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从应试教育突围,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1991~)
2018年,国家若干部门联合发力,强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出台了多个文件,为学生减负。2018年底,“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问卷调查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都显示减负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家长、学生的获得感不强,凸显了义务教育秩序治理的难度、复杂性和综合性。早在2018年3月的“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谈到减负工作的五大方面和两个关键措施。五大方面分别是学校教学减负、校外减负、考试评价减负、老师教学减负、家长和社会减负。两个关键措施,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二是综合治理,建立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讲话凸显了减负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并且指出归根结底,是要构建一种健康的教育秩序、良好的教育生态。对基础教育的治理从政策清理上升到教育生态的构建,是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大改变。需要解析“教育生态”的系统构成。就教育自身而言,教育生态是由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不同主体形成,包含了国家的、地方政府的、学校的、商业的、教师的、家长的和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和利益诉求。在这个系统中,学校制度、升学制度作为基石和“底盘”,是教育系统的动力供给;评价制度作为指挥棒,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不同的价值和导向。但教育生态并非由教育系统内部构成,在教育系统之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社会结构、劳动力市场、用人制度等的影响,它对教育的导向和制约比教育自身更为根本和深远。化繁为简,制度和文化通常被视为一个复杂社会系统的一体两面。教育生态具体体现为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如学校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用人制度等等;在它之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则确定了其价值和方向,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软力量”。教育生态既指社会性的宏观生态,也可构建地方性的区域生态,甚至在一所学校、一间教室,都可以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和局部生态。对应试教育弊端和减负的治理而言,并没有一抓就灵、一蹴而就的简单方案,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课外培训机构被视为依附于学校系统、如影随形的“影子教育”,问题主要出在学校,只有主体的需求和评价改变了,“影子”才会真正改变。其背后,涉及学校制度、入学政策、教学模式、评价制度、社会用人制度等各方面,需要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系统性的改变。首先是规范性的治理,落实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做到令行禁止。其次是改革性的举措。在清理了校外环境之后,就需要不失时机地进入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深化学校系统的教育综合改革,理顺各种关系,释放学校活力。最后是创新性的改革,通过供给侧改革,实行源头治理,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低竞争、低评价、低控制的新的教育生态。近年来,地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实践,提供了实践案例,国外的教育改革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一更新教育理念2018年10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求“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教育评价是导致各种教育问题、教育乱象的深层原因。改变“五唯”的错误导向,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制度、评价,按照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价值观,构建一种崭新的教育生态,这是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一)超越经济主义、功利主义等工具理性价值更新教育理念是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的基本前提。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流教育价值观的批评: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要超越功利主义、人力资本理论,向这种工具理性的教育价值提出挑战。报告认为,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报告说:“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众多国际发展讨论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理念。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和学习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克服经济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我国的教育生活中直接体现为改变将教育视为投资甚至营利行为,以分数、升学率为标榜的教育政绩观,回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价值上来。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共政策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最核心的价值。(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我国于1991年、2001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三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体现了“儿童优先”“儿童中心”的理念,建立了“儿童权利”体系。