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州大道片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雨水管网)及老旧破损雨水管网改造工程第1页共31页昌州大道片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雨水管网)及老旧破损雨水管网改造工程(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1.2设计规范、标准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9)《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4)《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8年版)1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8年版)16)《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1717)《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18)《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19)《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20)《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21)《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22)《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昌州现状管线图(2000坐标)(荣昌区管线中心)(2)昌州大道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1:500带状地形图(荣昌区管线中心)(3)昌州大道雨污水管道物探资料(包括管道标高、埋深图纸和excel表)(4)峰广路综合管线图(重庆独立坐标)(荣昌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5)峰广路综合管线图排水流域图(荣昌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6)《荣昌区“十三五”排水(雨水、污水)管网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7年12月)(7)《重庆市荣昌县昌元-昌州城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4年11月)(8)濑溪河管网竣工图(9)昌州大道初步物探图(10)污水管网改造二期招标范围图(11)业主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等(12)我院相关设计人员与业主及相关单位踏勘现场(13)重庆市其他地方相关规定及通知等二、工程地质勘查概况2.1工程背景目前荣昌区沿河截污干管基本成型,濑溪河和池水河河道两侧均有截污干管,但是城区排水管道合流和混流比较严重,为响应重庆市建委《重庆市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中指示荣昌区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和城北片区雨污水管网建设,达到雨污分流改造目的,保护濑溪河及池水河水质。为取得满足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重庆市昌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业主)委托相关单位开展了《昌州大道片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雨水管网)及老旧破损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地质勘查》的详细勘察及报告编制工作。。2.2工程概况2.2.1项目基本情况本次设计雨水管网就近汇入濑溪河和池水河。其中,改造雨水管道d300~d1500长7.50km,雨水排水支管及雨水口连接管7.50km,疏通现状排水管道2.252km。2.2.2自然地理地理位置荣昌区位于信封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交接处,介于东经105°17′~105°44′,北纬29°15′~29°41′之间,东南邻永川区,南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西南连接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西北靠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北接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东北与大足区接壤,全境南北长44.3公里,东西宽39.1公里,幅员面积1077平方公里。本工程位于荣昌区城区宝城路、昌州大道等区域,项目周边已建成的道路主要有宝城路、昌州大道中段、广场北路、滨河西路、广场路、海棠大道等,交通较为方便。气象与水文1)气象荣昌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1282小时,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温度43.3℃(2006年8月14日),极端最低温度-2.3℃(1975年12月5日);5至9月平均气温24℃至28℃,无霜期长达327天。区内大气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偶见冰雹及降雪,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9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378.3mm,最小年平均降雨量783.2mm,一日最大降雨量206mm(2007年7月17日),降雨一般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年平均相对湿度7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雨量充沛、温润多阴,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22.9m/s。年平均风速(米/秒):1.39米/秒。年最大风速(米/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年10月。2)水文荣昌区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重要的有25条,多属沱江水系,径流量3.25亿立方米,仅有三条小支流属嘉陵江水系。濑溪河、清流河两河流域面积有1054平方公里,纳水广,水量充足,平均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濑溪河是流经区内的最大河流,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区境东南部流入沱江,再汇入长江,区内流长51.5公里,是荣昌的水上大动脉,被视为荣昌的母亲河。干流全长192公里,流经区境的干流长51.5公里,有约100条支流,流域面积为714平方公里。清流河为荣昌与四川省内江市的边界河,是荣昌西北部与内江商贸往来的水上交通要道,发源于四川安岳,经荣昌流向内江注入沱江,干流总长172公里,流经区境干流18.3公里,共有各级大小支流48余条。2.2.3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荣昌区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300~40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主峰三层岩海拔711.3米,为荣昌区最高点),中有螺罐山,北有铜鼓山,最低处在东南部清江镇的濑溪河水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起伏不大、相对平坦,以螺罐山为界,中北部为丘陵区,南部为岭谷区。勘察区原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场地处于城区,整体地形较为平缓,拟建管网工程主要沿现状道路分布,沿线起伏较小。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场内构造属螺观山背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118°∠15°,层面平直,多呈闭合状,裂面可见铁锰质浸染,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据现场地面调查,场内共发育两组构造裂隙:(1)组产状为210°∠70°,裂面不平整,间距1-3m,延伸大于3m,多呈闭合状,未见充填物,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2)组产状为300°∠75°,裂面呈黄褐色,平整,有少量粘泥充填,间距1.00-4.50m,延伸1.00-3.00m,张开度1-3m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总体裂隙不发育。