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超越生死时速(上)生死时速_第1页
家庭急救超越生死时速(上)生死时速_第2页
家庭急救超越生死时速(上)生死时速_第3页
家庭急救超越生死时速(上)生死时速_第4页
家庭急救超越生死时速(上)生死时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家庭急救,超越生死时速(上)生死时速时速急救生死超越

数据显示:大多数人不会急救技能急救黄金时间在4分钟内如何心肺复苏、如何止血、如何包扎、遇到伤员该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人束手无策,从而错失急救的最正确时机。

意外事情发生后,绝大多数人对身边伤患束手无策,仅仅是等待救治车的到来;也有人选择七手八脚将伤患送往医院,殊不知不恰当的输送往往加重病情。上海市一份对12000名市民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多长时间内”――88.4%的市民表示不知道;“假设遇到需要急救的伤患,你第一时间内理应做什么”――74%的人回复是拨打120,等待医生急救,只有7.6%的人回复理应立刻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等急救措施。

无论由什么理由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都是需要紧急救助的。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病发4分钟内,10个心脏骤停的伤患,假设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成活率可以达成60%,而在4~6分钟之内得到有效救治,成活率仅为20%。绝大多数人在调查中选择等待救治车,但实际处境是,最快抵达现场的救治车一般也需要10分钟时间,已经错过最正确急救时间。

据《家庭保健报》

编辑/王翠萍

(一)遇突发意外,你会急救吗

文雷坤

一个晚上,广州某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教室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心脏骤停,晕倒在地,呼吸中断,心跳消散,此时周边的同学却都手足无措,只懂得叫老师来看,回响快的同学连忙用手机打120急救电话,打完电话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整个教室显得一片混乱。结果,由于当时周边的同学和老师都不懂得如何急救,10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察觉该名学生已经死亡。“若当时现场有人懂得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并实时实施救治,该名学生成活的几率就很大。”事后,加入急救的医生可惜地说。从学校拨打120,120通知医院,然后救治车赶到学校,前后10分钟,这时已经错过了对病人抢救的最正确时机。“一般来说,大脑缺氧超过8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所以超过8分钟才对病人举行抢救的话,抢救告成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假设意外现场的目击者懂得根本的急救学识,生命挽回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急诊科医生介绍,“若在病人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50%的生命可以抢救告成;若在10秒内实施抢救,那么超过80%的生命可以挽回。”

事实上,由于大片面的普遍市民没有掌管根基的急救技能,甚至不了解根基的急救学识,于是往往展现好多生命因抢救不实时而无法挽回的处境。

普遍市民可以举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因低压触电、溺水等导致的窒息、心脏骤停,实时的心肺复苏急救对挽救生命是分外有扶助的。心肺复苏是当呼吸及心跳中断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举行急救的一种技术,主要目的在于给大脑供氧。

国际上的《2022心肺复苏指南》将急救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指南建议,16岁以上的普遍市民每人都应掌管实时抢救的第一阶段,即心肺复苏技能;其次、第三阶段的急救那么只能由专业人员实施。事实上正常人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学会根基的心肺复苏技能:

一、通畅气道。即稍稍将病人的头部抬起,开启其口腔并除掉口腔内异物后,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呼吸运动,如听患者鼻部有无呼吸音,感觉是否有气体呼出,查看患者是否有胸廓起伏。若察觉有以上表现的,立刻举行人工呼吸。

二、人工呼吸。即捏住病人鼻子,口对口对病人举行氧气输入;连续举行两次后,判断病人呼吸运动恢复处境,无效者,即刻举行心外按摩。

三、心循环。即对病人举行心外按摩。多合作人工呼吸一起实施,一般按压次数和吹气次数的比例是30∶2,即每心外按压30下,举行人工呼吸2次。完成六个循环后,即要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可用手触摸大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听心脏是否恢复跳动;查看患者瞳孔是否从从前的散大有所缩小;查看患者皮肤是否变得红润等。若有的话就证明你的心肺复苏是有效的。

