鲜明就可以了。开尾字的元音有个由大到小,由强渐弱的口形和响度的过程,也要走枣核形。

二、音节与声流的训练吐字的综合感觉是:拢——指发音有关部位向中纵线集中力量。弹——指吐字的灵敏轻快,是喷、弹、啃、磨的总称。滑——指吐字过程中唇舌的滑动感。挂——指字挂前腭的感觉。流——指字音向前流动的感觉。(即:字词之间的连结与流变)向前流动的音流,受口腔控制形成言语有声链。每个字都是向前流动的,在流动中成“珠”、“挂”于硬腭前部,“弹”出口外,汩汩不绝,晶莹、活跃、充满活力。

第五章声音弹性

第一节

声音弹性的含义和作用

“弹性”一词是从物理学中借用来的,一般用以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的伸缩性和可变性。播音员的声音弹性是指播音员的声音对所播内容蕴含的思想感性变化的适应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声音随思想感情变化而变化的能力。声弹性是根声无变化或单调相对立的。这种声音的适应能力——即弹性涉及到的范围:一是要多变的声音;二是感情必须动起来。签于此,就要研究不同内容的话题,不同体截的稿件,同一稿件主体(人)获得的不同感受,看看哪一种声音形式与其吻合。这里面就有一个研究心理的问题。

声音弹性主要表现为(特点):1、

表现为声音的可变化性。弹性主要体现在气息状态和声音不同色彩品质上。2、

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声音弹性是在对比中显现的,主要有气息的深浅、疾徐;声音的高低、强弱、实虚、明暗、刚柔、厚薄;以及气声的纵与收。3、

对比具有层次性。在每一对比项目中都有重多的层次,层次之间有细微的差别。控制水平越高,层次间的差别越细致。4、

声音弹性不是以单项对比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由于复合的成分不同,各种成分的强度浓度不同,因而产生变化万端的声音色彩。声音弹性的作用是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二节声音弹性的获得

一、感情体验是获得声音弹性的基础。感情体验可以由客观事物引起,有所谓:“境与身接而情生”。也可以由词语所引起。感情的产生在于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播音员的情感体验不仅要依赖于词语这些文字符号的指示。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形象思维去仔细琢磨,准确体验细微之处的感情变化。

二、气息变化是感情与声音弹性之间的桥梁。气与声不可分,如:“气急败坏地说”、“低声下气的说”、“趾高气扬地叫”等。现代研究发现气与情绪有关:愉快状态下呼吸17次/分,悲伤呼吸9次/分,所以借助长叹。平静思考20次/分,愤怒40次/分,恐惧64/分。一般说来,人在放松时以腹式呼吸为主。在发力或紧张时情绪时,以胸式为主,所以量少呼吸次数多(恐惧)腹式声低沉胸音多。胸式声高亮。这些都是由于感情和气息变化而引起的声音变化当然这只是大致的趋势。人的感情常常是复杂的,气息状态也常常显现复杂的变化。三、发声能力扩展是获得声弹性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发声能力是指吐字、用声、呼吸、共鸣等各个要素的控制能力。发声能力的扩展是指对发声既要有所控制,又要有所变化。初学者常常强调某种状态而忽视了变化,比如:在练习中强调了字的力度,而忽视表达中字并不很强,特别是砸重音,和气息的只呼不吸等。用声能力的扩展主要是音高音色的变化的能力,音长音强由气息控制制约,也不能忽视。

四、从情到声是获得声音弹性的正确途径只有符合思想感情要求的声音变化,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节声音弹性的对比训练

声音弹性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这种变化具有两极对比的特点。可对比的声音要素主要有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虚与实、快与慢、吐字的松与紧、明与暗等。还有情绪的放与收、刚与柔等。

(一)、高与低主要表现在音高的变化上。一般来讲,向积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激动、紧张、喜悦声音是升高的趋势;向消极一端发展的感情色彩,如:安静、放松、悲伤、沉闷情绪,声音倾向低沉。

1、

有层次的高低变化。例如:(高)床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