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初三年级上册学化学期中复习笔记_第1页
2019年上海市初三年级上册学化学期中复习笔记_第2页
2019年上海市初三年级上册学化学期中复习笔记_第3页
2019年上海市初三年级上册学化学期中复习笔记_第4页
2019年上海市初三年级上册学化学期中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上学期中复习笔记

1.1变化与性质

1.三个小实验的现象:

(1)向澄清石灰水(颜色无色透明)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在大理石上滴加盐酸(滴瓶中的盐酸无色):产生大量气体,大理石减少。

(3)镁带燃烧(镁条银白色,反应在广口瓶中进行,需要砂纸、组烟钳、石棉网):发出明

亮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放热。

【易错点】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可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三个小实验中化学变化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Ca(OH)2+CO2^CaCO31+H2O

(2)在大理石上滴加盐酸:CaCCh+2HCl-CaCk+HzO+CO2T

(3)镁带燃烧:2Mg+C)2'蟀•>2Mg0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比如:变质、燃烧、火药爆炸、金属冶炼、食物腐

败、钢铁生锈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比如:轮胎爆炸、酒精挥发、酒精擦去油漆(溶

解过程)、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等。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现象

有助于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这些不是判断依据。化学变化判断的唯一依据

是有新物质生成。

易错点: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分两种:一种是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火

药爆炸、面粉粉尘爆炸;一种是压强引起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蒸气锅炉爆炸。

3.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

(2)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色味态(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

性,导热性,延展性。

辨析:物质的性质是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一个过程。在变

化语句中加上“能”“会”"可以''等词语,就会变成相应性质。

4.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5.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铜导电性导线

汽油可燃性燃料

金刚石硬度大钻头

活性炭吸附性净水剂

【注】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常见化学仪器及用途

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原因

试管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①可直接加热,先预热,再①以免试管因受热不

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均而破裂;

—f=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

②盛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②以免液体喷出伤人;

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

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③以免热试管壁烫伤

试管口不要朝着自己或旁手;

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装

人:

置④增大受热面积,受热

③使用试管夹夹持,不能手均匀;

拿试管加热;

⑤以免试管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倾斜与桌面成

45。角;

⑤加热后试管不能骤冷。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的底部向

1上套入后夹持;

①防止污物落入试管

内;

②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1/3

部;

夹持试管②防止烧焦试管夹,便

于加热;

③夹持后,手握长柄,不耍

将拇指放在短柄上。

③防止试管脱落。

试管夹

①溶解操作中,加快溶解

速率;

玻璃棒1搅拌时不可碰击器壁,不可①防止容器破损;

②过滤操作中转移液体时

用棒端击碎固体;使用后要

引流;

立即洗净。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③蒸发操作中使受热均

匀,防止液体或晶体飞溅,

①过多时易溢出,太少

酒精灯①酒精灯内酒精不可超过容

积的2/3,当灯内酒精少于时易炸裂;

1/4时,需添加酒精;

②温度较局;

②一般用外焰加热;

加热时常用的热源③防止酒精溢出着火

③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燃烧:

的酒精灯点燃,严禁在酒精

④防止灯内酒精燃烧;

灯燃烧时添加酒精;

金⑤防止酒精蒸发,造成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

浪费,酒精灯不易点

可用嘴吹灭;燃。

⑤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较

烧杯多量及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加热烧杯时,烧杯和热源间

以免受热不均匀引起

要垫石棉网,不能用于直接

器;

破裂。

加热。

O②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①应垂直放平稳,使视线和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时,读取液体体积

量筒

数;①保证读数准确

C—

用于量取和度量一定体积

②不可量取热液,也不可进②以防破裂;

的液体,准确到0.1ml.

行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③以免增大误差。

③选用时应根据所取液体量

Z—S.

