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我国政治体制发展比较久远,有着一定的历史,制度比较健全,有着丰富的经验,有较为深刻的影响,都是世界其他民族以及国家不能相比较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为后世社会许多文化现象起到奠基作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汉魏时期的制度沿袭、商品经济繁荣所引起的唐宋制度变革、社会转型视野下的明清专制强化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在备考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把知识与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历史学术热点相结合,在全球视角下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从而形成历史思维的新高度。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
宗法制在当今社会的历史遗存中仍与我们周围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家谱”、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等;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铸就的历史辉煌让世界为之瞩目,这暗合了时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热点。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包括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维护和增强全国统一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清理规范各类特殊招生形式。”这与古代科举制蕴含的公平、公正理念相吻合;
再比如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这与古代监察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密切相关,体现了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所在。“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命题方向)线索(一):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王位世袭制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线索(二):君主专制体制的发展。秦朝建立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体制,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线索(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制度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线索(四):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主题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第一节、古代中央体制的发展历程先秦:王位世袭—宗法制(嫡长子)—“家国同构”秦朝:始皇初创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君主专制西汉:汉初承秦制—汉武帝加设中朝加强君主集权隋唐:三省六部—决策、审议、执行流程进行分割宋朝:二府三司——政治、军事和财政三权分割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太祖废丞相和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南书房—雍正军机处结合教材梳理历程1.商周王权不是绝对的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这些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拓展视野——新教材中新观点商周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占卜仪式“国人”意见地方割据宗教神权影响原始民主遗存XXX2.唐代政事堂拓展视野——新教材中新观点隋唐(前期)中枢体制(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门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唐代(中期)中枢体制(中书门下)唐朝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补充:图解中国古代中枢体制的演进变化秦汉时期的中枢体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的中枢体制(中外朝制度)补充:图解中国古代中枢体制的演进变化补充:图解中国古代中枢体制的演进变化两宋时期的中枢体制(二府三司制)皇帝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军事)(行政)(监察)元朝时期的中枢体制(中央一省制)皇帝补充:图解中国古代中枢体制的演进变化皇帝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西厂都察院内阁六部工部兵部吏部刑部礼部户部明朝时期的中枢体制(A:废丞相)(B:设内阁)(C:太监专权)皇帝(南书房)康熙军机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工部兵部吏部刑部礼部户部清朝时期的中枢体制3.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拓展视野——新教材中新观点太祖时期“此曹止可供洒扫,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宣宗时期,为提高宦官文化素质,方便遵照内阁票拟字样朱笔批文,遂设内书堂。成祖时期,朱棣认为“以为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郑和、马靖、东厂)4.清朝奏折制度(1)形成: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密折)制度。(2)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拓展视野——新教材中新观点“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乾隆第二节、命题点一家族生活政治化的宗法制命题点二程序民主下的三省六部制命题点三汉唐以来中枢体系的演变特点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命题点一家族生活政治化的宗法制:1.(2020·天津高考)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B命题点一家族生活政治化的宗法制:2.(2019·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3.(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A周王室统治传统社会结构民族性格和心理家天下的延续,保证了权力集中在一个血缘家族之中,同时也存在着容易引起叛乱等弊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中国传统社会基石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稳固;家国同构、“忠孝同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政治体系;以尊卑等级为标准确立权利、义务;以尊宗敬祖为原则凝聚族群力量;以伦常纲纪为准则处理人际关系宗法制严格区分了血缘关系中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并将其长期地传承下去,有效地调解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矛盾,确定了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分配秩序。命题点一家族生活政治化的宗法制:对宗法制的再认识:命题点一家族生活政治化的宗法制:1.(2020·北京朝阳区一模)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
)
A.禅让制 B.宗法制C.礼乐制 D.世禄制“朋”象形兼会意。字从二肉。表示二人相与为友,同类相好。“志”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国语·晋语四》2.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在这里班固强调(
