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案_第1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案_第2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案_第3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案_第4页
冀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亲亲祖国

本单元课程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亲亲我的祖国,本单元选用的音乐

作品都是以唱祖国、颂家乡为主要内容的,在本单元里通过欣赏歌曲

《彩色的中国》,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激发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统一

的期盼之情。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能够

有感而发,歌唱自己的家乡。通过演唱《在祖国的怀抱里》,激发学

生对幸福生活的热爱。能够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颂祖国》伴

奏,培养合作能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

与各项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特点和情趣。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富有情

感的声音和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指导学生各做创编多种游戏,增强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听赏《彩色的中国》

2、唱歌《我爱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彩色的中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3、能够有感而发创编歌词,歌唱自己的家乡,培养创新

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想象说出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并请学生按照教

训创编的节奏继续创编。引出〈彩色的中国〉

2、初听。使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听赏后的感受。

3、再听。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聆听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4、复听,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谱例仔细听,分辨歌曲中与色块中

的旋律相似的几句旋律,鼓励须生听到后举手示意。

5、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风光片,让学生身临其镜的欣赏歌曲《彩

色的中国》。可以让学生边听边随音乐哼唱。

6、听后请同学谈感受收获,进行思想教育。

7、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美丽、辽阔,我们期盼着台湾能早日回

到祖国的怀抱。除了歌曲《彩色的中国》中唱到的平原、沙漠、

长江、黄河,我们伟大的祖国还背靠着世界最高的山峰、面临

广阔的海洋,请聆听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8、初听。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9、复听。指导学生边听边做拍手拍肩等体态律动,体验歌曲韵律。

10、再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歌曲的意境。

1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12、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分别有u,la轻声模唱歌曲旋律。

13、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歌曲乐句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

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换气。

14、歌曲处理。

15、创编歌词。

1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在祖国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1、能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2、通过有感情的演唱《在祖国的怀抱里》,激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组织学生拍手进入教室

2、做连线题导入新课。

3、初听。使学生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4、复听学生边听边做拍手、拍肩等动作,体验歌曲2/4拍的节拍

特点。,

5、引导学生认识反复记号。

6、再听。指导学生在每乐句的末尾处做捻指动作以便唱准节奏。

7、教师范唱。引导学生随音乐用脚轻轻点地。

8、指导学生随伴奏轻声哼唱旋律。

9、教师伴奏,请学生演唱歌词。

10、通过学唱歌曲,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我

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各族人民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生活。

11、在歌曲处理方面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1)歌曲的强、弱

(2)歌曲的旋律

12、组织学生跳集体舞。

13、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颂祖国”

教学目标:在歌、舞等多种有趣音乐活动中学习《颂祖国》,培养合

作能力、使用打击乐器的能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开课伊始,播放音乐《颂祖国》的伴奏引导学生们自由发言,

谈谈年对维吾尔族的认识。

2、初听,使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表现的艺术形象。

3、复听歌曲,可让学生随音乐轻轻拍手。

4、看书听音乐。教师要提示学生用拍手来模仿书中小朋友的动作,

并注意反复记号。

5、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6、教师伴奏,指导学生模唱。

7、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8、打击乐器伴奏,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组织学生练习。

9、在唱、跳、打击乐器伴奏等活动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本单元选用的音乐作品都是以唱祖国、颂家乡为主要内容

的,其中《彩色的中国》和《我爱我的家乡》这两首都是通过描绘祖

国大好河山,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出现一字多音的地方,节奏不好掌握,例如第二小节,教师可通过范

唱、让学生反复听唱等方法指导学生唱准时值。

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歌词中提到“最高的山峰,广阔的海洋,最

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式”或者说是“猜

谜式”的歌词进行提问,如“谁知道最高的山峰指的是什么峰”,请

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换词演唱。

第二单元民歌拾贝

本单元课程说明书:本单元通过聆听和演唱冀中民歌、藏族民歌、彝

族民歌等,体验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认真聆

听冀中民歌《小放牛》,了解河北民歌的音调,培养热爱民间音乐的

感情。能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能够以轻快自然的

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体会藏族歌舞的韵律特点,并能随着

音乐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着音乐做简单的藏族舞蹈律动。用

稍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了解彝族民族的特点,

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通过音乐活动“班级赛歌会”,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动听的乐曲

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西藏、走进日喀则,初步了解其主要的

文化特色与艺术风格。

2、能够轻快自然的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培养对藏族文化和藏族歌曲艺术的兴趣。

3、能够利用身边现有的道具装扮自己,和着音乐做简单的藏族舞

蹈律动,用体态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学过的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师生边唱边跳藏