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5,岩体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场地岩层为中厚层状结构,定性判定场地岩体的完整程度为较完整。2)地震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之表C续22,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划分标准,该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杂色,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松散状态,稍湿,碎块石含量为5~25%,呈次棱角状,粒径为2~15cm,回填时间约3年,场地内分布不均匀。(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褐色,土质均一,无摇震反应,切面呈蜡状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状,场地内分布不均匀,一般下覆于素填土之下。(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下伏于第四系土层之下,分布连续稳定,岩性为泥岩、砂岩。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砂质结核或团块。砂岩:灰白色,细粒结构,中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之。(4)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该层在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厚度变化较小,一般0.60-2.40m。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多呈块状、碎块状,用手捏易碎育,强度极低。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强度较高。2.2.4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工区位于濑溪河左岸(东侧),濑溪河是流经区内的最大河流,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区境东南部流入沱江,再汇入长江,区内流长51.5公里,是荣昌的水上大动脉,被视为荣昌的母亲河。干流全长192公里,流经区境的干流长51.5公里,有约100条支流,流域面积为714平方公里。2)地下水类型勘察区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勘察区内的第四系土层主要分布于丘间洼地内,人工填土为透水层,勘察区覆盖层较厚,地势较高,储水条件较差,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2)基岩裂隙水该类水主要赋存于泥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高处汇集、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通过泥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等通道向深层地下水补给,或者在地势低洼含隔水层交接处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勘察区在勘探深度内的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活动迹象不明显。岩土层渗透系数经验值:素填土10m/d,粉质粘土0.02m/d,泥岩0.05m/d,砂岩1.2m/d。3)水土腐蚀性评价参考附近场地勘察报告,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土的腐蚀性评价:据钻探揭露及周边环境调查表明,场地无污染:场地土对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2.5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地震稳定性1)场地土类型拟建建筑场地地层结构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和基岩。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以及未来场平填土剪切波速暂取100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60m/s,为中软土;基岩剪切波速经验值:强风化基岩大于500小于800m/s,中风化基岩>800m/s。2)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相关规定并结合钻探揭示,场地内各路段建筑场地类别如下:各路段场地类别一览表位置覆盖层厚度覆盖层类别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建筑地段路基0~5.0素填土168Ⅰ类0.25有利地段3)地震稳定性评价场地内不存在液化土体,故不考虑地震时岩土液化问题。场地素填土为松散状态,可能产生震陷,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措施。场地不存在滑坡、崩塌等地震稳定性问题。2.2.6不良地质现象经调查,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特殊性岩土1)填土素填土:杂色,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泥岩碎块石。块石粒径50mm~200mm,含量约5~25%,呈次棱角状,回填时间约3年,结构松散。素填土均匀性差。素填土均为道路修建回填,据调查,周边无化工类厂房,素填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当未对填土压实处理时在重荷载作用下填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建议对填土压实处理,压实系数需满足设计要求。2)软土场地内无软土分布。3)表土场地内的表土主要为道路结构层和素填土,工程建设需破除现状道路结构层时,应在工程建设完后给予恢复,施工期间应做好安全警等示标识标牌。建议对填土压实处理,压实系数需满足设计要求。2.2.7地表及地下构建筑物根据本次勘察,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及众多的民房(一般1~7F)。工程建设对周民房影响较小,但需控制扬尘、噪音、污水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建设需破除现状道路结构层时,应在工程建设完后给予恢复,施工期间应做好安全警等示标识标牌。拟建场地附近已有管线较多,施工期间需确定管线具体位置,并与相关单位汇商处理,避免施工期间对管线造成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2.8抗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无高陡环境边坡分布。场地岩土界面总体较为平缓,无液化土层分布,无软土震陷问题,场地岩土体层位较为稳定,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拟建管线埋深0.65~4.72m,均采用明挖施工,拟用挡板支护垂直开挖。基坑开挖后边坡高度变化较大,建议采用挡板支护的同时增加内支撑,并在边坡较高的坑段给予加密。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区域在做好基坑支护后地震稳定性较好,适合本工程建设。2.2.9地质勘测结论1)勘察区域构造上无断层、无构造破碎带通过,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区域总体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2)基坑开挖后道路两侧将形成0.65~4.72m的基坑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局部存在岩质边坡,应进行针对性设计,以确保其稳定。3)拟建线路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Qml)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el+d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s)砂岩、泥岩。