选用合适规格量筒,不可过

大或过小。

①手捏胶头排气后伸入液体

①防止试剂受污染;

中松开手指吸液;

②防止沾污滴管,污染

胶头》题管(滴瓶)

②加液时应使滴管悬空,滴

试剂;

管口位于容器口上方的正

取用滴加少量液体;滴瓶

!中,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③防止腐蚀胶头;

用盛放液体药品。

器壁;

④防止污染试剂;

③不能吸液过满,不可平放

\⑤以免放错,污染试

和倒置;

剂。

④用过后立即洗涤干净,不

可一管多用;

⑤滴瓶上滴管用毕后不必清

洗,但要立即放回原瓶上。

①不能用作加热物质的容

器;

②集满气体应用毛玻璃片盖①防止炸裂;

集气相(①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住瓶口;

②防止气体逸出;

②进行有关气体的化学反

③瓶内燃烧物质时,若有熔

应。

2③以防炸裂。

化物飞溅,应在实验前事先

在瓶底铺层细沙或放少量

水。

水槽

①防止收集气体时水

①水不可过多;②不可用于

溢出;

用于盛水,供收集气体用

加热

②受热炸裂

漏斗

①不可向其中倾倒热的液

①制过滤器;②向小口容

①以防炸裂;

体;

器倾注液体:③长颈漏斗

②防止所制气体任意

在气体发生器装置中用于

②长颈漏斗下口要在液面以

注入液体。逸散,确保气体纯净

①可直接加热;

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

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

蒸发皿蒸发和浓缩液体②防止破裂;

③从火上取下来,要用坨烟

③免烫伤。

钳。

3.药品的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

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扇闻法)。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

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

容器。

(4)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镣子夹(一横二放三慢),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

要时可用纸槽取。(一斜二送三直立)操作: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

竖起。(以免打破容器)

(5)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

标签),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剂瓶放回原处。

①定量取用液体操作: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

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

头),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要求是

垂直滴加。另砂卜,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用。(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

洗)

(6)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格外小心。如果不慎将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

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

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注意

量筒的刻度没有标出零值,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需要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一般适宜在干燥的烧杯中进行称量。

溶液配制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

5.常用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方法一:将装置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若导管内的液面低于烧杯中的液面,

则装置的气密性好。

方法二:将装置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掌紧握容器(或用酒精灯微热),

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冷却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不回落,则装置的气密性好

6.四个小实验现象

实验一:颜色的变化

在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1〜2滴酚酸试液,观察;再逐滴加稀盐酸溶液。

现象:先变红色,然后红色消失又变成无色。

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实验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在试管中加入2mL硫酸铜溶液,再逐滴滴加约1m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逐滴滴

加稀硫酸。

现象:先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然后沉淀又溶解。

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fCu(OH)21+Na2SO4

Cu(OH)2+H2so4->CUSO4+2H2O

实验三:气体的生成

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高铳酸钾晶体,用酒精灯缓缓加热,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1

实验四:热量的变化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滴加少量蒸储水,观察并用手触摸试管。

现象:试管壁发烫

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1.3物质的提纯

1.物质提纯的方法

(1)蒸发

通过加热或自然挥发除去溶剂,使溶质析出的方法。如加热食盐水,可蒸发其中的水分

而得到食盐。

(2)过滤

分离可溶性和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或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例如,粗盐提纯中,

就使用过滤除去粗盐中难溶的杂质。

2.物质提纯的实验

实验一:含泥沙的水的过滤

过滤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过滤过程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⑴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的边缘略低于漏斗U:漏斗内液面略低了滤纸边缘。

(3)三靠:倒人液体时,盛有液体的烧杯尖嘴与玻璃棒相靠:玻璃棒末端与滤纸三层部

分相靠;漏斗下端与盛放滤液的烧杯内壁相靠。

实验二:蒸发食盐溶液,得到食盐晶体。

蒸发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蒸发操作注意事项: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或晶体溅出;等到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实验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用品:粗盐,水,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蒸发皿,

酒精灯,用烟钳,胶头滴管,滤纸,火柴

实验步骤:1、称量;2、溶解;3、过滤;4、蒸发;5、称量

(1)称量用天平称取10g粗盐,用量筒量取蒸储水30mL,都放入100mL烧杯中。

(2)溶解用玻璃棒搅动,加速食盐的溶解。

(3)过滤制作过滤器,装配好过滤装置,将溶有粗盐的液体进行过滤,除去其中不溶

性杂质。

(4)蒸发将滤液移入蒸发皿中,加热搅拌,至有较多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

使溶液蒸干。

(5)称量用天平称量精盐(烘干的晶体)。

(6)计算产率(产率=m精盐/m粗盐*100%)

