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一、《诗经》——

1、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3、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1)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40篇。

(2)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二、赋、比、兴——

1、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3、

比,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4、

兴,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三、历史散文——

1、

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

2、

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四、《春秋》——

1、

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

2、

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五、《国语》——(03年4月考)

1、

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

2、

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3、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六、《左传》——

1、

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2、

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七、《战国策》——(05年4月考)

1、

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2、

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八、《孟子》——

1、

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

2、

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3、

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九、《庄子》——

1、

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2、

《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

3、

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十、《庄子》寓言——是结构简短的虚构故事,主人公是人、生物或无生物,寄寓较深的哲理于其中。

十一《庄子》重言——(02年4月考)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

十二、《庄子》——卮(zhi)言指立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换写意。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十三、“楚辞”——(05年7月考)

1、

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2、

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3、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十四、《离骚》——

1、

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楚国大夫屈原的代表作。(浪漫主义)

2、

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一部分是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3、

表现了屈原:

a.“美政”理想。B.

深沉的爱国情感。C.

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D.

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十五、屈宋——

1、

指战国后期的屈原和宋玉。

2、

屈原:

楚国贵族,前期为楚怀王重用,后期被疏,后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他开创了楚词这样一种新诗体。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3、

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生活困窘。

宋玉的代表作品是:《九辩》。句法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

十六、《九歌》——

1、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

2、

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十七、《九章》——

1、

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

2、

《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3、

《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十八、《九辩》——

1、

《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

2、

《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十九、浩然之气——

1、

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

2、

浩然之气就是通过

“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3、

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十、散体大赋——

1、

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

2、

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

3、

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

4、

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二十一、《古诗十九首》——(02年4月考)

1、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2、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3、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二十二、《史记》——

1、

汉代的司马迁参照前代史著的多种体例,创作了130篇纪传体的通史。

2、

开创了以本记(12)、世家(30)、列传(70)、表(10)、书(8)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本记、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体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初衷。“是非颇谬于圣人”。

3、

本记――记帝王(项羽是例外);世家――诸侯;列传――各种人物;表――年表;书――专史(载录文化、经济、制度)。

4、

史料来源于:古史和档案、口碑史料。

5、

《史记》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十三、《汉书》——

1、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

2、

《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

3、

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二十四、赋或汉大赋——

1、

赋: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2、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其咏物寓意,篇幅短小。形式:a.铺陈写物

b.主客对答。对汉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大赋的特点:a.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b.

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c.

遣词造句趋向繁难、华丽。d.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杨雄。枚乘开创了大赋。二十五、《七发》——(浙江02年7月考)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质,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这篇作品体现着大赋文体的基本特点:

1、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2、

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3、

遣词造句趋向繁难、华丽。

4、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二十六、抒情小赋:(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04年7月考)

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抒情色彩浓;语言明白流畅的赋作,如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其中成就最高、影响巨大者,是班固的《两都赋》。

二十七、乐府或汉乐府——(2003年考乐府)

1、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收集、整理民间歌谣。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

2、

宋人敦茂倩《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乐府诗为十二类:效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3、

汉乐府诗歌主要收集在《相和歌辞》中。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现实主义诗歌继承了《诗经》的手法,是叙事诗成熟的标志。

二十八、互见法——(02年4月考)

1、

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2、

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

3、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

4、

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二十九、苏李诗:(东汉晚年)——

《古诗十九首》以外,《文选》、《玉台新咏》等书中还收录了东汉晚年不少无名氏的五言古诗。这些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格,与《古诗十九首》大体相近,应当是同时代的作品。《文选》收录了七首所谓“苏李诗”,其实并不是苏武、李陵的作品,学界早有定论。它们情感沉郁,叙事写景浅近自然,与《古诗十九首》十分相似。

三十、建安风骨——(浙江省2002年7月考)

1、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2、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3、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三十一、建安七子:(东汉建安时期)——(04年4月考)