4)场区地表水主要为濑溪河和池水河,工区地表水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地下水及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5)场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2.2.10地质勘测建议1)素填土层可作为本工程基础持力层,建议基坑开挖后对地基土密实度进行检测,对局部松散的素填土进行压实处理。2)粉质黏土层分布较少,若局部基础位于粉质黏土层,建议进行超挖后铺设褥垫层,以减小不均匀沉降。3)强风化基岩层可作为基础持力层,该层厚度变化大,当基底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小时,可进行超挖,超挖后铺设褥垫层,以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中风化基岩分布连续稳定,厚度大,岩体较完整,承载力高,是理想的路基持力层。4)素填土与基岩交界处、强风化与中风化基岩交界处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建议铺设褥垫层,以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5)基坑开挖时应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议先支护后开挖,分段、跳槽开挖,开挖后及时设置内支撑,边坡塌滑区严禁堆土;雨季施工应在坡顶、坡脚设置截排水沟,减少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6)基坑开挖前应针对已有地下管线编制保护方案,开挖时应加强对已有地下管线的保护。7)加强施工阶段验槽工作。三、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的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在现状管线勘测及道路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为规划区内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安全的水环境。3)旧城改造管线以原断面还建为主,如需扩容,则需管线单位单独提出。4)所有管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5)在规划设计范围内,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制系统。6)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7)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下地埋设。8)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冲突,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9)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10)管道结构性缺陷等级大于III级时采用结构性修复,管道结构性缺陷类型为整体缺陷时采用整体修复。11)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1)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2)支管线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3)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4)污水管与生活给水管相交时,污水管敷设在生活给水管下面。四、排水工程4.1排水现状及规划4.1.1排水流域分析荣昌区境内共有大小溪河151条,其中有2条较大河流穿境而过,分别为濑溪河和清流河,均属沱江水系。4.1.2现状水系分析本次设计范围周边有濑溪河和池水河。濑溪河为沱江北岸一级支流,干流全长238公里,全流域面积32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6立方米/秒,平均坡降0.5‰。濑溪河干流在荣昌区境内段长51.5公里,自万灵镇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境内南部,在清江镇入泸州境内,流域面积708平方公里,共有各级大小支流100余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一条,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7条。池水河主河道全长13.8公里,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发源于荣昌区直升镇莲花村老鹰咀,流经直升、峰高、昌元三镇,于昌元大河口汇入濑溪河,其下游横贯昌元2.71公里。4.1.3排水现状本次改造雨水干管主要分布在成渝铁路北侧,雨水排入濑溪河和池水河。管网体制问题荣昌区老城区现状排水机制为混流制,本项目区较多雨水混接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和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同时存在雨季污水倒灌的隐患,现状较多雨水管渠作为电力管沟。项目区内小区管网未分流老城区由于先期市政污水管网未分流,小区雨水管网或雨水沟排入污水管,小区雨水排出管混接入市政污水管,故项目区内小区内部及接入管网均未实现雨污分流,需各小区配合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保证本项目建成后雨水管网正常运行。、管网老化老城区部分雨水管网建成时间已久,部分管网断面偏小,病害多,亟待改善。同时由于城市建设改造,部分工程建设在雨水管网上方,检查井被覆盖或占压,导致长距离无检查井或检查井狭小,无法正常维护管理。、管网改造难度大项目区内各种管线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各管线单位依照管线的权属自行管理维护建设,导致项目区内管线情况复杂,管线规模、位置不明,为保证各管线安全,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导致项目区内管网改造难度加大,工程周期延长。4.1.4排水规划(1)污水规划根据《重庆市荣昌县昌元—昌州城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荣昌城区污水以成渝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大片区。其中,东侧污水排入荣昌板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西侧污水排入荣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本项目区位于东西两侧,成渝铁路西侧片区的主要截污干管沿城区三条河流敷设:荣峰河截污干管起于成渝铁路与荣峰河交叉口附近,沿荣峰河双侧布置,由东向西接入濑溪河截污主干管;池水河截污干管起于成渝铁路与昌州大道交叉口处,沿池水河双侧布置,由东向西接入濑溪河截污主干管;最终接入荣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成渝铁路东侧片区的主要截污干管沿园区路布置,最终接入荣昌板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本规划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近期老城区采取截流式合流制与雨污分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即对于已设计雨污分流的区域执行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其他合流管渠均接入沿濑溪河左岸的截污干管,并在接入点设置溢流井,雨季时合流污水通过溢流井排至濑溪河,减轻下游荣昌县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远期随着老城区的改造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工业园区采取雨污分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2)雨水规划根据《重庆市荣昌县昌元—昌州城区雨水及山洪工程专项规划》荣昌城区雨水就近汇入濑溪河和池水河。4.1.5设计概要本次设计改造雨水管道d300~d1500长7.50km,雨水排水支管及雨水口连接管7.50km,疏通现状排水管道2.252km。4.2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2025年)规划进行设计,同时按远期(2035年)复核。(2)排水体制对于改造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道路设计范围内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4)基本设计参数①最大控制设计流速:排水管道Vmax=8m/s。