四、电击。即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心脏重新启动和收缩。

据了解,我国市民的急救观念相对落后,政府关于普及急救学识和技能的工作也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关于市民急救的统一模范。在广州,虽然市红十字会不时会开展这方面的培训,怅然少有市民参与。而在欧美等国家的大型公共场所,一般都配有用于急救的电击设备,市民可以在机器的简朴提示下操作,对病人实施抢救。而目前在中国暂时未有这种公共设备。

别抱着伤者往医院飞奔

突发事故往往会造成脊椎骨折和大量出血,假设现场处理不当,很轻易造成伤者病情加重。在事故现场围观,或者市民抱起伤者就往医院飞奔,都是特别不利于伤者的行为。急救专家介绍,对于这些突发的事故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现场清理。尽可能裁减围观群众,使现场保持崭新的空气,防止伤者大脑缺氧。

二、正确搬运伤者。伤者展现骨折时,理应将伤者头脚持平,对骨折的部位用木棍等物简朴固定,以免骨折端刺伤大血管或神经,然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一起围绕伤者平移或滚动至硬床上,若要将病人翻转,也理应留神头脚同时转,以防伤者神经受压迫引致其他的受伤。

另外,若伤者有受伤出血处境,急救者可以举行就地根本包扎止血固定,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尤为值得指点的是,在救治车到来之前,急救者不宜随意拦车以将伤者送往医院,由于在搬运中强烈的震撼往往会加重伤者的出血量,从而使伤者病情更加严重。

据《今日健康》

编辑/张秀阳

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拨打“120”急救电话最正确人选为患者亲属或现场知情者;通话一般采用急救中心询问,求救者回复的方式。患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拟去医院、联系电话为一般询问内容;患者病情与选派医生和携带急救设备、药品有关;各类急救车型的功能与收费标准不一可供需方自选;接车地点是确保尽快到达患者身边的必要措施而列为询问的重点。

如遇苦难事情:报警人要回复苦难性质、涉及范围、伤亡人数、目前救援状况。

(网摘)

编辑/王翠萍

(二)救治车到

文谭合钦

当突发急、危、重病时,或发生意外事故受伤时,在打通“120”急救电话、呼叫救治车后,在病人身边的其他人员理应做些什么呢?

假设坐等救治车的到来,有时会滥用最关键的抢救时间,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尤其是心脏病猝死、出血性脑中风、严重工伤事故造成的大出血、休克、颅脑损伤、胸部外伤、脊柱伤等危重病人。心脏病发生猝死后4分钟内为最正确抢救时机,其他疾病、外伤也应尽可能早地采取救治措施。

现场急救应采取的初步措施:

1.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随时查看它们的变化,5分钟查看一次。

2.务必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切勿随意推动或搬运病人,以免病情加重。

①昏迷病人发生呕吐时头侧向一边;

②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

③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意搬头抱脚移动;

④哮喘发作时若呼吸困难,病人应取半卧位。

3.采取相应的措施举行初步急救。

①将病人移到安好、易于救治的地方,如煤气中毒病人移到通风处。

②根据病情选择体位,宁静休息。

③吸氧疗法。病人身边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的,在好多类型的急症发生时均可首先应用。

如:心脏病、脑中风、哮喘、呼吸困难、胸外伤、脑外伤等。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昏迷的病人,应将呕吐物、分泌物掏取出来或头偏向一侧顺位引流。

⑤呼吸道异物阻塞时,运用腹部冲击法等急救手法,使异物排出来。

⑥心跳呼吸中断,实时举行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⑦采用安好稳当的药物口服。应尽量采用过去已用过的、表明无过敏回响的药物。记好药名、药量、服药时间,以便向医生陈述。

⑧外伤病人赋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4.清理楼道、走廊,移除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便当急救人员和担架的快速通行。

5.待救治车到达后,应向急救人员细致地陈述病人的病情、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据《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赵明建

(三)家庭急救须知

文欧阳军

家庭急救或用药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好多疾病预后,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好。为了裁减措施不当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急救过程中确定要留神以下几点:

1.扭伤肿胀出血忌用热敷。热敷会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速,导致红肿出血更加严重。扭伤后应立刻休息,采用冰敷以减轻疼痛、红肿和出血。有时还需用绷带包扎以加强支撑,并尽量抬高伤处。

2.小而深的刺割伤口忌马虎包扎。因伤口缺氧,破伤风杆菌等易于繁殖。应立刻冲洗清洁伤口,并注射破伤风血清。

3.严重急性腹痛忌服止痛药。以防止痛药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患者应实时送医院诊治。因胃炎、溃疡病等胃肠疾病引起的腹痛,一般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炎痛等非但无效,还往往会使病情加重。

4.溃疡病患者不宜饮牛奶或服苏打缓解胃痛。牛奶所含脂肪、蛋白质与钙(更加是钙),溃疡病患者饮用后易诱发胃酸分泌,加重腹痛。经常服用苏打会导致钠潴留,易诱发高血压与心脏病。若牛奶与苏打一起进食,对肾脏也易造成损伤,引起肾结石与肾衰竭。

5.对触电者忌直接用手拉。直接用手拉救人,不但不能救人反而会害自己,应拉开电闸,切断电源,用干木棍挑开电线。

6.烧伤或擦伤引起的水泡不成刺破。水泡是一种自然“包扎”,能促进伤口自愈和预防感染,故不成刺破。如影响日常生活务必刺破者,那么务必用消毒针刺,而且要留存水泡外皮,以笼罩伤口防感染。

7.心脏病人发生气喘忌平卧位。平卧位不但会增加心脏负担及肺脏淤血,还会使气喘加剧,应采用坐位,令双腿下垂。

8.脑出血病人忌肆意搬动。随意搬动只会加重出血程度,应立刻平卧,把头部抬高,并送医院抢救。

9.外伤止血忌长时间用止血带结扎。长时间结扎会引起止血带以下部位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应每隔1小时松解2分钟,做好记录,并尽快送往医院。

10.烧伤不能用酱油等食品涂擦。酱油等食品很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而且会影响伤口散热。烧伤等伤口也不成盲目用胶布或棉布紧包。对一般较轻的小面积烧伤应用冷水冲洗20分钟以上以降温,然后用消毒纱布笼罩。若烧伤处已变白或黑,或是较严重的烧伤,应立刻送医院。

11.昏迷病人忌进食或饮水。给昏迷病人进食或饮水常会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引起肺炎甚至窒息,故应禁食禁水,头取侧位,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12.皮肤上有农药忌用热水或酒精擦洗。这样那么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物通过皮肤吸收,应立刻脱掉衣服,用冷水冲洗明净。

据《健康生活报》

编辑/张秀阳

(四)急救病人搬运方法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博恩

现在,各种预料不到的伤害事情或事故(交通、洪涝、雷电、地震、火灾等)时有发生,严重要挟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救治过程中,合理的搬运对伤病员以后的治疗和预后,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几种常用的搬运方法介绍:

1.担架搬运法

担架搬运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路程远、病情重的伤员。其中四轮担架硬度大,适合危重病人用,由3~4人将病人抱上担架,头向外,便于后面抬的人查看病情变化。如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将病人背部垫高,让病人处于半卧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如腹部受伤,要叫病人双下肢屈曲,脚底踩在担架上,以松弛肌肤,减轻疼痛。背部受伤那么采取俯卧位。脑出血的病人,头部稍垫高。

2.徒手搬运法

在现场找不到任何搬运工具,而伤情又不太重时,可用此法搬运。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人徒手搬运法

(1)扶持法:此法适用于伤病较轻、不能行走的伤员,如头部外伤、锁骨骨折、上肢骨折、胸部骨折、头昏等伤病员。扶持时救治者站在伤病员一侧,将其臂放在自己肩、颈部。救治者一手拉其手腕,另一手扶住病人腰部行走。

(2)抱持法:适用于不能行走的伤病员如较重的头、胸、腹及下肢伤,或昏迷的病员。抱时救治者蹲于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轻轻抱起病人,病人可用手扶住救治者的颈部(神志清楚者)。

