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1页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2页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3页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4页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贵州省公共文化建设在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下,经过长期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网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地方性特色已经凸显,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发生巨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等。贵州省公共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体单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尚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参与不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一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体系基础文化设施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贵州省全省图书馆从1978年的25个增加到93个,公共图书馆的总藏量从1978年的213万册(件)增加到812.1万册(件);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达到12220个。[1]近5年来,贵州省公共图书馆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市/县均一个公立图书馆。[2]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文化站的建设也进展颇大。截至2009年12月,贵州省共有群艺馆(文化馆)97个,[3]基本实现了省级文化馆,地级群艺馆(省、地级文化馆、群艺馆数为10个[4]),县均一个文化站的网络化布局(县级文化馆共有87个)。贵州省群艺馆、文化馆建设向基层倾斜趋势明显。5年来,基层乡镇(街道)文化站在数量上增长迅猛,从2005年的1306个增长为2009年的1419个,共增加了113个。相对而言,省、市级群艺馆、文化馆在数量上则保持不变。此外,在场馆建设上,全省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公用房屋建筑面积也有了较大的扩展,从2005年的15.1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3.80万平方米,5年间增加了8.7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1.74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业务用房以及对公众开放的阅览室面积也有了较大的增加。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截至2010年,贵州省已有各类型、各行业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40余个,各类型陈列室70余个。全省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就显著,计算机拥有台数从2005年的30台,增加到2008年的90台。截至2008年,博物馆自身也建成网站5个,为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文物藏品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文物藏品件数从2005年的37752件/套,增加至2009年的69096件/套,为2005年总藏量的1.83倍;5年间共增加了31344件/套,其中的一级品增加了37件/套,二级品增加了79件/套,三级品增加了602件。在藏品来源上,也从向其他相关单位接收文物为主,转向藏品征集为主。而且展馆面积从2005年的2.10万平方米,增加至2009年的约13.56万平方米。其相关的展览用房面积,亦实现了相应的增加。档案馆建设的步伐近几年明显加快。在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档案馆是当时全国唯一未达标的省级档案馆。1999年12月,省档案馆的新馆建成并迁入办公,2003年提前完成达标任务。近5年来,贵州省共建成档案馆107个;档案馆藏总量达581.50万卷(册),向社会开放档案181万卷(册)。(二)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以贵阳大剧院、贵阳美术馆、贵州科技馆、贵州民族文化宫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设施的建成不仅为贵州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在相当程度上为公共文化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三)城市文化广场与体育设施建设业绩显著2005年以来,贵州省各个地州市开始注重城市形象,并为此先后修建了一些城市广场,且形成了城市文化广场活动的品牌。从2005年到2009年,贵州省全省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用地面积[5]增加了6.10平方千米。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到国家对西部的支持,大力实施了4批15个“雪炭工程”项目建设,新建了体育场馆16个,增加场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2011年年底,贵阳筑城广场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文化活动场所,筑城广场现在是贵州省最大的城市文化广场。(四)公共文化重点工程取得较大进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截至2010年,贵州省的省、县、乡和村级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根据《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工作总结》记载,全省已建成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9271个,其中省级分中心1个、地级分中心2个、县级支中心88个、乡镇服务点750个(2010年年底还将建成400个)、村级服务点18430个,正在建设中的城市社区服务点113个;全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县级支中心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服务点覆盖率达到74.53%(2010年年底400个建成后),村级服务点覆盖率达到92.80%。[6]“农家书屋”。贵州是全国最早试点“农家书屋”工程的地区之一。2008年,贵州省计划建设3000个农家书屋,贵州省财政厅已经安排落实800万元配套资金用于200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截至2008年8月,贵阳市已从首批4个农家书屋示范点发展为在全市的11个区(市、县)的74个乡镇设立农家书屋示范点92个,其中省级示范点75个,市级示范点17个。[7]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经过多年建设,贵州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贵州省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由2005年的83.30%、90.50%提高到2009年的86.50%、91.30%,有线电视入户率从2005年的29%上升到2009年的31.40%。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对于农村人口比例很大的贵州省来说,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0年,全省共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4万多场次,观影人次达3522万人次。