1、

建安七子”的称呼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2、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yang)、刘桢。

三十二、正始文学——

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三十三、竹林七贤——

1、

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2、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3、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三十四、太康文学——

1、

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

2、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三十五、玄言诗——(浙江省2002年7月考)

1、

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

2、

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3、

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三十六、左思风力——

1、

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2、

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三十七、游仙诗——(浙江省2003年7月考)

1、

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如屈原的《离骚》中幻想神游天界。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东晋以郭璞为代表,是游仙诗的高峰期。

2、

游仙诗内容向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非以游仙为主旨,而是有所寄托。如曹植的《游仙诗》。郭璞的游仙诗兼具上述两种内容。

3、

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与东晋辞意夷泰的诗风殊非同道。其感慨深广,溢于言表。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也与平典似道德论之玄言诗风大异其趣。

三十八、骈文——(06年4月考)

1、

骈文,也称“四六文”。

2、

成熟于南朝,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3、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三十九、元白诗派——

1、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2、

元稹、白居易同年及第,授相同官职。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相近,是当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

喜欢写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等。

四十、新乐府——

1、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歌理论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

新乐府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20首、《卖炭翁•苦宫市也》等。

3、

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四十一、长吉体——(浙江03年7月考)

中唐诗人李贺所写的诗体。他是一个苦吟诗人,偏爱写鬼魂、坟墓,有“鬼才”之称。

四十二、元和体——(04年4月考)

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和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以及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四十三、宫体诗——

1、

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2、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四十四、永明体——(05年4月考)

1、

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2、

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3、

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4、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

5、

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四十五、徐瘦体——

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四十六、北地三才——

1、

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

2、

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四十七、志怪小说——(02年4月考)

1、

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

2、

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

3、

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

4、

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四十八、轶事小说——

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

四十九、《搜神记》——

1、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

2、

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五十、《世说新语》——

1、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

对后世的小说和散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五十一、山水诗——

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五十二、初唐四杰——

1、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

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

3、

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4、

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

5、

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6、

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五十三、大历十才子——

1、

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2、

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五十四、永州八记——

1、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2、

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五十五、花间词——

1、

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

2、

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五十六、温韦——

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五十七、唐传奇——(06年4月考)

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五十八、清商曲词——

1、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收集、整理民间歌谣。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

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

2、

宋人敦茂倩《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乐府诗为十二类:效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3、

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词》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词》中。(北朝民歌多辑入在《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一、六诗(六义)——(04年7月考)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诗篇的异辞。“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类,是诗文的异体,《周礼。春官。大师》将“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二、重章——

是《诗经》结构形式的一大特色。它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两种情况:(1)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2)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三、《老子》——

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老子,名耳,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四、《论语》——

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五、《墨子》——

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六、《荀子》——

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荀子,名况,后人尊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七、《韩非子》——

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八、《春秋》三传——(05年7月考)

《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均为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其中《春秋左氏传》为古文,其他两篇为今文。

九、《吕氏春秋》——

(1)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大约公元前239年前后。

(2)

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十、汉乐府民歌——

“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乐府衙署的设置,至迟不晚于汉武帝时。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汉乐府民歌是两汉乐府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十一、《孔雀东南飞》——(05年7月考)

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

十二、玄学——以老庄学说解释儒家经典。其核心是:崇无为;追求自然。十三、《咏史》——

(1)

东汉班固的《咏史》质木无文,咏史而无寄托,为咏史而咏史。

(2)

建安王粲、阮瑀的《咏史诗》就史实而抒感慨评论,开始有所寄托。

(3)

左思的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他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感情激烈深切。是为寄托而咏史。

十四、吴歌——(识记)

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文化中心。

十五、西曲——(识记)

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一带。

十六、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隶事。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后来又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即以一句古事古辞,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十七、声律——是指骈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

十八、志人小说——

(1)

就是士族人物玄虚清谈和奇特举止的纪录。

(2)

