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1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2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3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4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师教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原理》授课班级:09会本9—13使用教材:吕建军《微观经济学原理》暨大出版社任课教师:王志勇系(部):经管系教研室:国贸教研室教务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教案按每二节课进行编写,其进度应与授课计划相同。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是手写稿.教案基本要素包括:1、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2、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4、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指本次课结束后需要布置的作业与思考题。第1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掌握经济学的性质、构成对象、基本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经济学的定义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教学过程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等第一节一、经济与经济学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机会成本三、生产可能性边界四、竞争与合作五、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二节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课后P22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三节微观经济学概述;第四节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情况,联系实际生活说明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掌握经济学的性质、构成对象、基本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为均衡价格理论3。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教学过程第三节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三、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四、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课后P22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3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一节需求函数与需求定理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熟练掌握需求定理,并能区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影响需求的因素2.替代品与互补品3.需求定理4.吉芬商品5.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的区别教学过程第一节一、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替代品与互补品)二、需求定理及其例外(吉芬商品)三、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课后P46页第2、3、4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4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二章导论第二节供给函数与供给定理第三节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影响需求的因素,熟练掌握需求定理,并能区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掌握均衡价格及供求定理。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影响供给的因素2.供给定理3.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的区别4。均衡价格5.供求定理教学过程1。说明本次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包括重点及难点内容.2。讲清供给曲线的形状和特点;供给定理。3。重点介绍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的区别.同时采取即问即答做练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并巩固该知识点。4.重点介绍均衡价格。5。结合图形讲解供求定理.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47页第5、6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5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第四节价格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与限制条件第五节政府干预与市场扭曲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价格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与限制条件.重点掌握政府如何运用限制价格、支持价格对经济干预,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产权明晰2.限制价格3.支持价格教学过程1.说明本次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包括重点及难点内容。2.简单介绍亚当·斯密的生平、贡献,及其经典著作《国富论》,通过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短片重点介绍他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3.简单介绍价格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4.介绍价格发挥作用的三个限制条件,重点介绍其中的“产权明晰"这个知识点,给学生联系实际,透过我国的国企改革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补充有关产权方面的知识。5。重点介绍限制价格的相关理论,通过举例联系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官倒来说明限制价格产生的不利影响。6.重点介绍支持价格的相关理论,并说明其造成的影响及解决方法。联系宏观经济学中的自动稳定器中的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讲解。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47—P48页课后习题第7、8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杨艳年月日第6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二章需求与供给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46第4题2。P47第5题3.P47第6题4.P47第7题5。P48页第8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杨艳年月日第7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三章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第二节其他弹性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重点掌握: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不同弹性对价格蛛网收敛和发散的影响;需求曲线不同弹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税负的影响;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掌握: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关系;弹性与斜率的关系.了解:不同因素对收入、需求弹性的影响.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计算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4。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5.供给价格弹性相关知识教学过程1。通过与第二章衔接,引出第三章弹性,说明研究弹性的必要性。2。讲清需求价格弹性等几种弹性的定义,重点在于讲述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补充一点数学知识,导数)。3。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商品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4。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商品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5。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什么是正常品,什么是劣等品。6.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商品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70-P71页课后习题第1、2、6、7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8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三章弹性理论第三节弹性在厂商决策中的应用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几种基本的弹性的相关理论,能够运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来为厂商决策做指导,也能够运用相关的弹性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薄利多销2。丰收的悖论3.差别价格教学过程1。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只有需求价格富有弹性的奢侈品才能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来增加总销售收入。2。说明什么是丰收的悖论,并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结合图形说明产生的原因。3.讲清什么是差别价格。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说明差别价格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通过举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例子,说明航空公司如何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实行差别价格对不同的乘客收取不同的票价实现收入最大化。4.运用弹性理论给大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免费候车厅的环境都很差;为什么电影院的爆米花会很贵;为什么饭店的酒水会买得很贵。5。讲清需求收入弹性对厂商决策的意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71页课后习题第3-5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9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三章弹性理论第四节弹性对税收负担分摊的影响第五节弹性对农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重点掌握: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不同弹性对价格蛛网收敛和发散的影响;需求曲线不同弹性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税负的影响;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掌握: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关系;弹性与斜率的关系。了解:不同因素对收入、需求弹性的影响。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收分担的影响2。蛛网理论3.期货市场教学过程1.