族舞蹈,引出课题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藏族风光,藏族歌舞,了解西藏。

3、学习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4、引导学生初听歌曲。

5、复听。指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并初步感受2/4拍欢快活泼的

情绪。

6、指导学生用la轻声随琴哼唱

7、教师伴奏,鼓励学生随琴齐唱。

8、提示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9、教师示范表演藏族舞蹈基本舞步一一踢踏步。

10、教师随音乐即兴创编藏族舞蹈动作以做示范。

11、组织学生根据前面观看的藏族舞蹈和老师即兴表演。

12、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放牛》

2、唱歌《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冀中民歌《小放牛》,感受河北民歌的特点。

2、在游戏中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3、用稍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了解彝族民歌,

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从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赵州桥的图片,介绍赵州桥及其美丽的

传说。

2、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冀中民歌《小放牛》

3、指导学生随歌曲的节拍轻轻拍手。

4、复听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演唱形式为对唱。

5、教师引导学生边听边随音乐轻声哼唱,并展开联想。

6、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播放冀中民歌《小放牛》,请学生

边听边看赵州桥的美丽风光。

7、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听过的其他河北民歌。

8、参考教学提示做游戏,讲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9、想想做做。指导学生在歌曲《小放牛》中找出二分音符、四分

音符、八分音符。

10、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民

族吗?

11、组织学生初听《阿西里西》

12、复听时,可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感受彝族民歌的旋律。

13、讲解歌词。

14、组织学生随琴演唱,有难度的乐句可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

15、指导学生用稍快的速度、快乐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用打

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6、鼓励学生上台展示。

17、鼓励有舞蹈特长的同学上台随音乐即兴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班级赛歌会”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和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从而养

成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

2、通过活动,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作到音乐课和地理课

的结合。深刻感知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民族服

饰,将音乐延续到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

3、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自信心和与人合作

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边欣赏《爱我中华》,边拍手做律动。

3、教师:今天我们就举行一次具有民族特色的赛歌会。

4、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表演曲目的风格自由结组,分组。

5、教师:拿出我们准备的道具,,把自己装扮起来吧

6、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7、教师:赛歌会第一项“民歌赛赛赛”现在开始。

8、进入活动课第二板块。

教师:赛歌会第二项“闻歌起舞”现在开始。

9、教师播放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课外民歌,让相应各组的同学上台

表演,其他同学随音乐拍手。

10、师生共同评选出各种奖项,并为优胜队发奖品。

教学反思:在教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教师可用曾经学过的

藏族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引出本课课题。利用多媒体课件让

学生观看西藏风光和藏族舞蹈,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及藏族民歌的特

点。本学期学生开始进入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但仍要注意听唱法在教

学中的作用。为了避免单纯听唱的枯燥感,教师可即兴创编藏族舞蹈,

引导学生自己结组利用身边的道具装扮自己,随音乐按踢踏步边唱边

表演。

第三单元可爱的动物

课程课程说明书:本单元通过聆听、演唱、表演和音乐活动,突出“可

爱的动物”的主题,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而培养爱心与观

察能力,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通过听赏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小猴》、《大象》,感受音乐所表

现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用自豪饱满的情绪,清晰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并

体会其音乐形象和音乐形象,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能够用活泼、欢愉、风趣的情绪演唱《小黑熊帮忙》,有感情的进行

表演,表现小黑熊的动人形象。

通过音乐活动”叫声中节奏”,亲身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美感,提高

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跳圆舞曲的小猫》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在对比听赏《跳圆舞曲的小猫》和《大象》过程中,体验不同

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表现力。

2、能够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

2、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它给我们

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这首乐曲中有它的叫声,你们猜猜它是

谁?

3、引导学生初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4、揭示课题。

5、教师手: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倾听美妙的音乐。这首乐曲一共

分为三个阶段。

6、复听音乐,使学生感受音乐形象,体验圆舞曲的韵律感。教师

鼓励学生根据标题去想象。

7、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miao哼唱乐曲第一部分主A使其感受

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现的小猫的神态。

8、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la来模唱第二部分旋律B段。使其感受

欢快、活泼的旋律所表现的小猫跳跃、快乐的动态。

9、再听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到第一、第二、第三乐段时分别

伸出一个手指、二个手指和三个手指来表示。

10、指导学生用手指画图形谱。

11、教师:这首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

1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13>再听音乐。

14、教师:小猫在做什么?结尾让你想到什么?