2011版纲要除了“保障儿童享有闲暇和娱乐的权利”外,进一步提升了“儿童参与权”的要求。将“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尊重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作为“儿童与环境”部分的主旨,并将“为儿童提供必需的闲暇、娱乐时间,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的良好风尚,保障儿童参与的权利”作为基本策略。每隔十年重新制定的“纲要”,是落实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行动方案,也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和学校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面向未来,需要通过教育创新,构建一种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全新教育生态,保护儿童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当代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显示,用认知能力为代表的智力因素解释儿童未来的成长成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拓展了狭义的“智力”概念,认为人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另一方面,很多研究证明,对儿童的成长成才而言,智力因素只占较小的作用,而自尊、专注、毅力、合作性、开放性等非认知能力起主要作用。研究显示,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单—译价标准,会割裂学校教育和未来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鲍尔斯等对24项类似研究和65个统计的综合分析表明,考试成绩只能解释教育年限对收入影响的18%[1],并且考试成绩和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近几十年来也并没有增强的趋势。[2]面对未来,要适应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挑战,就要求更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能,而不是与机器竞赛计算能力、解题技巧,即所谓“用人类智能战胜人工智能”。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四)促进教育创新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教育创新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现在上小学的学生走上社会时,我们所熟悉的职业、岗位许多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那么,我们怎么还能用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方式继续培养“考试机器”?减轻学生负担,从应试教育突围,不仅是为了解救困境中的孩子,也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具有前瞻性的价值。需要通过教育创新改变应试教育,通过教育创新促进公平,实现素质教育及培养核心素养、21世纪技能等目标。教育创新不仅意味着更多地使用互联网和高技术,也不限于教学过程,它意味着将互联网文化所昭示的自主性、开放性、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公众参与、资源共享等价值融入现行教育,包括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教育教学创新等不同方面。例如,通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改变政校关系、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通过学校创新打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走向生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等等,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基。二改善政府治理,深化教育改革有人说,我国的“择校热”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失衡,固化于公办教育价值的错位,恶化于市场化、商业化的肆虐。对于屡禁不止的择校竞争、课外补习现象,有一个解释是“剧场效应”,即少数人不守规则,致使所有人都跟着遭殃。其实,这一乱象真正体现的是“政府失灵”,是教育公共秩序缺失了自己的“守夜人”。要有效地维护义务教育秩序,必须从改善政府治理入手,解决政府缺位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需要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教育供给,增强办学活力,增强学校教育的多元化、丰富性和选择性。(一)规范和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的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恶性学业竞争,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学校差距过大和入学政策不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这一情况已经得到基本改善,但发展的差距仍然存在,学校差距过大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需要像精准扶贫那样,限期、定点消除城市中依然存在的薄弱学校。教育公共财政应当关注后20%的学校和学生,而不是为优势学校、优势阶层“锦上添花”。此外,是落实教育部要求的“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比例不低于50%的政策。凡是这一政策落实得较好的地区,“小升初”竞争都得到明显缓解。有的地方建议将这一比例扩大到70%以上,就可以消除大城市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在事实上存在校际差距的情况下,公平、开放的入学政策格外重要。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精神,一视同仁地禁止考试选拔招生,实行免试和同步招生。上海市在2018年实行了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有效地遏制了生源竞争。正视一些地方在校教师参与课外补习甚至自办补习班的违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刹住这种风气,维护教师职业的操守,恢复公办学校的形象和公益性。规范和改善学校行为的重要方面,是按照规定减少作业和考试,严格限制超量作业、无聊作业、题海战术。