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对谣言的自净化作用研究
一前言(一)问题的提出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政治谣言、社会谣言、商业谣言……总是与社会发展如影相随。互联网出现后,几乎社会上的所有谣言都在互联网上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微博的出现、普及更使谣言在互联网上一度泛滥。网络成了谣言滋生地和扩散场,网络谣言危害越来越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消除网络谣言成了2011年的热门话题。在有关网络谣言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网络作为多元舆论场,对虚假信息,对网络谣言具有纠错能力和自净化功能,网络具有自净化能力。那么,互联网对于虚假信息、谣言,真的能够自净化吗?如果能自净化,是完全能够自净化还是部分自净化?如果是部分自净化,那又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净化,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自净化,或者什么内容可以自净化,什么内容不能自净化?(二)概念界定1.谣言和传言《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国内有学者认为,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息。有一部分谣言属于诽谤性质的消息,有一部分属于夸大其词的传闻”。[1]传言则多指未经证实的信息。国外学者用限定语“未经证实”来定义谣言。1951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和吉斯特对谣言所下的定义是:“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韦伯斯特大辞典》认为,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2]可见,国外学者这些将谣言看做是未经证实的消息的解释,与国内学者对传言、传闻的界定相近。本研究中,谣言的定义沿用国内学者的界定,即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传言则是指辗转流传、未经证实的话。传言可能是谣言,也可能不是。2.网络自净化网络自净化,又称网络自清、网络自净。本研究认为网络自净化是指各网络参与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相互纠错能力和自我净化功能,它是在非强制措施干预下,多元舆论场的自我清洁能力。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络自净化指互联网信息传播活动参与者,各自根据自己的见闻、经验、知识、智慧,甚至立场、观点、道德、利益,在网络上进行质疑、讨论、辩驳、证伪,使虚假、错误信息得到澄清,谣言止息。它是开放的网络舆论环境下的群体自我纠错行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针对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进行调查、纠错,这些报道被转发到互联网上,最终促进了网络的“净化”;针对互联网上的某些言论召开新闻发布会,其内容传到网上最终促进网络的“净化”,这是线下对线上干预的网络净化,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网络自净化。本研究侧重于狭义的、严格意义的网络净化。(三)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本研究选取2011年影响较大的50个典型网络谣言或传播中产生的谣言作为研究案例,追踪其生成、传播、证伪的传播轨迹,从总体上观察网络谣言的传播、自净化特征。所选50个案例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网络舆论热度前50位的谣言事件。网络舆论热度从论坛帖文数量、新浪微博讨论条数、媒体报道三个维度综合衡量,三个维度赋予同样的权重。论坛帖文数据依靠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全网搜索系统得出。新浪微博数据来自新浪微博搜索引擎检索结果,以不同关键词进行多次检索,取最大数值;单条微博评论及转发数量不列入统计范围。媒体报道数据来自百度新闻搜索,通过时间范围限定,剔除无关检索结果。2.问卷调查本研究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网、搜狐网投放调查问卷,主要调查网民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动机、对辟谣信息的接受态度和认知程度,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网民的态度和行为,最后造成怎样的结果。此次网络问卷调查为期30天,共回收有效问卷1263份。