15、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自由表演,来表现小猫的音乐形象。

16、教师:同学们,优美的舞蹈把动物们都吸引过来了,你们听,

谁来了?

17、初听《大象》。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形象,并请学生选择黑板上

的图片中的哪个动物和乐曲的情绪、形象相对应。

18、教师简单介绍低音提琴激起音色特点。

19、复听音乐。引导学生比较《大象》和《跳圆舞曲的小猫》在音

色、情绪上的不同。

20、教师:《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1、又听音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

22、教师: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

23、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全面加深对音

乐形象的理解。

24、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25、又听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由表演。

2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猴儿》

2、唱歌《小黑熊帮忙》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活泼、有趣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小黑熊帮忙》,

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和小黑熊笨拙、可爱的形象。

2、感受乐曲《小猴儿》中活泼、跳跃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师:同学们,在音乐王国中,作曲家塑造了很多可爱的动物

形象。听一听这是什么动物。

3、完整听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4、再听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

5、引导学生比较《大象》和《小猴儿》在音乐情绪和风格上的不

同之处。

6、教师:请大家从黑板上的动物图片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

动物。

7、教师: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这首钢琴曲,作者给它取的名字

就是《小猴儿》。下面请大家用动作把你听到的表现出来好吗?

8、组织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9、引导学生比较《大象》和《小猴儿》的乐曲片段,对比聆听,并

做画线练习。使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和

形象。通过对比,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9、组织学生初听《小黑熊帮忙》歌曲录音。使其初步感受歌曲中

的音乐形象。

10、组织学生用亲切或活泼的声音按节奏朗读歌词。

11、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歌词。

12、引导学生用心聆听,体会老师的范唱。

13、指导学生模唱旋律。

14、指导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以进一步熟悉歌曲,充分把握歌曲

的音准、节奏。

15、唱曲谱。要求学生用唱歌词的内心感觉来演唱曲谱。

16、指导学生用活泼、有趣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小黑熊帮忙》

17、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8、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乐器,找出最能表现歌曲

的音色。

19、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分小组给歌曲伴奏。

20、教师启发学生在用打击乐器伴奏时适当控制力度,内心要有感

觉。

21、引导学生边唱边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22、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老水牛角弯弯》

2、音乐活动”叫声中的节奏”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2、通过音乐活动,按节奏选择小动物的叫声培养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以教师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导入新课。

2、展示有池塘、草地、水牛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初次完整聆听歌曲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6、指导学生跟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7、指导学生跟琴轻唱歌词。

8、指导学生听琴默唱曲谱。

9、指导学生小声视唱曲谱。

10、引导学生用唱歌词的感觉来演唱旋律。

11、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12、教师:同学们的歌声非常美,那我们的小动物朋友的歌声也很

美呢,你们留意过它们的叫声吗?

13、引入活动”叫声中的节奏”

14、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动物节奏卡片,并模拟卡片上动物

的叫声。

15、组织学生根据书上提示做练习。

16、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

17、教师启发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演唱关于小动物的歌

曲,来扩展和延伸本课的学习内容。

18、最后组织学生戴着头饰边唱边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对于动物这个话题,学生们可能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本

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内容相关的乐曲有机结合,组成快乐

的“动物园”,让音乐课“活”、“动”起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调动身

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中来。本单元可以通过听赏、歌

唱、理解及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

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体态律动、伴奏、表演等多种手

段来表现音乐。

第四单元丰收之乐

课程说明书: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体验丰收的快乐,从而

更加珍惜劳动果实。

能够用自然悠扬的声音,富有童趣的表现歌曲《拾豆豆》。认真领土

乐曲《喜唱丰收》、《快乐的农夫》,能够用线条、动作表现自己听到

的音乐。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自然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丰收之

歌》。在愉悦的音乐活动中掌握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音乐中

准确的表现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喜唱丰收》

2、唱歌《拾豆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喜唱丰收》欢乐的情绪,能用线条动作

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2、能够用自然悠扬的声音演唱歌曲《拾豆豆》,充满情趣的表现歌

曲内容。

教学过程:

1、播放《欢庆锣鼓》的音乐片段

2、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在欢庆丰收。我们也来加入

他们的队伍,把丰收的锣鼓敲起来。

3、初听乐曲《喜唱丰收》。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并启发学生

了解演奏乐器的名称。

4、教师简介二胡:二胡是我国民族拉弦乐器,它声音明亮,穿透

力强,表现力极为丰富。

5、复听乐曲。启发学生用心感受农民丰收时的喜悦,用线条把自

己的感受画出来。

6、再次复听。组织学生随着乐曲的节拍用鼓、镶等为乐曲伴奏。

提醒学生注意不同乐曲片段所表现的不同的情绪。

7、鼓励学生用动作把自己的感受尽情表现出来。

8、学唱歌曲《拾豆豆》。

9、组织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及天真的情

趣。

10、教师:丰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丰收的果实不能丢。我们听听

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田间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1、教师弹琴歌曲旋律,指导学生随歌曲旋律朗读歌词,并体会歌

词的情趣及小朋友稚嫩的表现。

12、教师讲解歌曲的风格,使学生知道山西民歌音调的特色。

13、复听歌曲。指导学生随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特

点。

14、采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15、指导学生用活泼、悠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好下滑音。

16、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描述,引导学生唱好书中的“唱一唱”

部分,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7、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歌曲的创编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使之尽情的表现歌曲内容。提倡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

适当加以辅导。

18、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快乐的农夫》

2、唱歌《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快乐的农夫》,感受乐曲的欢快开朗的情绪,体验乐

曲的力度变化。能用la跟唱乐曲,在感受乐曲的力度变化时能

和着音乐用各种动作来表现。

2、通过聆听与表演歌曲《丰收之歌》,感受人们丰收的喜悦。培养

关爱他人,共创美好明天的意识。

3、能准确的唱好歌曲的每一句。

4、在歌曲《丰收之歌》的动作表演中,能发挥想象大胆的表现自

己对歌曲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拾豆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听乐曲《快乐的农夫》。完整的听赏乐曲,教师先不做解释,

只让学生静静的感受音乐明快的旋律。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谈谈

听后的感受。

3、复听乐曲前,组织学生边听边欣赏书中的图画,教师提示:请

你听着音乐感受农夫快乐的心情,并用彩线标出音乐重复的地

方。

4、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模唱,教师可用手势的变化,引导学生对重

复乐句做力度变化的处理。

5、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如行板、快速等演奏乐曲《快乐的农夫》,

指导学生a唱第一、二乐句的前部分,要求声音流畅

6、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导入:刚才我们欣赏了德国音乐家舒曼创作的乐曲《快乐的农

夫》,现在我们来学唱一首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7、初听歌曲。教师提示: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人们对

丰收又是怎样歌唱的?

8、引导学生随音乐朗读歌词,体会歌词含义。

9、复听歌曲《丰收之歌》

(1)指导学生随着歌曲录音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2)指导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特

点,并说一说歌曲的前两句有什么特点。

10、指导学生跟琴默唱歌曲。

11、指导学生填唱歌词。

1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指导学生跟琴完整的演唱。

13、指导学生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歌曲第二乐句重复的旋律用怎样的力度和声音表现

(3)第三乐句用怎样的心情歌唱。

15、分组演唱,并互相进行评价,看哪组同学演唱的情绪饱满,声

音明快动听。

16、组织学生分组随着录音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17、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表演

18、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庆丰收”

2、学吹口琴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增强自信心,体验丰收的快乐,提高音乐表现力。

2、能用学过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创

编节奏,并能准确的组合。

3、初步认识口琴并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拾豆豆》、《丰收之歌》,使学生从歌中感受到丰收的