②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③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④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4.3雨水系统4.3.1雨水现状分析本次设计范围内有已经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的管网和雨污水合流管网,本次设计彻底改造管网为雨污分流管,雨水不再接入污水干管,对各接入支管进行排查,确认为彻底雨污分流后可直接接入现状河道。4.3.2新建雨水系统雨水量计算现状排水管道作为雨水管道需对其流量进行复核设计。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根据《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2017年8月22日),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荣昌区暴雨强度公式: (升/秒•公顷)暴雨重现期:P=3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本次设计ψ=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塑料管取n=0.01,排水沟取n=0.017。现状管段及雨水排出口水力计算复核如下:汇水分区服务面积设计流量排出口设计管径设计坡度设计流速最大过流能力(hm2)(m3/s)(mm)(%)(m/s)(m3/s)汇水分区120.43D10000.31.931.06汇水分区22.950.63D10000.31.931.06汇水分区36.881.47D10000.62.731.5汇水分区46.241.33D10007汇水分区5-11.460.37D6000.51.830.4汇水分区5-27.611.62D10000.72.951.62汇水分区62.40.6D7000.52.030.6汇水分区721.023.96D15000.43.324.41汇水分区84.160.89D60024.070.89汇水分区92.840.61D9007汇水分区107.061.51D10000.72.951.62汇水分区1114.082.6512000.83.562.82汇水分区122.210.55D60012.590.56汇水分区134.160.891200x15000.31.541.29汇水分区144.530.97D6003.04.490.98汇水分区157.371.57800x10000.72.361.89汇水分区163.160.67D10000.31.931.06汇水分区173.370.72D6003.04.490.98汇水分区189.632.05D12000.52.822.23汇水分区191.53.76D5001.62.813.85经复核本次设计范围内排水管道及雨水排出口流量均满足雨水流量。雨水管道横断面设计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地块雨水收集的便利性,根据现状管线资料及现场踏勘,人行道宽约2~4m且有现状通信、电力沟、燃气、给水、污水,部分路段现状管线已经敷设在非机动车道下,人行道空间有限,所以本次设计雨水管道优先敷设在人行道道下,部分路段敷设在非机动车道下。(3)雨水管道平面设计序号改造位置改造原因改造内容01滨河中路(莲花桥至南门桥)滨河中路靠近莲花桥一侧支路雨水管道存在大管接小管情况。上游管段管径为DN1000,下游管径为DN600~900。滨河中路与花园街交汇处雨水管道存在大管接小管情况。上游管段管径为DN700,下游管径为DN300~600。本次设计将下游管径调整为DN1000,坡度0.7%,以满足设计流量要求。本次设计将下游管径调整为DN700。02南大街南大街南侧支路周边小区无雨水排出管,现状排水雨水混接至污水管网本次设计新增小区雨水排出管和支路雨水管道,因支路狭窄,于车行道下敷设管道。因管道下游埋深无法满足新增支路雨水管道的重力排水,故相应调整昌州大道下游雨水管道埋深。03谭家坡街1.谭家坡街中部有两处小区无雨水排出管。本次设计新增雨水排出管,将小区雨水接至市政雨水管网。新增雨水管道于人行道下敷设。04白象街白象街下游雨水管存在大管接小管的情况,上游为管径DN700(砼),下游管径为DN600(PVC)。本次设计调整下游雨水雨水管管径。(3)雨水管道纵断面设计雨水管道的坡度在满足规范及设计的情况下,尽量接近道路坡度,以减少工程量,雨水管道覆土深度控制在1.5-2.0m,同时为保证能顺接至下游雨水管,接入点采用管中平接方式。当跌落水头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4.4混接系统分流设计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对范围内雨水收集并转输至雨水干管,雨水不再混接至污水管道。4.5沟槽开挖由于人行道下现状管网多,现场比较复杂,所以管道开挖本次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根据地质情况采用1:0.5控制进行开挖;方案二,用挡板支护垂直开挖。针对两种方案做如下比较:比较内容方案一方案二开挖示意图开挖影响开挖面积较大,对现状管线、交通组织影响较大开挖面积小,对现状管线、交通组织影响较小施工难度施工方式比较常规,施工难度较小需要挡板支护,对施工要求较高工程造价此方案开挖面较大,土石方较大,路面恢复面较大,现状管道迁改量较大,成本较高除正常开挖及路面恢复,主要为挡板支护的费用,成本较低经过对比,本次设计采用对现状管线和道路交通影响较小,成本较低的方案二用挡板支护后垂直开挖。4.6管材及附属构筑物4.6.1管材常用管材类型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的要求,政府投资类的排水管网工程应当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带增强波纹管等高环刚度管材,并逐步淘汰落后技术管材。现将各常用管材具体分析如下:目前室外排水工程中常用的管道材质,主要有混凝土(砼),钢筋混凝土(钢砼),塑料(包括PE、UPVC、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等),金属管材以及近年来推广的复合材料等多种管材。各种管材的具体分析如下:1)球墨铸铁管防腐性能优异、延展性能好,密封效果好,安装简易、强度大、韧性好、管壁薄、能承受较高的压力。2)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采用了复合PE材料,使管材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环刚度,耐化学性好,抗冲击,耐老化,耐寒,重量轻,重,耐磨性优越。PE排水管的综合性能优于UPVC排水管,缺点是价格偏高。3)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PE)、聚丙烯(PP)波纹管为原料,使管材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环刚度,耐化学性好,抗冲击,耐老化,耐寒,重量轻,重,耐磨性优越。HDPE排水管的综合性能优于UPVC排水管,缺点是价格偏高。4)增强聚丙烯(FRPP)管使用寿命长,耐腐蚀,抗磨性能好,刚度较高,施工方便。5)UPVC双层轴向中空壁管环刚度较高,耐腐蚀,运输方便,施工快捷,但该材质在低温环境下,抗冲击性差。(2)排水管材选择排水管材选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强度,强度要足够大,能够承受土压力、车压力、水压力以及动载荷。二是密闭性,要能够防止地下水、污水的渗入,防止压力过大时渗出。三是水力性,水力条件要好,阻力相对小,水流通过顺畅。四是造价,价格经济,制造方便,应用相对普及,易于购买。五是耐损性,要能够耐腐蚀、耐磨损,对污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较强的抵制。本项目按以下方法选择管材:本工程d<400mm的排水管采用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管道埋深小于4m,环刚度SN≥8KN/m2;管道埋深4~6m,环刚度SN≥10KN/m2;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材》(QBT2783-2006)的B1型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管径400mm≤d≤15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管道埋深小于等于6m,环刚度SN≥8000N/㎡。管材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17)中的相关要求。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4.6.2管道基础塑料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4.6.3管道接口1)排水管道接口均采用柔性接口;2)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采用承插式电熔连接。管道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接连接,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沙浆,中介层材料由厂家提供。承插头距离检查井不小于1.5m。