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报·二年级下册1-8单元易错题汇总_第1页
小数报·二年级下册1-8单元易错题汇总_第2页
小数报·二年级下册1-8单元易错题汇总_第3页
小数报·二年级下册1-8单元易错题汇总_第4页
小数报·二年级下册1-8单元易错题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数报精选•二年级下1-8单元易错题汇总

1-2单元

□+□=□(盘)……□(个)

【笄内分机有同学会出现不仔细看算式后面的已知单位,写成134-3=4(&)……

1(个).

【思路点拨期艮据图意,这道题有两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分别是13+3=4(个)……

1(个)和13+4=3(盘)……1(个).因为题目中商的单位是“盘”,所以要填

的算式只能是13+4=3(S)……1(个),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算式和图结合起来

理解,这道算式的含义是:把13个苹果平均分,每4个一盘,分成了3盘,还

剩1个.

【易错题2】在41+☆=。……5中,☆表示的数可能是()或().

【错因分析】有同学只考虑到☆要比余数的5大,认为可以埴6、7、8……中的

任何两个,没有考虑整个算式是否成立.

【思路点拨】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可进行初步推算,☆可

以是6、7、8、9……,但是因为被除数和余数已经确定了分别是41和5,我们

还要根据“被除数=商乂除数十余数”得出0=36.这样就能发现☆表示的

数只能填6、9、12、18、36,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埴空即可.

【易错题3】兴趣小组的李老师做了一些蛋糕,平均分给兴趣小组的小朋友们,

每人可以分5块蛋糕,还剩8块,兴趣小组最少有()个小朋友.

这道题很多同学会填成53,因为看了题就很容易默认为题目问蛋

糕的数量,理解成最少有53块蛋糕了.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这道题只要考虑“除数比余数大''就可以了.如果写除

法售式,应该是:蛋糕总数量+小朋友人数=5(块)……8(块),余数是8,那|

么除数最小是9,即小朋友最少有9人,此时蛋糕总数量最少为53块.所以,

一定要看清题目间的是什么.

【易错题4】一个两位数除以5后,商和余数相同.这样的两位数有()个.

①3②4③2

【错囚》1很多同学会只考虑“商和余数相同”这个要求,忽略题目中“被除

数是一个两位数”这个条件,错误地选择②.

【思路点拨】这道题需要特别注意“被除数是一个两位数”,算式可以写成这样:

()4-5=0……O,因为有余数的除法都要满足“余数小于除数”,所以符

合这个要求的。有1、2、3、4.但是当0=1时,被除数为6,与“被除数是一

个两位数”矛盾。所以符合题意的。只有2、3、4这三种,相应的被除数是12、

18、24,选择①.

【易错题5】有23颗珠子,按照下图的样子穿在一起.那么,这23颗珠子中红

色的有()颗.一

【错因分行有同学觉得23颗珠子按照“2红3黑”的排列顺序,能排成4组,

每组中都有2颗红珠子,所以错误地认为红珠子有2X4=8(颗).

【思路点拨】这道题首先要弄明白每组珠子都是按照“2红3黑”的顺序进行排

列的,也就是说每一组的5颗珠子都是前两颗为红色,后三颗为黑色.这23颗

珠子应该有这样的4组,还剩3颗,算式是:23+5=4(组)……3(颗),关键

要考虑剩下的3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因为这3颗珠子是排在第5蛆的前3个,所

以有2颗是红色,1颗是黑色.那么,这23颗珠子中红色珠子有2X4+2=1(颗).

【易错题6】分针从9顺时针走到5,走了()分钟.

K台囚分析1有同学用9-5=4,售出4大格,再用4X5=20,售出20小格.

错误地认为走了20分钟.

【思路点拨】这道题最关键的是要思考分针从9顺时针走到5究竟走了多少大

格.我们要分成两部分来想,分针从9走到12是3大格,再从12走到5是5

大格,合起来是8大格,即40小格.所以,分针从9顺时针走到5,走了40分

钟.这道题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整个钟面有12大格,分针从5走到9走了4

大格,那么从9顺时针走到5就走了12—4=8大格,即40小格,所以是40分

钟.

