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_第1页
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_第2页
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_第3页
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_第4页
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传媒行业核心竞争力

新闻传媒专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从而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全球化视角来反思过去,变革大学新闻与传播教导的传统培育模式,以通识教导为“体”,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导为“用”,“体”“用”融合,培育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一、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每年春季或年底,各路新闻媒体到大学招募新闻采编人员,大量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在笔试和面试中淘汰,败给法律、经济、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的学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认为,中国新闻教导正逐渐背离新闻学的核心价值,新闻或传播学院远远没有使学生打定好理解世界的才能。“由于多数新闻或传播学院学生没有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安置,他们在学识上没有打定好来报道繁杂的现实世界。当重大突发事情发生时,他们不知道到哪里知情和权威的信源,也很难知道声称与核实、推论与证据、偏见与公允、伪科学与科学、非知情人和知情人的识别。”①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在哪里?他们的根本技能从哪里来?他们的后劲在哪里?新闻传媒教导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她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她立足于新闻传媒专业教导的技艺和形式中,更植根于肥沃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土壤里,而要让新闻传媒专业学生获取“源头活水”,在大学新闻与传播院系举行通识教导那么是必由之路。正如武汉大学知名学者郭齐勇教授所言:“大学就是大学,不是特意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博而且雅),确定的学识根基与方法学训练,走上社会,后劲与潜力较大,可适应面较宽。”②大学教导的目的,理应不是指导单一的技能,而是供给广博的通识根基;学生从大学所获得的,不是零碎学识的供应,不是职业技术的贩售;而是心灵的刺激与拓展、见识的广博与洞明。

通识教导(General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导(Liberaleducation),亦称“高雅教导”“博雅教导”,由人文教导进展而来。通识的“通”是指“融会贯串”,即通过对不同学科学识的学习,培养开放融通的思维,能够从开阔的、跨学科的视野去斟酌问题,从而达成不同文化和学科间的沟通。③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看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倡学习西学,中西兼融。他把“中学”(中国固有之传统学术、文化)作为“体”,即作为根基和根本;把“西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艺)作为“用”,即作为实务、实用之学。其实,通识教导和新闻传媒专业教导的关系亦宛如“体”和“用”的关系,即通识教导是新闻传媒专业的根基和源头活水,是为“体”,新闻传媒专业那么为“用”,即职业实用、工具技艺之学,是为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容身立命之基。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新闻传媒教导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变革传统的新闻传媒教导理念,培育以通识教导为“体”、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导为“用”、“体”“用”融合、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二、怎样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

在目前的新闻传媒教导中,培养“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文明的推动者”已成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导理念。为此,新闻传媒教导正由单学科教导向多学科教导转变,从侧重技能训练向素质教导、通识教导转变。在加强学识根基、拓宽专业口径、文理渗透、强化应用的教改思路指导下,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成为新时期传媒教导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新闻传媒教导指导思想是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人才。那么,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呢?

1、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

全球化首先向中国新闻传媒教导提出的挑战,就是培养目标的挑战――迫切需要新闻教导加紧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懂新闻传媒专业学识和技能,还需要融合人文社会科学、管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学识,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造精神。从目前的处境来看,新闻传媒教导的培养目标不够合理,层次欠明显。我们认为,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实力和特色,在培养目标上不必求“一律”,更没必要一哄而上,盲目拔高。但是,对于处于“第一世界”(新闻学科根基良好的研究型大学)的新闻传媒学院,如人大、复旦、北大、清华等,宜以《2022北京共识》为参照系,强调通识教导,偏重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如培养专家学者型、经营管理型和媒介融合型、传媒计划型人才。譬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确立了以社会科学学识为根基,以新闻专业为核心,国际性、实践性、根基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对比合理。对于处于“其次世界”的综合性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如上海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宜结合本校特色,以通识教导为基座,培养复合型、职业技能性人才;至于其他新成立的“第三世界”非综合性大学新闻传媒院系,宜培养专业型(如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技术型、实践应用型的人才。对于有博士点、硕士点的新闻传播学院,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中应有级差,至少有高端、中端和实用的识别。