4.6.4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埋深<6米、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3)埋深≥6米或管径d>1600检查井采用钢筋C30混凝混凝土现浇。4)检查井井盖人行道上采用轻型防盗铸铁,砌块收口采用M10水泥砂浆加3%防水剂抹灰,15mm厚,车行道上采用重型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分离式防沉降井盖)。承压等级不低于D400类型,井盖采用圆形,安装时井盖连接销端迎来车方向;爬梯均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成品。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5)为防止井盖被盗后行人不慎跌入,在井盖下方井口处安装防护网。防坠落网由6~8个规格为M6×55的不锈钢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10~15cm处井筒内壁。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150kg承载能力,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防坠落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度工业丝、涤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塑料检查井内需设置配套防坠落网。跌水井当跌落水头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做法详见相关大样图。浅型检查井当管道埋深<2m时检查井采用浅型检查井。浅型检查井井盖、井座、爬梯同一般检查井要求。做法详见大样图。附属构筑物改造(1)检查井废除对于需废除检查井,设计考虑采用块石混凝土将其填实。(2)检查井改造对于周边沉降现状检查井,设计考虑对检查井周边进行修复,对位于人行道下的检查井标高与人行道齐平即可,对位于车行道下检查井,本次设计考虑在井四周增设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保护。(3)检查井井盖更换对于现状破损检查井井盖,需对其进行更换。其中排水检查井统一更换为防盗型球墨铁井盖,其余检查井井盖根据各管线单位要求进行统一更换。(4)集水坑及提升泵在地势低洼污水难以重力自流排除的位置设置污水提排装置,集水坑采用钢筋C30混凝土现浇,尺寸为2.0m×1.5m×2.5m(集水坑做法按《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08S305,第40-41页),坑内设置两台潜污泵,单泵参数:Q=10m3/h,H=10m,N=1.1kW,一用一备。五、开挖路面恢复5.1设计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T305-2008)(3)《城市道路维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50/T283-2008)(4)《城市道路路面维护评价标准》(DBJ50/T-204-2014)(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9)《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5.2车行道路面结构恢复根据项目组现场踏勘及地勘单位钻探结果,本次设计范围内的现状路面结构主要有三种路面结构,按不同道路等级进行划分。改造范围内的道路等级统计表如下:序号道路等级道路名称1主干路宝城路、广场路、昌州大道2次干路滨河东路、滨河中路、滨河西路3支路田坝接、宝城支路、卧佛街、白象街、谭家坡街、花园街、莲花街、塘坝街恢复车行遒结构层为:主干路:面层:4cm厚SMA-13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25cm厚C3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25cm厚C25水泥混凝土次干路:面层:4cm厚SMA-13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25cm厚C25水泥混凝土支路:面层:4cm厚SMA-13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6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底基层: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车行遒路面结构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同等级进行恢复,车行遒路面结构均按照现状路面结构进行恢复,如与现状不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路面结构恢复前,管道回填材料的压实度标准需符合管道回填压实度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主干路路床压实度大于96%,次千路和支路路床压实度大于95%。5.3人行道路面结构恢复根据项目组现场踏勘,本次设计范围内,所开挖道路现状人行道面砖均为西班牙板。人行道铺装结构恢复时,均采用西班牙板进行铺筑。本项目需对排水管道沿线的路面铺装进行破除并开挖路基,待完成排水管道埋设后,进行路基分层回填碾压密实,路基达设计压实度后再进行路面铺装结构恢复,人行道横坡与现状保持一致。人行道铺装恢复与现状结构一致:面层铺装:人行道面砖20×20×3;结合层:3cm厚1:3水泥砂浆结合层;基层:12cm厚C25水泥混凝土基层。人行道路面结构均按照现状路面结构进行恢复,如与现状不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4沥青混凝土面层(⑴)稀浆封层1)材料①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指 标B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 (5d)不大于5%T0655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1%T0655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指 标BCR试验方法沥青标准粘度C25.3(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1-3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5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1.7-5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73)。②石料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9.51004.7595~1002.3665~901.1845~700.630~500.318~300.1510~210.0755~15一层的适宜厚度(mm)4~7注;本表采用《城市遒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4。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2的要求。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60%,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或洁净的石屑。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③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下表性能要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要求技 术 指 标要 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粘聚力试验30mi(初凝时间Nm≥1.2T0754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2.0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 度2~3cmT0751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5。