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界近期对经济发展评论和反应_第1页
奥地利经济界近期对经济发展评论和反应_第2页
奥地利经济界近期对经济发展评论和反应_第3页
奥地利经济界近期对经济发展评论和反应_第4页
奥地利经济界近期对经济发展评论和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利济界期中国济展的论反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已经引起奥地利经济界的广泛兴趣企业在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奥双边贸易额也逐年增加。据中方统计2003年奥双边贸易额达到1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中国从奥进口11.05亿美,增幅23.7%;中国对奥出口亿元,增39.7%根据奥方的初步统计,中国继2年次超过日本成为奥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海外第二大贸易伙伴后2003年"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仍然保持了这一地位。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奥双边经贸关系的日渐紧密使得奥经济界和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日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权威报纸经济日报用专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报道和评论关奥企业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反应也连续见诸报端将这些报道综合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国观济展评一篇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指出国府正在努力应对经济过热等潜在问题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2003年9.1%增长速度的话,将在中期内导致经济过热,而这是中国领导人所不希望的。但是迫于城市就业和农村流动人口等社会压力,以及国家为实现增加9亿农民收入的目标国经济又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此未来几年内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面临挑战。文章引述我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的话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头,搞得好,经济可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搞不好,可能就会出现大起大落"尽管国家计划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大投入怕还是不够在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状况城居民在经济繁荣中大为受益的同时村人口却面临失业和贫困的困扰金融体系不良贷款问题严重也是中国的一大隐患,积极的方面是2003年各大银行对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私人企业的贷款明显增加。引资方面,中国仍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年共吸引外资53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对外国投资者而越来越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多集中在出口工业生产领域,使得中国出口在去年增长强劲章指出外企业到中国投资必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和相关政策否则投资将可能是难性的文还提醒奥企业注意即使是在中国业已站稳脚跟的外国企业可因为政政策或行业标准的突然改变而措手不及如国去年底

公布的无线局域网WLAN)家准不同于国际标准,而令以美为首的外国企业大伤脑筋国同行业企业却早有准备纸报道了中美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方面的矛盾,称人民币凭借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成功地抵御了美元对欧元的大幅贬值。二、奥企业难以抗拒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奥经济日报中国专版撰文指出,目前奥企业已累计向中国投资亿元,约有200家奥企业在华设立子公司或代表处中四分之一是生产型企业关国经济的歪曲报道并未阻碍奥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持续增加。奥驻华使馆商务处副商务代表AndreasHaidenthaler表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奥企业对中国的兴趣非常之大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仍然是在华生产产品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开展对华业务方面有着巨大的机遇为德国的宝马奔驰大众等汽车公司正在将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奥迄今在华投资额最大的手机芯片生产企业AT&S司(投资额亿元)表示,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设在中国的工厂的生产能力近期就可实现满负荷司同时正在考虑增设第四条生产线,雇佣的员工总数也将从现在的人增加到人公是生产橡胶和塑料的大型康采恩,在华业务也十分成功,目前已筹备在上海建立第三家生产厂。其它大型公司如兰精集团AG)将在华设立生产厂。奥生产特种耐火材料的康采恩RHI公利用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契机口市大连投资3000万欧元建立了第二家在生产企业。在大型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在努力拓展中国市场如产管风琴的中型企业公已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深圳文化中心获得两笔大订单。文章还报道说,奥对华出口自1997年以来翻了一番年达到8.97亿欧元,虽然增幅只有3.5%,是因为受到欧元强势"非典的不利影响。中国在奥出口市场中位居第18位,并且是美国之后的奥第大海外市场。奥对华出口的重点是机械和设备,主要出口地区是上海、广东和江苏。根据奥方统计,中奥双边贸易年到26.6亿欧增3.8%占奥外贸比重为1.7%;中,从中国进口占奥全部进口总额的比重2.21%对中国出口所占比重为1.14%。

