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名家和历史系列_第1页
中国动漫名家和历史系列_第2页
中国动漫名家和历史系列_第3页
中国动漫名家和历史系列_第4页
中国动漫名家和历史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动画电影简史(1)

中国动画电影简史中国美术电影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由“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后因无人继续投资于1942年中断了。40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摄制了动画短片《农家乐》。

新中国美术电影开始干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了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由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负责。1950年迁至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2⒁多人。前后有一批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参加了这一工作,其中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此后,上海成为美术电影发展繁荣的基地。1950年至1956年是美术电影的成长阶段,创作人员的增加,制片工作的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是《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在技术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成功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1957年至1966年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日臻完美和成熟,拍出了一批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它不仅因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还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0《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水墨动画片,以其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这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196L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土产生了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既有丰富的想像力,又有很高的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恢宏的场景,生动的情节,讲述了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将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此外,速一时期还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1960年拍摄的折纸片《聪明的鸭子》,因其充满儿童情趣的新生的纸偶艺术,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这些影片曾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向人们介绍了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产生过广泛影响。影片还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1966年至1976年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美术电影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1977年中国美术电影开始恢复创作生产,到1984年的8年时间里,共拍摄了1的多部影片。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皮繁荣的新时期。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同时,由干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美术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30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授的故孽》(种金子)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画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篇幅虽短但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片《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毛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鸦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小兔迷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黑猫警长》等优秀作品。

1984年10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由中年导演严定宪任厂长,特伟任顾问。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画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王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近年来,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如13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13集的动画片《邋遇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像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音的剧作改编拍摄的6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中国动画电影简史(2)

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发展和繁荣,需要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培养人才是美术电影发展的关键。美术电影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支艺术、技术等方面较优秀的专业队伍。这支队伍的构成,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才的,大都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动画人员,则是经过多次专门的培养而涌现出的优秀人才,他们已成为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动画人才培养的迷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莫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1952年全国大专院被调整时,并入北京电影学院,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第二个阶段是在60年代初期,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年、19佛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队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断了10多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十年动乱”之后,有关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动画人才。一是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大学程度的动画专业,由专业老师任教,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动画创作人员;二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上海华山中学合作,开设中等程度的动画职业班,已招收了3个班级,共培养了60多名动画人员;三是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内开办动画训练班和动画设计训练班,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在80年代,又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成长起来。2000年,北京电影学院率先成立了动画学院并逐年扩大招生,在本科生的基础上还招收了中国首届动画研究生。EI前,目内已有150余所院校成立了大专以上学历的动画系、院及相关专业,为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TheWans万氏兄弟

WanLaiming万籁鸣(1899-1997)

WanGuchan万古蟾(1899-1995)

WanChaochen万超尘(1906-1992)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万家有兄弟四人,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万氏四兄弟后来创作美术片时的署名依次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这是他们各人为自己起的号。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是孪生,相貌似极,许多老朋友也会错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四兄弟万涤寰就留在家中照顾妻女,其余三兄弟投入到动画宣传抗日的斗争中,所以,后来人们所说的“万氏兄弟”,实际指的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人。

万氏兄弟出生在南京一个小业主家庭,父亲做绸缎生意,略懂美术;母亲心灵手巧,会绣花剪纸。他们自幼就爱东涂西画。晚上妈妈常借着烛光为他们做“兔儿拜月”、“老农晚归”和鸡、狗、羊等各种手影逗乐,他们常常看得人迷。以后他们又迷上了皮影戏,还在家里扯起白布幔,剪上几个小纸人,自演“影戏”取乐。起初,他们的这种“淘气”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可是,他们太爱画画和做小玩意儿了,读中学时父母便支持大万、二万自学绘画。