答卷者84.5%为26岁及以上网民,男性占75.4%,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8.9%。被调查网民的文化程度和平均年龄都要高于中国网民的平均数,是相对成熟、理性的网民人群。3.深度访谈对新浪微博辟谣小组、辟谣联盟、四月青年[3]等民间辟谣组织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它们的运作方式、辟谣效果,以及它们对当前谣言传播特征、辟谣工作及网民心态的认识、看法等。(四)研究步骤研究小组先期梳理出2011年影响较大的50个典型网络谣言案例,进而对其进行传播轨迹研究和分析,同时展开对民间辟谣组织的深度访谈。在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深度访谈的部分结果。使用50个典型网络谣言案例中排前20位的案例进行认知效果调查。问卷设计还借鉴了卡尔·霍夫兰提出的“说服性效果”模型。最终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综合进行分析,写出研究报告。二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及特征(一)网络谣言的产生:以故意造谣为主通过对2011年50个网络谣言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其中47个谣言是由网民或线下民众故意制造的,剩下的3个(占6%)是由于信息在传播中出现畸变,导致信息失实、以讹传讹。故意造谣者以普通网民居多,其中有5个谣言由媒体不实报道引发,且均为境外媒体;两个谣言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制造,分别为媒体从业人员和作家。值得注意的是,50个网络谣言典型案例中,有24%即12个谣言为旧闻重传,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新瓶装旧酒”,通过更换谣言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照搬旧事件经过,或是围绕同一事件、人物主体编造不同的事件内容。例如2009年即有传闻称白岩松自杀,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期间,更有网友发帖称白岩松因在节目中发表针对此次事故的不当言论,节目遭停播,白岩松因此愤而辞职。时隔1月,白岩松接受媒体采访时否定了此传闻。二是同一条谣言多年间反复流传。当周围环境再次满足该谣言传播条件时,谣言便会再次流传。例如自2009年起,每年9月中秋节临近大闸蟹上市之际,“黑心商户避孕药催熟大闸蟹”的谣言便会自网上开始流传。三是基于一定事实依据的变异型谣言。如浙江海宁癌症村谣言就是基于此前周围村庄因化工污染成为癌症村的事实。2007年媒体曾报道浙江萧山南阳镇坞里村因化工污染成为癌症村。2010年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浙江台州三门县同样因化工污染成为癌症村,后未得到证实。2011年网友再次发帖称“浙江海宁有个癌症村”,不久之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出面辟谣。(二)网络谣言的传播主渠道:微博、论坛在50个网络谣言典型案例中,有21个谣言在微博上首发(占比42%),有19个谣言在论坛上首发(占比38%),有6个谣言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首发(占比12%),有3个谣言首先通过人际口头传播(占比6%),有1个谣言首先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占比2%),极少量的谣言同时在博客、QQ群、百度贴吧上首发。三网络对谣言的自净化过程案例分析发现,谣言的产生、传播、弥散过程可以分为传染期、暴发期、高峰期和衰减期四个阶段。相对应的,网络自净化的过程分为启动、分解和结束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始自谣言的传染期,针对谣言的质疑声音开始出现,网络自净化功能启动,在谣言衰减期结束时完成(见图1)。下面以“北京暴雨七景图”谣言的自净化为例具体分析。图1网络自净化过程(一)启动网络谣言自网上产生(多为网民,亦有网站),接收到此信息并相信的人成为染病体[4],谣言经由染病体的二次传播抵达易感人群和免疫人群,信息通过易感人群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关系和陌生人关系进行再次传播,免疫人群或对此消息置之不理,或公开表达自己的质疑。网络自净化功能启动,网络对谣言的自我净化开始。从2011年6月出现的“北京暴雨七景图”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网络自净化功能运作的全过程。6月23日傍晚,新浪微博有网友将一组暴雨照片汇集起来,并起“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浪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之类的名字,称之为“北京暴雨七景图”,戏谑说在北京可以“看海”。