【要点口误差分析

称量时:使用游码且左码右物称量时,真实值等于祛码减去游码质量;

溶解时:水过多,在过滤与蒸发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消耗酒精较多;

水过少,未溶解食盐与可溶性杂质一起出去,使结果偏低。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时,过滤不完全,结果偏大;

滤纸破损时,过滤不完全,结果偏大;

漏斗尖端未紧贴内壁,使液体飞溅,结果偏小。

蒸发时:蒸发时,液体体积超过2/3,液体易飞溅,使得结果偏小;

未用玻璃棒搅拌,固体易飞溅,结果偏小;

蒸干液体,固体易飞溅,结果偏小;

未蒸干,结果偏大

转移固体时,少许氯化钠固体粘在玻璃棒上,使得结果偏小

【要点2】玻璃棒作用

溶解时:加速溶解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使受热均匀,防止固体飞溅

【要点3】滤液浑浊的原因

(1)液面高于滤纸边缘(2)滤纸破损

【要点4】过滤速度慢的原因

(1)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漏斗尖嘴(2)漏斗尖嘴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滤液未静置就进行过滤操作

3.混合物与纯净物

混合物纯净物

特征含有两种或多种物质的体系只含有一种物质

性质无固定性质有固定性质

联系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某物质的纯度很高、杂质极少时,看作为纯净物。

混合物中个组成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

物质的纯度:混合物中主要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常见混合物:石灰水、大理石、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粗盐、生铁、钢、双氧水(过氧

化氢的水溶液)、煤、石油、天然气等。

常见纯净物: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镁、高镒酸钾、液氧、铁、水、碱式碳酸铜、酒精等。

1.4通用的化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化学也有自己的语言,它是一套国际通用的符号,可以用来表

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学习化学,要学会用化学的语言来交流。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

言。

一、元素符号

1、常见的元素符号(21种)

元素名称勾

元素符号HHe

元素名称碳氮氧

元素符号/ZzcNo//

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

元素符号NaMgAlSipsCl/

元素名称钾钙

元素符号KCa

元素名称镭铁铜锌银恻汞

元素符号MnFeCuZnAgBaHg

2、元素符号的写法:

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牵'’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V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旁,现只有氮(He),锐(Ne),氢(Ar),氮(Kr),®(Xe),氨(Rn)

六种。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定义

单质化合物

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示例Mg、O2比0、CO2

双原子分子:出、N2、。2、F2、02、Br2、12

2、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叫元素的游离态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叫元素的化合态

3.物质类别

金属单质Hg、铁水

单质非金属单质Br2

稀有气体He

纯净物

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H2。)

化合物金属氧化物(FezCh)

含氧化合物酒精

4.物质俗称

(1)氯化钠,化学式NaCI,俗称食盐

(2)二氧化碳固体:化学式C02,俗称干冰

(3)氧化钙:化学式CaO,俗称生石灰

(4)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5)乙醇:化学式C2H5OH,俗称酒精

(6)汞:化学式Hg,俗称水银

(7)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8)硫酸铜晶体:化学式CUS(V5H2O,俗称胆帆、蓝矶

(9)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10)氢氯酸(HC1):盐酸(注: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也叫盐酸)

(11)碳酸钠:化学式:Na2c。3,俗称纯碱、苏打

(12)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

主要成分:

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主要成分Ca(OH)2

甲烷:化学式CH4,天然气,瓦斯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三、元素之最

,73

铁475

料5

3.414

(1)地壳主要是由氧、硅、铝、铁、钙等元素组成。钠27

W247

二M00

2.9

/Ma7

12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K它

地光中元素质量分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主要是由氧、碳、氢、氮、钙等元素组成。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怛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弊重的百分比)

(4)形成物质最多的元素是:碳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础元素是:碳

(5)元素和人体健康关系:

F——踽齿,Ca——骨质疏松,Zn——智力发育,P——大脑发育,Fe——贫血。

四、化合价

1、常见的原子团

原子团是不同原子的集合体,起的作用等同于一个原子。

NH4NO3OHso4co3

镂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和一号和数字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注意一

定要带+-),再加上数值。

(1)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方法:

钠钾银氢正一价,钙镁锌领正二价;

氟氯溟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

三五氮磷四七镐,二四六硫二四碳;

金正非负单质零;正负总价和为零。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1-1-1-2-2

NH4NO3OHS0483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2

如A12O3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3)X2+(-2)x3=0

①化合物中,化合价有正必有负

金属常显正价,非金属常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化合物,则氧通常显负价(H是+1价,

。是-2价)

②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③某些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Fe+2+3(+2价的铁称为亚铁),C+2+4

可变化合价依据化合价规则来判定。

五、化学式

1、化学式的书写:

1)根据读法写出化学式的组成元素或者原子团,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

2)标出化合价

3)“十”字交叉写个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当原子团个数不为1时加括号,个数写在右下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检查

2、化学式的命名

1)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命名

读法:①从右向左

②金属化合物往往是“某化某”,非金属化合物往往是“几某化几某“;

③原子个数“1”不读

(强调:+2价铁读“亚铁”,+3价铁读“铁”)

【解释】两种元素分别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读作“某化某”,如CaO读作氧化钙。

两种元素分别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读作“几某化几某”,如CO读作一氧化碳,

CO2读作二氧化碳。

注意“几某化几某“中第一个"儿”如果是一要读出来,“几某化儿某”中第二个“几”如

果是一不读出来。

2)由两种元素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学式的命名

(1)金属+酸根规律:从右向左,某酸某

(2)NE+元素(酸根)规律:从右向左,某化(酸)钱

(3)金属+0H规律:氢氧化某

【解释】含两种元素以上的化合物:

含酸根(S04硫酸根、CO3碳酸根、N0.3硝酸根),读作“某酸某”,如Na2s。4读作硫

酸钠、Na2cCh读作碳酸钠、NaNO3读作硝酸钠。

含0H氢氧根,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

含NH4钱根,把“NH4钱根''看成是一种金属元素“镂”,再综合前面的规律,如

NH4cl读作氯化铉,(NH4)2so4读作硫酸镀。

2.1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空气的组成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成分78%21%0.94%0.03%0.03%

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

(1)氮气

A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于水。

B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可燃、不助燃),

氮气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c用途:制造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根据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氮气可用作保

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作医疗

冷冻剂等,豆科类植物根瘤菌固氮。。

(2)稀有气体

A稀有气体包括氨气、就气、氮气、氟气、敬气、氯气,化学上把它们总称为稀有气

体,又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极少。

B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很稳定,稀有气体通常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

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等。

(3)臭氧(O3)

大气中一种很重要的气体,它的重要性质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紧外线伤害。

2、空气污染

(1)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燃料燃烧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2)空气污染原因:汽车尾气、燃烧煤等

(3)明确空气质量三大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只要是有毒气体,均

为大气污染气体,如CO、H2S等。

(4)防治措施: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多植树造林,多乘坐公共交通,改进汽车尾气吸收装

置。

(5)环境问题:酸雨一S02、氮氧化物,温室效应一CO?过多,臭氧空洞——氟利昂的排

放。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拉瓦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P2O5

(2)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

气瓶中,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1/5o

(3)该实验能够得出氮气的什么性质?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

气不易溶于水。

(4)为什么不能选碳、硫、铁来检验氧气的含量?.

因碳、硫燃烧后有气体生成,容器内压强变化不大,水槽中水不能进入,铁在空气中不易燃

烧。

(5)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

①红磷的量不足;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④红磷中含有碳、硫等杂质

(6)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中含有镁杂质

(7)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压强怎么变化?1

压强开始是增大的,后来随氧气消耗,压强逐渐减小,等冷却至室温时压强变为原来的4/5。

2.2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三

态间可以互相转化,在液态和固态时氧气均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2)碳跟氧气反应:C+02:点燃>CC)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红热(红光),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3)硫跟氧气反应:S+02点燃〉SO2(氧气浓度不同,反应剧烈程度不同)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