讲清在供给完全弹性与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税负的承担问题。2.总结供给弹性对税负分担的影响。3。讲清在需求完全弹性与需求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税负的承担问题。4。总结需求弹性对税负分担的影响.5.讲清蛛网理论,说明农产品的实际价格波动属于发散性蛛网。6.通过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财经郎眼—疯狂的蔬菜》联系我国目前农产品价格波幅大来说明蛛网理论.7。讲解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幅太大的方法期货市场和政府稳定计划。8。给学生补充关于期货市场的有关知识,介绍期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期权来进行套期保值。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71页课后习题第8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0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三章弹性理论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71第3题2。P71页第4题3.P71页第6题4。P71页第8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1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第一节欲望与效用第二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并能够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效用和基数效用的含义2.了解序数效用的含义3.了解基数效用与序数效应的区别4.了解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教学过程1.说明第四章与前面章节的逻辑关系,自然过渡到第四章的学习。2。简单介绍欲望、欲望的特点.3.强调说明效用的主观性.4。讲清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5。重点介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解释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2.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2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第三节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并能够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2.掌握基数效用论并用于分析消费者均衡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教学过程1.介绍消费者均衡的含义.2.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3.用反证法证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4。通过讲解两个例题,说明两种类型的消费者均衡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简述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3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第四节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并能够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用边际效用曲线推导需求曲线2。消费者剩余3.价值悖论教学过程1。讲清如何使用边际效用曲线推导需求曲线,并通过画图演示。2。从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得到重要结论: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边际效用成正比.3.讲清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以及如何计算消费者剩余.4。说明“价值悖论"的由来。5.用供求定理中的稀缺性解释“价值悖论"。6.用边际效用理论解释“价值悖论”。7.讨论沙漠中的水为什么会变得很贵。课后作业与思考题P84-P85页第1-3、5-7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4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分析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84第1题2.P84第2题3.P84第3题4。P85第5、6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5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第一节预算线第二节无差异曲线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挡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预算线的含义以及预算线变动的几种情况2.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点3.了解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4.了解特殊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教学过程1。讲清什么是预算线、预算线的方程,重点强调预算线的斜率。2.画图演示预算线变动的几种情况,并且总结:研究预算线的变动关键是看预算线的斜率与预算线的截距.3。讲清什么是无差异曲线。4.讲清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并解释原因。5.讲清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6。举例实例说明特殊商品的特殊无差异曲线。课后作业与思考题P110课后习题第3、4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6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第三节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挡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叙述效用论并学会用无差异曲线结合预算线分析消费者均衡.2.了解价格—消费曲线,并学会用PCC曲线推导需求曲线。3。了解收入—消费曲线,并学会用ICC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4.掌握恩格尔系数。教学过程1.讲清如何运用无差异曲线结合预算线分析消费者均衡,并重点强调消费者均衡的条件。2。讲清价格—消费曲线的含义,并画图演示其由来.3.结合图形讲解用PCC曲线推导需求曲线。4。讲清收入—消费曲线的含义,并画图演示其由来。5.结合图形讲解用ICC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6。讲清恩格尔曲线的含义,并重点介绍恩格尔系数的含义与作用。7.补充知识点基尼系数。通过看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说明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的区别与作用,并联系实际说明二者的实际应用。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简述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2.试说明恩格尔曲线的经济含义.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7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第四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第五节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挡品和吉芬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并学会分析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问题。教学过程1.讲清什么是总效用(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并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2。重点介绍补偿预算线。3。通过画图的方式分别分析正常商品、低档商品还有吉芬商品三种效应的正负性。4.通过随堂做习题的方式巩固该知识点.5。讲清什么是不确定,什么是风险,并介绍几种防范风险的方法。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2。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正。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8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110第1题2。P110第2题3.P110第3题4.P110第4题5.P110第7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19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六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第一节厂商及其本质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生产函数2.短期与长期的划分3.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5.短期生产中厂商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厂商及其本质.2。介绍生产函数及两类型的生产函数。3.重点讲解短期与长期的划分。4.通过画图作辅助,讲解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5.讲清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形成原因.6.重点讲解短期生产中厂商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间。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合理投入区?2.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解释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0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六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第四节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厂商规模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2.编辑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3。等成本线4.长期生产中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5.扩展线与等斜线的联系与区别6.规模报酬及适度规模教学过程1.讲清等产量线及其特点,讲解时联系无差异曲线,做对比讲解。2.重点讲解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3.介绍等成本线及其移动,讲解时联系预算线,做对比讲解。4。重点讲解长期生产中厂商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5。讲清等斜线与扩展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6.介绍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并介绍规模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进行对比。7.讲清什么是适度规模,以及其与平均成本的联系。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在两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生产的经济区域?2.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3。什么是规模收益?怎样判定规模收益的类型?4.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组合。5。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组合。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1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六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第六节成本论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即厂商作为经济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如何选择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和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的区别2.