内容主要是记述一些名士言行,广泛地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面貌,暴露了一些豪门贵族荒淫腐朽行为和虚伪面目,以及赞扬反礼法精神。

(3)

语言清俊简丽表现力强。

(4)

后来的笔记小说就是在志人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

代表作品:刘义庆《世说新语》。

十九、馆阁体—(识记)

(1)

唐代宫廷做官的文人,在做官时期写的那些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2)

“馆阁体”在对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3)

代表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文章四友)

二十、推导和连类而及——

就是指:五言律,在五言近体的范围内可以推导出五言排律和五言绝句的体式在五言律的基础上,还可以推导出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

二十一、沉郁顿挫——(2001年名词解释)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二十二、拗体——

律、绝诗不依常格加以变换的为拗体,两联都拗的为拗句格,整首全拗的为拗律。

二十三、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

(识记)

(1)

诗的叙事和写实,显然受《诗经》雅诗和汉乐府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继承了屈原《离骚》,直接运用和点化楚辞诗句词语。

(2)

五言古诗接受了王粲、曹植、陶渊明等诗人的影响,齐梁诗人区别对待,学阴铿、何逊,称赞庾信文章老成。学齐梁以来重偶句排比,因而古诗多律句。

(3)

主张尊崇古调,兼取新声,推重古体,又注意近体,要求风格、语言雄浑古朴,又重视修辞的清丽华美。

二十四、杜甫诗歌兼备众体。(识记)

(1)

杜甫于各种诗歌体裁都很擅长,并能推陈出新。

(2)

杜甫的五言古诗穷尽笔力,充分扩张境界,能由十韵拓展为五十韵,再拓展为七十韵的巨制。七言古诗有长篇巨制,也有短制组诗,取材广阔丰富。歌行之体,句法用散文笔法,有的一韵到底,有的换韵愈转愈胜。其五、七言古诗皆气格苍老。

(3)

五言排律,更是排比声韵,铺陈始终,前所未有。七言律,则变体犹多。七言绝句有律体的绝句格,也有拗体的绝句格,开创法门甚多。

二十五、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识记)

(1)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中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在炼字炼句方面功力极深厚,其诗的句法变化和炼字精当到了惊人的地步。

(2)

为了在色彩组合上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意境,他常把色彩字放在句首,还善用动词和副词。由于注重对于诗歌语言的锤炼。他的诗歌里往往有非常美丽或精警的句子。

二十六、元白诗派——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元稹、白居易同年及第,授相同官职。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相近,是当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二十七、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诗歌的创新特色)韩门中人多自负才高,鄙视元白的浅近之作。因此,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追求非诗之诗和以丑为美,艺术形式怪奇生新。

苦吟诗人”——1)中、晚唐时期。2)“苦吟诗人”作诗讲究精巧工细,注重推敲诗眼句法,崇尚精警字句。3)代表诗人:孟郊(中唐)、贾岛、姚合。

二十八、变文——(2001年名词解释)

1)是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敦煌发现的说唱文学里保存较多。2)变文之变,是变更了佛经的文本而成为俗讲的意思。3)变文的体制是散文(说)和韵文(唱)相组合而成。

二十九、俗讲——(识记)

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是宣扬佛教教义,用来解释佛教经典,将艰深不为俗人所懂得的经文加以通俗的讲解演释,以使人人都能明白知晓。

三十、敦煌曲子词。(理解)——(05年7月考)

