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分析_第1页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分析_第2页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分析_第3页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分析_第4页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一新疆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2012年,新疆生态文明指数(ECI)为78.53分,排名全国第22位。具体二级指标得分及排名情况见表1。去除“社会发展”二级指标后,新疆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为66.02分,全国排名第20位。表12012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二级指标情况汇总新疆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点是,环境质量居于全国上游水平,生态活力、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居全国中下游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上,新疆属于相对均衡型(见图1)。图12012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雷达图2012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三级指标数据见表2。具体来看,在生态活力方面,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森林质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分别居于第6位和第8位。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排名均较靠后。在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体质量、农药施用强度指标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水土流失率、环境空气质量分别居全国第28位和第22位。化肥施用超标量居全国第18位。表2新疆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续表在社会发展方面,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改水率、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在全国排名靠前,分别居于第1位、第6位和第7位。人均GDP处于全国中游偏下水平。城镇化率、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较弱,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在协调程度方面,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能源消耗变化效应在全国排名靠前,分别居于第1位、第3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COD排放变化效应、氨氮排放变化效应、二氧化硫排放变化效应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从年度进步情况来看,新疆2011~2012年度的总进步指数为5.76%,全国排名第6位。具体到二级指标,生态活力的进步指数为-0.30%,居全国第28位。环境质量进步指数为-2.45%,居全国第26位;社会发展的进步指数为9.40%,居全国第16位;协调程度的进步指数为16.85%,居全国第4位。从数据可见,新疆2010~2012年度的总进步主要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二级指标的进步。进一步看,新疆2011~2012年度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方面出现了较大的进步,这主要得益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COD排放变化效应、氨氮排放变化效应、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人均GDP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进步。部分变化较大的三级指标见表3。表3新疆2011~2012年部分指标变动情况二分析与展望总体而言,新疆生态文明指数排名靠后。除了环境质量情况较好,生态活力、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均较弱。但从年度进步情况看,新疆生态文明进步指数全国排名靠前,居第6位,总体发展趋向较为理想。在生态活力方面,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同2011年一样,依然稳居全国第6位,森林质量也很好。对于气候条件较差的西部省份来说,这难能可贵。这些成绩同新疆全面贯彻落实“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密不可分。2012年全区已建立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个。这对于保持和提高新疆的生态活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湿地养护还存在不足。未来新疆应加强实施人工造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提升森林覆盖率、扩大湿地面积。继续加强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平原绿化林和荒漠植被保护工程建设,做好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等。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优质饲草料基地、重点防护林及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在环境质量方面,新疆具有良好的地表水体质量,农药施用强度的绝对值不高,在全国排名靠前。2011年,随着各城市中心区域工业企业搬迁、城市管网的不断完善,全区河流上游水质正在从“良好”向“优”悄然转变。2012年,全区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优良。近几年来,新疆认真贯彻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由产品数量型向市场经营型、质量效益型、精深加工型、绿色环保型转变。其农药施用强度排名靠前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然而,其环境空气质量差、水土流失率高、化肥施用超标量高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制约因素。以环境空气质量为例,受工业发展规模、人口、降水量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来虽总体空气质量无显著变化,但部分城市仍然出现下降趋势。2012年,吐鲁番、阿克苏等9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要在环境质量方面有所突破,除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退牧还草项目的建设,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继续加大国土整治的资金投入,巩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果外,新疆还应进一步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大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超排企业综合整治,搬迁人口密集区重污染企业等。在社会发展方面,新疆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民生建设,成效显著。在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等民生设施方面,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方面,以及发展教育方面都有突出成绩。新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民生建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受益之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然而,相比较而言,其经济发展总量还有进步的空间。新疆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突破,比2005年翻了一番。但从全国来看,新疆的人均GDP仍然处于全国中游偏下的位置,需要在未来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在服务业方面,应继续坚持商贸、金融、旅游、餐饮、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整体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在城镇化方面,抓好乌鲁木齐国际城市、喀什国家级开放创新试验区、伊宁—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与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昌吉、石河子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及一批成长性好的城镇建设。完善城市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聚集,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实现城市带动农村一体化发展。加快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好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当前新疆一批环境友好型城市、资源节约型数字化卫星城镇及中心乡镇加快发展,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效果显著,发展势头良好。在协调程度方面,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协调程度不高。虽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全国排名第1位,能源消耗变化效应排名全国靠前,但由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发展对环境“反哺”的力度还不够。投资(而非出口与消费)是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投资中,产业投资项目包括煤化工、有色金属等比例最大。2012年,新疆依然要推动油气生产基地建设、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以及金属加工、装备制造业、建材加工业发展,虽也有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传统产业依然引领工业发展。必须看到,受这些产业自身特点的制约,新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张力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新疆的COD排放变化效应、氨氮排放变化效应、二氧化硫排放变化效应等指标的情况可以印证上述观点。新疆面临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的课题。集约、循环、低碳、环保是新疆工业生产转变的重要方向。在这些方面,新疆通过着力建设工业园区,提升工业园区聚集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并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提升工业化水平。从COD排放变化效应、氨氮排放变化效应的进步率可以看出新疆在这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