【易错题7】判断:6时30分,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都指向6.()

有同学看到此题,认为是对的,打“.

【思路点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是一直在转动的.当钟面上的时间是6时30分,

说明分针走了30分钟,就是从12走到了6,所以分针指向6.在分针转动的过

程中,时针也是一直在转动的,根据分针走1圈(60分钟)时针走1大格,可

以推算出分针走30分钟,时针应该走1大格的一半,即指向6和7的正中间,

而不是正对着6.所以这道判断题是错误的,打“X”.

••

【易错题8]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2分钟,锯成4段需要几分钟?

〔於囚分事有同学错误地认为锯成2段要2分钟,那么平均锯成1段就要1

分钟,照这样可推算锯成4段就需要4分钟.

【思路点拨】“锯木头”是典型的间隔问题,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只需要锯1

次,因为“一刀两断”,也就是锯1次要2分钟,这是解决“锯木头”问题最关

键的信息.照这样,可推算一根木头锯成4段要锯3次,锯1次要2分钟,那么

锯3次就要6分钟,即锯成4段需要6分钟.

【易错题9】按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有同学会把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开找规律,时针分别指向5、7、

9、11,分针分别指向3、6、9、12.这样就会错误的得出第四个钟面表示的时

间是11时,即时针指向11,分针指向12.

【思路点拨】这道题要根据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进行找规律,不要把时针和分针分

开看.第一个钟面表示的时间是5:15,第二个钟面表示的时间是7:30,第三个

钟面表示的时间是9:45,通过这三个钟面能算出第一个钟面和第二个钟面相差2

小时15分,第二个钟面和第三个钟面相差2小时15分.由此可推算第三个钟面

和第四个钟面也是相差2小时15分,即第四个钟面表示的时间是12:00.所以,

第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都是指向12.

【易错题10】1分钟跳绳比寒,兰兰从11时25分00秒开始跳,现在的时间如

下图所示,兰兰还需要接着跳()秒.

:制

【得因分右有同学只关注电子钟上表示的时间是11时25分49秒,与开始跳

绳的时间11时25分00秒相比相差49秒.所以错误地认为兰兰还需要接着跳

49秒.

【思路髅】这道题要理解题目的意思,“1分钟跳绳比赛”是指整个跳绳的时

间为1分钟,兰兰从11时25分00秒开始跳绳,1分钟后跳绳比赛结束的时间

应该是11时26分00秒.现在电子钟上表示的时间为11时25分49秒,与比塞

结束的时间11时26分00秒相比,还差11秒,所以兰兰还需要接着挑11秒.

3-4单元

【易错题1】小军面向东北,向后转正好与小芳面对面,小芳面向

()面。

【易错题2】在我国,树的年轮较密的一面向着()面,较疏

的一面向着()面。

【易错题3】下面的平面图是把上面定为“东”面,你能填一填吗?

实验楼操场体育馆

图书馆教学搂花坛

食堂大门艺术楼

食堂在实验楼的()面,花坛在操场的()面。

【易错题4】刮西南风时,小树苗的身体会向()方向弯。

【易错题5】一只蚂蚁要从下图中的☆位置爬到△位置(它只能横着或

竖着爬),如果蚂蚁每爬一格要用5秒钟,它一共要用()秒。

【易错题6】体育课上,二年级同学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他们面向南站

立,体育老师要求大家先向左转3次,再向右转4次,然后向后转2次。

现在二年级的同学面向()面。

【易错题7】738里有()个一。

【易错题8】用0、2、3、9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接近3000的四位数,

这个数是()。

【易错题9】在算盘上用6个算珠靠梁拨出一个四位数,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易错题10】小明家和小红家与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家距离学

校40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3000米,小明家和小红家至少相距()

米。

答案解析:

【易错题1】小军面向东北,向后转正好与小芳面对面,小芳面向

()面。

【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题目中的“正好与小芳面对面”这个条件,

就想当然的认为小芳面向的方向和小军面向的方向相反,错误地填

了“西南”面。

【思路点拨】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题中有一个

很重要的信息“向后转正好与小芳面对面”。这里的“向后转”是

这道题的重点,仔细读读这句话,我们就能发现小军和小芳原来面

向的应该是同一个方向,只有这样,小军向后转才能与小芳面对面。

所以,小芳面向的也是东北面。

【易错题2】在我国,树的年轮较密的一面向着()面,

较疏的一面向着()面。

【错因分析】有些学生对生活常识不了解,导致填错。

【思路点拨】树的年轮情况跟树木生长的环境有关。树木朝南的一

面,因为阳光与雨水充足,树木就能获得较多的养分,长的就粗壮

一些,因此年轮显得稀疏。同理,朝北的一面因为背阴,吸收养分

没有南面充足导致年轮较密。我国在北半球,所以,树的年轮较密

的一面向着北面,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

【易错题3]下面的平面图是把上面定为“东”面,你能填一填吗?

实验搂操场体育馆

图书馆教学楼花坛

食堂大门艺术楼

食堂在实验楼的()面,花坛在操场的()

面。

【错因分析】有同学只要遇到平面图中的方位问题,就想到我们课

堂中重点强调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忽视了题目中新的方向

规定。错误地认为食堂在实验楼的南面,花坛在操场的东南面。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认真分析平面图中物体之间

的方位关系。题目中特别强调把上面定为“东”面,那么根据这个

条件要能正确推断出这个平面图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因为上

下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上面定为“东”面,下面就是“西”面,再

根据顺时针方向推算出右面是“南”面,左面就是“北”面。有了

这样的方向板,我们就能正确判断出食堂在实验楼的西面,花坛在

操场的西南面。

【易错题4】刮西南风时,小树苗的身体会向()方向弯。

【错因分析】有同学认为刮西南风,物体就往西南方向飘动,所以

错误地认为小树苗的身体会向西南方向弯。

【思路点拨】风也是有方向的,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在生活

中,我们经常说的西北风是指从西北方向刮向东南方向。根据题意,

刮西南风就是指风从西南方向刮向东北方向。那么,小树苗的身体

应该会向东北方向弯。

【易错题5】一只蚂蚁要从下图中的☆位置爬到△位置(它只能横

着或竖着爬),如果蚂蚁每爬一格要用5秒钟,它一共要用()

秒。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在做此类题目时,都能正确地找出蚂蚁行走

的路线,但是在数格子时错误地以为中间空了4格就走4格,算出

一共要用4X5=20(秒)。

【思路点拨】因为蚂蚁只能横着或竖着爬,它要从☆位置爬到△位

置,路线有很多种,下图列出了其中的3种路线方法,可以发现从

☆位置爬到△位置,中间相差的都是4格,但是爬到第4格时还没

有到达△的位置,还得再爬1格,即一共要爬5格。所以,这只蚂

蚁一共要用5X5=25(秒)。

【易错题6】体育课上,二年级同学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他们面向

南站立,体育老师要求大家先向左转3次,再向右转4次,然后向

后转2次。现在二年级的同学面向()面。

【错因分析】有同学不理解题目的意思,也有同学不能正确找出连

续进行同一个方向的转动所面对的方向,导致出错。

【思路点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要根据体育老师的口令进行身体

的转动。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根据题意实地转一转,体会

方向的变化。面向南站立,连续向左转3次后面向西,再连续向右

转4次,仍然面向西,最后向后转2次,还是面向西。所以,现在

二年级的同学面向西面。

【易错题7】738里有()个一。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认为738的个位是“8”,表示8个一,所以