快乐。

2、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用歌声来庆祝丰收吧。

3、出示盛满音符果实图片的筐篓。教师:这里都是我们丰收的果

实,每一个果实上都有一个小音符,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和时

值吗?回答对的同学就能得到丰收的果实。

4、音乐活动:果实回家

(1)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自制的果实音符图片分组创编节奏组

合,并分组唱一唱、拍一拍。教师可将优秀的创编作品贴在

黑板上班并给予奖励。

(2)教师为各组划分粮仓里的位置,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

才能将果实准确的运回家。

(3)在《喜唱丰收》的音乐活动中,让各组选派一人将果实运回

粮仓。

5、欢庆丰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以下各种活动。

(1)画丰收。启发学生画一画秋天的美景,并利用教科书中的粮

仓为果实涂色。

(2)庆丰收。组织学生创编节奏用锣鼓敲击出来。

(3)特长展示。组织学生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唱、跳、诗朗诵等

欢庆丰收。

6、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并给予奖励。

7、学吹口琴

(1)教师出示口琴后,用娴熟能吹奏出这样美妙的乐曲,这学期

它将成为我们学习音乐的好伙伴。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

能吹奏出更好听的乐曲。

(2)教师根据教科书第23页的图示向学生讲解口琴的演奏姿势

与拿法。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口琴,练习口琴的演奏姿势与拿法。教

师要分别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

(4)教师指导学生试着吹吸口琴。

(5)教师:口琴的每一个小孔里面都藏着一个悦耳的音符。一吹

一吸就会跑出来,很有趣,同学们试一试把。

8、小结。

教学反思:听赏《喜唱丰收》时一,教师应注意初听的完整性,给学生

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使之更好的感受音乐,体验丰收时的喜悦。可

指导学生用线条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还可引导学生用鼓和镖等

民族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烘托气氛。

在学习歌曲《拾豆豆》时一,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动作、声调启发引

导学生,使学生在歌唱中得到审美的体验。在演唱歌曲时教师可提示

学生用明快、轻巧、略带滑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表现农村小朋友

拾豆豆的情景。

第五单元小牧场

本单元课程说明: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感受不同地域民歌

的风格和特点。能够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奶牛》,并根

据歌曲表现需要,用断音和连音来歌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

《草原上的家园》,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用自豪、轻快的声音演唱

歌曲《我的小白马》。能够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可爱的羊群》伴奏。

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奶牛》

教学目标:

1、用亲切、自然的声音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演唱歌曲,表现

小奶牛的可爱形象。

2、能够用体态律动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出示小奶牛课件

3、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4、复听歌曲。指导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5、教师范唱。指导学生体会第一段的结束句和第二段的结束句的

不同。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含义,教育

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多做好事,

从而体验奉献的快乐。

7、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lu模唱歌曲。

8、指导学生小声跟琴唱词。

注意以下要点:

(1)歌曲最后一句旋律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要唱准确。

(2)每个乐句的最后一小节的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

的准确。

(3)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塑造出小奶

牛活泼、可爱、淘气的形象。

9、在学生学会唱歌词,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唱

曲谱。

10、指导学生边唱边用拍手、捻指或拍手、拍腿的方法打击节拍。

11、教师引导学生用提肩、放肩、防肩的动作来表现朝鲜族歌曲的

风格特点。

12、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表演。

13、组织学生载歌载舞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我的小白马》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豪、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小白马》

2、指导学生用羽调式的基本音“6、1、2、3、5、6”按节奏创编

旋律。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奶牛》

2、教师:现在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我的小白马》,比较一下这首歌

与《小奶牛》有什么不同?

3、完整初听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4、再听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

5、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6、指导学生朗读歌词。

7、指导学生轻声跟琴用la和hi模唱歌曲旋律。

8、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小声填词演唱。

9、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椅音的演唱效果,同时注意最后一句的

切分节奏及最后一个音要唱准确。

10、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现的形象。

11、指导学生唱曲谱。

12、指导学生做练习。

13、组织学生用“6、1、2、3、5、6”分小组按接着创编旋律。并

分组展示,师生共评。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草原上的家园》

2、音乐活动“可爱的羊群”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草原上的家园》,能够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

感受。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合作能

力。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边听《我的小白马》,边做律动走进教室。

2、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大草原上去看一看!听,

音乐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课件,揭示课题《草原上的家园》。教师简介乐曲的创作背

景。

4、初次聆听乐曲录音,使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情绪。

5、复听乐曲。教师:“请你闭上眼睛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

中会浮现什么画面。

6、又听音乐。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

乐的感受。

7、教师:大草原是如此的美丽,那么我们再来听一听,辽阔的草

原上还有什么?

8、聆听歌曲《可爱的羊群》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9、指导学生朗读歌词。

10、指导学生小声跟琴唱词。

11、教师指导学生用稍慢的速度、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中“辽阔

的草原”、“可爱的羊群”的美丽场景。

12、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13、教师鼓励学生拿出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可爱的羊群》伴奏。

14、组织学生复习歌曲《小奶牛》和《我的小白马》,并用自己认为

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1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在歌曲《小奶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

歌曲内容的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歌唱方法。另外,教师要注意引

导学生把结束句中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唱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用朝

鲜族基本的舞蹈动作“提肩、放肩、放肩”来随着歌曲做律动,体验

朝鲜族歌曲的风格特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来创编

动作表现歌曲。

第六单元快乐歌唱

本单元课程说明书: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细心观察、

认真体验生活。养成乐观开朗的品质,提高合作能力。以愉快的心情

聆听《快乐、幸福》,感受欢快、优美的音乐情绪。能够用抒情的声

音演唱歌曲《美妙的歌声》,并进行二部轮唱的简单练习。有表情的

演唱歌曲《云》,声音要柔和、甜美,能够用打击乐器,按节奏组合

为歌曲伴奏。通过学唱《美妙的歌声》和《云》两首歌,掌握3/4拍

歌曲的特点和律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律动的学习和创编。通过

音乐活动“歌声连着你和我”,锻炼音乐反应能力,培养音乐创造力

和提高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快乐、幸福》

2、唱歌《美妙的歌声》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快乐、幸福》,感受自己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