落实小学低年级不考试,3~6年级只有期末考试、不举行全市统测的要求,落实小学成绩“等第制”评价,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为教师减负。一些学校和地方教育局出台规定:小学生晚上九点后、中学生晚上十点后没有做完的作业可以免除。这一经验值得推广。在提质增效、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以及提供下午三点半之后的教育服务方面,不同地方的学校已经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和推广。在应试教育环境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借鉴韩国在初中实行的“自由学期”的改革,在中小学实行“无作业月”“无考试月”“无考试学期”等,为学生减负透气。也可实行每周有一两个下午由学生自主支配,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体验活动,认识社会和自然,帮助学生追逐梦想、发挥才能。(二)改变等级化的学校制度1.制止继续扩大学校差距的行为要真正缩小学校差距,需要追溯到基础教育阶段等级化的学校制度。这包括城乡区别,即对城市和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另外,城市的中小学也分为省市级重点、区级重点等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行政级别,甚至有教育部直属、省市教育厅直属的。目前,学校常规的生均拨款差别并不大,但在其他政策(例如名师比例、高级职称比例、评优评先等等),以及在专项经费的获取上差别巨大,是继续形成学校差距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一手抓均衡发展,一手继续制造校际差距,“重点建设”的名目不断翻新,诸如“星级学校”、新优质学校、未来学校等等,延续着打造“重点学校”的思路。一些地方动辄花费几亿元、十几亿元建设一所豪华学校,破坏了区域的学校生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脸面的“政绩工程”,以及享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近水楼台”。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等级化的学校制度,按学校等级配置资源的做法,明显违背《义务教育法》,违背了教育公平、扩大了学校差距。这是许多地方多年来教育竞争难以降温的深层原因。建议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实行属地化管理,将现行部属学校、省市属学校等下放到区县教育局,区县也同样取消学校的各种行政身份,从而实际地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的重点身份和行政级别,形成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更大范围地推广校长职级制,形成专业化的校长薪酬体系,使校长重视自身的专业性,摆脱对行政的依附。应当按照《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均衡学校设置和建设标准,既要保证所有学校建设达标,又不允许少数学校超标,建豪华学校、超大规模学校。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学校法,对此缺乏强有力的规范和惩戒,因此约束力不强。应当将此作为地方督教督政的重要内容,并加快制定学校法的进程。2.改革“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需要在简政放权、加强省级统筹的视野中,重新审视现行“以县为主”的中小学管理制度。农村地区由于地域广大、学校分散,“以县为主”的管理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在大城市,按行政区分区管理的模式,既形成了不必要的管理区隔(如一街之隔分属两区),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教育竞争。由于城市的财政供给能力很强,可考虑实行城市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取消区县教育财政和管理责任。直辖市也可实行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从而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取消区级之间不必要的生源竞争、升学率竞争。事实上,这也是纽约、伦敦、莫斯科等世界大城市通行的基础教育管理模式。3.加强督政,对地方政府的错误教育政绩观实行问责许多调查显示,激烈的升学率、分数竞争,学生、老师、校长、家长都深受其害,它为什么会被不断推高,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之间教育政绩的竞争,一些政府甚至以“北清率”不达标为由责罚教育局长,形成“市长—局长—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链,其源头是地方政府错误的教育政绩观。因而,制止教育恶性竞争的乱象,禁止给学生、学校排名和公布成绩,禁止以升学率奖惩教育局,需要追根溯源,对地方党政领导实行问责。这既是地方教育督政的重要内容,也应作为地方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三)重新认识、处理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近些年来基础教育格局发生变化,民办学校可以考试招生和提前招生,致使其学业水平明显高于公办学校,成为家长竞相择校的目标。学校品质的“公退民进”,强化了义务教育学校按阶层的分层,即优势阶层子女集中在民办学校,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平民子弟则集中在公办学校,会造成义务教育系统的两极分化,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治理畸形的择校竞争,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需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立法和政策要求,避免义务教育被资本市场、房地产机构和培训机构绑架,保障义务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公益性价值实现。扭转“公退民进”,首先要均衡布局,控制公办、民办学校的规模和比例。目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全国总体民办学校学生的比例在10%上下,这是比较恰当的,国外大多也是如此。而在择校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民办初中的比例失控,会高达30%~40%,2018年底被教育部通报的湖南耒阳市达到60%。此外,要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在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的框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理应以公益性为主,同样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不应采用变相的选拔招生方式。