错误地认为括号里就应该填8o

【思路点拨】这道题考察的是一个数包含计数单位“一”的数量。

对于738这个数的组成,我们习惯用“7个百、3个十和8个一”来

表达,但是这道题的题意是问738里包含计数单位“一”的数量,

应该就是738个,即任何一个数里都有本身个数的计数单位“一”。

【易错题8】用0、2、3、9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接近3000的四

位数,这个数是()。

【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题目中的“最接近3000”,首先想到的就

是2930,也有同学想到找比3000大一些的数,但是错误地填了

3092o

【思路点拨】当题目中要求找“最接近几千”的数时,我们先要把

比这个整千数“大一些”和“小一些”的数都找一找,再进行比较,

最后找出“最接近”的那一个。这道题要找“最接近3000”的数,

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把比3000“大一些”和“小一些”的数都找出

来,有2903、2930、3029、3092,再把每个数和3000比一比,发

现这四个数与3000分别相差97、70、29、92。所以,最接近3000

的是3029。

【易错题9】在算盘上用6个算珠靠梁拨出一个四位数,这个数最

大是(),最小是()。

【错因分析】有同学把算盘和计数器混淆了,以为在计数器上用6

个珠子拨出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所以错误地填6000和

1005o

【思路点拨】用算盘记数时,特别要注意“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

下珠表示1”。要表示最大的数,珠子尽量放在高位,用上珠。先

在千位拨1个上珠和4个下珠表示9000,还剩1个珠子,在百位上

拨1个上珠表示500,那么最大的数就是9500。要表示最小的数,

珠子尽量放在低位,用下珠。因为拨的是一个四位数,所以在千位

拨1个下珠表示1000,个位拨1个上珠和4个下珠表示9,那么最

小的数就是1009o

【易错题10]小明家和小红家与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家距离

学校40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3000米,小明家和小红家至少相距

()米。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做这道题时只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分别在学

校的左右两边,所以错误地认为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7000米。还有

一种情况没有考虑到,导致出错。

【思路点拨】题目中特别强调“小明家和小红家与学校在同一条直

线上”,根据这个条件,我们要把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三者之间

的位置关系思考清楚,共有两种情况,分别是:①小明家和小红家

分别在学校的两边。这时,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4000+3000=7000

(米)。②小明家和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一边。这时,小明家和小红

家相距4000-3000=1000(米)。所以,小明家和小红家至少相距

1000米。

5-6单元

【易错题1】比大小:5分米。51毫米

【易错题2】阅读时,我们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比较合

适。A.3厘米B.3分米C.30毫米

【易错题3】填单位:某地区2021年1月份的降水量为48()o

【易错题4】一根2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长()米。

【易错题5】一根长100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比第

一次多用去6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易错题6】1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厚1毫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

起来大约厚()米。

【易错题7】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125厘米,第二根用

去147厘米。哪根剩下的长?

【易错题8]王师傅要将一根3米长的木头锯成若干相同长度的小

段,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米?

【易错题9】有一座63米长的桥,两边从头到尾每隔7米有一个广

告牌,这座桥上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易错题1015个铁环套在一起(如下图),从最左侧到最右侧一

共长多少厘米?

答案解析:

【易错题1】比大小:5分米。51毫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清

楚,以为进率是10。所以,错误地认为5分米=50毫米,填了。

【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学了四个长度单位,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它们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

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那么,5分米=

500毫米,所以,5分米>51毫米。

【易错题2】阅读时,我们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比较合适。A.3

厘米B.3分米C.30毫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对生活中的常识不太了解,错误地选择了“3厘米”。

【思路点拨】我们在阅读时,身子要坐正,手捧书本,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

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这样才符合眼睛的生理机制,眼睛最不容易产生疲

劳。所以,这道题应该选择B。

【易错题3】填单位:某地区2021年1月份的降水量为48()o

【错因分析】有同学对降水量的单位不了解,错误地填了“厘米”。

【思路点拨】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

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

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

【易错题4】一根2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长()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对题目中的“对折3次”不理解,以为就是平均分成3

份,错误地算成24+3=8(米)。

【思路点拨】把绳子进行对折和平均分确实有联系,但对折3次并不是平均

分成3份,我们可以拿一根绳子实际操作进行对折,不难发现这样的结论:

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对折2次平均分成4份,对折3次平均分成8份。

所以,2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的长度为:24+8=3(米)。

【易错题5】一根长100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去6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审题不认真,看到题目中的“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

