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详解_第1页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详解_第2页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详解_第3页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详解_第4页
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动脉采血与血气分析当前1页,总共28页。内容提要1、动脉血气分析的基本定义。2、动脉血标本采集方法3、血气标本采集注意事项4、血气分析正常值当前2页,总共28页。3一、动脉血气分析的基本定义?动脉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当前3页,总共28页。二、动脉血气分析的目的。1、抽取动脉血气进行血气分析,是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好方法。2、对呼吸功能不全和酸碱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当前4页,总共28页。三、适应症1、各种创伤、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2、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当前5页,总共28页。操作前用物准备碘伏消毒棉签、无菌干棉签、弯盘、砂轮、2ml或5ml注射器、橡皮塞、肝素抗凝剂,或使用一次性血气针当前6页,总共28页。动脉采血部位选择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

首选当前7页,总共28页。部位选择(一)首选:桡动脉优点:位置表浅搏动明显易于固定不受体位限制病人易于接受据报道,股动脉穿刺强疼痛率达72%,桡动脉穿刺可减少到18.5%当前8页,总共28页。穿刺点定位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腕部伸直或外展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定点距腕横纹1-2cm、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当前9页,总共28页。穿刺方法斜刺:逆动脉血流方向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30-45℃;用以消毒的手指触桡动脉搏动的准确位置,使动脉恰在手指的下方,在食指下的动脉搏动处进针当前10页,总共28页。11

挠动脉穿刺:

直刺:持针头朝向动脉的流向,以9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动作要轻缓,以免用力过猛,穿透动脉。当前11页,总共28页。部位选择(二)第2:足背动脉优点:位置表浅、血管不易滑动缺点:不易触及穿刺成功率低疼痛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病人。当前12页,总共28页。足背动脉穿刺点45度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足背动脉,操作者左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当脚向足底稍弯曲时以45度角刺入。13足背动脉穿刺进针点当前13页,总共28页。部位选择(三)第3:股动脉优点:血管粗大搏动明显肌肉丰富缺点:(1)部位较深(2)周围有大动脉及神经并行,容易误伤(3)受体位限制大(4)容易过多暴露病人,病人难以接受当前14页,总共28页。股动脉穿刺90度病人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穿刺点位于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动脉搏动处当前15页,总共28页。部位选择(四)第3:肱动脉优点:表浅易触及不受体位限制操作方便病人易接受缺点:(1)疼痛:局部肌肉少,容易刺到骨膜(2)成功率较桡动脉低当前16页,总共28页。肱动脉穿刺45度-90度病人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穿刺点位于肘横纹上方的动脉搏动处当前17页,总共28页。1.防止空气混入:采血后不可回抽注射器以免空气进入,如果有气泡应立即将针头向上竖直排出,迅速将针尖斜面全部插入橡皮塞内,以达到密封的状态,立即混匀,用手搓动1分钟,使血液肝素充分混合,防止凝血。标本采集好后应立即送检。

采集注意事项

2.填写血气分析申请单时,要写清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体温及氧浓度。(氧浓度=氧流量×4+21)

3.消毒面积较静脉穿刺大,应大于5CM,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注意自身防护。

当前18页,总共28页。5.穿刺部位应当压迫至不出血为止。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确定无出血,方可松手离开。

6.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分钟后再取血。

8.如未见回血,退出穿刺处到皮下,不用完全拔出,根据动脉搏动重新调整穿刺位置进针直到看到鲜血,利用动脉压将血自动充盈注射器,必要时也可轻拉针栓,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空气进入影响检测结果。

7.吸痰后20分钟、氧浓度改变15分钟、呼吸机参数调节30分钟后采血

采集注意事项当前19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PH值:7.35~7.40~7.45

酸性中性碱性反映酸血症、碱血症或间接反映体内H+浓度P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呼酸↓呼碱反映肺的功能及肺的调节功能PO2(动脉血氧分压):80~110mmHg

供应末梢组织的氧气,将二氧化碳从肺部排

出当前20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BE(剩余碱):

±3mmol/L↑代碱↓代酸反映体内代谢性酸中毒及代谢性碱中毒的重要指标SB(标准碳酸氢盐):21~26mmol/LT38℃;SO2100%;CO240mmHg平衡后测得的HCO3-AB(实际碳酸氢盐):21~26mmol/L↑代碱↓代酸反映肾的功能及肾的调节功能当前21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95~99%反映体内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Glu(血糖):3.9~5.8mmol/L

诊断糖尿病的指标Lac(乳酸):0.5~1.6mmol/L

缺氧或三羧酸循环障碍都可造成乳酸增高当前22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BB(缓冲碱)

:40~45mmol/L

血液中具有缓冲能力的阴离子总和PO2(A-a):5~15mmHg

反映肺泡的弥散功能AG(阴离子间隙):8~16mmol/L

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23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参考值及临床意义K+

3.5~5.5mmol/L

高钾、低钾均可造成肌无力及心律紊乱,重者可使心脏骤停Na+

135~145mmol/L

高钠、低钠可导致恶心、头疼、乏力,严重低钠可使病人抽搐、昏迷CL-

98~106mmol/L

诊断代谢性碱中毒的重要指标当前24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的正常值脉血氧分压

PaO210.6~13.3KPa(80~100mmHg)<10.6KPa(80mmHg);缺氧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60mmHg(8KPa):呼吸衰竭<40mmHg:重度缺氧<20mmHg:生命难以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KPa(35~45mmHg)

1.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PaO2<60mmHg,PaCO2<35mmHg:Ⅰ型呼吸衰竭

PaO2<60mmHg,PaCO2>50mmHg:Ⅱ型呼吸衰竭

2.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PaCO2>6.67KPa(50mmHg):呼吸性酸中毒

PaCO2<4.67KPa(35mmHg):呼吸性碱中毒当前25页,总共28页。

3.判断有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至10mmHg代谢性碱中毒:PaCO2↑,可升至55mmHg

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

PaCO2↑肺泡通气不足

PaCO2↓肺泡通气过度剩余碱BE±2.3mmol∕L临床意义与SB相同

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BE为负值时,缓冲碱(BB)↓血液酸碱度pH7.35~7.45<7.35: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谢碱中毒(碱血症)

当前26页,总共28页。碳酸氢根(HCO3-)实际碳酸氢根AB22~27mmol∕L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呼吸性碱中毒:HCO3-↓,AB<SB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标准碳酸氢根SB是动脉血在38℃、PaCO25.33KPa

SaO2100℅条件下,所测的HCO3-含量。AB=SB全血缓冲碱BB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

45~55mmol∕L代谢性酸中毒:BB↓,代谢性碱中毒:BB↑当前27页,总共28页。血气分析的结果怎么判定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