超额生源采取抽签录取,这也是世界各国通用的符合程序公正的方法。在民办教育快速发展了20年之后,公办—民办格局发生逆转的新形势下,需要重新思考公办—民办教育的关系,确定相应的准则。综观世界,在基础教育阶段,民办教育都不是作为与公办教育竞争的对立物而出现,其功能和价值主要是满足多样化的不同教育需求。在当前面对未来的教育创新中,新的学校竞争不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竞争,而是创新学校和传统学校的竞争。(四)促进学校制度的多样化、丰富性改善基础教育生态,既要规范、查禁伤害教育的“负能量”,也要开源、激发促进教育发展的“正能量”。源头治理的举措,是开展供给侧改革,增强学校系统的丰富性、多样性,增加家长和学生的选择。PISA2015的数据显示,学校的自主性与减少课外补习具有正相关性,是一个显例。1.改革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一是实行管办评分离、委托管理的改革。可借鉴美国“特许学校”的模式,在不改变学校公办性质、政府全额拨款的前提下,将部分公办学校通过公开招标、签订契约的方式,委托教育家团队管理,恢复学校的自主性和办学活力。这在英国和北欧,被称为“自由学校”的改革,在我国台湾地区,被称为“实验教育”。近年来,在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已经出现一批实行委托管理的公办学校改革案例。二是把创新创业的概念从经济界扩大到教育界,像支持小微企业那样鼓励教育创新创业,支持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士创办新教育,将家庭园、在家上学、小微学校合法化,从而解放教育生产力。世界范围教育创新的共同趋势表明基于互联网和个性化学习的精品学校,校园的用地面积、学生规模、硬件设施等已不再是重要因素,包括体育活动场所等都可以通过城市公共服务系统获得。因此,应当大幅度降低民办学校设立的资金、建筑规模、土地面积、学生数等门槛,建立非营利的创新学校,满足公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将以投资为主的“资本家办学”,转为以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家办学”。这是缓解“中产焦虑”、扩大教育选择的重要路径,可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很多家长因此可以不把小孩送到国外或国际学校。2.适时提出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和多样化的目标减少升学竞争的层级,是缓解基础教育阶段升学和考试竞争的关键措施。伴随义务教育的普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相继取消高中入学考试,将义务教育扩大至高中。我国已确定“十三五”期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由于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我国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的进程应当分步骤而非“一刀切”,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可以先走一步。在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应当适时地提出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做准备。同时,要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轨,后者通常是学业失败者的无奈选择,许多仍然千方百计“曲线”升入高校。需要通过高中多元化的制度,将高中由两轨变成多轨,进行根据个人能力、兴趣和特长的选择和分流,从而走向多元适性的教育。这是欧洲国家的做法,也是韩国为改变应试教育倾向而采取的改革措施。3.走向小班小校在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过程中,有一个目标似乎被忽视了,这就是“小班小校”。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地区出现的“小规模学校”,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短板,需要着力补齐。但是,需要认识到,小班小校不仅是山区、牧区、农村地区不得已的选择,它也是现代学校的基本面貌。以效率优先为价值取向,统一规格、大批量培养学生的大规模学校,是工厂化时代的产物。在欧美国家,现在小学的规模通常为一二百人,每个年级一个班,最多两个班,每个班20多个学生。因为教育品质与学校规模密切相关。只有小班小校,才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小班小校是教育现代化外在的形态,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基本追求。因而,面向未来的教育,城市的教育布局、学校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地建立“小班小校”的概念和价值导向,逐渐缩小学校规模,逐渐将学校规模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价的重要指标。今后最好的学校,必定是小规模学校而不是人满为患的大规模学校。(五)深化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需要更新教育评估理念,加快教育评价制度和技术的改革。要继续深化高考和中考改革,改变“分分计较”的评价方式;同时,改革中小学目前的学业评价方法。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考试分数的达标评价,抹杀了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学校的努力和改善程度,因而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不利于激励薄弱学校和弱势学生。美国教育改革的历程给我们以启示。从2001年小布什总统签署的《一个都不能少法案》,到2015年奥巴马签署的《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法案》,背后的教育评价模式的进化,从只关注学业成就达标的“达标模型”,改进为“达标+成长”的评估模型。因为后者不仅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某个统一的标准,同时关心每一个学生实际的成长,是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念。而且,后者不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效,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教师、学校对学生成绩提高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同时,成长评估不是一种关于特定知识记忆的评估,而是一种关于能力的评估,尤其是对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的评估。[3]在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中,需要引进行之有效的新的评价方式。