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主题阅读课_第1页
感悟生命主题阅读课_第2页
感悟生命主题阅读课_第3页
感悟生命主题阅读课_第4页
感悟生命主题阅读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蚁》课堂实录仙人桥镇中学杜继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无动于衷、悄然、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3)学会品析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掌握照应的写作手法,了解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读结合,领会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比较阅读体会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思想情感,学习一些从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重新审视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为贡献和谐的自然环境贡献力量。教学重点:(1)品析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比较阅读体会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教学难点:学会品析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照应的写作手法,了解其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善待动物,珍视任何形式的生命蚁

一、导入:上课之前我想简单做一下采访,同学们喜欢小动物么?同学们可畅所欲言。那说明我们同学很有爱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两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二、自学检测:老师在备课时积累了一些词语,同学们看大屏幕,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无动于衷慰藉悄然奄奄一息殆尽积攒蛰伤蓦然噩梦枯竭怔住(一个词语读两遍)三、整体感知:1、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篇文章《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通过题目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蜜蜂,并且是一只临秋末了的一只孤独的蜂。(深秋为什么会有蜜蜂呢?而且还是一只?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2、五分钟的时间速读文章,说一说文章围绕蜜蜂一共回忆了哪两件事?明确:第一件,因为好奇我用柳条扑打蜜蜂,结果将一只蜜蜂打的奄奄一息,从而遭到了老人的训斥。第二件,在赏槐花的时候看见一中年放蜂人正在救不慎落水的蜜蜂,经过攀谈才真正的对蜜蜂有了认识。四、质疑探究:1、我想同学们此时肯定也和作者一样,对蜜蜂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读课文,现在要求我们跳读课文,说一说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蜜蜂,在文中画出相关根据。明确:提示:先说你从哪一句中读到了一只怎样的蜜蜂,因为什么。(1)从“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我看到了一只孤独寂寞的蜜蜂,因为已经接近秋天的尾声了,它不但没有跟蜂群在一起,并且孤零零的一个栖息在窗台上。(2)“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吃力地朝远方飞去”我看到了一只疲劳的蜜蜂,特别是从吃力一词能够看出,并且我还看到了一只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蜜蜂,因为从后文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只脱离了蜂群的蜜蜂,这类蜜蜂有一个共性就是一边艰难的活着,一边寻找家园做徒劳的努力,直到暴尸野外。(3)“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我看到了一个为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蜜蜂,从“毅然”一词能够看出。因为在诱惑面前能够不动摇,毅然飞往自己的目标。(4)“哪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我看到一群勤劳的蜜蜂,因为它们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进飞出足可以看出它们的劳碌,却不知疲倦。(5)“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不抱怨和偷懒”我读到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勤劳的蜜蜂。(6)“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地采蜜,一直到它们的生命的终结”可以看到它们的执着精神。文题为: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那现在看来文章就写了一只蜜蜂么?不是,作者是通过看到这只蜜引发对蜜蜂们的回忆,所以这只蜜蜂在文章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我想此时同学们跟作者一样对蜜蜂有了新的认识,那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表达一下你对蜜蜂的了解?明确: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辛勤劳动,默默奉献。2、正因为放蜂人了解蜜蜂,所以他们能够善待每一只蜜蜂。文中涉猎了两位放蜂人,那他俩都是怎样对待文中出现的那几只特殊的蜜蜂的?(指导朗读)明确:他蹲下来,捡起一只奄奄一息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身上移开。这是一处动作描写,通过几个动词蹲捡放移开深刻地刻画出放蜂老人当时的伤心、惋惜、心痛之情。明确:“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吹掉”动作描写,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悯、呵护、喜爱之情。(1)可以这么说,第一位放蜂人的举动给作者制造了疑问,第二位放蜂人的神情给作者解了疑惑,那么作者的疑惑是什么?明确:但一直令我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内心挥之不去。(2)第几自然段作者明了了压在心里多年的谜团?明确:第14自然段。同学们这是一种写作手法啊,谁知道是什么?明确:照应。出示: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作用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能增强文章的严谨性。(3)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照应,你能找出来么?明确:最后1段与开头前3段形成照应;第7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4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照应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增强了文章的严谨性。(有的蜜蜂的命运虽然可怜、可悲,但是它们却得到了放蜂人的尊敬与关爱。所以说,蜜蜂虽然在养蜂人手里会劳碌一生,但是它们和人类一样,获得了生存的尊严。同样都是自然界中的小生灵,蚂蚁却没有蜜蜂那样幸运。下面将主题丛书翻到第168页,让我们一起进行《蚁》的学习)。在进入这篇文章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补充一个有关蚂蚁的故事:一位老农上山开荒,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和荆棘,砍到一丛荆棘时,老农发现荆条上有一个箩筐大的蚂蚁窝。荆条倒,蚁窝破,无数蚂蚁蜂拥窜出。老农立刻将砍下的杂草和荆棘围成一圈,点燃了火。风吹火旺,蚂蚁四散逃命,但无论逃到哪方,都被火墙挡住。蚂蚁占据的空间在火焰的吞噬下越缩越小,灭顶之灾即将到来。可是,奇迹发生了。火墙中突然冒出一个黑球,先是拳头大,不断有蚂蚁粘上去,渐渐地变得篮球般大,地上的蚂蚁已全部抱成一团,向烈火滚去。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劈里啪啦,烧焦烧爆,但缩小后的蚁球毕竟越过火墙滚下山去。躲过了全体灭亡的灾难。3、结合老师补充的故事,仔细阅读一遍文章,说一说你读到了一群怎样的蚂蚁?明确:舍己为人,不怕牺牲,团结一心。。。。。。4、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蚂蚁却饿死在了壁炉上,文末说“它们临末了还留着一点蜜给那最后死去的蚁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它们的做法与文中的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蚂蚁之间在死亡的边缘都懂得谦让,懂得尊敬,懂得牺牲,而她呢?跟蚂蚁比起来,为了自己的一时高兴,不管不顾蚂蚁的生命,竟然忘记给自己的“宠物”滴一滴蜜,她的做法简直让人汗颜。(有人曾经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把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从诞生到今天比作一年的时间,那么人类是在这一年的12月31日才产生的。然而这个最后产生的物种,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拥有太多的欲望,想控制地球各个领域,殊不知,在控制与欲望的达成之际,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终有一天,人类会自食恶果。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跟动物相处?冯骥才的《珍珠鸟》给了我们答案。)出示: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明确: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尊重动物、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五、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