④施工技术要求a、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b、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c、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d、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e、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f、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g、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2)粘层、透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①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③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粘层沥青选用PCR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5Kg/m。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10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5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 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 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1-3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57)。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L/m2。本工程所采用的透层油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透层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透层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2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6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 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 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0.1mm50~150T0604延度(15℃)cm不小于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5.1-3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P57)。(3)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标准注:本表依据《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2)材料①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1(P45)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1.7-1(P67~P68)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要求。AH-70#(面层改性沥青所用基质沥青)和AH-90#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道路AH-70#和AH-90#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90#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80~10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45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16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15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245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0.8T060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57T0605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1(P45)。②沥青结合料(抗车辙剂)为了提高沥青路对沥青下面层加入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Kg。抗车辙剂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抗车辙剂的技术要求指 标要 求密度(g/cm3)0.9~1.1吸水率()0.5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2℃,2.16kg)≥0.3g/10min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次≥4800注:本表参照《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29050-2012)。施工说明:a、为了提高添加抗车辙剂的精确度以及避免因人工添加产生的安全事故,添加抗车辙时应使用带电子称重功能。b、在热集料干拌时将一定比例的抗车辙剂一次性投入,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0~15秒。c、掺加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摊铺温度和初压温度比同等气温下普通沥青料提高10~20℃。d、实验室做配合比实验时,由于采用的设备不是强制式搅拌,所以要将干拌时间和湿拌时间延长2分钟以上,以确保拌和均匀。③沥青改性剂为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感温,提高软化点,降低针入度等性能,在路面上面层沥青中加入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表技 术 指 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软化点不小于 ℃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3T0625 T闪点不小于 ℃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2.5T0661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溶解度不小于 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 ±1.0T0610或针入度比不小于 65T0604注:本表采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1-2(P46)。改性沥青施工方法:沥青改性剂用量以沥青用量的2.5%~3%为佳。使用时,可先将沥青改性剂与基础沥青混和均匀制成改性沥青,拌和温度在140℃左右,搅拌时间约30分钟,确保均匀。然后将制成的改性沥青与集料拌和,其拌和方法可参照普通沥青进行,但拌和温度应在140℃左右,也可直接加入热的混和料中搅拌40秒钟左右,无需特殊设备。改性沥青混和料的摊铺和碾压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实验确定,但一般可参照普通沥青混和料的规定进行。另外,亦可将沥青改性剂直接加入沥青拌和缸中,先与集料拌和后再加沥青拌和,并应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应注意控制拌和条件及过程。④粗集料本次设计采用碎石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粗集料技术要求指 标单位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试验方法表面层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g/㎝32.602.50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大于9.5mm,不大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20——T0312水洗法<0.075mm1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磨光值PSV,不小于42——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544注:本技术标准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2-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P4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1.7-6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P74),粗集料还应符合的要求(P66)。