比第一次多用去6米”这个条件,想当然地认为要求的是“第二次用去了多

少米”,错误地写成25+6=31(米)。也有同学看到用了两次,就想当然

地认为问题是“最后还剩多少米”,错误地写成100—25—31=44(米)。

【思路点拨】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先分析题目中的问题,看清要求

的是什么。这道题的问题是“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我们仔细分析

一下,绳子为什么会短?因为用掉了。那么,“短了多少米”其实就是求“用

掉了多少米”。这样一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的“100米”是个多余条件,

只需要把两次用掉的米数之和算出来即可。算式是:25+6=31(米),25

+31=56(米)。

【易错题6】1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厚1毫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

厚()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把10和10000的关系搞错了,也有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

中已知条件的单位是“毫米”,而问题中的单位是“米”,没有进行单位换

算导致出错。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要根据题中的“1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厚1毫米”逐

步推算出10000张纸的厚度。因为10张纸大约厚1毫米,那么100张是10

个10张,对应的厚度就是10个1毫米,即10毫米;1000张纸是10个100

张,对应的厚度就是10个10毫米,即100毫米;10000张纸是10个1000

张,对应的厚度就是10个100毫米,即1000毫米,1000毫米=1米。我们

也可以直接从10和10000的关系来思考,因为10000里有1000个10,所以

10000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个10张纸的厚度,也就是1000个1毫米,即1000

毫米,1000毫米=1米。

【易错题7】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125厘米,第二根用去147厘

米。哪根剩下的长?

【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题目中的125和147这两个数据,就对它们进行大

小比较,因为147>125,就错误地认为第二根剩下的长。

【思路点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意思认真思考“用去的"和‘喇下的"两者

之间的关系。因为两根彩带总长度相等,那么用去的长,剩下的就短,反之,

用去的短,剩下的就长。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第一根用去125厘米,第二根

用去147厘米”,可知125Vl47,即第一根用去的短,那么第一根剩下的就

长。

【易错题8】王师傅要将一根3米长的木头锯成若干相同长度的小段,共锯

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把题目中的“共锯了5次”错误地理解成了“共锯了

5段”,所以算式错写成3米=30分米,304-5=6(分米)。

【思路点拨】锯木头的问题,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弄错的就是“锯的次数”和

“锯的段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说的“一刀两断”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锯1次应该得到2段,锯2次就得到3段,锯3次得到4段……以此类推,

我们能发现“锯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那么,锯5次得到6段(如下图),

每段的长度为:3米=30分米,5+1=6(段),304-6=5(分米)。

【易错题9】有一座63米长的桥,两边从头到尾每隔7米有一个广告牌,这

座桥上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注意到题目中的“两边”和“从头到尾”两个关键的

信息,错误地写成了63+7=9(个)。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从桥的一边来思考,根据题意“63米长的桥,每隔

7米有一个广告牌”,能算出63米里有9个7米,即63+7=9(个),因为

题目中“从头到尾”的意思是桥头和桥尾都有广告牌,那么广告牌的数量就

比7米的个数多1,即9+1=10(个)。再根据“两边”算出一共的广告牌

数量:10X2=20(个)。

【易错题10】5个铁环套在一起(如下图),从最左侧到最右侧一共长多少

5毫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有仔细观察图,忽略了两个铁环套在一起时的重合部

分,把最左侧到最右侧的总长度简单地看成5个8厘米的总和,错误地写成

了5X8=40(厘米)。

【思路点拨】考虑到每个铁环的厚度是5毫米,要求最左侧到最右侧的总长

度,我们可以把整个铁环进行分割(如下图)。

第一个铁环的长度为8厘米,接下来的4个铁环每个都要从8厘米中去掉2

个5毫米,所以这4个铁环的长度都是7厘米。由此得出,最左侧到最右侧

一共的长度为:4X7+8=36(厘米)。这道题还可以先假设5个铁环不重合,

这5个铁环的总长度为5X8=40(厘米),每两个铁环套在一起就重合掉了

2个5毫米,即少了1厘米,那么一共重合了4次,就少了4厘米,算式为5

X8-4=36(厘米)。

【易错题1]八十几减去四十几,差最小是()O

【易错题2】飞飞在计算两个三位数相加时,十位上的数字看不清

了(如下图),所得的和可能是(703734813)

6~8

+15

【易错题3】妈妈买了三辆玩具汽车,最便宜的一辆是100元,

最贵的一辆是300元,妈妈一共可能花了()元。

A.560B.710C.480

[易错题4]356比()少123。

【易错题5]李小芳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加数258看成了285,

算得的和是786。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易错题6】运动会上正举行400米跑步比赛。明明已经跑了257

米,丁丁离终点还有96米。谁跑在前面?