此时,谣言开始通过微博所搭建的熟人网络和陌生人网络悄然扩散,进入传染期。此时,质疑声音虽微弱,但已出现,网络自净化启动。(二)分解谣言经易感人群中的病毒式传播后到达临界点,最终暴发,形成传播强度,引起媒体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注意。与此同时,网民间质疑与相信的力量互相制衡,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辟谣信息出现,可能来自媒体,也可能来自相关政府部门,或是来自当事人,还可能是具有影响力的网民所发布的证伪证据。谣言此时并未停止传播,辟谣信息与谣言赛跑。6月23日晚间,微博加V用户的转发让这组图片呈现几何级增长,包括央视某主持人在内的众多新浪认证名人微博加入转发队伍,谣言传播进入暴发期。与此同时,网民间的质疑声也开始出现。一位自称是自由航空摄影师的网友在当天晚上9点即上传了一张首都机场晚8点的实景图片,作为信息保留,并称“海口某机场遭遇台风积水的图片,被误传为首都机场,那些以讹传讹的人,请你们睁大眼睛看看,积水在哪儿?你们的良心在哪儿?”虽然这条微博被转发了700余次,但仍不可与造假图片的海量转载量相提并论。23日晚11点49分,辟谣联盟成员“点子正”博客发文,通过张贴往日新闻报道截屏、网友言论截屏、原始图片等多种形式,指出其中三张照片造假:大望路汽车被淹的照片使用了2004年7月莲花桥的照片;水淹过街通道的照片也是2004年的;另外一张首都机场的飞机跑道被淹的照片是借用了海南某机场的照片。当天,“点子正”的博文没有引起重视。7月8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北京暴雨三张图片造假。7月9日,《京华时报》等报纸援引央视新闻内容,报道图片造假,人民网、新华网、网易等纷纷转载央视报道。传统媒体的跟进让辟谣信息得到了快速、广泛的传播。(三)结束当辟谣信息的说服效果渐显时,辟谣信息传播效能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场为辟谣信息所覆盖,多数网民倾向于相信辟谣信息,谣言止息,网络自净化完成。根据案例分析,这一过程多数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在传统媒体或者主流网站不介入辟谣,辟谣信息说服效果无法实现时,谣言会到达弥散临界点,转为小范围传播或停止传播,但谣言在受众心中留下难以逆转的印象。四网络自净化的总体效果目前,很多人认同网络具有自我纠错、自我净化的功能,但并没有形成公认的衡量网络自我净化实际效果的标准。那么谣言在多大程度上被澄清可以视为“自净化”了呢?本研究设定,在网络上传播的谣言,经过网上的质疑、讨论、辩驳、辟谣,有60%以上的接触者明白无误地知道了它们是谣言,就可以判定该谣言基本得到了澄清,实现了网络自净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从2011年的50件已被证实为网络谣言的事件中(已发布辟谣信息1个月以上),选取热度排前20位的谣言案例进行谣言认知度调查,看看有多少人已经明白无误地知道了它们是谣言,结果如图2所示。图22011年20件网络谣言事件受众认知度*从图2可以看出,在20件网络谣言案例中,认知度达到60%以上的只有两件,占10%。认知度在46%以上的5件案例,多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涉及食品安全的有3件);认知度低于20%的5件案例,多与权力腐败、特殊利益阶层、社会诚信相关,而与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而言,网络谣言自净化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九成的网络谣言都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自我纠错、自我净化。五影响网络谣言自净化的因素通过对网络谣言的自净化过程的分析我们看到,自净化从启动到结束经历了一个质疑、辟谣信息出现、传播、被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辟谣主体、辟谣时间、辟谣渠道、谣言和辟谣信息本身的特性、受众参与传播以及接受辟谣信息的心理等因素。下面结合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网络谣言自净化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一)辟谣主体网络对谣言的自净化通常借由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辟谣信息来实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辟谣信息的来源对辟谣信息的影响力和可信度有直接影响,网民对不同的辟谣信息来源主体(以下简称“辟谣主体”)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这种认知差异导致不同的辟谣主体对谣言的澄清效果不同。因此,具有个体差异的辟谣主体,是影响网络自净化的因素之一。如表1所示,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网民对辟谣主体的信任程度存在差异,信任次序依次为:当事人、媒体、相关政府部门、亲朋好友、专家、辟谣组织。