[8]在近年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贵州亦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企业出资政府买服务的新型模式——贵阳交响乐团,农村文化建设整合式推进——农民“文化家园”千村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贵州模式”都是其中的亮点。(五)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图书馆馆藏量急剧增加。在馆藏总量上,从2005年的764万册/件,增长到2010年的812.10万册/件,平均每年增加9.62万册。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更新上,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更新增了电子书的下载、浏览服务。截至2009年,贵州省的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266.50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达213.40万册次,书刊文献外借人次达144.50万千人次(详见表4-1)。表4-1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一览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各级群众文化机构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上,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截至2009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200次,培训结业人次达14.10万人次;组织文艺活动10473次,举办各类展览1348次(详见表4-2)。表4-2贵州省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服务供给一览举办展览、组织文艺活动、举办培训班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要看到的是,在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以及下基层服务方面,相关情况并不乐观。这一方面与网络、电视的普及导致下基层的文艺表演,在一个全国性平台上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贵州省群众文化工作者,如何出精品,提出的较高的要求。截至2009年,贵州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共拥有藏书154.60万册,组织各种文艺活动6426次,举办展览876个,举办培训班共计1619班次,培训人次7万人次。5年间,相关服务工作在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这说明,贵州省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向基层倾斜的做法,成效显著(详见表4-3)。表4-3贵州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供给一览贵州省在2008年成功申报6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于2009年把新增加的27个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列入免费开放名单之中。免费开放给博物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相关的专项补偿资金投入有效地解决了博物馆的资金问题。“2008~2010年你爱你,贵州省‘两馆’(纪念馆、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500万人次,截至2010年,贵州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共举办各类临时展览100余个。”[9]博物馆举办的相关展览从2005年的29个,增加到2009年的431个,5年间增长约14.86倍,参观人次也因2008年的免费开放而从2005年的77.70万人次暴增至2009年的811.90万人次,5年间增长约10.45倍,未成年人参观人次亦增加了约12.21倍(详见表4-4)。此外,作为补充的生态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也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遇。表4-4贵州省博物馆服务情况一览(六)各类文艺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多彩贵州”为引领,组织开展了舞蹈、歌唱、贵州旅游文化形象大使选拔、曲艺小品大赛等;大力推进优秀剧目进乡村、高雅艺术进校园、“春节广场文化活动”;完成“大地情深”——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的作品推荐,获得了舞蹈类、音乐类、戏剧类、音乐剧等12个奖项,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创造了贵州开展推荐群众文艺作品参评“群星奖”以来的新纪录。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成绩突出。精心打造制作的展示贵州特色、展现贵州风貌的电视剧、电影、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和综艺节目;出版、发行《沧桑之变——图说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屯堡人》等图书;《苗族踩鼓》、《多彩贵州风·山里的日子》等文艺精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大文艺赛事。制作的电视剧《绝地逢生》、本土情景剧《六点开心帮》等在多个电视台热播。对外(包括我国港、澳、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坚持“多出好进”原则,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渠道的对外交流格局。2008年,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共23起、437人(次),涉及英、澳、美、泰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多门类的文化交流格局,开创了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成功组织了“艺海流金——多彩贵州行”等活动,仅2009年贵州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单位就组织实施对外(包括我国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91批1412人次,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接待外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游客39.30万人次。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家相关部(委、办)支持下,组织参加了“俄罗斯中国年”、“欢乐春节”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10·感知多彩贵州”,以及《多彩贵州风》北美巡演等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对外文化交流空间,贵州民族文化逐步进入国外主流社会。[10]二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入21世纪尤其是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尽管贵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多领域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与进步,但在整体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上,仍面临不少的困境和问题。