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放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主要作用: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磷跟氧气反应:4P+5O2>2P2O5

现象:磷在空气中黄白色的光,产生大量白烟;在氧气中发出耀眼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5)蜡烛跟氧气反应:

现象:蜡烛在空气中光亮火焰;在氧气中火焰明亮,发出白光。

(6)铁跟氧气反应:3Fe+2C)2点燃>FesCU

现象: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不能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

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要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生成的炽热熔融物溅落瓶底,爆裂瓶底。

如何使实验成功?用砂纸打磨铁丝,待火柴燃尽时,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7)镁跟氧气反应:2Mg+C>2:点燃>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持续燃烧,有白光产生,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放出大量热;在氧气中剧

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放出大量热。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主要用于医疗、潜水、航空、登山等;

(2)支持燃烧(助燃性,不能做燃料):富氧炼钢、氧烘焰焊接和切割金属、做火箭的

助燃剂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

1.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2.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上述氧气与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的反应均为氧化

反应。

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五、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组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氯气敏气氮气

沸点(℃)-195.8-183-78.4-185.7-246-268.9

先将空气加压降温至-200℃,空气变成液态:升温至-195℃,氮气逸出;再升温至-183℃,

氧气逸出。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I(加热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发生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作比较,气体在水中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

根据式量和空气式量29可以比较气体密度大小,密度与空气相近的不用排空气法。

MnOt

⑴反应原理:2KC】。,丁2KQ+3Qt

(2)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型)

(3)收集方法: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排尽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内应装满水;当导管口有大量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后再收集;集气瓶口

有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试

管炸裂。

收集纯净气体:优先考虑排水法(氧气难溶于水);收集干燥气体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4)检验是否为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

是氧气;反之,则不是。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然,则说明

氧气收集满了。

排水法收集验满:集气瓶口有连续气泡冒出。

(5)干燥氧气:用装有浓硫酸或无水硫酸铜的洗气瓶(或冰水冷凝水蒸气)

(6)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实验结束:先把导气管从集气瓶中撤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简称为: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离一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

的气体更纯。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能收集,因为气体不纯,有空气存在,应该

在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再进行收集。

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II(双氧水分解制氧气)

⑴反应原理:2H:0:f

(2)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为“固一液不加热型”

使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遇到二氧化锦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相当快,

本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分批分量地加人反应物,从而很

好地控制反应速度。

长颈漏斗优点:便于添加液体;分液漏斗优点:便于添加液体,控制反应速率。

(3)反应类型之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3、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2)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有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有的可以减慢反应速度。

(3)选择性:一种催化剂只对某一个或几个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因此,不同的化学反应所

用的催化剂往往不同。

(4)一变二不变:一变——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别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在反应过程中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在反应前后,本身

的质量没有增减。

4.物质鉴别

(1)鉴别。2、%、C02

分别向三瓶气体中各伸入一支燃着的木条,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气体本身燃烧且发出

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2)鉴别空气、N2、C02

第一步用燃着的木条,第二步用澄清石灰水。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的性质

1、分子在不停运动

【思考】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现象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关?

花香、酒香等

2、分子之间有间隙

【注意】质量可以相加减,体积不能相加减。

3、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二)分子的定义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注意】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保持物理性质。

【思考】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会不会由比它更小的微粒构成?

【小知识】提出分子学说之前,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论,时间是1803年。分子一原子论的

确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分子一原子论为化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注意】是化学变化中,在物理变化中就不一定了。

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不同点

(1)在化学反应中它能变成另一种或儿种分子。

(2)由原子构成

(3)在化学反应中它不能变成另一种原子。

2.共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质量、体积都很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且都在不停地运动。

3.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解成原子。

(四)元素

1.元素的定义: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例如: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例如,二氧化硫是由无数个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

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联系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

(五)相对原子质量与式量

分子和原子虽然很小,但都有一定的质量。现代科学测定: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

-26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10—26kg。数值实在太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相对原子质量:将一种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即1.6605x10-27kg)相比

所得到的数值。

式量: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4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意义

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于表示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的数量。

基本单位:摩尔(符号: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