(3)背负法:抢救者蹲在病员前面,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胸、腹受伤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如病人卧于地上,不能站立,那么救治者蹲于病人一侧,一手紧握伤员肩部,另一手抱起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治者背上,逐渐站起来。

(4)拖拉法:用于一个人在房屋垮塌、火灾现场或其他不便于直接抱、扶、背的急救现场,不管神志清楚与否均可使用。抢救时救治者站在伤员背后,两手从其腋下伸到胸前,先将其双手交错,再用自己的双手握紧伤病员的双手,下颌放在其头顶上,伤病员背部紧靠在救治者的胸前逐渐向后退着走到安好的地方,再举行其他救治。

双人搬运法

(1)椅托式:两救治员在伤员两侧对立,分别以右和左膝跪地,并以一手伸入大腿之下彼此握紧,另一手交替扶住病员背部。

(2)拉车式:两个救治者一个站在伤病员头部旁,两手插到腋下将其抱在胸前,一个站在脚部,跨在两大腿中间双手抓住两膝关节,逐渐抬起病人。

(3)平拖式:两救治者站在伤病员同侧,一人用手臂抱住病人肩部、腰部,另一人用手抱住病员臀部,齐步平行走。

3.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法

(1)颈椎损伤者的搬运:先将一块硬板(木板、铁板均可)放在伤员一侧,在颈部放一软垫子,再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的肩、背、腰、大腿,另一人双手固定头部,身体各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将伤员平卧于硬板上。为防止头部来回晃动,头的两侧要用沙袋或其他垫子塞住。

(2)胸、腰、脊柱损伤者的搬运:平托的部位与颈椎骨折一样,只是不需要专人养护头部。仰卧时,在腰部加垫,如背部有伤口,那么取俯卧位,在两肩及腹部加软垫,再固定于硬板上。

据《现代护理报》

编辑/张秀阳

(五)家用急救箱备齐15样

文普济

1.酒精棉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镊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施救者被病菌感染。

3.0.9%的生理盐水用来清洗伤口。假设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4.消毒纱布用来笼罩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5.绷带用来包扎伤口,不会阻力血液循环。

6.三角巾又叫三角绷带,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7.安好扣针用来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8.胶布可以固定纱布,由于其不刺激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那么可以固定绷带。

9.创可贴笼罩小伤口时用。

10.保鲜膜在送医院前用其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11.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施以人工呼吸时使用,防止感染。

12.圆头剪刀、镊子对比安好,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等。镊子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钳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13.手电筒在漆黑环境下施救时可用来照明,也可为晕倒的人做瞳孔回响检查。

14.棉花棒用来清洗面积小的出血伤口。

15.冰袋置于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缩,可扶助裁减肿胀。

据《群众健康报》

编辑/张秀阳

(六)窒息施救法

窒息就是血液内缺氧,若不实时急救,就可能致命。脑内的神经细胞缺氧3分钟便会死亡。

主要征象:呼吸困难,可能夹有杂声,结果完全中断呼吸。面色变蓝,头颈的静脉鼓胀。患者逐步昏迷,可能有抽搐发作。

施救方法:

(1)假设口鼻给封住,应除掉封闭之物,例如立刻撕开罩住头部的塑胶袋。

(2)观测一下现场有什么东西会危害患者和自己。假设危害依旧存在,例如煤气不断溢出,就理应立刻截断其来源,或拖患者到安好地点去。

(3)假设患者颈部受伤,应尽快弄断或解开颈部的绳子或其他物体。如有可能,应保全绳结完整,留给警方作为物证。

(4)假设患者呼吸仍未恢复,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假设质疑患者有食物堵塞气管,可对患者施行哽塞急救法。

(6)假设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应当安置患者身体成复原卧式。

(7)召救治车,但勿撇开患者无人照管。留意患者呼吸,如呼吸中断须再施行人工呼吸。

据《医药导报》

编辑/赵明建

(七)外伤出血的家庭处理

文张翠

医学专家指出,当皮肤划伤时,最重要的是正确而又快速地处理伤口。一个严重的创伤,假设得不到实时的医疗处理,伤口在几小时内就会被感染。一般处境下,家中孩子发生擦伤、摔伤或意外割破手指之类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正确地举行医疗处理就可以了。