【易错题7】被减数减少65,减数减少48,差是54。原来的差是

多少?

【易错题8】学校买来一批图书,编号从620号到890号,一共

买来多少本图书?列式是()O

A.890-620B.890-620+1C.890-620-1

【易错题9】一年级有402人,二年级有405人,三年级有397

人。学校礼堂有800个座位,准备给两个年级同时看表演,这两

个年级可能是哪两个年级?

【易错题10】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

半,最后还剩114米。这根绳子原来一共有多少米?

答案解析:

【易错题1】八十几减去四十几,差最小是()。

【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八十几减去四十几”,认为相减的这两个数

的个位就是一样的,所以错误地把结果填成了40。

【思路点拨】根据题目的意思,两个数相减差要最小,那么被减数要尽

量小,减数要尽量大。再从已知条件“八十几减去四十几”来思考,这

里要特别注意"80”不属于“八十几”,“40”不属于“四十几”。这样

算出来差最小的算式是:81-49=32,那么差最小是32。

【易错题2】飞飞在计算两个三位数相加时,十位上的数字看不清了(如

下图),所得的和可能是(703734813)

6I~8

+15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都知道要从这两个三位数相加所得结果的个位和

百位情况来思考:个位上“8+5=13",和的个位是“3”,百位上“6+1

=7",和是百位是"7”,所以错误地选择了703。

【思路点拨】两个三位数相加的结果不仅要考虑“个位”和“百位”,

还要考虑“十位”的情况。个位上“8+5=13",和的个位确实是“3”,

这时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而此时百位上“6+1=7”,和的百位已经

是“7”了,那么结果就不可能是703,因为十位上至少是"1"。所以推理

得出:所得的和只可能是813,选择813这个选项。

【易错题3】妈妈买了三辆玩具汽车,最便宜的一辆是100元,最贵的

一辆是300元,妈妈一共可能花了()元。

A.560B.710C.480

【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有体会这道题中“最便宜”和“最贵”的含义,

认为A、B和C三个选项都有可能。

【思路点拨】这道题我们可以从条件入手正向思考,从题目中“最便宜

的一辆是100元,最贵的一辆是300元”这个条件,可以推断出第三辆

车的价钱在101元和299元之间,那么三辆车的总价钱就在100+101+

300=501(元)和100+299+300=699(元)之间,三个选项中在501

和699之间的只有选项A,故选A。

这道题还可以从三个结果入手逆向思考,如果三辆车的总价钱是

560元,第三辆车的价钱为560—100—300=160(元),符合题意;如

果三辆车的总价钱是710元,第三辆车的价钱为710—100—300=310

(元),与题目中“最贵的一辆是300元”相矛盾了,不符合题意;如

果三辆车的总价钱是480元,第三辆车的价钱为480-100-300=80

(元),与题目中“最便宜的一辆是100元”相矛盾了,也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易错题4】356比()少123。

【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少123”就想到用减法计算,得出结果为356

一123=233。

【思路点拨】这样的题目特别有迷惑性,同学们要学会区分“356比()

少123”和“比356少123的数是()”这两句话。“比356少123

的数是多少”用算式“356—123=233”表示。而“356比()少123”

的意思是“356比这个数少123”,反过来想就是“这个数比356多123",

正确的算式是356+123=479。

这里,特别要注意:这样的填空题做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填进去读

一读,检查一下356是不是比479少123,如果对了,说明算出的479

就是对的。

【易错题5】李小芳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加数258看成了285,算得的

和是786。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错因分析】有同学根据“加数258看成了285"这句话进行分析,285