老大万籁鸣,他自幼喜爱绘画,但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他拜师学艺,于是,他便在卖画的师傅哪儿偷偷学习。当时的中国,从事美术工作为人们所不齿,他们认为美术算不上是什么“正经”行业。然而万籁鸣依旧坚持学习,他临摹了石涛、梁楷、陈老莲等古代名师的作品,并西方美术中学习美术的立体表现等技法。18岁这年,万籁鸣独立谋生,凭着一身绘画的本领,自荐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1919年,他开始担任该美术馆的美术编辑。在这里,他绘制大量故事插页和书刊封面,并且自学掌握了建筑装饰和古代服装设计的技巧;他兼任上海《良友画报》编辑,经常在美术刊物以及漫画杂志上发表作品;出版了《人体表情美》和《人体图案美》等书籍。这些工作的经验都为万籁鸣将来走上从事动画行业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兄弟万古蟾是万籁鸣的孪生弟弟,他和哥哥一样,自幼喜爱美术。小时候,母亲为孩子做的手影戏和当时民间的皮影戏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从此画笔和剪刀成了他最喜爱的玩具。十几岁时,他就能能够剪出生动的人物、动物形象,还和兄弟们一起制造了初具规模的皮影戏,自编自演了《草船借箭》、《猪八戒招亲》等节目。1921年,他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西画科毕业,先后在本校、上海大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任教。1925年来到他哥哥万籁鸣工作的地方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影片部美术设计。

老三万超尘自幼受到哥哥们的影响,也学着描画、剪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籍里的各种人物,在家里玩皮影戏。16岁时,他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后又转至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装饰画。毕业后,他也跟随他的哥哥们来到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从此,兄弟几个就挤在亭子间里不断地为书报杂志绘图。

1918年,美国动画家弗莱雪兄弟制作的《从墨水瓶里跳出来》(OutoftheInkwell,1916)等动画片在中国上海放映,这在万氏兄弟心里掀起了波澜。他们不约而同地萌发了制作中国动画片的想法。当时的中国,动画领域还一片空白。1919年,万氏兄弟开始着手研制动画片的制作工艺。在没有资料借鉴,没有资金援助的情况下,他们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台旧摄影机,自制了简易的冲洗设备,担负了编导、造型、绘制、摄影、冲印一系列的工作。他们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孩子们玩的万花筒等各种资源中汲取营养。一天,兄弟几人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页的角上,一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图画,故意把猫和老鼠的距离越画越近,然后急速翻动薄子的页角,只见猫儿飞跑着去捉老鼠,老鼠也在拼命地奔逃。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21年底,万氏兄弟靠着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找到了这把钥匙,初步探索出动画制作的原始技法和逐格拍摄的原理,从此打开了我国制作动画电影的大门。

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为了推销华文打字机,决定摄制宣传动画片。他们委托万氏兄弟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提供给他们材料和场地,但是没有提供报酬。万氏兄弟为了进一步研究动画的制作方法和原理,接受了这项无酬的工作。当年年底,《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制作成功,并在电影院里开始放映。这部动画广告片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片的雏形。其后两年里,万氏兄弟制作了《益利汽水》和《味精》两部动画广告片。这三步共四百余尺长的动画广告片标志着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萌芽,也标志着万氏兄弟把开创中国动画事业从探索阶段推进到试制阶段。当然,这三部动画片的制作结果并不能让万氏兄弟感觉到满意,当时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背景问题。他们把动画人物描在纸上,就不能显露背景画,如果用刀片挖去背景的空位,那么此方法只能用在线条简单的背景上,复杂的就要受限制。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见到一种走马灯,把京剧人物画在赛璐珞透明片上,随着京剧人物的转动,但见背后峰转峦移,好像京剧人物正在翻山越岭。他们心中突然开朗,便把卡通人物也画在赛璐珞透明纸上,这样,再复杂的背景也能显露出来了。这个现在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当时,万氏弟兄的确动了一番脑筋。