⑤细集料本次设计采用碎石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细集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28坚固性(>0.3mm,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mm,不大于35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注:本技术标准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2-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P47)。⑥矿粉拟采用符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3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P48)。热拌沥青混凝土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及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快速路、主干路其他道路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1T0353塑性指数<4<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355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3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P48)。⑦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本说明中与现行规范、规程不同处,以现行规范及施工规程为准。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混合料类型SMA-13AC-20通过率31.526.510019.090-10016.010074-9013.290~10062-829.550~7550-704.7520~3432-462.3615~2622-361.1814~2416-280.612~2010-220.310~166-160.159~154-120.0758~123-7建议油石比4.0~6.04.0~6.0注:本表采用《城市遒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J.0.1-1及表J.0.1-2(P175)。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70号90号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5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140~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 高 于195190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14514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低温施工15014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25低温施工14513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65轮胎压路机8075振动压路机706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5050注:上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6-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P4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表8.2.5-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P79);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混合料类型SMA-13AC-20马歇尔稳定度MS(KN)≥8≥8流值(㎜)2~41.5~4孔隙率VV 3.0~4.03.0~5.0矿料间隙率VMA ≥17.0≥14.0沥青饱和度VFA 75~8565~75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80≥85车辙试验60℃动稳定度DS次/㎜≥3000≥2800≥6000(辙剂时)击实次数 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με)不小于25002500冻融劈裂歇尔残留稳定度 ≥80≥80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3.5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P4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3-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P28)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应采用木质素纤维。纤维应能承受250℃度以上环境温度不变质、不变脆,并在拌合过程中充分分散。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表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pHpH吸油率,不小于-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子上经振敲后称重含水量(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重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4.2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P5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技术表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尺寸mmΦ101.6×63.5马歇尔试件击实数-两面击实50次空隙率VV%3~4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7.0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n,不大于-VCADRC沥青饱和度VFA75~85稳定度,不小于kN6.0流值Mm-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15注:本表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表6.4.5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P54);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创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未尽事官请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5.5底基层、基层施工浇筑水泥板需按图纸要求设置传力杆、角隅钢筋等。在浇筑混凝土中需添加早强剂,以提高混凝土基层和面层的早期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碎石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宜采用饮用水,面层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质量标准技术指标:水泥混凝土基层抗弯拉强度:4.5Mpa水泥混凝土底基层抗弯拉强度:3.0Mpa平整度:不大于5mm;相邻板高差:不大于3mm纵缝直顺度:允许偏差10mm;横缝拈折度:允许偏差10mm;板宽允许偏差:—20mm;厚度允许偏差:±10mm;纵断面高程允许偏差:±10mm;路拱横坡度:±10mm且不大于±0.3%;2)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脱皮、印痕、裂缝、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现象。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路面刻痕及刻槽纹理适宜,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3)材料要求A、水泥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并附带厂家提供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单及合格证等证明。