—258=27,因为加数看大了,所以和也要变大,算出错误的结果为786

+27=813。

【思路点拨】这道题要好好分析“把加数258看成了285”这句话,意思

是正确的加数为258,而285是看错的加数,说明加数多算了285—258

=27,这时和为786,那么要求原来的和,就要把多算的27给减掉,算

式是786—27=759。

这道题还可以“将错就错”,根据错误的加数和结果,先算出正确

的另一个加数,即786—285=501。再根据两个正确的加数算出正确的

和,那么,结果就是258+501=759。

【易错题6】运动会上正举行400米跑步比赛。明明已经跑了257米,

丁丁离终点还有96米。谁跑在前面?

【错因分析】有同学审题不认真,直接比较257和96的大小,因为257

>96,所以错误地认为明明跑在前面。

【思路点拨】做题时,我们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能看到数

据就进行大小比较,要看这两个数据表示的含义是不是相同。题目告诉

我们“明明已经跑了257米”和“丁丁离终点还有96米”,通过这两个

条件,我们可以知道:257米是明明已经跑的米数,96米是丁丁离终点

的距离,也就是丁丁没跑的米数。不能把“明明已经跑的米数”和“丁

丁没跑的米数”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比较两人跑的米数,谁跑的米数多,谁就跑在前面;也可

以比较两人离终点的米数,谁离终点近,谁就跑在前面。

因为总长度都是400米,可以算出丁丁跑的米数:400-96=304

(米),因为257V304,所以丁丁跑在前面。也可以算出明明离终点的

米数:400-257=143(米),因为96Vl43,所以丁丁跑在前

ffi°

【易错题7】被减数减少65,减数减少48,差是54。原来的差是多少?

【错因分析】有同学采用倒推的方法,只考虑把减少的都加上,但是没

考虑到被减数和减数减少时对差的变化影响,错误地算出原来的差是54

+65+48=167。

【思路点拨】这道题我们需要好好分析“被减数和减数减少时,差是怎

样变化的"。我们分层思考:减数不变,被减数减少,这时差会变小,

因为去掉的数量不变,总数少了,剩下的就跟着少了;被减数不变,减

数减少,这时差会变大,因为总数不变,减的少了,剩下的反而会多。

明确了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可以一步步进行倒推。被减数减少

65,差就跟着减少65,那么原来的差就要加上65;减数减少48,差就

增加48,那么原来的差就要减去48。所以,原来的差是54+65-48=

71o

【易错题8】学校买来一批图书,编号从620号到890号,一共买来多

少本图书?列式是()。

A.890-620B.890-620+1C.890—620—1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看到编号从620号到890号,就认为一共的图书

本书是890—620,故错误地选了A。

【思路点拨】这道题我们要理解一个编号对应一本书,编号从620开始,

那么620号是第1本书,621号是第2本书,622号是第3本书...以此

类推,编号从620号到890号一共的本书不是890-620,而是890-620

+1,因为620号这一本也应该算在里面。

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从1号到890号共有890本书,从1号到620

号共有620本书,890-620表示890本里减去620本,这时620号这本

书也减掉了,我们要把这本再加上,所以要加1。应该选B。

【易错题9】一年级有402人,二年级有405人,三年级有397人。学

校礼堂有800个座位,准备给两个年级同时看表演,这两个年级可能是

哪两个年级?

【错因分析】有同学认为402=400,405=400,402+405=800(人),而

学校礼堂的座位也是800个,所以可以选择一年级和二年级。

【思路点拨】这道题不仅要思考哪两个年级的总人数接近800,更要考

虑两个年级的总人数要小于800,不然学校礼堂的座位就不够坐。

题目中给的三个数据402、405和397都很接近400,所以任何两个

年级的总人数都接近800,这时我们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一、二年级总

人数为402+405=807(人),一、三年级总人数为402+397=799(人),

二、三年级总人数为405+397=802(人),我们发现只有一年级和三

年级的总人数799小于800,所以,这两个年级只能选一年级和三年级。

【易错题10】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最

后还剩114米。这根绳子原来一共有多少米?