表1网民对辟谣主体的信任次序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网民对不同的辟谣主体的特质呈现不同的认知,表2中,从上数第二横栏开始,列出每项特质得分最高的前三项主体,分别以1、2、3表示;左数第二纵栏开始,体现了每种辟谣主体所拥有的突出特质。表2不同辟谣主体的受众认知*从表2中可以看出,媒体、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当事人是最为有效的辟谣主体。媒体拥有全部11项辟谣的正向特质,相关政府部门拥有9项辟谣的正向特质,当事人和专家各占5项。(1)当事人是最受信任的辟谣主体,但是仅有5个方面的正向特质最受肯定,其中发布信息较为真实、辟谣倾向诉诸情感两项特质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信息较为真实特质方面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而这正好与辟谣主体的受信任排序前三名相同,可以看出,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最为重要,让当事人辟谣最为有效。(2)媒体拥有辟谣特质的所有正向特质,其中7项特质排第一,但受信任度排第二。从问卷中开放性问题及深访的结果来看,受众表达了对媒体“想信而不敢信”的心理矛盾,原因在于受众认为媒体态度“仍不够专业负责”(随便剪贴就发稿)、提供的信息初始来源还不够可靠(“没有详细追究”)、调查过程不够透明、说理不够深入、反应速度不够快等。少数人还认为媒介机构缺乏独立性。这反映出中国网民对媒体作为辟谣主体有较高期待,但又对其独立性、公正性存有怀疑。(3)相关政府部门作为辟谣主体拥有9项正向特质,其权威性和注重提示现实危害是最受肯定的特质,但其受信任度排第三。在开放性填答题“您认为当前要减少网络谣言的危害最应该做什么”中,有约75%的答案直接指向了“尽快树立政府公信力”。此外,在对民间辟谣组织的深访中了解到,辟谣工作者急切期待相关政府部门扮演好“良好舆论环境提供者”以及“更高效辟谣者”的角色。(4)专家拥有的5个正向辟谣特质主要集中在论证层面,受信任度排倒数第三。部分网民在开放性填答题中表示了对专家动机、立场的质疑,认为其“尽管逻辑合理,却未必可信”。(5)辟谣组织目前主要包括辟谣联盟、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以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的微博辟谣小组。此群体目前尚未被普遍认知,据问卷调查,78%的网民没有听说过这些辟谣组织,有所认知的网民对其信任度为“一般”。其主要特质是客观中立和针对各种谣言辟谣。其受信任度排倒数第二。(6)名人是此项调查结果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正向辟谣特质的主体,受信任度列最后一名。这里的名人主要指在微博开账户的知名人士及通过网络走红的名人。通过开放性填答题及对数家辟谣组织的深访结果发现,名人被认为曝光率高,但更善于制造和传播谣言,而非真实信息的可靠来源。(二)辟谣时间目前普遍认为,危机管理中的时间要素是重中之重,信息公开应遵循时效性原则,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提出处置突发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在网络环境特别是自媒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谣言信息的接力传播将造成更广泛、更大程度的破坏力。在以分秒计时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任何情况下,及时发现谣言,第一时间公布真相都是必要的,这是减小谣言危害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网络纠错、网络自净化的前提。但是,网民最终是否认可一则信息是谣言与辟谣时间的早晚是什么关系呢?研究中,通过统计分析谣言认知度排前20位案例的辟谣时间,我们得出了辟谣时间与辟谣效果关系的认识,如表3所示。辟谣时间与网民对谣言事件的认知度不具有正相关关系,即辟谣速度的快慢并不直接影响网民是否认可此信息为谣言。例如超过一个月以上才辟谣的两个案例认知度分别排在第7位和第12位。同样是当天辟谣的两条信息,认知度却相差极大等。也就是说,第一时间辟谣,网民也并不一定就完全认识到其为谣言。影响网民认知并接受辟谣信息的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表320个谣言案例的受众认知度与辟谣时间(三)辟谣渠道问卷调查发现,超过54%的答卷者认为网络上虚假信息的数量很多或比较多。网民在对网络传言将信将疑时,会首选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网站进行求证,其次为新浪、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再次为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而较少通过论坛、微博、即时通信、博客、社交网站等渠道对信息进行求证(见图3)。