敦煌曲子词里的《云谣集杂曲子》的发现,填补了一段重要的词史空白,它的选辑时代在唐末,集中收有唐开元以来的里巷之曲。

三十一、中唐文人词——

主要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具有清新、明朗、活泼的风格特色,题材也较为广泛。如张志和《渔夫》,把江南的渔人生活和水乡风光写得极富诗情画意,带有清高脱俗的隐逸风调。3)当时词较多的诗人是白居易和刘禹锡,他们的作品既有清新自然的民歌风味,又带有较为典雅的文人情调。\o"评分0"1神话:神话即是关于神灵的故事。根据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指出其基本特征:它是想象或幻想的,它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所经历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经过"幻想"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它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远古时代的产物。2风":原指音乐。《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3"雅":指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其区别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4"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5《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仅有诗题,不在305之数。6采诗说: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7献诗说《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成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8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后世被许多人继承9"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及其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10《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11重言: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已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12寓言:语言是结构简单的虚构故事,主人公是人、生物或无生物,寄寓较深的哲理于其中。13、卮言: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之言。14《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它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15《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是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16《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定,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这十六篇后来亡逸了。17《逸周书》:本名《周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六十篇,另外十一篇仅存篇目,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18九歌:是一组祭神的歌曲,是屈原被放逐江南时,在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一组诗,它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令》、《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共十一篇作品。其内容,在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在艺术上也形成奇特瑰丽的独特的艺术风格。19《天问》简况:《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余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此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20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体诗,它在当时并没有特定的名称,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西汉时刘向将屈、宋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编在一起,命名为《楚辞》。东汉时又有王逸将自己的一篇作品加入《楚辞》,并为全书作注,定名为《楚辞章句》,一直流传至今。“楚辞”作品“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又接受北方中原文化影响,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体诗。2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易畅达,不求华丽。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加以说明,形象生动,意味盎然。22辞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汉代的辞赋作品,依内容和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一般称为“辞”或“骚”,亦即骚体赋;二是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甘泉赋》、班固的《两都赋》等,一般称为“大赋”或“汉赋”。但到东汉后期,又出现了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短小,铺叙摹绘减少、抒情成分大增的赋作,一般称为“抒情小赋”。“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但只有到了汉代,辞赋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成自身的特质。23抒情小赋: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似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24、散体大赋: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25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严忌《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26"乐府”: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太乐令掌管雅乐,乐府令掌管民间俗乐。东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也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子乐署,二是黄门鼓吹署;前者相当于西汉的太乐机关,后者相当于西汉的乐府衙署。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27苏李诗:所谓“苏李诗”是指萧统所编《文选》中收录的七首相传为西汉苏武和李陵所做的五言诗。如《李少卿与苏武诗》、《苏子卿诗》等。对这七首五言诗,学界已有定论:它不是苏武、李陵的作品,系后人伪托。它们在艺术上颇近于《古诗十九首》,有较高的艺术性,而西汉中期根本不可能产生如此成熟的文人五言诗。28建安七子:是对建安时期邺下文人集团中除三曹之外的七位诗人的合称。曹丕在其《黄论·论文》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禹、应踢、刘桢为“七子”,他们都是邺下文人集团的中坚分子。尽管每人的文学成就不完全一致,每人在不同文体方面的优长也不尽相同,但都在诗、文方面有较高的成就,都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故后人合称他们为“建安七子”。29游仙诗: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30左思风力:指左思诗歌的风格特色。左思的诗继承了建安风骨,具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和对当时门阀制度及黑暗政局的悲愤不平之气,尤其是他的《咏史》诗,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并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激烈深切、刚健有力,与西晋诗坛的主潮太康诗风大异其趣,故钟嵘誉之谓“左思风力”。31、玄言诗: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浅淡寡味。