当有外伤出血的时候,首先要举行的是止血。假设是浅表的划伤和擦伤,先用肥皂和明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那么就繁杂一些:一般可以用无菌绷带或明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留神:假设有碎玻璃块、金属等物体嵌在伤口上时,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深嵌入伤口,在这种处境下,不宜直接压迫伤口,需要医生来处理)。

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质疑伤口处有骨折,千万不要移动伤口。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假设血没有止住,理应持续压迫伤口(假设血渗透了绷带或衣服,请不要把绷带去除,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块绷带)。直接压迫5分钟后仍未止血,需赶快寻求医生的扶助,同时还要持续压迫伤口。

过长或者过深的伤口,可能需要缝针;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明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结疤,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出血不止,在出血好多的处境下,应采取指压动脉止血法,即压迫供给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成止血目的。此方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四肢大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但确定要记住,止血带下要加衬垫,原那么上每小时放松1分钟。到了医院后,确定要报告医护人员,在何处、何时扎上了止血带;假设是被狗咬了或被生锈的钉子刺伤,医生在处理时,需再注射一针预防破伤风。

有以下处境,请赶快找医生或立刻送往医院。压迫伤口5分钟后,伤口仍未止血;被人或动物咬伤;伤口较深或者裂缝较大;伤口有碎片或污物嵌入,而您不能除掉;被脏的东西扎伤,譬如说地上的铁钉;伤口又小又深(这种伤口由于不出血而更易感染,出血可以裁减伤口的细菌);受伤区域没有知觉(提示受伤区域神经很可能受损);伤口在头上、脸上、脖子上要实时处理,可以裁减留下永久疤痕的几率,或者伤口在手心侧,有可能伤及肌肉。

结果,家里最好常备一些急救物品,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例如消毒纱垫、绷带和三角巾、医用胶布、创可贴、消毒棉球或棉签、抗生素软膏、剪子和镊子、碘酒和75%酒精、2%红汞(红药水)等。

据《农村医药》

编辑/王翠萍

(八)灾难到临,给生命留一条绿色通道

行车遇险的自救

道路交通事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灾难,全世界每天都有好多人死于交通事故。那么,当交通事故到临时,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理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举行自我养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养护自己呢?

车体着火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刻熄火,切断油和电源,关闭百叶窗和点火开关后,立刻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子。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开启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逃命。

翻车落水若水较浅不能吞噬全车,应待汽车稳定后再设法从安好的出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开启车门和车窗玻璃,由于这时的车门难以开启。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应首先使儿童、老人和妇女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上。若车厢内外的水面大致相等,应急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实时浮出水面。

悬崖遇险当司机感到车辆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假设车辆是侧翻在路沟、山崖边上,应判断车辆是否还会持续往下翻滚。在不能判明的处境下,应维持车内秩序,让靠近悬崖外侧的人先下,从外到里依次离开。否那么,车辆重心发生偏移,会造成持续往下翻滚。

迎面碰撞一旦遇有事故,发生迎面碰撞时,司机应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踏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受伤。假设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邻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急速躲离方向盘,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而受伤。

拥挤踩踏

2022年1月12日,加入麦加朝觐射石仪式的朝觐者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当时有数万名穆斯林加入投石驱魔仪式。截至当地时间13日凌晨,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活动踩踏事情已造成36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中国朝觐者。

在公共场所展现拥挤踩踏现象时,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要被奇怪心理所驱使,切记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千万要制止被绊倒。

已被裹挟至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察觉有人摔倒,要连忙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当带着孩子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最好将孩子抱起来,制止在混乱中被踩伤。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面壁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养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遇到地震

2022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当天,河北雄县医院外科收治了一名股骨颈骨折的老人。他听别人喊地震了,急切从二楼跳下,结果摔成了股骨颈骨折。很明显,他受伤是由于走入了避震误区。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急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的坚忍的家具旁,趴在地上,养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呼吸,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唾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急速躲避。

楼房家庭应急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时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