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3.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变动规律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成本函数。2。讲清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区别。3.讲清短期固定成本与短期可变成本。4。通过案例说明SAC、SMC的特点。5.通过画图讲解SFC、SVC、STC、SAFC、SAVC、SAC、SMC的形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重点掌握SAVC、SAC、SMC三者之间的关系.6.通过画图讲解LTC、LAC、LMC的形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重点掌握LMC与LAC之间的关系。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SMC与SAVC、SAC之间的关系。2。LMC与LAC之间的关系.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2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六章生产与成本理论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140第6题2.P141第10题3.P141第11题4。P141第12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3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市场的类型与利润最大化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市场和市场类型2.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3.利润最大化原则4.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市场和市场类型,并做相应的举例。2.讲清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3。详细讲解并解释利润最大化原则。4。简单介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5.讲清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合的.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合的?2.为什么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杨艳年月日第24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盈利的条件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收支相抵的条件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亏损的条件4。亏损下继续生产的条件、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停止营业点5.生产者剩余教学过程1。结合图形讲解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盈利、收支相抵、亏损。2.重点强调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MR=SMC3.详细讲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如何得到.4.介绍生产者均衡,以及如何求解。并与消费者均衡进行对比。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5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2.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教学过程1。讲述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2。着重强调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P=LMC=LAC=SMC=SAC。3.通过画图讲解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课后作业与思考题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6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163第2、3题2。P164第5题3.P164第6题4.P164第7题5.P164第8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7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八章完全垄断市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的性质及形成原因第二节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完全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以及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完全垄断市场的性质2.完全垄断存在的原因3.自然垄断4。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完全垄断市场的性质。2.讲清完全垄断存在的原因,其中重点介绍自然垄断.3。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了解我国完全垄断行业的相关情况,并了解完全垄断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治理。4。讲清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课后习题P183第1、2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8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八章完全垄断市场第三节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供给曲线第四节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完全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以及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2.完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3.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教学过程1.结合图形,讲清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并说明条件。2。通过分析,讲清完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3.讲清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与条件。4。简单介绍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所带来的影响。课后作业与思考题课后习题P183第3、5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29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八章完全垄断市场第五节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第六节政府对自然垄断的管制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完全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以及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价格歧视的定义2.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3.自然垄断4.政府对自然垄断的管制教学过程1.讲清什么是价格歧视,并回顾在第三章讲弹性时对于差别价格的介绍。2.重点介绍价格歧视实施的条件,并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3。重点介绍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并且把三种类型进行对比,说明每一种的特点。4.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价格歧视的现象.5。讲清什么是自然垄断。6。介绍政府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的几种方法。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183页课后习题第4、6、7、8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30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八章完全垄断市场课后习题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次的习题课,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复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P183第1题2。P183第5题3.P183第6题4.P183第7题教学过程1.先采取自愿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做题,通过学生做题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如果正确率不高,说明了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复习的方式,对相应的知识点再重新重点讲解一次,然后在带领学生一起结题。同时告诉学生解题思路.3。如果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回顾,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和题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31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九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第二节垄断竞争厂商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特征。并且了解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博弈论与厂商均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4.垄断竞争厂商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教学过程1.介绍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并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市场进行对比。2.讲清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需求有2条。3。讲清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4.简单介绍垄断竞争厂商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形式。课后作业与思考题书本P214页课后习题第1、2、3题备注注: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减。授课教师签名:年月日第32次课2学时教师教案授课章节第九章不完全竞争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第五节寡头博弈的案例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特征.并且了解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博弈论与厂商均衡。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1.寡头垄断的特征2.非勾结寡头垄断模型3。勾结寡头垄断模型4.博弈论与厂商均衡教学过程1。简单介绍寡头垄断的特征,并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对比,并通过举实例的方法增加学生的理解与记忆。2.介绍非勾结寡头市场的定价模型,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并说明两个模型的特点与作用。3。介绍三种勾结寡头市场的定价模型.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短片了解什么是卡特尔。4.介绍什么是博弈论,并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