三中国部产过引连反较为突出的例子是近来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的过热发展已招致奥钢铁行业的抱经贸动态第期)月7日奥济日报再次报道奥一家中型钢铁企业已经受到中国钢铁经济膨胀的严重冲击,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这家生产镀锌钢板和金属丝的企业雇佣了0名员工并在德国设有一家子公司前虽仍在生产但无法买到而且也买不起新的原料该公司总经理表示东区对钢原材料的极大需求已导致钢铁市场紊乱钢的价格在数月之内上涨了120%,焦炭的价格则翻了五倍,从每顿100美涨至美。由于中国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十分旺盛还会继续使国际原材料市场局面恶化并牵动价格的不断上扬,届时企业将被迫关闭。文章说,对奥钢联等大型钢铁企业而言前局势虽不乐观却可以应对,而中小型企业却受到国际原材料紧缺的严重威胁于原料日益紧张的情况钢公司已经在考虑收购矿山的计划,以防钢铁危机加剧。四奥内分业心自国竞、奥织迎来中的争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配额2005年被取消,奥纺织业为此忧心重重,担心中国纺织品低廉的价格会给他们的产品带来冲击称爆发性扩张的中国产品正在占领在美国市场年的市场占有量将从2002年9%升到75%。因此奥纺织业一致认为,如果中国产品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他们将要求欧盟延长对中国出口配额限制的时间。奥纺织工业协会主席PeterPfneisl媒体表示中国的纺织品对全世界来讲都将是个问题,毫无疑问会在未来给奥纺织业造成压力2005年WTO多种纤维协议到期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入欧盟市场的贸易限制将被取消果国的工业结构不做调整织生产过剩的局面将得不到改善国人可以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产品为们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该协会认为,中国纺织企业近70%属于国有企业,如果中国在今年夏季之前改制不利,他们将要求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继续设限至目前欧盟的一个特别工作组正在对此进行审查,此时提出大量申诉有利于促使欧盟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

尽管如此长对中国产品设限的时间也只是权宜之计能从根本上改变奥纺织界的生产现状和困难。此外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其它亚洲国家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强。整个欧洲的纺织业预计将有40%的产力受损。奥企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纺织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不足40欧,而且企业的废水排放成本只有奥企业的1/3,这也是中纺织品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中国企业三废排放成本低或没有排放成本是奥几乎所有企业认为中国企业不平等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于国可能抢占其它亚洲国家30%的场额此不仅欧盟成员国有意延长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非盟国家如印度斯和土尔其等纺织品出口大国也对中国纺织品心存戒意。为迎战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有力竞争纺企业在舆论上造势的同时意资金和产品特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据林茨纺织集团总裁Lehner介,该集团自有资产达到了66%,产负债表总额由2002年1.475亿欧减少到了1.338亿欧元。林茨纺织集团还试图以其特色的纺纱产品涉足亚洲市场,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开始向韩国和香港出口。奥纺织界人士认为中国的服装工业正在加速发展进面料和其它原材料的需求增长很快奥对华纺织品出口在基小的情况下可能会大幅增长总量不会太大因中国市场看似很大但入和占有的会很小为加有力地开拓中国市场纺织工业协会已联合德国瑞的同行共同在上设立办事处本国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预计该办事处头两年的开支为25万元奥地利承担其中15-20%的用。奥地利纺织工业主要生产棉纱、织布、家纺产品如针织品、编织品等纺织产品85%的产品供出口。全国共有企业近200,就业人数约1.7万年纺织行业的营业额达到亿欧,同比增长。年上半年的营业额下降了5.9%,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极有可能下半年也无法补平这一缺口。

、奥装呼对国装品限但对长国织品口额奥服装工业协会主席WolfgangSima干事长FranzPitnik对目前奥纺织协会要求欧盟继续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到2007年的要求发表意见认为,对中国纺织品(原料如布料或棉纱等的进口限制应如期今年年底取消对服装的进口要延长设限时间原因是来自亚洲的竞争压力对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资本密集型的纺织行业,而且欧洲的服装工业对亚洲进口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奥纺织工业协会的一项行业调查显示内200家业中有一半认为将会遇到问题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另一半企业持乐观态度,理由是中国目前还无法生产他们的产品。目前中国是亚洲地区对奥服装出口额最大的国家,并且远远超过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2003年国对奥的服装出口额达到亿欧元,同比增长23.2%(见下表)。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时间应是个临时措施,根本上应从整个行业系统考虑对策。、我瓜企考团奥起同业业担近期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请我协助安排国内百瓜子企业代表团来奥考察多方联系,欧洲主产区奥斯蒂利亚州商会同意接待,但反应并不积极。据相关负责

人告,奥企业对中国企业心存戒心,担心中国企业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