豪感和幸福快乐的心情。

2、能够自然、抒情的演唱歌曲《美妙的歌声》,并进行二部轮唱的

简单练习。

教学过程:

1、听赏《快乐、幸福》

(1)教师:蓝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一群布谷鸟在幸福的歌唱,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快乐、幸福》

(2)初听歌曲。请学生认真聆听《快乐、幸福》,并出示多媒体

课件或相关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和歌曲所创设的

美好意境。

(3)复听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激发他们对红领巾、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结合听赏歌曲,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说说自己

对童年和红领巾的认识。

(5)教师:《快乐、幸福》这首歌曲是歌唱红领巾、歌唱幸福生

活的。谈一谈你对童年和红领巾的认识。

(6)指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随录音哼唱歌曲,听到布谷鸟的叫声

时,学生回应。

2、进入唱歌教学环节。

(1)教师:《快乐、幸福》这首歌曲带给了我们愉悦的心情,让

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一首歌曲《美妙的歌声》

(2)放录音或教师弹唱歌曲《美妙的歌声》,指导学生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并用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和第

三拍用右手食指点左手掌心的方法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4)复听歌曲。指导学生按上述方式打节拍,并小声跟唱。

(5)教师伴奏,让学生演唱。

(6)教师:你们的歌声,引得小音符们也跳起了舞,看,这三个

小音符先跳了起来!

(7)教师出示卡片,按节奏演唱。

(8)出示完整的曲谱,指导学生跟琴视唱。

(9)从题目出发,引导学生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并指导学

生进行音乐表现方面的处理。

(10)教师:美妙的歌声还有着彩色的旋律。

(11)让学生分两组按教科书底31页图例中的色块提示进行

演唱,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两组声音的和谐统一。]

(12)教师:让我们在唱起《美妙的歌声》,在美妙的歌声中

结束本课吧!

(13)教师带领学生在歌声中结束此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云》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云》,丰富自己的想象

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够用打击乐器,按节奏组合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美妙的歌声》,并要求学生边唱边打节拍。

2、教师:彩色的歌曲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三拍子的旋律让我们

翩翩起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名字叫

《云》

3、完整的聆听录音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边听

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4、复听录音范唱,同时播放与音乐相关的画面,视、听结合让

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情绪。

5、教师:(1)歌中唱到了什么?

(2)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

是怎样的?

(3)歌中唱的帆船指的是什么?帆船里有什么?

6、教师范唱,让学生轻轻的跟唱,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

正确的演唱歌曲。

7、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延音线和圆滑线,掌握连线的两种用

法。

8、组织学生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创编动作表演。

9、教师弹琴带着学生识谱,并试着背唱曲谱。

10、教师:你们唱的真好听!有几位小朋友也迫不及待的要加入

你们了!看,还认识他们吗?谁来说说他们的名字?

11、教师出示三角铁、碰钟、双响筒、响板、沙锤、鼓,并出示

节奏型

12、指导学生按上述节奏组合为歌曲伴奏。

13、组织学生分组,用唱歌、跳舞、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进行合

作表演,结束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歌声连着你和我”

教学目标:

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歌声连着你和我”,锻炼自己的音乐反应

能力,培养音乐创造力并提高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美妙的歌声》、《云》

2、鼓励学生在二部轮唱的基础上进行三部、四部等多部轮唱的

尝试,并分组表演。

3、教师:布谷鸟在林中快乐的歌唱,红领巾在校园里幸福的成

长,美妙的歌声让我们手拉手,绚丽的云朵让我们紧紧连在

一起,歌声连着你也连着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

就叫“歌声连着你和我”

4、教师为学生讲解教科书第33页的提示和演唱顺序图。

5、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歌曲联唱,锻炼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

6、教师:你们的大联唱还不错,就是太单调了。我们曾经学过

许多好听的歌曲,你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多种形

式来表演歌曲联唱。下面给同学们十分钟来分组准备。

7、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二部轮唱、打击乐伴奏、伴舞等多种形式

演唱。

8、教师:更加精彩的音乐会“歌声连着你和我”,现在开始。

9、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10、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组名写在引导牌上,

