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_第1页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_第2页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女性主义视野下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2〕21-0041-02

卡罗尔《吉利根〔1964-〕,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标志她研究的里程碑式的着作是于1982出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开展》。该书在西方世界被视为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经典着作。在该书中,吉利根试图通过访谈的方式考察人们的自我概念和道德概念,考察他们对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的体验,让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循着这些声音去描绘女性心理和道德开展的轨迹[1]。

本文将沿着吉利根的逻辑分析轨迹,剖析在男权社会,女性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的缺失,即女性于这样的社会里所形成的道德开展的特点无疑打上了男权的烙印,探讨以吉利根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对女性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的建构,并对这一建构做出一定的思考以及发现其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的缺失

1.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概念的缺失

关于自我概念,即指个体把自己作为客体的整体看法和感觉[2]。哈佛心理学家詹姆斯第一个提出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概念是影响个体行为的深层个性因素,人们的自我概念和自己的行为常常是协调统一的。然而,处于男权社会中,女性总是有意和无意地限制自己的声音,使得一种男性声音的文明永久化,一种基于同妇女别离的生活秩序永久化,因而,女性总是忽略了自我,总是透过男性安装的玻璃窗看待世界,由此导致女性自我概念的缺失。

而这种缺失,可以追溯到亚当和夏娃。上帝在发明人类的过程中,在泥坯的鼻中吹入生命的气息,由此发明出了有灵的活人――亚当。但鉴于亚当是孤独的,上帝决心为他造一个配偶,便在他沉睡之际取下他一根肋骨,用这根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夏娃。在生命周期中,像在伊甸园中一样,妇女一直是偏离的[3]3。在社会生活中,男人们总是含蓄地采用男性生活作为规范,试图以男人的布料来装扮妇女,在着作中,吉利根通过阐述艾米的被访谈经历,来论证女性自我意识的含糊,她们很难听到内心深层次的呼唤,在很多场合有意和无意地运用他人声音去叙述而不是叙述出自己的内在世界。

自我概念是影响个体判断、选择以及最后行为的深层因素,人们的自我概念与其行为常常是协调一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概念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女性道德概念的建构,即女性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以及道德行为都将受到影响。

2.男权社会中,女性道德概念的缺失

所谓道德概念是对人与人关系属性的价值上的具体把握。就道德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言,其内涵是对人与人利益关系的本质的应当性的把握,其外延那么是所有的道德现象,它与“真〞的概念、“美〞的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4]。同时,道德概念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处于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本质和美德被视为服从和温顺,她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依赖于权威。

回忆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晚期,孔子在?论语》中明确讲到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正式提出“三纲五常〞。其中“夫为妻纲〞,即明确提出妇女在家庭中的附属地位。紧随其后,为了让妇女安于服从的地位,封建社会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标准,主要表现为“三从四德〞。直至宋朝,程朱理学提出守节观念,使得对妇女的要求更具体化与生活化。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女性的道德概念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根底上,直到近代,中国女性才逐渐发出自己的道德的声音。

同时,回忆西方历史,女性道德概念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正如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认为的:“男人与女人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具有人类的特点,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性。〞“我们用不着争论到底是男性优于女性,还是女性优于男性,或者两种性别是相等的,因为,每一种性别的人在按照他或她特有的方向奔赴大自然的目的时,要是同另一种性别的人再相像一点的话,那反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完善了。〞[2]前言3他由此主张女性的美德在于依附与顺从。

对此,吉利根通过访谈的方式,对于父权制社会下,女性道德概念缺失的状况进行了详尽地描述。吉利根通过案例访谈方式,发现妇女们对爱护和维持自己生活的男人们做出的和强加的意见或判断采取一种服从的态度,而不足自己的道德判断及其道德选择,这便必然体现在她们的最终道德行为中。

二、以吉利根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对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的建构

迄今为止,在历史上,女性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所以,当代女性主义不断在努力建构女性本身的自我概念和道德概念。第一代女性主义在争取女性的就业权、受教育权等根本权利时,她们的价值观一直依附于传统的西方思想,并没有挑战二元论。第二代女性主义,以波伏娃为代表,率先提出了挑战。她在其经典着作?第二性》中,提出了“他者〞问题。波伏娃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只是“他者〞。第三代女性主义试图打破男女之间的二元对立,主张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吉利根为主要代表。吉利根开始通过访谈方式考察女性的自我概念和道德概念,让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循着这些声音进一步考察女性心理和道德开展的轨迹。则,以吉利根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所建构的自我概念和道德概念分别是什么?她又是如何来建构的?

吉利根将女性自我概念界定为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自我概念,试图通过联系、关心和关系来认同自我。她借用了乔多罗的理论,并通过自己的研究经验发现,这种差别具体源于儿童时期,“母亲试图更像她们自己,以及延续自我那样地体验自己的女儿〞[2]4。相反,“母亲把儿子作为异性来体验〞[2]4,由此男孩逐渐将自己与母亲分开,并逐步削弱了“他们最初的爱以及移情联系的感觉〞[2]4。因此,在吉利根看来,女性多站在“移情〞的根底上定义自我,自我是一个联系的自我,与他人的别离将导致自我的消解。与女性自我概念相照应,吉利根将女性道德概念界定为“责任道德〞,并描述了女性道德开展的三个水平。第一水平体现为女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这是一种现实的波及生存的关怀。紧接着,吉利根开始权衡自私与责任问题,进入将善视为关心他人,根据关心和爱护他人的能力来定义自己和声明自己价值的第二水平。最后吉利根开始审视内在的逻辑,重新思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打消自私与他人的鸿沟,并以非暴力和不伤害为道德准那么,进入到适当关心自我和他人的第三水平。循着这一探索,吉利根建构了一条“关心道德〞路线,她认为男性道德为公道道德,女性道德那么为关心道德、责任道德。

三、吉利根对女性自我概念和道德概念建构的思考与启示

但不可否定的是,吉利根对女性自我概念和道德概念的建构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对我国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1.注重性别差别,将性别视角贯通于德育工作的始终

女性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的缺失,使得女性在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方面往往不足主体意识,她们有意或无意地循着男性的声音和男性道德开展的轨迹建构自己的思想,而忽略了内心真实的声音。因此,我国的德育工作应注重性别差别,将性别视角贯通于道德准那么的制定、实施和具体的道德实践过程中,以增强女性的主体意识,提高她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让德育效果在她们最终的道德行为中得以体现和检验。

2.关心学生,注重德育中的情感因素

分析我国的德育教学与实践,知识的传授成为其中的主导。德育课堂上,教师多是讲授德育的概念、内容、原那么与办法,介绍各国的德育状况以及列举古今中外道德模范的典型事例,而无视了各个阶段学生道德开展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无视了传授的德育知识是否合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无视了道德中情感因素的开掘、引导和培养。因此,走进学生,关心学生,注重道德中的情感因素,成为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