)A.早期社会秩序面临挑战B.宗法制度有利于家族团结稳定C.礼乐制度面临威胁破坏D.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B命题点二程序民主下的三省六部制:4.(2018·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D命题点二程序民主下的三省六部制:5.(2018·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D命题点二程序民主下的三省六部制:集体宰相制唐朝实行宰相集中议事制度,集中在门下省开会,三省长官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这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决策与行政分离在三省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构,这表明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推动机构合理运转对三省六部制的再认识(2020·山东日照二模)据下图“汉至唐三省制的形成”,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央官员品位较低 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中书省地位逐步下降B7.(2020·浙江选考)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命题点三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D8.(2020·浙江高考)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A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弊端。命题点三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2020·山东滨州二模)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B《宋大诏令集第六十五卷》中记载:“居元首者,实赖于股肱。济巨川者,必资于舟楫。”据此,其反映的是(
)A.农业与商业关系
B.民族关系C.君权与相权关系
D.对外关系C9.(2020·浙江选考)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丞相
B.内阁C.六部
D.刺史B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10.(2020·全国卷Ⅲ)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A11.(2020·浙江选考)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A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12.(2019·北京高考)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D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1234内阁制度内阁设立后权力不断加大,甚至通过“票拟”权参与决策,但内阁却没有决策权,因皇权需要而浮动,未改变皇权专制。
军机处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秉旨办事,防止大臣专权;可“廷寄”下发上谕,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皇帝不上朝明朝共传16位皇帝,享国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时间长达121年,几乎占了一半。这反映了明朝官僚政治运行机制的成熟。
厂卫密折明朝厂卫机构的设立和清朝的密折制度,反映了明清的非理性化统治趋势。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2020·山东枣庄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明成祖时,内阁的主要职责是“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明仁宗以后,这—职责转变为制度化的“票拟”,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内阁已开始给人以“偃然汉、唐宰辅”的印象。这一变化说明(
)A.内阁对皇权形成制约B.内阁掌握了行政决策权C.内阁的地位显著提高D.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C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2020·江苏扬州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据学者研究发现,“全国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各道、府,关差、盐政、学差,以及将军、都统,驻各地区的领队大臣、办事大臣、参赞大臣等,应升调补放等事,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名单,奏交皇帝择取任用。”由此推知(
)A.军机处可以选拔任免地方官员B.军机处可以统领六部百司C.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D.军机处成为中央决策机构C命题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异化:第三节、关注点一商周之变[学术前沿]“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史论史识]
殷文化与周文化的差别(1)商朝时女性地位高,女性贵族可以参与国事管理,甚至可以拥有封地。周朝时禁止女性参与政治,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2)殷人信仰上帝,对鬼神非常虔诚。周朝时对鬼神敬而远之。(3)殷人的社会阶级结构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帝,二是贵族,三是众人(广大平民),四是战争奴隶。凡外族奴隶逃往殷国,就获得自由。商代人口的流动性和自由度高于周代。关注点一商周之变[学术前沿]“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史论史识]
殷文化与周文化的差别(4)殷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而重视人的能力,即“尚贤”;王族成员并没有太多被委以特权,而许多出身卑微的人却能被提拔为大官。周朝时用人唯亲,实行绝对的世官制。(5)殷人重视工商业,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商朝是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混合体,周朝是单一的农业文明。(6)商朝时很注重法治和契约,把严刑法治放在德治之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减轻了殷人残酷的刑杀,倡导人治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等级特权礼制。1.(2020·山东德州一模)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A.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D.“家天下”局面正式形成2.(2020·山东菏泽一模)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AC关注点二明清政治生态的理性化[学术前沿]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外包项目评估协议
- 胡同改造绿化协议
- 生鲜食材调配协议
- 北京市大兴区2025年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竞赛问答互动器》课件
- 亳州庭院假山施工方案
- 双语列车长列车类型简介课件
- 门牌牌匾清洗方案范本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通信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企业认证服务合同
- 大车司机劳务协议书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学生军训教官合同协议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内容审核标准考核试卷
- 知识产权监管培训课件
- 油田节能降耗技术-全面剖析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区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妇科护理标准化管理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防溺水家长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