1924年,长城画片公司从美国迁回上海(长城画片公司是中国电影制片机构,1921年5月由热爱电影的华侨青年黎锡勋、林汉生、梅雪俦、刘兆明等人创办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原名长城制造画片公司,1922年拍摄了两部短片,1924年携带电影器材返回中国)。公司负责人梅雪俦在美国学过一点“卡通”制作过程,很欣赏万氏兄弟有志于此项事业,就邀请他们加入长城画片公司,试拍动画片。第一部中国自制的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大闹画室》不久就在长城画片公司诞生了。这部动画片编剧、导演、绘画、摄影、印片等工序都是万氏兄弟自己担任的。该片的创意显然受了《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的影响。影片内容讲一个画家(万籁鸣饰)在画室作画,从画板上跳出来一个小纸人跟他捣乱,在画室里大闹一通。片长12分钟。情节虽很简单,但他们却遇到不少难题:实拍的时候,不是该动的地方不动,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乱动;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才拍成功。1927年,梅雪俦与长城画片公司合作摄制了又一部真人和动画结合的影片《一封书信寄回来》。内容是小纸人把画家寄出去的信的地址改了,信又寄了回来,弄得画家哭笑不得。1927年8月,这两部影片一起在上海上映,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万氏兄弟开始受到制片商的青睐。1930年,万氏兄弟又在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这部短片的内容与《大闹画室》大致相同,只不过情节更丰富,制作技巧更为娴熟。这三部动画片都是仿效当时欧美动画片的风格和样式,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真人都由万籁鸣扮演。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万氏兄弟受到当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潮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创作题材逐渐开阔起来并立志让动画参加抗日行列。他们与联华、明星公司合作,开始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绘制动画片。1931年,他们为联华影业公司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国人速醒》、《精诚团结》两部动画短片。1934年到1937年间,在明星影片公司,万氏兄弟先后制作了《狗侦探》、《新潮》、《抵抗》、《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国货年》、《漏洞》以及《民族痛史》、《血钱》、《航空救国》等多部动画短片。这些动画短片都洋溢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每次放映时,都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仅鼓舞了人民群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热忱,而且为中国时政动画片的制作开掘了先河。

1935年,万氏兄弟在明星影业公司的配合下,开始了有声动画片的尝试。他们很快成功地解决了声话同步的问题,于同年年底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万氏兄弟担任影片的动画、摄影、录音等全部工作。影片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描写了狮子王宴请百兽,宴会上,本来不会跳舞的骆驼自作聪明,上台献舞以便出出风头,结果丑态百出,弄得狼狈收场。《骆驼献舞》的摄制使中国动画片完成了中国动画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事业做出的又一次巨大的贡献。

万氏兄弟在明星公司绘制动画片的同时,他们还作了在故事片中穿插动画的尝试。早在1928年明星公司出品的《火烧红莲寺》中,那些斗剑法术镜头,就是万氏兄弟用动画制作的。后来,明星公司出品的《香革美人》,电通公司出品的《都市风光》,文化影片公司出品的《父母子女》等片中,都插有他们绘制的动画镜头,为影片增色不少。

抗日战争爆发后,除老四万涤寰留在上海改营照相业务外,其余三兄弟均由上海来到武汉,后来又到重庆国民党建立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以动画为武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万籁鸣还当选了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日协会理事。他们制作了大量抗日救亡题材的动画短片,编辑成5集《抗日特辑》,6集《抗战歌辑》和《抗战标语》。这些短片一经播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万氏兄弟对中国动画片的民族化问题又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中国的活动漫画应有中国的人物形态”。于是他们在为歌曲配置动画时,着力表现民族特色,尤其是给《满江红》配置的动画,背景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山水,气势磅礴、新颖独特,在岳飞的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中,展示了中国古代英雄英明神武的豪迈气概。

1940年后,国民党当局推行消极抗战政策,不仅不准拍摄具有抗日内容的故事片,就连这种《抗战歌辑》之类的新形式,也被勒令停拍。万籁鸣和万古蟾无事可做,转道返回上海“孤岛”,到新华影业公司卡通部工作。这时,美国卡通名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国人竟相观看,上座历久不衰,这件事对万氏兄弟震动很大,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为国争光。

万籁鸣和万古蟾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断,绘制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开始,新华影业公司经理张善琨认为有利可图,决定投资摄制,后来他发现拍动画成本大,时间长,赚钱没有把握,便想中途退缩,万籁鸣据理力争,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并又求得上元银公司盛丕华的支持和投资,《铁扇公主》才没有半途而废。然而由于经济、人员、技术多方受到限制,万氏兄弟的许多好的创作设想没能实现。为了拍成这部影片,他们先后组织了100多人参加绘制,绘制了近两2万张画稿。经过一年半的苦战,拍出毛片1.8万余尺,最后成片长达7600余尺,可放映80分钟。他们还请来名演员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为之配音。影片设计新颖,形象生动,孙悟空的72变,铁扇公主的种种妖法,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此片还将中国的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并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造型的特点,赋予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1941年9月,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摄制出品。国人争相观赏,使“孤岛”时期的上海人民为之扬眉吐气,从此《白雪公主》再难独霸卡通影坛。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抗日斗争的话,放映时虽然被敌伪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但是到后来,日本小松泽还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当时《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针队日军对中国的侵略。