【错因分析】有同学不理解题目中“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

的一半”的意思,也有同学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错了,以为114米是一

半的绳子长度,所以,错误地算成114+114=228(米)。

【思路点拨】这道题我们要好好分析“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用去剩

下的一半”的含义,可以画图帮助我们理解。

第二次用去的长度还剩114米

I।1JM

第一次由去的长度第一次用去一半后剩的另一半

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一半,这时还剩这根绳子的另一半;第二次

用去剩下的一半,就是说第二次用去剩下长度的一半,即第二次用去这

根绳子一半的一半,这时还剩114米。根据上面的图,我们不难发现,

第二次用去的长度和最后还剩的114米相等,那么第一次用去一半后还

剩114+114=228(米)。由此可得出,这根绳子原来一共长228+228

=456(米)。

7-8单元

【易错题1】三角尺上的直角和桌面上的直角相比,)0

A,桌面上的直角大B.一样大C.无法比较

【易错题2】一个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0

A.锐角B.钝角C.直角

【易错题3】下面的图形中有()个角。

【易错题4】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个角。

A.3B.4C.5D.以上都有可能

【易错题5】用放大镜看一个角时,这个角会()O

A.变大B.变小C.不变

【易错题6])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钝角。

A.3时B.5时C.10时

【易错题7】现在的时间是3:30,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

()角。

【易错题8】下面一定能拼成钝角的是()。

A.2个锐角B.1个锐角和1个直角C.2个直角

【易错题9】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小华记录了这

个班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人数,结果统计如下,有多少人没有参

加运动会?

正正正正正正丁

【易错题10】下面是小红和小明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记

录的情况(一个・表示一次)。

小红的结果记录

胜□□□□□

负□□□

平口□

解析:

【易错题1】三角尺上的直角和桌面上的直角相比,()。

A.桌面上的直角大B.一样大C.无法比较

【错因分析】有的学生认为桌面比三角尺大,那么桌面上的直角就比三角

尺上的直角大。所以,错误地选择了A。

【思路点拨】这里我们要明确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只和角

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三角尺上的直角

和桌面上的直角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直角也是一样大

的。正确的选项是Bo

【易错题2】一个三角尺中最大的角是()。

A.锐角B.钝角C.直角

【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有认真审题,把题目中的“三角尺”看成了“三角

形”;也有同学重点关注到了题目中的“最大”,认为我们目前认识的角

中,最大的是“钝角”,所以错误地选择了Bo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要会区分“三角尺”和“三角形”。“三角形”

的形状有多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也不相同。但是“三角尺”

只有两把,形状是固定的这两种,如下图:

这两把三角尺,无论哪一把,最大的角都是直角。所以,一个三角尺中最

大的角是直角。正确的选项是C。

【易错题3】下面的图形中有()个角。

【错因分析】有同学只关注到了简单的单个角,所以错误地认为这个图中

只有3个角。

【思路点拨】遇到这样的图形,数角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单个角,还要考虑

组合起来的角。我们可以在图形中做如下的一些标记:

先看单个角,有3个,分别是:1号角、2号角和3号角;再看两个单个角

组合的角,有2个,分别是:1号和2号的组合角、2号和3号的组合角;

最后看三个单个角组合的角,有1个,是1号、2号和3号的组合角。所以,

正确答案是3+2+1=6(个)。

【易错题4】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个角。

A.3B.4C.5D.以上都有可能

【错因分析】大家都知道正方形有四个角,有同学认为从四个角中剪去一

个角就剩三个角,所以错误地选择A。

【思路点拨】从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角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要根据实际剪角

情况来思考。从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角一共有三种剪法,如下图:

第一种剪法还剩3个角,第二种剪法还剩4个角,第三种剪法还剩5个角。

所以,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可能还剩3个、4个或5个角。正确的选

项是Do

【易错题5】用放大镜看一个角时,这个角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看到“放大镜”,就想到了它的放大功能,认为这

个角变大了。所以,错误地选择了A。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要认识放大镜,弄清楚用放大镜看物体时放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