11、教师按学生起的名字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画区域,宣布比

赛规则:每唱一支歌,然后继续拉歌、表演等。

12、有教师开始唱:

13、评出获胜组。大家一起唱一首最喜爱的歌。在歌声中结束此

课。

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静静聆听的习惯

2、指导学生在感受音乐旋律和歌曲意境的基础上,加深对歌词

内容的理解

3、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如:回忆入队时的情景,让

学生说说自己对童年和红领巾的认识,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珍惜今

天幸福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

第七单元异国童音

单元说明书: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感受俄罗斯、法国、

澳大利亚、美国等各种音乐的不同风格。聆听歌曲《快乐的小队》

和《铃儿响叮当》,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以及童声演唱的音乐

特点。通过模仿、小组创编活动,感受歌曲《理发师》活泼明快

的劳动节奏。能够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花园里》,感

受三拍子节奏,正确运用音乐力度、速度记号。通过音乐活动“让

我们快乐游戏”体会音乐是怎么描绘自然景色的,培养音乐想象

力。初步了解口琴的性能,学习其演奏的基本方法,感受用口琴

吹奏歌曲的愉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快乐的小队》

2、唱歌《在花园里》

教学目标:

1、以愉快的心情聆听《快乐的小队》,感受活泼快乐的音乐情

绪。

2、能够正确的运用力度、速度提示,轻快、自然的演唱歌曲《在

花园里》,并准确把握三拍子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随《快乐的小队》音乐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入课

堂。

2、教师:“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小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课堂。

3、初听歌曲。请学生分辨歌曲是欢快活泼还是优美抒情的。

4、复听歌曲。引导学生随音乐用跺脚或拍击的形式感受歌曲欢

快的情绪。

5、教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听一听歌中的快乐小队都做

了些什么?如:大街走过、游泳摸鱼、沙滩上打滚、晒日光

浴等。

6、再听歌曲。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前苏联童声齐唱歌曲。歌曲节

奏感较强。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边打节拍边用la模唱。

7、引导学生通过聆听理解歌词内容,激发他们对团队生活的热

爱之情,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优良品格。

8、创编与活动,请全班同学分小组设计队列队形,并编几个简

单的行进动作,随着歌声走一走。

9、教师在小组间进行指导,最后组织活动展示。指导学生与愉

悦的心情随录音边走边哼唱歌曲。

10、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图片资料,一个小男孩)请我

们快乐小队去他的花园里做客呢!教师为学生演唱歌曲《在

花园里》做情境铺垫。

11、初听法国歌曲《在花园里》,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晃动身体,

感受音乐情绪。

12、教师请学生有感情的、轻声高位的朗读歌词。

13、指导学生静静的有感情的复听乐曲。

14、鼓励学生边听边用手指画线条,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并指

出这首歌曲的节奏是三拍的,为后面的音乐力度、速度记号

教学做铺垫。

15、教师弹琴范唱,学生随琴跟唱。

16、教师弹琴带领学生模唱歌曲。

17、引导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18、教师:下面老师在给大家唱一遍,你们来听听哪个更好听些。

19、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顿音、弱音、中弱音、很弱音、渐强、

渐弱记号的使用方法。

20、学生完整的有感情的再唱歌曲《在花园里》

21、组织学生做教科书第36页的旋律练习。

22、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快乐的小队》乐曲中走出教室,结束此

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理发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理发师》,感受歌

曲表现的情绪和意境,并通过模仿理发师的动作,感受活泼、

明快的劳动节奏,培养礼貌待人的思想感情。

2、能够体会理发师忙碌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和成功后的喜悦心

情,充分挖掘音乐感知力,体现音乐的美感。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出事理发师的图片,问:同学们,请看那位

胖胖的老爷爷在做什么?他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理发师,刚

才我们就是听着《理发师》这首好听的歌走进教室的。

2、在聆听音乐时一,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音乐中的理发师在工

作时都发出了什么声音。

3、教师在肯定答案的同时,继续鼓励:你们想想,生活中的理

发师在工作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如:洗头发时一、梳头发时.、

吹头发时等。

4、学生随《理发师》的旋律分别用“哗”、“涮”、“呼”、“喀嚓”、

“沙沙”等象声词练习哼唱。

5、教师:同学们,小喷头发出的“哗哗”声比梳头时发出的“刷

刷”声强,剪刀声比喷雾器的声音强。

6、通过理解和对比演唱,使学生感知在演唱歌曲时对声音强弱

的控制技巧。

7、教师范唱,让学生伴随伴奏演唱。

8、教师弹琴带领学生模唱歌曲。

9、指导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10、鼓励学生根据上述结出的情境自填歌词演唱。

11、教师:理发师工作时的动作怎样?心情如何?你能通过歌声

来表现忙碌愉快的理发师吗?

