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抗日战争-解析权威版_第1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抗日战争-解析权威版_第2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抗日战争-解析权威版_第3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抗日战争-解析权威版_第4页
【2023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抗日战争-解析权威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抗日战争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D根据题干时间“1937年8月〞可知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没有形成,故排除A项.

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表达,应排除.

题干中是指面对着日军侵华,国内企业在政府组织下内迁的史实,可见其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

应选D.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国民政府抗战,旨在考查分析比拟相关所学的能力.

关于抗日战争,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特点、结果、影响以及胜利的原因.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D材料中的信息说明,在抗战前日本侵略中国,日本与中国犹如蚕与桑叶,中国人民没有觉醒,任凭日本侵略,如今中日关系犹如鸡与毛虫关系,说明如今由于民族觉醒,抗战必胜.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表达抗战是持久战、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中国能速胜的信息内容,故排除ABC项.

应选D.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表达了民族的觉醒,也为抗战胜利作出根本保证.抗战的胜利成为近代以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成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了解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等重要史实,认识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某一事变后,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政治格局了.对抗多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公开和解,就达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蒋介石“庐山谈话〞C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应选C.

此题考查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到达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此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西安事变,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说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阔强固之民心。〞这说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D依据材料“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阔强固之民心.〞可知国共抗都强调抗战的持久性,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故D正确.

中共提出持久战的思想是在1938年,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排除A.

此时国民党仍有片面可知为主,故排除B.

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应选D.

此题考查国共抗日战争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中国持久抗战〞.

此题考查国共抗日思想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亊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A.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

B.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C.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D.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开展A此题考查抗战时期民族经济开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的工业大量迁往西南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故A正确;B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故排除B;C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排除C;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空前残酷的打击,故排除D。应选A。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以下对此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奉献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C题干中“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可知,中国被损害的局部主权被废除,主要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的巨大奉献的结果,故C项正确.

内河航行权是在?天津条约?中丧失的,故A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才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

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不能说明中国最终独立,故D项错误.

应选C.

此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考查中国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奉献.

关于抗日战争,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阶段过程、全民族抗战、特点、结果、影响以及胜利的原因.

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阔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A.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

C.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A材料中蒋介石提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阔强固之民心〞,“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都表达了全民抗战和持久战的思想.故A项符合;

材料中没有表达“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内容,故B排除;

C项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材料中无法表达,故排除C;

材料中没有表达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的内容,故D排除.

应选A.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要从材料中准确的提取信息进行分析,蒋介石和朱德都强调了持久战的想法,以此进行判断.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力量比照和国情特点,认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并认识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防止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缺乏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A.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C材料中面对日军的进攻,蒋介石主张“尽量使之拖延〞,并撤向内地“继续抵抗〞,结合题干时间“1936年〞,可以看出抗战前就有持久战的设想,因此C项正确;

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与此无关,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消极抗战,D项排除.

应选C.

此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此题关键对材料的理解,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了解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爆发后在正确战场的主要抗战史实,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8年三四月间,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在徐州一带重创日军,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争的大捷,这场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与太原会战均发生在1937年,故排除.

徐州会战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故C正确.

百团大战的主力是八路军,故排除D.

应选C.

根据“1938年…李宗仁〞“徐州重创日军〞“抗战以来正面战争的大捷〞可知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据此知识,学生只要对相关战争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有准确的了解,便可得出正确结论.难度不大.

某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80

余万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据统计死伤

30万人。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这说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的形势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国民政府执行全面抗战路线B根据材料信息,这场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景,根据所学,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开始,国民党军队在正确战场抗战,中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材料中“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表达全民族抗战的缩影,故B项符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故A排除;

材料中只是各地军阀的军队开赴抗日前线进行抗战,并没有说服从中央领导,故C排除;

D项材料中没有表达,故D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中“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80余万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说明抗日战争期间的正面战场抗战,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了抗战.

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正确理解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抗日战争,重点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日本侵华中的罪行、中国两个战场英勇抗战的重要史实,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抗战的双重性质等.

某年9月5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次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北方抗战己转入反攻阶段B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我军在北方〞“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的精神.

应选B.

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这次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D由材料“上海的炮声…团结成一个整体…民族的生存…〞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中国人民已经团结起来为了民族的生存而进行斗争,这应该是发生在1937年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应选D.

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本大题共4小题,〕材料:“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普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开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开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1〕在全面抗战之前的局部抗战,有很大一局部因素是中共推动的结果,其表现有武装斗争,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以及上海的局部地区,有地方自发性质的特点,不具备全国性特征。

〔2〕提出14年抗战,充分肯定了七七事变之前的抗战地位,使抗日战争的过程更加完整,是对历史的真实的复原,也表达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故答案为:

〔1〕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包括武装斗争、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带有自发性质。

〔2〕“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复原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它进一步昭示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奉献。〔1〕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和日本侵略的特点来分析。

〔2〕此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搞清楚日本近代侵略中国的过程,还要搞清楚14年抗战和八年抗战提法的特点。

林森(1868—1943)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从1931年至1943年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3年之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林森认为:“敌人的方案,不仅是要灭亡我民族,并且要拿灭亡我民族做阶梯,来实现征服世界的梦想〞。全面抗战爆发后,林森号召奋力抗战:“……不仅是全国各地的军队同时抗战,并且要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同时都参加抗战的工作;有力者出力,有财者出财;或以其聪明才智,奉献国家;或以其产业物品,捐助军用。〞“……军事上一时退却,仅是一个战场的得失,缺乏以影响战局全部。……我们要拖延敌人的战争时间,消耗敌人的兵力、财力,使敌人的经济机构,军事形势,一齐崩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林森预见到这将为中国的抗战带来转机:“果令环球人士咸能痛恶侵略,尊重自由,又悉相互合作,彼此联系,那么侵略必可铲除,和平必能永奠。〞1943年林森逝世,中共中央发来唁电,指出:“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摘编自?前国民政府主席林公子超遗集?(1)根据材料,概括林森的抗战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森的抗战思想。〔1〕思想:对日本侵略野心的深刻认识;主张全民族抗战;坚持“长期抗战〞;强调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抗战。〔2〕评价: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推动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认识到了国际因素对中国抗战的促进作用。〔1〕此题考查林森抗战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敌人的方案,不仅是要灭亡我民族,并且要拿灭亡我民族做阶梯,来实现征服世界的梦想〞、“……不仅是全国各地的军队同时抗战,并且要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同时都参加抗战的工作〞、“要拖延敌人的战争时间,消耗敌人的兵力、财力〞、“果令环球人士咸能痛恶侵略,尊重自由,又悉相互合作,彼此联系,那么侵略必可铲除,和平必能永奠〞进行概括即可。〔2〕此题考查对林森抗战思想评价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由材料林森的抗战思想并结合所学进行评价,即其主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推动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认识到了国际因素对中国抗战的促进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展。材料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局部,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据百度百科整理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那么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写出变化,变化根据材料,史论结合)例如一: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例如二: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开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开展。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政府主持的全国性的抗日迅速展开。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开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此题考查日本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阐释问题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三个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注意史论结合。对于这种新题型,学生只要把握住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把握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高分还是很容易的。解答此题,根据两那么材料可以从国民政府抗战态度的转变、抗战规模的壮大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