(一)公共文化设施有限、产品供给乏力在贵州省4个地级市(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3个自治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两个地区(毕节、铜仁分别于2011年10月22日撤地设市),88个县(9个县级市、11个自治县、68个县/区/特区),1543个乡镇,19858个行政村,3798万人[11](其中城镇总人口数为1135万人),17616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仅有92个图书馆,总藏书量为696万册/件。[12]虽然基本达到了县均一个,但人均可享有图书量仅有约0.18册/件,不足1/5本。从落实到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看,一部分图书馆因种种因素,未能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与作用。如在黔南州,瓮安县图书馆已有10多年没有开馆,直到2008年12月才重新开馆;荔波县民族图书馆没有独立的办公、服务场所,只得借用当地宣传文化中心的房屋为馆舍。在安顺市,平坝县图书馆自建成开馆以来,除2008年外,未购置任何藏书;宋庆龄基金会镇宁儿童图书馆仍处在建设中,尚未开馆。在原铜仁地区,玉屏县图书馆的馆舍为租用,德江县图书馆已有4万册图书但至今尚未开馆;松桃县图书馆,老馆于2010年9月拆迁,新馆尚未竣工。[13]全省图书馆年对外借阅量总计1232580册次,人均借阅量约为0.03册次。截至2010年年底,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贵州省尚未建成的县级以下基层站点有1821个。[14]全省尚有63.50%的行政村没有农家书屋、92.32%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家园。贵州省县级档案馆库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根据初步调查测算,全省88个县级档案馆中,需新建馆库的有74个,新建面积318975平方米;需扩建馆库的有14个,扩建面积42087平方米。(二)基层文化设施不齐、作用发挥有限在贵州,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数量虽多,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有的是基础设施配备不完整。如安顺市西秀区乡镇文化站的各种活动器材配备不齐全,有时开展活动连基本的设备(如音响等器材)都必须向外租借。有的是相关经费无法保障。如黔南州都匀市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实现一乡(镇)一站的目标,尽管全市租借政府办公房的13个乡镇文化站早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的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但由于地方政府无法拿出每站所需的8万元配套资金,至今未能建成。[15]有的是缺少有效的管理人员。如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站点中,大部分村干部由于缺乏电脑知识、操作技能而使这一文化设施成为摆设;[16]有的村干部虽然具备了相关的电脑知识,却将电脑挪为办公电脑或家庭私用。[17]而且,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几乎都由村干部兼任。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文化中心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国家为基层配置的架子鼓、电子琴等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农家书屋基础条件差在黔东南州,虽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了“农家书屋”活动,但因多数村寨达不到“设立20平方米左右的图书室”的相关规定,无法配备图书及书架。凯里市共10个乡(镇)文化站,其中仅炉山镇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另外2个乡无办公地点,其余7个乡(镇)文化站只有一至两间借用的办公室。炉山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建于1992年,现只有图书室和播音室还能使用。在台江县,21个乡没有一个专门的农家书屋,即便有也只是挂块牌子,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18](四)制度保障体系不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宏观、长远规划;在具体政策、办法的出台上,体系性不强,缺乏配套;部分现行法规、办法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意识不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意识转变不够,经济效益先于文化公益,行政管理仍大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主体,还不了解自己可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哪些;弱势群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前境遇尴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与公众文化需求有一定差距。(六)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瓶颈现象严重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缓慢;后期职业培训开展较少;缺乏专职工作人员;人才青黄不接,队伍不稳定。(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贵州与其他省(区、市)在资金投入比重的趋势上大致相当,但与财政拨款额较高的省(区、市)相比,则差距相当明显。在实际的调研中,相关部门反映最多的也是经费不足问题。三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贵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历史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得益于国家文化项目的中央财政支持,得益于贵州人民的创造性探索。如今,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如何构建和完善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贵州人民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贵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构建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大框架下构建有贵州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成为贵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一)战略一:赶超(1)贵州要借助这一历史机遇,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而受制和诸多指标在在全国的排位靠后的现状。特别是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不能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可能会错失历史机遇,被动可能永远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贵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开放务实的精神、有的放矢的项目,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2)贵州也要大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利用项目平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