具有媒体性质的网站被认为是更为可靠的信源,应该也是更为有效的辟谣渠道。50个典型案例中,首发辟谣信息最多的渠道和占比情况如图4所示。图3网民求证消息真假的渠道统计*图450个谣言案例辟谣信息首发渠道统计在认知度超过30%的11个典型案例中,有7个谣言(占63.6%)是在传统媒体进行公开报道辟谣后,经新闻网站转载达到了较好的澄清效果(见表4)。表4辟谣渠道与谣言的受众认知度尽管部分网民对媒体辟谣存有“想信而不敢信”的矛盾心理,但在事实上,传统媒体及新闻网站是目前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辟谣渠道。超过半数的辟谣信息首先由传统媒体发出,而后通过网络转发实现网络自净化,属于线下对线上干预的网络净化。值得注意的是,50个典型案例中通过微博辟谣的案例占到了20%,一些当事人、相关政府部门(少林寺、迪庆州政府)、辟谣组织直接利用网站、博客、微博辟谣的做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信息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网民辨识一则信息是否真实可信的判断标准依次为:事件逻辑合理、文章内容含有专业数据分析及理论解释、有相关图片视频、信源权威可信、有目击证人或相关人士的证实爆料等(见表5)。信息内容本身的合理性、可信度比发布者的权威可信度更易影响网民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表5受众对信息真伪的判断标准传言、谣言和辟谣信息都是信息,网民辨识一则信息是否真实可信的判断标准既影响到网民是否信谣,也影响到网民是否接受辟谣信息。在针对热度排名前20位的谣言案例的认知度调查中,已经知道其为谣言的网民人数最少的案例分别是:90后撞人称我爸是市长、77元廉租户郭春平身份造假、西瓜爆裂因使用膨大剂、浙江金华“狗肉节”并没有真正取消、县长夫人在巴黎疯狂购物5个。这些谣言都对事件情节做了完整表述,均有图片作为佐证,其中三个谣言的信源为现场目击者,一个为媒体,符合上述判断标准,因而这样的谣言容易让人相信,澄清的难度也比较大。(五)网民心理谣言传播强度越大,传播范围越广,网民认可程度越高,自净化越难以完成。同理,网络自净化过程中,对谣言进行纠错的辟谣信息被大量、广泛、高强度传播是网络自净化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网络自净化的效果。这两个过程中,网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和关键节点,其传谣、信谣与否,传播辟谣信息、信任辟谣信息与否,对于网络能否起到自净化作用至关重要,甚至从理论上说,如果网民百分之百地传播辟谣信息、相信辟谣信息,网络自净化就一定能实现。那么,网民传谣信谣、传与不传辟谣信息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又是怎样的呢?1.网民传播谣言的心态和行为特征调查问卷将信息进行分类,分别设定为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环境污染、腐败特权、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聚众游行、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刑事犯罪、教育问题、违反常伦、民族冲突13类,请答卷者回答面对这些信息时是看看就算、将信将疑、宁可信其有、先分析判断,还是不知所措,以及是否转发、发表看法、采取自我保护/防卫措施等,以此调查网民对不同类别网络传言的接受态度与采取的实际行动。在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归纳后,得到如表6所示调查结果。表6受众对不同类别网络谣言的信息接受态度与信息传播行为*表6中,“显著态度”指的是对待具体类别信息时,问卷答题者中占比最高、最普遍的心理态度。“显著行为”同理。“无显著态度”即指没有任何一种态度特别突出、占比很高,而是各种态度均有,占比较为均衡。“无显著行为”同理。调查结果显示,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及环境污染的网络传言,与百姓生活品质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过半数的民众不仅“宁可信其有”,而且参与“转发”或“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其中以食品安全相关传言最易被接受,网民更据此采取转发等行动。这可以理解为网民面对潜在危害时作出的积极防御反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类传言若是虚假信息,因其更容易扩散、传播,将有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群体性恐慌。对于涉及腐败特权、司法不公、聚众游行及分配不公的网络传言,网民的态度也显著地表现为“宁可信其有”,并且进行转发或发表意见,其中关于腐败特权的信息又是除前面提到的涉及百姓切身利益问题之外,最受关注、网民最易转发并发表评论的一类信息。对谣言认知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与权力腐败、司法不公、特权利益集团相关的谣言,即使经过充分辟谣,仍有相当多网民不认为它是谣言。