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推荐精选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考点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_第1页
新版推荐精选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考点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_第2页
新版推荐精选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考点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_第3页
新版推荐精选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考点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_第4页
新版推荐精选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考点复习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荐精选K12教育资料推荐精选K12教育资料推荐精选K12教育资料推荐精选K12教育资料推荐精选K12教育资料推荐精选K12教育资料XX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必修1第4单元

考点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课前自主学习

一、日本全面侵华

.日本局部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北。

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2.全面侵华:

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疑点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指点迷津:

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②现实原因: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中国因素: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

④国际因素:国际上英美等推行“绥靖〞政策。

二、全民族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中共制定了发动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前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国民党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屡次重大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方案。

4.抗战前期的结果:

中国军队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屠杀南京和平居民超过三十万人以上。

2.潘家峪惨案:1941年,日军在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村屠杀村民1200多人。

3.“七三一部队〞: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表现:

敌后战场: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1945年,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奉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

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五、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背景:

①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②全国人民要求和平与民主。

③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a.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防止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b.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c.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爆发:

①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②结果: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根本被消灭。

【疑点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中原?

指点迷津: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正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就成了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部队回援;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①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②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继续追歼国民党剩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根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疑点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经验有哪些?

指点迷津: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课堂精讲精练

.抗日战争的特点。

以国共合作为根底,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

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持久性。抗战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的长达8年的持久性反侵略战争,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奉献。

【例1】?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

答案:c

变式训练: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参加西方阵营

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奉献

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1937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

答案:B

2.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相同点:

两次合作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两党利益。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还很弱小,国民党存在缺陷,需要相互帮助。“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时代要求两党合作。第二次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的全面侵华成为两党的共同威胁,合作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两次合作都是在共产党推动下实现的。第一次是在共产党吸取了二七惨案的教训,中共三大制定了合作的方针,帮助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合作;第二次是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实现了合作。

两次合作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开展。第一次合作根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根底;第二次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根底。

不同点:

根底和任务不同:第一次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政治根底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两个性质对立的政党被迫合作,政治根底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方式;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方式,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机构。

两党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地盘不大的政权,国共合作时政权和军队根本上都是由国民党掌握;第二次合作时国共是中国两大政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

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只有共产国际、苏联的支持,英、美等国都反对中国革命、国共合作;第二次合作时苏联、英美等国都支持国共合作、中国抗战。

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尽管国共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例2】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奉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抗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奉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答案:c

变式训练: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解析:注意对材料的理解。题中所指的“抗日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新四军,并非是国民党的军队。

答案:c

3.关于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拟。

相同点:

①形式上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谈判的。

②目的都是国民党为维护统治地位而争取时间备战。

③所达成的协议都是中共主动提出并努力争取得到的。

④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导致希望破灭。

⑤中国共产党两次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

⑥两次谈判虽然都没有阻止或结束内战,但都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机遇。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军队数量上处于优势,而北平谈判时,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

②国民党具体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是想制造和平民主的假象,把内战的责任嫁祸给共产党;北平谈判是想通过缓兵之计到达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③两次谈判的最主要不同是中共力量及其政权地位的变化。

【例3】“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这应该是

A.中共争取和平的努力

B.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

c.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D.蒋介石的“求和〞声明

解析:看材料,“倭寇投降〞是在1945年,“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中先生是指毛泽东,陪都是指重庆,这是蒋介石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电报。

答案:B

变式训练: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来,企图都是为了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国共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或继续打内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比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背景,以此为切入点分析。

答案:D

特别提示

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局部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