32太康诗风:太康年间,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生活在比较优裕安适的环境中,加之司马炎提倡名教和拉拢名士以求支持,所以造成了“士无特操”的局面,此时士人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求名自适,他们爱财、奢侈、清淡、纵欲。表面看他们风流潇洒,但内心却世俗平庸。醉心于物欲无任何理想色彩。发之于诗,多为写实的内容,建安诗歌的慷慨悲歌和建功立业的胸怀气概,正始诗歌的忧生之嗟和对政治恐怖的激愤均已消失,转而在结藻清英、流韵绮靡方面下功夫,形成“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重摹拟,重形式技巧的特点,即刘勰所谓“采缛于正史,力柔于建安”的太康诗风。33"吴歌”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晋书·乐志》)。34元嘉诗歌:晋末宋初的诗歌创作。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共三十年,但元嘉诗歌却不仅限于此。它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秦始之交的鲍照。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理回归到感情。在艺术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重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有谢灵运、鲍照、颜延之、谢惠连、谢庄等,其中以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鲍照的乐府诗成就最高。35元嘉三大家:指元嘉诗坛的三位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他们都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其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各不相同:谢灵运追求的是清水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的是典丽华赡之美,而鲍照则追求热烈明畅的浓艳之美,各有其突出的艺术个性36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中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37永明声律: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必然。他们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周yong作《四声切韵》。沈约作《四声谱》,并将四声之说应用于文学创作上,创为“四声八病”之说,诗文声律日益严格,声韵讲求日益精密,诗歌形式出现的新面目。“四声”即为平上去入,而“八病”则各家解释不同。按照日僧空海《文镜秘府论》对“八病”的最早解释,它包括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和正纽。前四病是针对五言诗声调搭配的要求,尤其注重句末重音,这就造成了诗歌抑扬顿挫、对称与错综相结合的声调和谐之美;后四病是对五言诗用字的韵母声母要求,即除联棉词外,尽量不用双声叠韵,更不能与韵脚同韵。38“北地三才”北方本土诗人的代表“北地三才”诗风的变化即可说明。温子升(495——547),字鹏举,是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邢邵(469——?)字子才。河间人,由魏入齐,官至中书令、国子祭酒。邢邵诗作慷慨悲凉,有魏晋之风,以至他被称为“北间第一才士”。魏收(506——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他的诗歌今存十余首,多为模仿南朝之作。39“西曲”西曲则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40宫体诗:是指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丽靡轻艳的诗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沈约、谢眺的某些诗作已具宫体诗的最初形态;玻梁简文帝萧纲时代,萧纲、萧绎及他们身边的诗人竞写宫体诗,宫体诗遂达到全盛期;陈后主及其身边的“狎客”亦务宫体,余波直至隋和唐初。宫全诗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多写妇女、男女之情、登临游宴、咏物、游戏,同时对写实技巧刻意追求。它是魏晋以来重抒情、非功利文学思潮的继续,是文学觉醒过程中的一种极端的表现。41山水诗:指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在先秦的诗歌《诗歌》和《楚辞》中,都出现了自然山水,然多作为比兴的材料或作为人事的背景而存在,并不是作为诗人或读者的独立审美客体;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但在建安诗坛并未蔚然成风气;东晋玄言诗人借山水以体玄悟道,诗中描写了山水景物,但山水在诗中还是作为道的载体而出现,仍依托于玄理,并非作为审美的对象;到了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歌中的地位,并创作了一大批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使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42用典:亦称用事、隶事。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据史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后来又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即以一句古事古辞,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43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的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44志怪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大类别。它起于魏晋时期,繁荣于两晋和南北朝。其主要内容是寻谈神仙鬼怪。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民间故事,如《李寄斩蛇》《三王墓》等,当然也有不少宣扬佛、道因果报应的内容。志怪小说一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不但保存较为完整,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代表了志怪小说的最高水平。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在取材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对唐传奇、宋笔记小说、宋元话本、戏曲及明清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5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一大类别。其主要内容是记述魏晋南北朝士族人物清淡玄理和奇特举止的言行片断,广泛地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暴露了豪门贵族的荒淫和虚伪,赞扬了反礼法精神,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志人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甚为盛行,但今存仅有《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代表了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被鲁迅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志人小说是后世笔记小说和小品文的先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6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47吴中四士:指初唐诗人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并称为“吴中四士”48沈宋:初唐诗人沈诠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都以律诗名世。49上官体:指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称谓上官体。50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得名,成熟于唐代。八句,四韵或五韵,分五言律、七言律两体,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51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在对诗律和诗意的研究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52文章四友: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四人齐名。53高岑: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后被人并称“高岑”。54王孟: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