这反映出现阶段,我国网民对特权腐败、司法不公、分配不公等问题已形成相对固化的认识,存在心理认同和心理定势,不容易改变看法,辟谣效果差。此类谣言容易流传,折射出深层的社会矛盾及社会心态,同时也会反复加深人们对社会不公平的印象。面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刑事犯罪、教育问题、违反常伦、民族宗教冲突等方面的网络传言,网民态度没有明显类别特征——“看看就算”、“将信将疑”、“宁可信其有”、“先行判断”“不知所措”五类态度几近平分秋色;行为方面,六至七成的网民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即不作为。然而,此类传言被某些人利用或处理不当时,也易引发出人意料的社会震荡,如2008年“3·14”事件相关谣言、2009年新疆“7·5”事件相关谣言、2011年“7·23甬温线交通事故”相关谣言等。在对网民对待13类信息的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后,问卷以“若您转发或口头传递网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可多选,不超过三项)”设问,意在进一步了解网民传播未经证实的传言的心理动因。答卷者回答的结果如表7所示。表7受众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的原因从表7中可以看出,“认为传闻涉及的事件本身很重要”和“提醒他人不要上当”是网民传播网络传言的主要心理动因,基本上是出于积极的动因。但其中反映出有相当比例的情绪性动因(发泄愤怒、感到恐慌)、旁观者心态(提醒、求证)也应引起关注。2.网民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心理动因问卷调查请答卷者选择影响其是否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因素,从中可以看出影响网民参与网络自净化的心理动因(见表8)。表8受众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因素*从表8中可以看出,促使网民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主要四个动因依次是:提醒他人不要上当;认为辟谣信息所涉及的事件本身很重要,应该引起关注;认为辟谣信息有道理;认为辟谣主体有公信力。这些因素基本都隐含表明网民已经认定辟谣信息重要而可信,所以才参与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促使网民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首要的两个动因——提醒他人不要上当和认为辟谣信息所涉及的事件本身很重要,应该引起关注——与前面得出的网民传播未经证实的传言的首要心理动因相吻合,说明被认为重要的、需要提醒人们重视的传言和纠错信息都容易被传播,网民心理重视程度是传谣与信谣的重要因素,也是网络自净化的重要因素。3.网民不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心理动因如表9所示,促使网民不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主要四个动因依次是:认为辟谣主体缺乏公信力;自己判断确定前不参与传播;认为辟谣无根据无逻辑;真假难辨,等待真相水落石出。这些因素基本都隐含辟谣主体公信力的缺乏和辟谣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不被认可,阻碍了网络纠错信息的传递,阻碍了网络自净化。如果一条谣言不是由具有公信力的主体来纠错,会增加其自净化的难度。表9受众不参与辟谣信息传播的因素*此外,有大约10%的人因为“没有接触到辟谣信息”或“无法及时接触到辟谣信息,在看到辟谣信息时转发已经没有意义”而没有参与辟谣信息传播,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辟谣效果,说明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度还需加大。五结论第一,理论上,开放的互联网,网民表达自由,网民群体经过充分辩论,证实证伪,谣言及虚假信息能够得到澄清,网络完全能够自净化。但是,在实际上,受各种因素影响,网络对于谣言及虚假信息只能小部分地、有条件地自净化。按照六成以上网民对谣言有认知即为实现网络自净化的标准,从对2011年热度排名前20的网络谣言调查可知,网络只自净化了10%的谣言,而对九成谣言都不能自我纠错、自我净化。第二,影响网络自净化的因素众多,包括谣言与辟谣信息的“可信度”、辟谣主体、谣言的类型与网民心理等。有相关图片视频(伪造或移花接木)、号称现场目击者或相关证人爆料、事件看似逻辑合理的谣言最具欺骗性。同样,要消解谣言,就先从怀疑、质疑这些图片视频,质疑其逻辑的合理性,质疑其可信度开始。辟谣信息逻辑合理、有专业数据分析及理论解释、有图片视频真相、信源权威可信、有目击证人证实等,是击败网络谣言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显示,当事人是最受信任的辟谣主体,其次为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名人被认为曝光率高,但更善于制造谣言,而非真实信息的可靠来源,受信任度排序最后。