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事件中救援官兵的心理服务要点,军事心理学论文_第1页
东方之星事件中救援官兵的心理服务要点,军事心理学论文_第2页
东方之星事件中救援官兵的心理服务要点,军事心理学论文_第3页
东方之星事件中救援官兵的心理服务要点,军事心理学论文_第4页
东方之星事件中救援官兵的心理服务要点,军事心理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之星事件中救援官兵的心理服务重点,军事心理学论文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后,幸存者和第一响应人员可能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并经历潜在而广泛的急性心理和情感症候[1].因而,针对遇难者家属、伤员、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等处在心理应激状态下的重点人群采取明确有效的心理干涉措施,使之战胜心理应激障碍,重新适应生活,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翻沉,紧急派出驻地官兵前往救援〔图1〕。心理服务工作者也被抽调至水难地域开展伴随保障,负责对沉船救援官兵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疏导和教育工作。此次救援官兵在搜救、打捞遗体经过中虽出现了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急性应激反响,但经过心理服务人员的合理参与、全方位心理支持,直至救援任务结束无一人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现笔者回首此次心理服务工作情况,总结了针对救援官兵展开心理服务的重点及国外类似案例和经历体验,并针对我军救援人员的心理服务现在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1救援官兵心理变化以急性应激反响为主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涉指导原则〕,将受灾民众定为一级干涉人群,将救护人员定为二级干涉人群。一般以为,灾难救援人员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心理压力[2]:一是惨烈场景对心理的刺激,二是恶劣环境对身心的影响,三是身心疲惫造成的心理应激。此次长江沉船事件中救援官兵面临的压力大致一样,但表现出的心理反响各具特点。在执行救援任务前期,固然构筑救援通道、漕渡门桥架设等任务繁重,但由于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救援气力本身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官兵们都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只感到现场带来的震撼,均未出现明显的心理异常反响。任务中后期,救援官兵在沉船扶正后进船舱搜索及搬运尸体、包裹,很多年轻兵士出现恐惧、退缩的行为反响,不敢靠前,但在心理骨干的鼓励和身先士卒地带领下均顺利完成任务。此时救援官兵主要呈现急性心理应激反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表情冷漠、动作机械呆板、食欲不佳等。由于救援官兵7天6夜连续作战,睡眠时间总共缺乏6小时,由于极度困乏,对睡眠的生理需求完全掩盖了其他心理活动,因而多数官兵对尸体的恐惧时间都较短暂。主要搜救任务完成后,救援官兵得以休整,此时生理、心理疲惫完全显现出来,任务完成后几天内有战士出现梦魇,个别甚至出现夜间不敢单独去洗手间现象。2针对救援官兵开展心理服务活动重点2.1正确认识救援官兵的心理反响多个文献已对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切进入讨论,但往往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即:救援官兵不是受害者、受助者,而是施助者。施助者和受害者面对同样的灾难情境,其心态完全不同[3].救援官兵作为施助者,其心理上多表现出同情、震惊、感情冲击,在救援经过中多以对死难者遗体畏惧、连续作战的心理疲惫为主要特征,救援任务完成后会有成就感、欣快感、荣誉感。因而,救援官兵的心理问题以急性心理应激反响为主,而这种反响除非十分严重,一般不需后送进行十分心理治疗。团队协同救援、同伴鼓励、行为暗示、言语支持等,就是最好的心理调适手段。2.2合理明确心理服务人员的参与方式认识到救援官兵是施助者的身份,施助者不愿被当成服务对象,因而,心理服务人员要淡化心理医师角色,主动成为救援队伍的一员,成为官兵的自个人.进入水难地域后在分配任务前,有地方专家为官兵进行了约30分钟的心理辅导,主观臆测官兵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怎样处置等,尽管这有利于缓和官兵救援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但持续的伴随保障更为有效。随后心理专家组赶赴救援,与官兵始终在一起,未为突出心理干涉而进行泛泛教育疏导,进而使救援官兵感到自个被关注,无形中心理上得到很大慰藉。