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宜在2.0~3.5之间。细骨料的技术应符合如下表。c、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31.5mm,碎石的技术地注应符合如下表: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碳化物及硫酸盐(S03坚固性(硫酸纳溶液5次循环有机物含量(比色法)指标<2<2<1.0<0.5<8合格砂分级方 筛 孔 尺 寸0.150.300.601.182.364.75累 计 筛 余(以质量计) (%)粗砂90~10080~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项目技术要求备注石料抗压强度(Mpa)≥60压碎值<15针片状颗粒含量<15%泥土杂质含量<1%应特别注意含泥量,土声和石粉不得硫化物含量<1%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级配类型(mm)方筛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累 计 筛 余(以质量计) (%)合成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D、外加剂为快速开放交通,应使道路专用早强剂,以满足提前开放交通,提高早期强度、减少混凝土成熟期的质量缺陷。早强应不含氯离子(CL-)应使混凝土1~3天内达设计强度的80%,且坍落度损失小,凝结时间适应于大规模施工。E、钢筋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F、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清洁,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规定:①硫酸盐含量(按S042-计)小于0.0027mg/mm3。②PH值不得小于4.③含盐量不得超过0.005mg/mm3.④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物质。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温养生。基层施工时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六、交通组织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自身实力和施工机具进行交通组织,并编制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专项设计报交警部门认可后方可实施。对于施工期间破除道路损坏的标线,按原状进行恢复。七、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排水构筑物按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HDPE钢塑复合缠绕管采用柔性连接;密度聚乙烯(HDPE)热态缠绕结构壁B型管(克拉管)采用承插式电熔连接。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地基土质突变处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八、管道施工8.1施工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8.2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根据施工规范及不同土质要求,中风化岩石开挖放坡为1:0.1,风化岩石为1:0.2,粘土和粉质粘土为1:0.5,人工填土和崩积块石土为1:0.8,砂土为1:1,若有地下水及地质不良处增加基槽的支撑和增大放坡则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具体详《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规定.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地基时应采取抛石挤淤等换填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换填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8.3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砂砾石、砂性土等。8.4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具体详见《管遒基础及接口大样图》;当管道或检查井在车行道下时,应在管道或检查井周围采用砂石回填,回填宽度不小于40cm。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5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九、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本施工设计图及《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施工前应校测拟建管道上下游接口、高程、断面和位置进行复测,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同时对周边管线、周边构筑物、建筑物基础进行复测,评估施工开挖对现状基础影响,确保安全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3)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4)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5)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6)本设计要求各管段连接时,必须用同一测量控制点.施工前应对排水的进出口处的高程进行校核,杜绝水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7)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8)施工每一道工序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项目监理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9)污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10)道路临时排水具体设置请参见道路路基排水部分,临时排水设施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半年工作总结模板
- DB2201T 62-2024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防治技术规范
- 职业导论-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押题密卷1
- 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押题密卷1
- 人资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 农学硕士答辩指南模板
- 年度目标达成总结模板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六)(含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食堂厨具定制设计与安装合同2篇
- 小学英语时态练习大全(附答案)-小学英语时态专项训练及答案
- 中医科特色诊疗规范
- 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版
-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选词填空专题训练
-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试行)
- GA 844-2018防砸透明材料
- 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与读音 元素周期表口诀顺口溜
-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新版)课件
- 钼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规律及其动力学机理研究
- (完整word)2019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三科试习题及答案
- 《调试件现场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