增值性评价是国际前沿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业增值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净”评价。这一评价可激励学校改善教学,引导学校多元发展,而不是对优秀生源的竞争。GPA(GradePoint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评价,是对学生修学课程的学业水平评价。美国多数大学录取学生时,既考虑统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SAT),又参考高中阶段的GPA。高校招生不是选拔“状元”,不仅依靠大范围内学习总分的排名,也认可学生在本班级、本学校所获得的成绩,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高水平学生的学校集中度,降低升学竞争的烈度,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深化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在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过程中,可试行根据高考成绩和GPA按不同权重加总的录取办法。(六)改革“唯学历”的社会用人和保障制度为学历社会降温,需要政府机构、劳动人事部门、企事业采取共同行动,改变唯学历、追求高学历的用人标准。需要降低各类社会参与制度、社会福利的学历门槛,例如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子女入学等的学历门槛。政府招聘公务员、企事业招工等设置的过高学历门槛,都抬升了对高学历的追捧,助长了“唯学历”的不良风气。作为比较,香港特区招聘公务员的学历门槛,最低为中三学历(相当于内地的初中),选拔的重点在于考核语文和逻辑思辨能力,以及服务大众的热忱。我们不也可以这样做吗?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高学历的要求到了有害的地步,对博士学位的授予高校从“985高校”收窄为北大清华两校,甚至要求“查三代”,只接收本科学历为北大、清华的博士毕业生。应当按照《劳动法》等有关规定,纠正此类行为,以端正社会风气。建议从国家机关开始自查,落实反“五唯”的举措。三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纵观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的教育,学校发展均衡、多样化而且品质卓越,学生没有过多的作业、考试,教师没有评优、没有职称、没有绩效工资,却做到了教育质量最好,形成了一种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理想教育生态,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人们典型的反映是,认为北欧小国的教育成功难以复制,在中国这样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只能拼时间拼命、拼爹妈拼娃,“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但是,如果我们不打算改变现状,这种现状就不会自动改变;如果我们继续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那么应试教育的现实只会继续恶化。应试教育的现实既然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我们当然也可以加以改变。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已经多年,但其实效不彰的原因主要在于,与应试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强大坚硬的制度模式、教学模式、价值观念相比,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学校制度、教育政策、评价制度等,还需要具体建构。需要通过理性、建设性的思路,实施分阶段、有限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这其中有一些值得认识的重要概念,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整体改革与局部改革相结合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我们需要按照“整体裁军”的思路,整体降低“学历军备竞赛”的水平,降低应试竞争的强度和烈度。如不再继续扩大学校差距,取消或减少跨校的统考统测,改变给学校和学生排名和以升学率、“北清率”进行评价等,都是现实可行的,也已经成为国家的要求和规范。这种宏观层面的政策改善只能由区县政府和教育局实施。与此同时,来自基层学校的评价改革、作业减量等,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力量,有魄力、敢担当的校长、老师会成为改革的主角。有限目标。无论是减负还是推行素质教育,首先是解放小学生,保护小学生和低幼儿童。由于“小升初”的瓶颈在大多数地方已经突破,更大限度地放开小学教育,首先使小学教育正常化,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能够保障儿童休息和睡眠的教育这个儿童权益保护的最低纲领,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现在学校和家庭对小学生的严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往升学教育的惯性,已经失去制度、政策层面的支撑。局部改变。在外部环境尚未整体改变的情况下,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和局部生态,仍然是可以有为的,即在不影响学业成绩的情况下,给学生营造更为自主宽松、更有营养的生活环境。实践证明,让学生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不会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顺延合同范例
- 地下车库车位租赁合同范例
- 工程中介居间合同范例
- 建筑竣工保洁合同范例
- 广告灯箱制作合同范例
- 意向转让门面合同范例
- epc中英文合同范例
- 拆迁补偿合同范例写
- led英文合同范例
- 孝感合同范例在线解答
- GB/T 23473-2024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 剪叉式液压升降机毕业设计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
- 《淘气的一天》(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国开2024年秋《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3年山西大同平城区司法协理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期末综合素质达标(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商务数据分析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年加工3万吨大米改建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