对辟谣主体的信任度直接影响到谣言的澄清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辟谣信息内容本身的合理性、可信度,比发布者的权威可信度更易影响网民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网民心理在网络谣言传播和自净化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当前众多网民对于权力腐败、司法不公、分配不公、为富不仁、社会诚信等问题已形成相对固化的认识,那些触及这些社会积怨、反映社会深层矛盾的谣言,网民“宁可信其有”,往往采取主动行为转发,这也是此类谣言传播快、信者众、净化慢,辟谣效果微小的主要原因。辟谣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谣言净化过程的起始,但并不直接影响网民是否认可辟谣信息、谣言是否消解这一结果。第三,网络澄清谣言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传播的速度,自媒体的传谣能力远远大于澄清谣言的能力,现阶段网络自净化尚有赖于传统媒体的大力干预。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传谣的条件,也提供了辟谣的条件。谣言的“传染期”,完全可以成为网络自净化的启动期,只要有人提出质疑、发布真相,网络净化即已开启。但是,“北京暴雨七景图”谣言的澄清过程说明,网络澄清谣言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谣言传播的速度,论坛、博客、微博客、SNS等以Web2.0、自媒体为特征的网络形态传播谣言的能力远远大于澄清谣言的能力。这或许因为传谣与辟谣相比还是容易,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此次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辟谣信息首先由传统媒体发出,而后通过网络转发实现自净化,属于线下对线上干预的网络净化。在我国,传统媒体成为网络自净化的首要推动因素。然而,传统媒体通过调查求证实现纠错毕竟是有限的。目前理论上能够有效辟谣的当事人/机构、现场旁观者、拥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等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没能自觉地或义务地发挥网络纠错的作用,使得网络自净化还难以完全实现。综上所述,网络为谣言净化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但网络净化的能力和程度,仍然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重大影响。如果没有人提出质疑、发布真相,净化无从谈起;如果辟谣的人、辟谣信息少于传谣的人和谣言,网络净化肯定只能是部分净化;而如果辟谣信息、辟谣主体不被多数网民接受和认同,网络净化就更不可能完全实现。目前要更好地发挥网络对谣言的净化作用,提高净化效果,需要着力发挥具有辟谣能力的人和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壮大网络自净化的主导力量,同时研究网民的社会心理,消除阻碍网络净化的不利因素。社会深层矛盾钝化,公众的社会认同度提高,社会和网络环境的透明度提高,知性与智性网民占比高,网络净化能力则强、净化程度则高,反之则低。六对策建议1.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探寻真相的能力,推动和促进网络自净化网络传谣快,净化谣言慢,而传统媒体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新闻采编队伍,他们不仅遍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能够快速赶赴新闻现场,而且挖掘真相、辨别真伪的经验丰富、能力很强,通过他们严谨翔实的调查,可以明辨真伪,澄清不实传闻。《人民日报》从2011年1月27日开始,在第四版开辟《求证》栏目,还原事实真相。栏目在《开栏的话》中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享受海量信息的便利,也饱尝‘雾里看花’之苦:凭空捏造的信息四处散播,似是而非的观点以讹传讹。这些不实信息,小则引起思想混乱,影响公众认知,大则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求真务实是党报的品格。帮助公众辨真伪、明是非,是媒体的职责。我们今起开设《求证》栏目,对各类争议新闻、疑点事件进行探寻,力求通过严谨核实与深入调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回应关切,阻击谣传,促进和谐,提升公信力。”截至2012年2月,《求证》栏目共刊出报道62篇,通过调查、举证、刨根、追源,以具体事实、翔实数据形成逻辑清晰的证据链条,澄清事实,还原真相,阻止了一次次以讹传讹。