《铁扇公主》卖座甚盛,张善琨觉得有利可图,很想续拍新片,万氏兄弟也订出了绘制《大闹天宫》的计划。但这时日寇已进驻租界,新华影业公司卡通部被迫撤销。万氏兄弟只好另觅合作者,并争得了一个资本家的投资,买了胶片材料。可是,当万氏兄弟作好准备,正要开拍之时,这个资本家突然毁约撤资,不干了。原来他是看到电影材料飞涨,与其冒着风险拍片,还不如把材料囤积起来牟取暴利,《大闹天宫》的拍摄计划只好泡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籁鸣1954年从香港回到上海,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先后导演了《野外的遭遇》(1955)、《大红花》(1956)、《墙上的画》(1957)、《美丽的小金鱼》和《美妙的颜色》(1958)等动画片,建立了他的艺术风格和民族风格。1961-1964年创作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大闹天宫》动画梦终于变成了现实,并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夺魁,还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上映,标志中国美术电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上集于1962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上下集于1978年获英国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四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万古蟾1956年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并开始剪纸动画的研究创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在1958年拍摄出中国第一部独具特色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电影增添了一个新的表现形式。1959年以后,他又连续完成了《渔童》(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济公逗蟋蟀》、《人参娃娃》(1961年获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1979年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与钱运达联合导演了《金色的海螺》(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这些剪纸动画影片在艺术形式上吸收了中国皮影、窗花、剪纸等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巧,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手法,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影片中有的人物造型细腻,有的则粗犷奔放,他们在银幕上栩栩如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

回顾大师走过的路,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萌芽《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以及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些辉煌的成果无不倾入大量的智慧与汗水。万氏兄弟开创了中国的动画并迅速将其推向世界领先的水平,成就了中国动画一度的辉煌。在大师的墓碑上几个简单的题字力拔千钧:“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

Te-Wei

特伟(1915-)

1915年8月22日,特伟生于上海。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时任厂长,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至四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至四届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会长。至今唯一获得ASIFA(世界动画学会)所授“艺术成就奖”的中国人。

特伟童年家境贫困,肄业于上海尚贤中学,曾经先后在广告社、制药厂、博物馆任职。1935年起积极投入抗战的洪流中,开始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中国漫画》、《派克漫画》和《大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时事漫画。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上海漫画界抗敌协会组织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为该队领导人之一。后在汉口、广州等地主编《战斗画报》漫画版和《漫画战线》,并继续在进步报刊上发表宣传抗日救国的漫画作品。1941年由重庆至香港,参加新美术会,主编《华商报》副刊《新美术周刊》。1942年在香港生活书店出版《特伟讽刺画集》和《风云集》。香港沦陷后,他返回内地。1945年后在香港生活书店教美术。1947年5月再度去香港,组织人间画会,发表长篇漫画《大独裁者》。这些漫画针砭时弊,振聋发聩,激励了人们反抗的斗志。

1949年2月,特伟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美术片组组长。1950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组长。1957年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厂长兼导演,拍摄水墨动画影片。在中国美术片创作中坚持探索民族风格之路。

1955年编导的动画片《好朋友》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是国内首部获奖的美术片。《好朋友》讲了一只小花鸡和一只小鸭子从吵架、赌气到和好的过程,教育孩子们要团结友爱。该片对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和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是当时儿童题材影片中的佳作。

1956年,特伟根据民间寓言“临阵磨枪”故事,导演拍摄了《骄傲的将军》。片中讲述了一个将军因为满足于自己的武艺,不再练武,结果兵临城下之时,将军即使临阵磨枪也避免不了从狗洞里仓皇而逃,最终被捕的命运。影片精心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术,在人物形象、性格、动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他们把人物的造型脸谱化,人物动作揉入京剧舞台元素,配之以民族音乐和戏曲锣鼓的音响效果,以强烈的民族风格感染观众。这部影片在民族化的尝试中,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1960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参观动画片展览会时,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家们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好了。他的话正符合动画片工作者的愿望。当年,特伟、唐澄、阿达等一批动画家开始了艰难探索。经过反复试拍,终于根据中国水墨画大师的墨迹拍出了一本《水墨动画片断》。总结之后,成功拍摄了世界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该片成功地突破了动画片常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解决了没有边缘线和把握墨色深浅、水晕效果难的问题。它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把齐白石笔下的蝌蚪、游虾、金鱼、螃蟹、乌龟、青蛙、鲶鱼等全都融入进来,惟妙惟肖地展现在银幕上,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该片于1961年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篇银帆奖,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法国第四届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1964年获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第四届巴黎蓬巴杜文化中心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二等奖。