2、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新闻传媒教导事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新闻教导事业需要的教师队伍,“既需要精通新闻传播专业的学识,也需要拥有跨学科背景学识;既需要了解专业的理论体系,也需要掌管实务工作的方法;既需要了解人类的经典文明学识,也需要洞察前沿学科的进展;既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国情与传统,也需要明显地了解世界的前沿动态与趋向。”④概括而言,从以下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或有效果。一是引进和培养通识教导课教师;二是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高级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中的主体作用,更加是以名师的学术气力带动、提升现有年轻教师的科研水平;三是吸纳崭新血液,从国内外引进科研水平高的高层次教师人才;四是从国内外引进有科研潜力、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硕士、博士、博士后或其他青年教师人才。五是学院派教师与社会业界师资的互动。目前,国内一些新闻或传播学院积极谋求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打破人事管理对师资的限制,引进业界具有丰富实践阅历又有确定教师潜质的人作专职或兼职教师。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2年拥有全职教师40人,来自媒介的兼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占31.03%。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媒院系教师与媒体轮换,使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通识教导和专业教导课程设置

目前,新闻传媒专业课程以新闻传媒理论、新闻传媒实务和新闻传播史(含外国新闻史)三分法的为根本内容,形成了以根基课、专业课和政治理论课为骨干的课程体系。但这种课程设置模式过于强调新闻传媒专业自身,根本属于在新闻言新闻的课程架构。学生对新闻学科的学识得以系统化,但忽略通识教导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学科学识布局,不利于教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体”“用”兼融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需要提防以下几点:一是通识与专业并重的课程比例布局;二是设置通识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优化课程布局;三是课程设置的内部构成――以“经典原著课程”为主导;四是新闻传媒专业课程的优化。

4、“经典原著(选读)”课程教学的传统与变化

中国的通识教导课程需要变更,变更概论(原理)+通史(专史)的泛通识模式,使之变成以研读、议论古今中外的原著经典(尤其是元典)为主导的“核心课程”模式。在通识课的设置上,概论、原理、通论、导论、通史是有必要的,但假设这些的通识课程居主导地位,不直接让学生读中西方文明史上和各自学科领域里的原创性经典,那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原创力的人才。“概论+通史”的泛通识模式,是以不相信师生们能读懂、能分析与理解经典原著为“议程设置”(传播学领域里的经典名词)的。事实上,概论、通论、原理、通史等只是一些专家学者嚼过的馒头,是转述的二手材料,以此来填鸭式地喂养学生,会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被动、怠惰,更加是思想的懒惰。长此以往,学生就流失了思想的原创力,轻易人云亦云。中国大学通识教导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及著作作为大学的共同核心课程,深入挖掘其精粹和核心价值,并以深度阅读和议论、探究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例如中华元典“四书”“五经”,“前四史”、四大名著等。新闻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像马列经典著作《资本论》(选读)、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拉里?A?萨默瓦等的《跨文化传播》,方汉奇先生的《中国新闻通史》,等等。在新闻传媒通识课设置中,选读、导读这些经典原著是很有必要的,假设要让新闻传媒院系学生具有确定的思想性和原创力,最好到中西方文明经典和新闻传播学经典原著中去探索。

5、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变革必然引起优化教学方式的连锁回响。目前,我国诸多大学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由于受大学扩招、专业设置蜂拥而上(譬如新闻传媒专业就很典型)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人满为患,几十人、一两百人上大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给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了诸多问题,需要变革。譬如,在课时安置上,安置一些几周的短期课程或假期课程;在课堂规模上,采取大班化小、小班议论课、互动教学的模式,以小而精的方式来替代目前单一的大而长、蜂拥而上的选课和授课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6、构筑互动化的教学实践平台

新闻与传播院系在校学生既要系统地学习专业根基学识、理论学识,奠定较为扎实的新闻和传播理论根基,又要动手动脚,培养采访、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