当然,传统媒体版面、时段有限,有时很难充分、全面、形象地展示具体事实、数据。为弥补此缺陷,传统媒体可与网站互动,利用网站的海量,把传统媒体难以全面展示的证据链全部展现出来。对那些复杂的、需要连续发布才能澄清的不实传闻,还可以报网联动、台网联动,通过连载、连续发布的方式,把充分的事实和详尽的证据链展示出来。2.发挥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作用,增强网络自净化的主导力量新闻网站要向传统媒体学习,利用自有的采编队伍,通过采访、调查,汇集各方数据,还原事实真相,阻击网络谣言。2011年7月28日,在与甬温动车事故有关的谣言满天飞之时,人民网以图配文解说的形式发布《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八大谣言解析》,以具体事实说明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八大谣言毫无根据。此报道被网站和博客、微博大量转载、转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新浪网推出的“微博辟谣小组”,腾讯和搜狐的“谣言终结者”,网易的“微辟谣”,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阻击网络谣言方面还是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应该肯定。在利用民间智慧辟谣方面,台湾地区辟谣平台“网路追追追”可资借鉴。其辟谣团队由今日新闻网的编辑与网友组成,423名网友组成的情报团是辟谣的主力军,采取等级评定等奖励制度鼓励网友举报疑似假消息、追踪求证待查信息、发布辟谣信息,网友上传的信息经过编辑审核后才会刊出,已经求证的假消息分类以报告形式存入案例库,网友可随时查阅。目前“网路追追追”已有上千则辟谣报告。除了有更多的辟谣栏目和辟谣组织,各辟谣主体还应加大在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等网络渠道中的辟谣力度,使网络互动社区也拥有网络自净化的中坚力量。3.鼓励各阶层精英进入自媒体成为意见领袖,促进网络舆论场回归理性与智性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是以人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传播的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能向无数个方向再传播,而其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都极强。本来,拥有极强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传谣的能力与辟谣的能力是相等的,但本研究进行的网民调查显示,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名人)没有一项辟谣正向特质,在七类辟谣主体中受信任度排名末位。这说明,目前的网络名人传播能力强而辟谣能力不足。最近有学者发布了《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研究报告》[5]。据报道,报告按照在2011年50起公共事件中的发言及其影响进行综合评分,从新浪微博5000名微博主中筛选出了得分最高的100个意见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阳光的传播(第1课时)(27课件)
- 医疗缺陷报告与处理制度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2024年湖南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6.1-贪心法引例-找零钱问题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1.2.2-算法分析准则 - 时间复杂度
- 2024年那曲客运从业资格证到期换证考试
- 2024年河北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和答案图片
- 2024年阿坝c1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吉首大学《竞技武术套路5》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建设银行员工内部等级表
- (完整版)绕口令基本功练习
- PSR-E423中英文音色对照表
- 船舶舱室内装饰施工及检验标准
- 海尼曼G1内容梳理(2)
- 餐饮MBO目标管理课件
- 《2021国标结构专业图集资料》15G323-2 钢筋混凝土吊车梁(A4、A5级)(有水印)
- 设备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doc
- 青霉素V钾提取工艺与研究进展
- 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
- 新版atstudy系统测试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