在此之后,《牧笛》(1963年,美术设计采用李可染的造型和方济众的背景)和《山水情》(1988年,美术设计采用吴山明的造型和卓君鹤的背景))再起水墨风云,举世瞩目。《牧笛》采用了中国江南景色:小桥流水、柳荫成行的田野风光。借牧童找牛这一简单的情节,展现中国山水画的秀美与雄壮,呈现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主题音乐笛子的乐声,曲调清雅,更烘托出影片的美感。这部影片没有像以往中国动画那样进行说教,它着意表现的是“美”,用美陶冶孩子和大人的情操。《牧笛》于1979年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山水情》讲了一位老琴师和少年徒弟情谊深厚的故事。整部影片格调清雅,画面精美,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特色。该片于1988年获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一届莫斯科国际少年儿童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为表彰其美术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节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1984年特伟与严定宪、林文肖执导了90分钟的动画长片《金猴降妖》。该片后来又被拍摄成5集动画连续剧《金猴降妖》,这种一片两用的手法,在中国动画片生产中还是第一次。该片取自《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导演还提出了民族性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问题。该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的成份,对民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探索。《金猴降妖》于1986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电影节评委会长片奖和大众奖,1989年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

特伟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7年受聘为日本广岛第2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1995年被国际动画学会(ASIFA)授予“艺术成就奖”。他在制作中国民族特色动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水墨动画的诞生以及中国动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Da阿达(1934-1987)

阿达本名徐景达,祖籍江苏昆山,1934年生于上海。自幼喜爱看动画片,中学时代对漫画发生浓厚的兴趣。1951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班。1952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班。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任影片的绘景、设计和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五届理事。参与编导、设计了30多部动画片。终因脑溢血英年早逝。

“文革”后他和林文肖合作导演了《画廊一夜》,讲述了儿童美术展览会开幕前的晚上画中的主人公和坏蛋“棍子”和“帽子”进行斗争的故事。该片寓意深刻,全片无对白,画面与音乐高度结合。

1979年他与王树忱、严定宪联合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美术设计张仃)。该片根据小说《封神演义》片段改编。内容讲述了哪吒出世后拜太乙真人为师,后因救人而得罪龙王,为避免牵连他人而悲愤自刎,最终复生并且征服龙王的故事。该片放映之后,在各国都引起强烈的反响,票房收入相当可观。《哪咤闹海》是继《大闹天宫》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神话题材的动画片,标志着中国动画片的繁重。该片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法国第七届布尔?布拉斯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1980年他导演了动画片《三个和尚》(美术设计韩羽),影片用漫画手法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和行动细节,并以此显示人物性格,人物的造型别具一格。故事来自中国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它用简单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在一个集体中,如果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乃至偷奸耍滑,最终只能惹祸上身,害人害己。只有相互帮助,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和谐相处。这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该片获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一届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美术片奖、丹麦欧登塞第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电影节银熊奖、1983年马尼拉电影节特别奖、第六届葡萄牙国际动画节C组头奖、第二届罗马尼亚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导演的《三十六个字》讲述了父亲向儿子讲解中国象形字。通过马夫伐木、造船、捕鱼、避雨、烤食、射虎、救翁、摆渡、归家等生活片断带出一系列有关的象形文字,说明了我国文字的起源以及展示了它自身的美。该片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

动画片《超级肥皂》获1987年第七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电影节教育片组二等奖。1986年与马克宣合作的《新装的门铃》获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特别奖。

阿达还因参与创作水墨画动画制片工艺,1985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被聘为法国安纳西第十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

1922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成为中国最早的两部动画片。1935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2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成为当时继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1953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诞生。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诞生。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工厂。中国动画片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的试制成功。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的制作完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1961年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下集:1964)诞生,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了中国美术片输出的最高纪录。1957年~196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摄制105部影片,其中动画片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