12、教师通过对声音强弱、速度快慢、情绪变化的指导,帮助学

生对歌曲的演唱进行处理。

13、为增加趣味性,可让第一排同学做小顾客,第二排同学做理

发师,或师生互动分角色演唱。

14、创编与活动。组织学生创办“音乐理发店”,让学生在活动

中体验快乐,巩固学习内容。

15、教师:我们的理发师工作的这么辛苦,让我们用歌声来感谢

他们好吗?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吹口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口琴的性能

2、学习口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及保护方法。

3、学习吹奏练习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口琴演奏乐曲,让学生分辨是哪一种乐

器演奏的。

2、教师出示口琴,并用口琴吹奏《在花园里》。让学生跟唱,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拿口琴姿势以及口琴的方法。

4、教师出示口琴示意图,让学生从低音部找到“1”,教给学生

1到5的位置。

5、让学生知道口琴每孔上下两格是同音,是通过吹和吸产生出

旋律的。教师范奏音阶,让学生认真分辨吹和吸的区别。

6、教师用手势表示吹吸让学生练习,手心朝外,往前推表示吹,

手心朝里,往里拉表示吸,学生随着手势的变化进行口琴音

阶练习。

7、指导学生互相用手势练习。

8、教师出示练习曲,示范吹奏。

9、教师指导学生按手势进行单音练习。

10、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曲吹奏练习,用手势互相提示。

11、组织展示小组练习的成果,让学生获得用乐器吹奏歌曲的成

就感。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铃儿响叮当》

2、音乐活动“让我们快乐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欢快、热烈的

情绪,开阔音乐视野。

2、通过音乐活动“让我们快乐游戏”来感受音乐是怎样描绘自

然景色的,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初听歌曲。同时播放相关多媒体课件。

2、教师:听了歌曲,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耳边听到了什么?

3、教师:看!他们坐着雪橇向我们驶来了。

4、复听歌曲。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5、再听歌曲。指导学生小声随音乐哼唱。

6、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7、教师:天气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

的?

8、再听歌曲,并让学生根据音乐用手指画线条,感受歌曲情绪

以及节奏的变化。

9、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0、教师:同学们,我们用一些身边的打击乐器来模仿,你能试

试吗?

11、教师请学生拿出课下收集的英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音乐

磁带或光盘,与同学共同欣赏。

12、导入音乐活动“让我们快乐游戏”

1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拿出课下收集的曲目资料,指导他们

用唱过的歌曲或听过的乐曲,为画面配音乐。分小组进行讨

论。

14、教师:我们刚刚听到的《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描绘快乐冬天

的歌曲,同学们想想还有描绘明媚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风

和日丽的金秋的吗?开动你的脑筋,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描

绘四季的歌吧!

15、教师: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时,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

我们伴随着这些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游戏吧!

16、教师和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教学反思:《快乐的小队》是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有很强的进

行曲风格,和适合儿童用强烈的节奏来表现。在听赏过程中,教

师应引导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聆听乐曲,并鼓励学生用自由、夸张、

舒展的动作和表情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尽情的表现出来。

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自由创编各种队形,手拉手随音乐共同表演,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聆听理解歌词内

容,激发他们对团队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助

合作的优良品质。

学习歌曲《在花园里》时,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朋友邀请大家去花

园做客来引入课题。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的过程,也是一

个认知的过程。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发现音乐力

度、速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容易给孩子带来成就感,从

而引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通过聆听、改进,在聆听、在改进,使学生能够用轻快、自然的

声音演唱歌曲《在花园里》,并准确把握三拍子节奏,正确运用力

度、速度记号。

第八单元欢乐校园

单元课程说明书: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学习,激发对校园生

活的热爱。在欢乐校园中体验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培养积极向

上的乐观精神。听赏歌曲《校园的铃声》,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情绪。

聆听歌曲《来吧,小伙伴》,体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用热情、愉快的心情,甜美而轻快的声音

演唱《天天好心情》,并能够边唱边表演。通过音乐活动“欢乐校

园”,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课余生活,从而积极参与音

乐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校园的铃声》和《来吧,小伙伴》

教学目标:

1、赏歌曲《校园的铃声》,懂得珍惜时间。

2、听赏《来吧,小伙伴》,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绪,体

验同学们在校园中团结友爱、快乐成长的欢乐心情。

3、初步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