还有的心理专家带来心理调查问卷,由于救援工作繁忙而无法施行测评。实际上,救援官兵在这种情况下对完成问卷非常反感,这在汶川大地震救灾经过中已有反映[4],带着科研目的而非服务目的而来,获得的结果不一定真实。在官兵救援经过中,评价其心理反响的最好手段就是接触观察、感同身受,而这又需要深切厚重的专业知识〔图2〕。2.3对救援官兵心理服务最好方式方法是全方位心理支持很多心理专业人员将心理支持简单地理解为鼓励、解释、保证、指导、促进环境改变,甚至把这当成金科玉律。实际上,真正的心理支持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详细到对救援官兵的心理支持,应包括淡化身份、并肩作战,身先士卒、行为引导,感情鼓励、鼓舞斗志、关心慰问、论功表彰等。这种方式方法真正立足于以人为本、包涵心态式对待救援官兵发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其效果更好。汶川大地震救灾中,从各方聚集了上百位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医师,对灾民和介入救灾人员开展心理救援,当时央视主持人问一名知名专家怎样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抚恤安慰?这位专家动情地讲:温总理是最好的心理医生。这句话令人刻骨铭心,启示最大。救援现场,官兵们需要的是心理支持,不是心理治疗,这一点一定要认识透彻。3国外针对救援官兵开展心理服务的经历体验国外对灾难心理救援人员会进行专门培训,如美国心理学会、红十字会和国家PTSD中心就承当这样的任务[5].笔者在一次与以色列心理专家座谈会上了解到,以军对类似情境救援人员心理异常反响处置方式方法非常简单,甚至每名官兵都能够完全把握,详细包括下述6个步骤:①拍拍对方的肩膀,轻声地讲:喂,你怎么了?看着我,你能听到我讲话吗?.目的是确定其各种反响机能能否存在。②确定对方视力、听力、机体反响正常后,告诉他:没事,你不是孤单的,我们是一个群体之类的话,目的是给予心理支持,让对方感到不是孤身作战,而是大家在一起。③进行选择性询问:你感觉到什么了?你看到什么了?.目的是诱导其回答造成心理应激反响的详细原因,对方讲的经过就是宣泄经过。④进一步询问:你以为会发生什么吗?你以为当前这种状况有很大危险吗?等。这就是详细的心理疏导。⑤运用肢体语言,把对方拖起来,不让对方坐着,扶着对方在地上来回走动。⑥当对方精神状态恢复过来时,建议对方可适当就地休息,然后尽快回归战斗岗位。对于心理应激反响严重的战友,才由专业人员采用心理疏导、劝讲、心理治疗。外军这种简易而有效的现场心理救援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国家同行学习借鉴。4展望4.1我军救援人员的心理服务现在状况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执行各种多样化军事任务会越来越多,官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灾难场景,其心理不可避免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也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响,对任务官兵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特别必要。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全军卫勤机关固然重视对任务官兵的心理服务工作,但由于相关人才仍然匮乏或者地域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影响心理服务气力的及时投入使用。因而,今后各级应加强对辖区内心理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心理服务骨干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人才储备。4.2建议〔1〕拓展心理服务培训的内容。对心理服务专家的技能培训,心理干涉理论知识是基础,内容应涵盖现场心理危机干涉的组织、心理评估、心理观察、心理支持方式方法、心理应激反响的异常感觉和状态表现等。对于基层心理服务骨干,则重点教授相对简单、实用的心理干涉手段措施,如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情绪稳定技术等。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分类和挑选,挑选有临床经历体验、有灾后现场心理危机处置经历体验的人员为心理服务基本骨干[6].〔2〕注重针对参加救援任务官兵的系统心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自平常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7].此次参加救援的平常注重搞好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工作,已对各种作战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